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47,分350頁顯示
上一頁 270 271 272 273 274 276 277 278 279 下一頁
其它辭典
權德輿(字 載之 文 行第 三 扶風郡公 )冀金夏侯碎金尼金氏戴弘正(號 金蘭簿 )林仙人(號 金門羽客 )白金鑾釋金師金剛三藏金剛仙金和尚( 王 )金昌緒金立之金藏和尚僧空海(別稱 遍照金剛 佐伯 弘法大師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59—818
【介紹】:
唐天水略陽人,字載之。權皋子。四歲即能屬詩,十五歲為文數(shù)百篇,成《童蒙集》,名聲日大。德宗雅聞其名,征為太常博士。遷起居舍人,兼知制誥,再遷中書舍人。貞元末,拜禮部侍郎,三掌貢舉,號為得人。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后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改刑部尚書,以檢校吏部尚書出鎮(zhèn)興元。德輿綜貫經(jīng)術,其文雅正贍縟。卒謚文。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58—815
字載之,排行三,原籍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權皋之子。幼慧,15歲為文已數(shù)百篇。德宗時任包佶轉運從事、太常博士、左補闕、知制誥、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三掌貢士,號為得人。元和五年(810)相于憲宗,直言敢諫,寬和待下。3年后,出為東都留守、刑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以疾歸闕,歿于道。生平事跡見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與新、舊《唐書》本傳。今有蔣寅《權德輿年譜略稿》。詩文雅正贍縟,為一代宗匠?!肮す耪{,樂府極多情致”(《唐才子傳》卷五),以奉和、應制、酬贈、送別為主要內容,五古、五絕成績較大,嚴羽以為有“絕似盛唐者”,“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滄浪詩話·詩評》),王世貞稱其詩為“鐵中錚錚者”(《藝苑卮言》卷四)。有《權載之文集》50卷傳世。其詩,《全唐詩》編為10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0首。
唐詩匯評權德與(761-818),字載之,秦州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人,居潤州丹問(今江蘇丹陽)建中中,為包佶轉運從事。貞元初,以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佐江西李兼幕。七年,召為太常博士,改右補闕。遷起居舍人、駕部員外郎、司勛郎中,均知制誥。除中書舍人,十八年,兼知貢舉。遷禮部侍郎,轉戶、兵、吏三部侍郎、太子賓客,復為兵部,遷太常卿。元和五年,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八年,留守東都。復歷大常卿、刑部尚書。十一年,出鎮(zhèn)興元。卒。德輿工詩善文,掌誥九年,三知貢舉,位歷卿相,故時人尊為宗匠。達官名人碑志集序,多出其手。有《權德輿集》五十卷,今存。又《制集》五十卷、《童蒙集》十卷,均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卷。
全唐詩補逸權德輿字載之,天水田各陽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任乞還,卒于道,年六十。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德輿字載之。天水略陽人。貞元時累官禮部侍郎。轉戶部。元和五年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為本官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封扶風郡公。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鎮(zhèn)興元。卒年六十。贈左仆射。謚曰文。
作品評論
石林詩話德輿在唐不以詩名,然詞亦雅暢。
唐詩紀事德輿,字載之,元和中為相。其文雅正贍縟,動止無外飾,其醞藉風流,向然可慕。
滄浪詩話權德輿之詩,卻有絕似盛唐者。權德輿或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
唐才子傳德輿能賦詩,工古調,樂府極多情致。積思經(jīng)術,無不賈綜,手不釋卷。雖動土無外飾,其醞藉風流,自然可慕。
《唐詩品》權公幼有令度,神情超越,遂專詞藝,為時所慕。貞元以后,近體既繁,古聲漸杳,公乃獨專其美,取隆高代。五言近體,亦先氣格而后討藻,然氣候既至,藻亦自豐,其在開元名手,亦堂奧之間者也。
《詩源辨體》權德輿,貞元時人,五言古雖不甚工,然雜用律體者少,中有四、五篇,氣格絕類盛賡。七言古語雖綺艷,而格亦不卑。律詩,五言聲氣實勝,而七言則未為工。
《詩辯坻》元和詩響,不振已極,唯權文公乃頗見初唐遺構,亦一奇也。
靈芬館詩話權文公以文草名世,而詩多豐縟修整,無可動人。惟《敷水驛》一絕:“空見水名敷,秦樓詩事無。臨風駐征騎,聊復將髭須?!鳖H有風趣。《清明弋陽》云:“自嘆清明在遠方,桐花覆水葛溪長。家人定是持薪火,點作孤燈照洞房?!币嗲逋裼兄?。此種甚少也。權公《危語》詩:“被病獨行逢乳虎,托風駭浪失棹櫓。舉人看榜聞曉鼓,孱夫孽子遇妒母。”皆有矛頭淅米之意,然無如“舉人看榜”一語之妙,身歷扯境者與知之也。
三唐詩品其源出于陸韓卿,而遠祖嵇叔夜,風流典瞻,累在才多,下筆不休,取評冗散。乃如“浩歌坐虛室,庭樹生涼風”,亦自工意發(fā)端,通體神遠。律裁清穩(wěn),七言綺麗;離合建除,稱名六府;梁陳小體,亦擬簡文,而艷煉不如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平無考?!度圃娨荨肥赵?句,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千載佳句》卷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滑州胙城人。劉寂妻。父失明,求與夫絕,歸侍父疾。五年父亡,居喪哀毀,被發(fā)徒跣,負土作冢,廬其左。寒不衣棉,日一食者三年。詔旌門閭。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尼姑金氏(太夫角干金庾信妻)
圣德王十年。令曰。今中外平安。高枕無憂。太大角干之賜也。夫人儆戒相成。陰功亦多。寡人未嘗忘于心。思欲報之。命歲賜南城租一千石。時金落發(fā)為尼。命封為夫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每得密友,輒書于編簡,焚香告先祖,號金蘭簿。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名不詳。號金門羽客。道士?!墩y(tǒng)道藏》本杜光庭編《天壇王屋山圣跡記》錄其詩4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華州下邽人。白居易女。十歲書《北山移文》示家人。居易方買終南紫石欲開文士傳,遂輟以勒之。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六僧金師。新羅人。居睢陽。謂錄事參軍房琬云。太守裴寬當改。琬問何時。曰明日午敕書必至。當與公相見于郡西南角。琬專候之。午前有驛使兩封牒到。不是琬以為謬也。至午又一驛使送牒來云。裴公改為安陸別駕。房遽命駕迎僧。身又自去。果于郡西南角相遇裴。召問僧云。官雖改其服不改。然公甥侄各當分散。及后敕至除別駕紫紱猶存。甥侄之徒各分散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僧。獅子國人。工畫,善畫西域佛像,運筆持重,別具特色。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九僧金剛仙者。西域人也。居于清遠峽山寺。能梵音彈舌搖錫而咒物。物無不應。善囚拘鬼魅束縛蚊螭。動錫杖一聲。召雷立震。是日峽山寺有李樸者。持斧剪巨木。刳而為舟。忽登山見一盤石上有穴。睹一大蜘蛛足廣丈馀。四蛇齧卉窒其穴而去。俄聞林木有聲暴猛吼驟。工人懼而緣木伺之。果睹枳首之虺長可數(shù)十丈。屈曲蹙怒環(huán)其蛛穴。東西其首。俄而躍西之首吸穴之卉團。而飛出穎脫俱盡。后回東之首大畫其目大呀其口。吸其蜘蛛蜘蛛馳出。以足擒穴之口。翹屈其毒。丹然若火。焌虺之咽喉去虺之目。虺懵然而復蘇。舉首又吸之。蛛不見更毒虺。虺遂倒于石而殞。蛛躍出緣虺之腹咀。內齒折二頭俱出絲而囊之。躍出穴去。樸訝之返峽山寺語金剛仙。仙乃祈樸驗穴振環(huán)杖而咒之。蛛即出于僧前儼若神聽。及引錫觸之。蛛乃殂于穴側耳。及夜僧夢見老人捧匹帛而前曰。我即蛛也。復能織耳。禮僧曰。愿為福田之依。語畢遂亡。僧及覺布已在側。其于精妙奇巧非世繭絲之所能制也。僧乃制而為衣。塵垢不觸。后數(shù)年僧欲往番禺泛舶歸天竺。乃于峽山金鎖潭畔搖錫大呼而咒水。俄而水辟見底矣。以澡瓶張之。有一泥鰍魚可長三寸許。躍入瓶中。語眾僧曰。此龍矣。吾將至海門以藥煮為膏涂足則渡海若履坦途。是夜有白衣叟挈轉關榼詣寺。家人傳經(jīng)曰。知金剛仙好酒。此榼一邊美醞一邊毒醪。其榼即晉惠帝曾用酖牛將軍者也。今有黃金百兩奉公。為持此酒毒其僧也。是僧無何。取吾子欲為膏恨伊之深痛貫骨髓。但無計而奈何。傳經(jīng)喜受金與酒。得轉關之法詣金剛仙。仙持杯向口次。忽有數(shù)歲小兒躍出就手覆之。日酒是龍所將來而毒師耳。僧大駭詰傳經(jīng)。傳經(jīng)遂不敢隱。僧乃問小兒曰。爾何人而相救。兒曰。我昔日之蛛也。今已離其惡業(yè)。而托生為人七稔矣。吾之魂稍靈于常人。知師有難故飛魂奉救。言訖而沒。眾僧聆之。共禮金剛仙。求舍其龍子。僧不得已而縱之。后仙果泛舶歸天竺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姓王氏。西河平遙人。童年依高巖山出家。軀干偉碩。其長一丈。其大十圍。言語質野。無文采。而先知災福。如讖緯。迄終。而鄉(xiāng)里至今猶祭禮焉。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釋金和尚者。姓王氏。西河平遙人也。所生之地豬坑村。幼而魁岸為人魯質。所作詭異與平人不類。于嵩巖山出家。其后身裁一丈腰闊一圍。言事多奇差。終后如在。鄉(xiāng)人供祭之乞愿。皆遂人意。西河至稽胡皆鄭重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杭州馀杭人。約于玄宗時在世。所作《春怨》詩,歷代稱賞,頗著名。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玄宗時余杭(今屬浙江)人。見《唐詩紀事》卷一五?!?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春怨》詩1首,歷代稱賞。
唐詩匯評金昌緒,生卒年不詳,馀杭(今浙江杭州)人,生平無可考。大中中,顧陶編選《唐詩類選》,錄其詩一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時新羅人。敬宗寶歷元年,隨新羅王子金昕入唐,曾至長安青龍寺、清遠峽山寺。宣宗大中九年,任新羅秋城郡太守。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新羅(今朝鮮南部)人。敬宗寶歷元年(825),隨新羅王子金昕入唐,曾至長安青龍寺、清遠峽山寺。宣宗大中九年(855)任新羅秋城郡太守。事跡據(jù)《舊唐書·東夷傳》、《韓國金石遺文》?!度圃娨荨反嫫湓?聯(lián),皆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千載佳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74—835
一名遍照金剛,日本僧人。俗姓佐伯氏,生于贊歧國多度郡。幼習儒教,后轉信佛法,22歲出家,投奈良大安寺習三論宗。德宗貞元二十年(804)隨遣唐使入唐,拜長安青龍寺密宗阿阇梨惠果為師,得受胎藏、金剛兩部大曼荼羅秘密法,又從般若三藏受學梵文。憲宗元和元年(806),攜內、外典籍數(shù)百部返回日本,致力弘揚秘密法門,開日本真言一宗。文宗大和九年(835)逝世,謚稱弘法大師。撰有佛學方面著作多種。所著《文鏡秘府論》6冊,專述六朝至唐初有關詩歌體制、音韻與對偶等方面理論,引用材料甚豐。有文集《遍照發(fā)揮性靈集》10卷及日本學者所編《弘法大師全集》。存詩頗多,其中在唐所作者4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