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東山絲竹
中年絲竹
絲竹東山
中年別
中年懷抱
絲竹陶寫
作數(shù)日惡
陶寫中年
中年作惡
兒輩莫教知
哀感中年
安石寓絲竹
兒輩知此樂
未必能陶寫
畏逢親友別
羲之常恐兒曹覺
越山絲竹
正賴絲與竹
中年怕踏長亭路
歌管陶寫
好懷中年減
莫遺兒輩覺
相關人物謝安
參考典故東山老聽桓箏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言語〉~2~
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shù)日惡?!雇踉唬骸改暝谏S埽匀恢链?,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span>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20~
安嘗謂羲之曰:「中年以來,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shù)日惡?!刽酥唬骸改暝谏S埽匀恢链?。頃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钩⒁云涫目?,亦不復徵之。
《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列傳〉~2075~
性好音樂,自弟萬喪,十年不聽音樂。及登臺輔,期喪不廢樂。
典故 長亭樹
桓公柳
江潭樹老
江頭柳十尋
桓大將軍枝條如此
桓公嘆柳
江潭楊柳憶手種
柳猶如此
太息攀樹
泫淚攀枯柳
相關人物桓溫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言語〉~4~
桓公北征經(jīng)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
《晉書》卷八十一〈桓宣列傳·(族子)桓溫〉~28~
伊性謙素,雖有大功,而始終不替。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師,泊舟青溪側。素不與徽之相識。伊于岸上過,船中客稱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挂潦菚r已貴顯,素聞徽之名,便下車,踞胡?,為作三調(diào),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全唐詩》卷五百二十二〈題齊安城樓〉
嗚咽江樓角一聲【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不用憑闌苦回首,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