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6
詞典
1
分類詞匯
15
共16,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詞典
駢文
分類詞匯
駢體
駢詞
四六
散行
散文
吳祭酒
上梁文
四六文
儷事
駢賦
與陳伯之書
四六體
滕王閣序
八家四六文鈔
《國語辭典》:
駢文(駢文)
拼音:
pián wén
文體名。對散文而言,字句駢儷,注重聲色藻繪,盛行于六朝及初唐,為當(dāng)時文章正格。參見「駢體文」條。
分類:
駢文
文體
文體名
駢體
文章
散文
《漢語大詞典》:
駢體(駢體)
即駢文。 清
王應(yīng)奎
《
柳南隨筆
》
卷二:“為諸生時,好以駢體為經(jīng)義。”亦作“ 駢體文 ”。 清
方履篯
《書劉芙初編修駢體文集序》
:“茲駢體文一卷,抒華千載,啟韻百家?!?清
梅曾亮
《〈管異之文集〉書后》
:“ 曾亮 少好為駢體文。 異之 曰:‘人有哀樂者,面也。今以玉冠之,雖美,失其面矣。此駢體之失也?!眳⒁姟?駢文 ”。
分類:
駢體
駢文
《國語辭典》:
駢文(駢文)
拼音:
pián wén
文體名。對散文而言,字句駢儷,注重聲色藻繪,盛行于六朝及初唐,為當(dāng)時文章正格。參見「駢體文」條。
分類:
駢文
文體
文體名
駢體
文章
散文
《漢語大詞典》:
駢詞(駢詞)
猶駢文。 清
朱之瑜
《答五十川剛伯書》
:“駢詞之體,肉豐則癡,骨露則癯。” 清
朱彝尊
《沈上舍南還詩以送之》
:“駢詞妙 徐 庾 ,經(jīng)義析 鄒 夾 ?!?/div>
分類:
駢文
《國語辭典》:
四六
拼音:
sì liù
文體名。多以四字六字為對偶,故稱為「四六」。始于六朝的駢文,盛行于唐宋。多頌揚(yáng)酬應(yīng)之作,而缺乏真情實(shí)感。唐。
李商隱
〈
樊南甲集序
〉:「作二十卷,喚曰『樊南四六』?!挂卜Q為「四六體」。
分類:
四六
文體
文體名
駢文
一體
四字
六字
對偶
《國語辭典》:
駢文(駢文)
拼音:
pián wén
文體名。對散文而言,字句駢儷,注重聲色藻繪,盛行于六朝及初唐,為當(dāng)時文章正格。參見「駢體文」條。
分類:
駢文
文體
文體名
駢體
文章
散文
《漢語大詞典》:
散行
(1).猶散發(fā)。
《
管子·國蓄
》
:“斂積之以輕,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什倍之利。”
(2).隨意閑走。 清 東軒主人
《
述異記·抹臉兒術(shù)
》
:“其人衣服言語,與人無異,或數(shù)十人同入城市,或數(shù)人散行郊野,時隱時現(xiàn),去來莫測。”
(3).分散而行。 宋
何薳
《
春渚紀(jì)聞·點(diǎn)銅成庚
》
:“因 紹圣 元年七月十五日相語曰:‘我輩所學(xué),游訪未遠(yuǎn),今當(dāng)各散行,以十年為期,卻以此月此日會於此地。’”
分類:
分散
隨意
散發(fā)
《國語辭典》:
散文
拼音:
sǎn wén
不用韻、不對偶,句法參差的文章。相對于韻文及駢文而言。
分類:
散文
文體
六朝
區(qū)別
韻文
駢文
《漢語大詞典》:
吳祭酒
(1).指 吳偉業(yè) 。詩人, 明 亡入 清 , 康熙 時為國子監(jiān)祭酒。 清
徐釚
《
詞苑叢談·紀(jì)事四·吳祭酒題曲詞
》
:“ 吳祭酒 作
《秣陵春》
,一名
《雙影記》
,嘗寒夜命小鬟歌演。”
郁達(dá)夫
《自述》
詩之十二:“忽遇 江 南 吳祭酒 ,梅花雪里學(xué)詩初?!?br />(2).指 吳錫麒 。 清 乾隆 進(jìn)士,工詩詞,并以駢文著名,官至國子監(jiān)祭酒。 清
陸以湉
《
冷廬雜識·吳祭酒尺牘
》
:“ 錢塘 吳穀人 祭酒 錫麒 ,官京師時,耽情
《騷》
《雅》
,不屑奔走權(quán)門,以致品望日高,而生計(jì)日薄?!?/div>
分類:
吳偉業(yè)
詩人
乾隆
進(jìn)士
康熙
駢文
著名
國子監(jiān)
祭酒
《國語辭典》:
上梁文
拼音:
shàng liáng wén
文體名。建屋上梁時用來頌祝的駢文,末尾附詩,分東西南北上下,共計(jì)六章。始于六朝,后世多仿行。
分類:
文體
文體名
屋上
上梁
頌祝
駢文
《漢語大詞典》:
四六文
駢文的一體。詳“ 四六 ”。
分類:
駢文
一體
《國語辭典》:
四六
拼音:
sì liù
文體名。多以四字六字為對偶,故稱為「四六」。始于六朝的駢文,盛行于唐宋。多頌揚(yáng)酬應(yīng)之作,而缺乏真情實(shí)感。唐。
李商隱
〈
樊南甲集序
〉:「作二十卷,喚曰『樊南四六』。」也稱為「四六體」。
分類:
四六
文體
文體名
駢文
一體
四字
六字
對偶
《漢語大詞典》:
儷事(儷事)
屬對之事。指寫作駢文。 唐
劉知幾
《
史通·論贊
》
:“自茲以降,流宕忘返,大抵皆華多於實(shí),理少於文,鼓其雄辭,夸其儷事?!?/div>
分類:
屬對
寫作
駢文
《國語辭典》:
駢賦(駢賦)
拼音:
pián fù
一種賦體。盛行于六朝,其特色是字句雕琢,行文駢儷。也稱為「俳賦」、「排賦」。
分類:
駢文
方向
《漢語大詞典》:
與陳伯之書
駢文篇名。南朝梁丘遲作。陳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將,梁軍北伐時,作者替梁軍主帥寫信招降陳伯之。信中陳說歸降與否的利害關(guān)系,宣揚(yáng)梁朝的寬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故國景物打動對方,尤為后人傳誦。陳接信后,即率部復(fù)歸梁朝。
分類:
駢文
梁丘
投降
《國語辭典》:
四六體(四六體)
拼音:
sì liù tǐ
一種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對偶的文體。參見「四六」條。
分類:
駢文
一體
《國語辭典》:
四六
拼音:
sì liù
文體名。多以四字六字為對偶,故稱為「四六」。始于六朝的駢文,盛行于唐宋。多頌揚(yáng)酬應(yīng)之作,而缺乏真情實(shí)感。唐。
李商隱
〈
樊南甲集序
〉:「作二十卷,喚曰『樊南四六』?!挂卜Q為「四六體」。
分類:
四六
文體
文體名
駢文
一體
四字
六字
對偶
《國語辭典》:
滕王閣序(滕王閣序)
拼音:
téng wáng gé xù
文章名。為唐王勃參加洪州都督閻公于滕王閣上盛宴時所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千古名句。
分類:
滕王閣序
駢文
王勃
作者
南下
途中
《國語辭典》:
八家四六文鈔(八家四六文鈔)
拼音:
bā jiā sì liù wén chāo
書名。清吳鼒編,九卷。輯錄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孔廣森、吳錫麒、曾燠、孫星衍及洪亮吉八人的駢文。
分類:
書名
輯錄
袁枚
孔廣森
八人
駢文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