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榛蕪(榛蕪)  拼音:zhēn wú
1.雜草叢生。晉。潘尼火賦〉:「榛蕪既除,九野謐清。」唐。王勃梓州飛烏縣。白鶴寺碑〉:「林院榛蕪,軒堂委寂?!?br />2.繁冗雜亂。唐。劉知幾《史通。卷九。煩省》:「夫論史之煩省者,但當要其事有妄載,苦于榛蕪,言有闕書,傷于簡略,斯則可矣?!?br />3.自謙之詞。唐。杜甫贈韋左丞丈濟〉詩:「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蕪?!乖?。柳貫三月十日觀南安趙使君所藏書畫古器物〉詩:「南唐常侍六書學,凌轢斯邈開榛蕪?!?/div>
《漢語大詞典》:留行
(1).挽留,使不離去。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 去 齊 ,宿於 晝 ,有欲為王留行者?!?趙岐 注:“欲為王留 孟子 行。”
(2).停止行進。韓非子·存韓:“ 秦 發(fā)兵不留行,而 韓 之社稷憂矣。”漢書·李廣利傳:“ 貳師 欲攻 郁成城 ,恐留行而令 宛 益生詐,乃先至 宛 ?!?顏師古 注:“留行,謂留止軍,廢其行?!?br />(3).指阻擋,阻礙。漢書·韓安國傳:“今以中國之盛,萬倍之資,遣百分之一以攻 匈奴 ,譬猶以強弩射且潰之癕也,必不留行矣?!?顏師古 注:“留,止也。言無所礙也?!?宋 蘇軾 《水調歌頭》詞:“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br />(4).停止與前進。隋書·天文志中:“此五星合見、遲速、逆順、留行之大經也?!?/div>
《漢語大詞典》:妨賢(妨賢)
謂阻礙賢者登進。漢書·王尊傳:“各自底厲,助太守為治。其不中用,趣自避退,毋久妨賢。” 唐 司空圖 《重陽獨登上方》詩:“退居還有旨,榮路免妨賢。”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蒲城王文恪公尸諫:“於是輿論譁然,皆駡 琦善 之誤國,及宰相 穆彰阿 之妨賢?!?/div>
分類:阻礙賢者
《國語辭典》:妨礙(妨礙)  拼音:fáng ài
阻礙及損害?!都t樓夢》第四六回:「給了更好,不給也沒妨礙,眾人也不得知道?!埂独蠚堄斡浂帯返诰呕兀骸溉顼嬀迫闳?,亦不能無罪,此等統(tǒng)謂之有可抵銷之罪,故無大妨礙?!挂沧鳌阜梁Α?。
《國語辭典》:不滯(不滯)  拼音:bù zhì
不阻礙拘泥。三國魏。嵇康〈琴賦〉:「疾而不速,留而不滯。」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若夫出處有道,名體不滯,風軌德音,為世作范,不可廢也?!?/div>
《國語辭典》:元音  拼音:yuán yīn
1.發(fā)音時氣流不受阻者稱為「元音」,可自成音。國音字母ㄚ、ㄛ、ㄜ、ㄝ等均屬之。相對于輔音而言。
2.書名。明孫原理編,十二卷,元人詩的總集。
《國語辭典》:阻滯(阻滯)  拼音:zǔ zhì
受阻礙而滯留不前?!段饔斡洝返谌嘶兀骸敢娞觼恚桓易铚?,讓他進去了!」《清會典。卷二二。戶部。云南清吏司》:「凡押運趲運官,各分其責,防其阻滯?!?/div>
《漢語大詞典》:通利
通暢,無阻礙。呂氏春秋·開春:“飲食居處適,則九竅百節(jié)千脈皆通利矣?!?高誘 注:“通利,不壅閉?!?span id="use050a"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公孫淵傳》“ 淵 遂自立為王”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 吳 雖在遠,水道通利,舉帆便至,無所隔限?!?明 湯顯祖 《紫簫記·下定》:“朝云暮雨,相逢美姬;教人九竅都通利?!?/div>
分類:通暢阻礙
《漢語大詞典》:留礙(留礙)
猶阻礙,障礙。晉書·馬隆傳:“或夾道累磁石,賊負鐵鎧,行不得前, 隆 卒悉被犀甲,無所留礙,賊咸以為神。” 唐 王昌齡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詩:“道契非物理,神交無留礙?!?宋 沈括 夢溪筆談·藥議:“凡能飛走融結者,皆隨真氣洞達肌骨,猶如天地之氣,貫穿金石土木,曾無留礙。”
分類:阻礙障礙
《國語辭典》:穿鼻  拼音:chuān bí
1.在牛鼻間穿上繩子。比喻像牛一樣受人牽引,不能自主?!赌鲜?。卷五六。張弘策傳》:「徐孝嗣才非柱石,聽人穿鼻?!?br />2.地名。位于河北省天津市。
《漢語大詞典》:榛梗
(1).叢生的雜木。喻指荒僻之地。舊唐書·忠義傳上·夏侯端:“山中險峻,先無蹊徑,但冒履榛梗,晝夜兼行?!?br />(2).阻礙,障礙。 南朝 陳 徐陵 《陳公九錫文》:“長驅 嶺嶠 ,夢想京畿。緣道酋豪,遞為榛梗?!?span id="a0n5o0c" class="book">《周書·韋孝寬傳》:“竊以大 周 土宇,跨據(jù) 關 河 ……唯彼 趙 魏 ,獨為榛梗者,正以有事三方,未遑東略?!?br />(3).謂隔閡、嫌怨。 唐 杜甫 《故右仆射相國曲江張公九齡》詩:“退食吟大庭,何心記榛梗?!?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夫人捉臂流涕,力白前過,幾不自容,曰:‘若不少記榛梗,請偕歸?!?/div>
《國語辭典》:停滯(停滯)  拼音:tíng zhì
停止、不動。指受某種阻礙,而處于原來狀況,無法繼續(xù)發(fā)展前進?!侗笔?。卷四○。韓麒麟傳》:「及白曜被誅,麒麟停滯多年?!?/div>
《漢語大詞典》:隔礙(隔礙)
隔離阻礙。北史·氐傳:“隔礙 姚興 ,不得歲通貢使?!?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貢圖傳序》:“暨中國多難,為 回鶻 隔礙?!?span id="53ntecy" class="book">《朱子語類》卷十六:“‘心廣體胖’,心本是闊大底物事,只是因愧怍了,便卑狹,便被他隔礙了?!?/div>
分類:隔離阻礙
《國語辭典》:阻礙(阻礙)  拼音:zǔ ài
阻擋、妨礙。《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金水河透水槽阻礙上下汴舟,宜廢撤。」《三國演義》第一一六回:「此皆崎嶇山險之地,當令軍填平道路,修理橋梁,鑿山破石,勿使阻礙?!?/div>
《漢語大詞典》:煩惱障(煩惱障)
佛教語。謂堅持我執(zhí),叢生貪嗔,而為解脫之阻礙者。二障之一。與所知障相對。 隋 智顗 六妙法門:“煩惱障,即三毒、十使等諸煩惱也。” 宋 方岳 《田頭》詩:“勘破世間煩惱障,醉而已矣不吟詩?!?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以為我身而外必有一物以牽逼我者,于是崇拜以祈獲福,此其宗教則煩惱障實驅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