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世業(yè)工修鞋底


《宋人軼事匯編》卷六〈楊億劉筠〉~25~
楊文公有重名,嘗因草制為執(zhí)政者多所涂削,甚不平,因取稿上涂抹處,以濃墨就加為鞋底樣,題其旁曰:「世業(yè)楊家鞋底?!谷嘶騿柟?,曰:「是他別人腳跡?!巩敃r傳為嗢噱。后舍人草制,被墨黜者,則相謔曰:「又遭鞋底?!?/span>
《國語辭典》:鞋底  拼音:xié dǐ
1.鞋子的底面。也作「鞋底子」、「鞋底兒」。
2.宋朝楊億有盛名,曾因草制為執(zhí)政者所點竄。楊億不平,取其稿上改易處以濃墨涂抹,人問其故,答說是他人腳跡。后世行文遇人涂抹,謔稱遭鞋底。見宋。溫革《隱窟雜志》。
《漢語大詞典》:鞋底板
布鞋底的原坯。又稱鞋底子。 沙汀 《風浪》:“﹝ 申大嫂 ﹞接著摸出鞋底板來,只管納她的鞋底去了。”
《漢語大詞典》:鞋底魚(鞋底魚)
比目魚的別名。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下:“比目魚,南人謂之鞋底魚, 江 淮 謂之拖沙魚。”參見“ 比目魚 ”。
分類:比目魚
《國語辭典》:比目魚(比目魚)  拼音:bǐ mù yú
1.動物名。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體扁平而闊,兩目比連于頭部的一側,平臥在海底?!稜栄拧a尩亍罚骸笘|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晉。郭璞。注:「狀似牛脾,鱗細,紫黑色,一眼,兩片相合,乃得行?!挂卜Q為「板魚」、「版魚」、「扁魚」、「偏口魚」、「王馀魚」。
2.比喻恩愛夫妻。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短??崎L不出連枝樹,漚麻坑養(yǎng)活比目魚?!姑鳌丁督鹜衽畫杉t記》:「你不肯開翠沼,甃瑤池,栽嫩芹,種新荷,引活水溫存著比目魚?!?/div>
《國語辭典》:鞋底錢(鞋底錢)  拼音:xié dǐ qián
酬謝他人奔波勞動的錢。也稱為「走路錢」。
《國語辭典》:納鞋底(納鞋底)  拼音:nà xié dǐ
舊時鞋以布做成。鞋底是用十幾層布,用針釘縫密合。也稱為「納底子」、「納鞋」。
《漢語大詞典》:納鞋(納鞋)
亦稱“ 納鞋底 ”。 用線縫制鞋底。納,通“ 衲 ”。《金瓶梅詞話》第二三回:“ 蕙蓮 道:‘我不得閑,與娘納鞋哩?!?丁玲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一:“女人們就坐在遠點的地方納鞋底,或者就只抱著她們的孩子?!?/div>
分類:鞋底縫制
《國語辭典》:鞋幫(鞋幫)  拼音:xié bāng
鞋的側面部分。
《國語辭典》:冰刀  拼音:bīng dāo
安裝在冰鞋下面的刀形鋼條,有球刀、跑刀和花樣刀三種。
《國語辭典》:鋪襯(鋪襯)  拼音:pū chèn
1.襯鞋底的布墊。見元。周密《武林舊事。卷六。小經(jīng)紀》。也稱為「鋪持」。
2.碎布頭或舊布,做補釘或圍兜用。
《國語辭典》:鞋跟  拼音:xié gēn
鞋底的后面部分。
《漢語大詞典》:千里塵(千里塵)
方言。指鞋底上刮下的塵土。《陜北民歌選·反對信巫神歌》:“又要無根草,還要千里塵?!?/div>
《國語辭典》:上鞋  拼音:shàng xié
用線將鞋底、鞋幫縫綴在一起。
分類:鞋幫鞋底
《漢語大詞典》:綦下
一種用鞋帶從鞋底左右繞系使不脫落的麻鞋。
《漢語大詞典》:鞋片
指當拖鞋穿時的布鞋,鞋面的后半部分貼在鞋底上。 老舍 《犧牲》:“他蹋拉著鞋片,穿著短衣,看著很自在;我想他大概是沒有功課?!?/div>
《漢語大詞典》:掌子
周禮官名。掌王世子的家事。周禮·秋官·閩隸:“掌役畜養(yǎng)鳥,而阜蕃教擾之,掌子則取隸焉。” 鄭玄 注:“掌子者,王立世子置臣,使掌其家事,而以閩隸役之。”
(1).釘在或縫在鞋底前后的皮子或橡膠。 高云覽 《小城春秋》第四二章:“他走到監(jiān)獄對面路旁一個補鞋匠跟前,站住了,指著腳下的皮鞋說:‘噲,這鞋底要打掌子!’”
(2).煤礦中掘進和采煤的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