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詩季南壽,字元衡,龍泉(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十八年,為婺州教授。舉博學宏詞科。(《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二之一三)三十年,知道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六)。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徽州(明弘治《徽州府志》)。有《浯溪集》,已佚。
全宋文·卷四三七六季南壽,字元衡,處州龍泉(今浙江龍泉)人。紹興五年登進士第,授婺州教授。十八年復中博學宏詞科,除校書郎,改考功員外郎,擢禮部侍郎。紹興末歷守簡州、道州、眉陽。乾道初知徽州。進直顯謨閣,致仕。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一九,選舉一二之一三、二○之一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六,《南宋館閣錄》卷八,《宋中興東宮官僚題名》,《宋詩紀事補遺》卷四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8—1187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叔子。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第一。累擢著作佐郎,時下詔求言,因條上六事,語甚切直。歷中書舍人、給事中。遇事不可,必執(zhí)奏無隱。孝宗乾道八年,累拜右丞相兼樞密使。近戚權幸,不少假借。出知建寧,臨行勸帝無求奇功。淳熙九年,復為右丞相。卒謚文靖。有《淳熙三山志》。
全宋詩梁克家(一一二八~一一八七),字叔予,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授平江簽判。召為秘書省正字,累遷中書舍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六年,參知政事,七年,兼權知樞密院事。八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以論金使朝見授書儀不合,求去,淳熙六年(一一七九)出知建寧府。九年,入拜右丞相。旋得疾,十四年卒,年六十。謚文靖。有《淳熙三山志》四十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四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五○一三梁克家(一一二八——一一八七),字叔子,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紹興三十年進士第一,授平江簽判。歷著作佐郎、中書舍人、給事中。乾道五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明年,參知政事,又明年,兼知樞密院事。八年,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尋出知建寧府。淳熙八年起知福州,九年封儀國公,拜右丞相,十三年以內(nèi)祠兼侍讀。次年卒,年六十。謚文靖。編有《淳熙三山志》。見《宋史》卷三八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9—1197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安行,號菊坡先生。陳膏子。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為管庫兼檢討官。隨魏杞使金,從容成禮。遷將作監(jiān)丞,進秘書丞,論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以集英殿修撰知鄂州,筑長堤捍江。進煥章閣待制,移建寧府,歲饑,出儲粟平其價。守鎮(zhèn)江,大旱,區(qū)畫有方,所存活數(shù)萬計。再進華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卒謚文懿。有詩文雜著及奏議制稿等。
全宋文·卷五三八三陳居仁(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安行,興化軍莆田(福建莆田)人。中紹興二十一年進士。乾道中,累官遷將作監(jiān)丞,轉國子丞。九年,進秘書丞。淳熙中,權禮部郎官。出知徽州。轉朝議大夫兼權度支,又兼權禮部。即授樞密院檢詳文字,尋為右司,遷左司,又遷檢正中書門下省諸房事,歷兼左藏諸庫。十三年,遷起居郎,尋兼詳定一司敕令兼權中書舍人。以集英殿修撰知鄂州。進煥章閣待制,移建寧府。加寶文閣待制、知福州。再進華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慶元三年卒,年六十九。見樓鑰《華文閣直學士奉政大夫致仕贈金紫光祿大夫陳公行狀》(《攻愧集》卷八九),《宋史》卷四○六《陳居仁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2—1170
【介紹】:
宋和州烏江人,字安國,號于湖居士。張祁子。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一。上疏請昭雪岳飛,為秦檜所忌。歷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權中書舍人。除知撫州,蒞事精確,人所不及。知平江府,剖決繁事,庭無滯訟。為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知靜江府,治有聲績。后徙荊湖北路安撫使、知荊南府,筑寸金堤,州息水患;置萬盈倉,以儲漕糧。以疾致仕。善詩文,尤工詞,風格宏偉豪放。有《于湖集》、《于湖詞》。
全宋詩張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飛冤獄,忤秦檜,授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檜死,召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起居舍人、權中書舍人,為御史中丞汪徹劾罷。尋起知撫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為中書舍人,遷直學士院兼都督府參贊軍事。領建康留守。力贊張浚主戰(zhàn),為宰相湯思退所忌,以張浚黨落職。思退罷,起知靜江府兼廣南西路經(jīng)略安撫使,復以言者罷。俄起知潭州,權荊湖南路提點刑獄,遷知荊南、荊湖北路安撫使。乾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請歸養(yǎng)侍親,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見本集附錄《宣城張氏信譜傳》,《宋史》卷三八九有傳?!埿⑾樵姡浴端牟繀部酚坝〈认钍喜厮慰队诤邮课募罚ㄆ渲性娛痪恚榈妆?。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張孝祥(1132-1169) 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張孝祥(1132—1170) 南宋詞人、書法家。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生于浙江鄞縣。紹興二十四年(1154)狀元及第,歷任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建康留守、潭州知府、荊湖北路安撫使等職,頗有政績。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善詩文,尤工詞,風格宏偉豪放,為“豪放派”代表作家。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等。所作《滿江紅·聽雨》中寫到南樓。
全宋文·卷五六九一張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以第一人登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上書乞昭雪岳飛,為權相秦檜所忌。次年檜死,授秘書省正字,歷遷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權中書舍人。出知撫州、平江府,入為中書舍人,領建康府留守。復出知靜江府、潭州、荊南府,為荊湖北路安撫使,所至有政聲。乾道五年以疾卒,年僅三十九。孝祥善詩文翰墨,尤工于詞,在宋代詞人中占有重要地位。著有《于湖集》。事見王質《于湖集序》(《雪山集》卷五),《宣城張氏信譜傳》(《于湖集》附錄),《宋史》卷三八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4—1212
【介紹】:
宋常州人,字應先。嘗從張栻、呂祖謙、薛季宣等游,教授處州。累官太學博士,與諸生講學罷,杜門讀書,不事請謁。進樞密院編修兼實錄院檢討,擢秘書丞,建言振拔知名士。寧宗在嘉邸時,以著作郎充嘉王府贊讀兼兵部郎。寧宗即位,遷起居舍人、起居郎,皆兼侍講。尋為忌者排斥,起知徽州、太平州,連疏求去,加直龍圖閣致仕。
簡介沈有開,字應先,無錫人。宋淳熙戊戌進士,起家太學博士,尋遷直龍圖閣,授朝議郎。
全宋文·卷五八○○沈有開(一一三四——一二一二),字應先,常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淳熙五年登進士第,教授處州,歷遷工部、刑部架閣文字,太學博士,樞密院編修兼實錄院檢討。紹熙三年進秘書丞、著作郎,充嘉王府贊讀,兼兵部郎。寧宗即位,遷起居舍人、起居郎,兼侍講。為忌者排陷,廢斥十年,起知徽州,復知太平州致仕,又幾十年。嘉定五年卒,年七十九。見《水心文集》卷二一《沈公墓志銘》,《宋會要輯稿》職官一八之八○,《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宋元學案補遺》卷七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天與。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隆興元年,出為福建路轉運副使。乾道三年為左司諫。首言會子之弊,愿捐內(nèi)帑以紓細民之急。孝宗銳意圖治,良祐有“愿為良臣,不為忠臣”之語。累遷吏部尚書。時議遣泛使請地,上奏力論遣使乃啟釁之端。忤旨貶瑞州居住。淳熙四年起知徽州,知建寧府卒。
全宋詩陳良祐,字天與,金華(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歷官太學錄,樞密院編修官,監(jiān)察御史。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出為福州路轉運判官。乾道三年(一一六七),遷右司諫,給事中兼直學士院,吏部侍郎、尚書,因事貶瑞州居住,尋移信州。淳熙四年(一一七七),起知徽州、建寧府?!?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五四○○陳良祐,字天與,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及第。除太學錄、樞密院編修官。又以汪澈薦,除監(jiān)察御史,累遷軍器監(jiān)兼鄧王府直講。隆興元年,出為福建路轉運副使。乾道三年,除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遷起居郎,尋除左司諫。又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講。除給事中兼直學士院,遷吏部侍郎。尋除尚書。忤旨,貶瑞州居住,尋移信州。淳熙四年,起知徽州,尋除敷文閣待制、知建寧府,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5
【介紹】:
宋臨安府馀杭人,字季文。高宗紹興二年進士。歷秘書省正字、著作佐郎。以言宋金和議非便,忤秦檜意,出知外郡,閑居十余年。檜死,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以直龍圖閣知撫州,徙襄陽、鼎州、宣州。官終吏部侍郎。
全宋文·卷四一九四凌景夏,字季文,馀杭(今浙江杭州西)人。紹興二年對策第二,任紹興府觀察推官。歷秘書省正字、著作佐郎、工部員外郎,尋知外郡。紹興二十六年由知筠州除軍器監(jiān),任起居舍人兼權給事中,遷中書舍人。知撫州、襄陽府、鼎州、宣州。三十年,加集英殿修撰,次年任吏部侍郎。隆興二年,以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卒,年垂八十。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四,汪應辰《祭凌尚書文》(《文定集》卷二○),《咸淳臨安志》卷六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趙師訓,一作師詘,字從道,太祖八世孫。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孝宗乾道九年(一一七三)除秘書郎,遷起居舍人兼侍讀,權兵部侍郎。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除敷文閣待制。事見《南宋館閣錄》卷七、《宋中興東宮官寮題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和州人,字伯子,號篤素居士。張祁從子。孝宗隆興元年進士。官至參知政事。曾勸韓侂胄弛偽學黨禁,一時遭貶斥者,得漸還故職。
全宋詩張孝伯(一一三七~?),字伯子,號篤素居士(《誠齋集》卷九八《張伯子尚書畫像贊》),和州(今安徽和縣)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寶慶四明志》卷九)。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江寧縣(《景定建康志》卷二七)。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為監(jiān)察御史(《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六三),四年,權刑部侍郎兼實錄院同修撰。五年,權禮部尚書(《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嘉泰元年(一二○一),知隆興府兼江南西路安撫使(《于湖集序》)。次年,改知鎮(zhèn)江府(《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五)。三年,同知樞密院事,四年,擢參知政事(《宋宰輔編年錄》卷二○),尋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八之六一)。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7—1203
【介紹】:
宋溫州瑞安人,字君舉,號止齋。以文擅當世,師事鄭伯熊、薛季宣,與張栻、呂祖謙友善。孝宗乾道八年進士。累官通判福州累官至吏部員外郎。輪對極言以愛惜民力為本。光宗紹熙四年以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寧宗即位,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同實錄院修撰。終寶謨閣待制。卒謚文節(jié)。為學自三代、秦漢以下靡不研究。有《詩解詁》、《周禮說》、《春秋后傳》、《建隆編》、《止齋集》等。
全宋詩陳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舉,溫州瑞安(今屬浙江)人。早師事鄭伯熊、薛季宣,為永嘉學派巨擘。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授太學錄。歷通判福州、知桂陽軍。光宗禪位,遷提舉湖南常平茶鹽、轉運判官,改提點浙西刑獄,過闕,留為吏部員外郎。紹熙三年(一一九二)遷秘書少監(jiān)兼實錄院檢討官,嘉王府贊讀,起居舍人,四年,兼權中書舍人,因建言調和兩宮矛盾不應,自免而歸。寧宗即位,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同實錄院修撰。尋與韓侂胄不合,出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慶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罷宮觀,杜門韜晦,榜所居室為止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節(jié)。有《止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見本集附錄宋樓鑰《陳公神道碑》、蔡幼學《陳公行狀》,《宋史》卷四三四有傳。 陳傅良詩,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齋本為底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一七陳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舉,號止齋,溫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師薛季宣、鄭伯熊,傳永嘉之學。乾道八年登進士甲科,授泰州教授,特除太學錄。添差通判福州,以言者罷。后五年,起知桂陽軍。光宗立,提舉湖南常平茶鹽,授轉運判官,改提點浙西刑獄。過闕,留為吏部員外郎。遷秘書少監(jiān),兼實錄院檢討官、嘉王府贊讀。紹熙三年,擢起居舍人;四年,兼權中書舍人。時光宗以疾不朝重華宮,傅良抗疏不聽,申省自免而歸。寧宗即位,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講、直學士院、同實錄院修撰。以言者論罷。嘉泰二年復官,起知泉州,以疾辭,授集英殿修撰、進寶謨閣待制致仕。明年卒于家,年六十七,謚文節(jié)。著有《詩訓義》、《周禮進說》、《春秋后傳》(存)、《左氏章指》、《歷代兵制》(存)、《皇朝大事記》、《永嘉先生八面鋒》(存)、《止齋論祖》(存)、《止齋文集》(存)等。見蔡幼學《宋故寶謨閣待制贈通議大夫陳公行狀》,樓鑰《宋故寶謨閣待制贈通議大夫陳公神道碑》、葉適《宋故通議大夫寶謨閣待制陳公墓志銘》(并見《止齋先生文集》卷五二附錄),《宋史》卷四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湖州長興人,字德初。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乾道二年除正字,進著作佐郎,遷起居舍人。尋除左司諫,改左正言,以獨試李垕詞業(yè)放罷。起主衢州學兼內(nèi)勸農(nóng)事,后知贛州。嘗注蘇軾詩,陸游極稱之。
全宋文·卷四九五八施元之,字德初,長興(今浙江長興)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以絕識博學名天下。乾道二年除秘書省正字。五年遷秘書省著作佐郎,徙起居舍人,兼國史院編修官。除右司諫,尋遷左正言,以獨試李垕詞業(yè)放罷。七年起左宣教郎,權發(fā)遣衢州,徙知贛州。嘗注蘇詩,陸游極稱之。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一三,選舉二○之二○、三一之二三、三四之二八,陸游《施司諫注東坡詩序》,《南宋館閣錄》卷七、八,《宋史翼》卷二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8—1192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徙臺州,字清叔,號醒庵,一作醒齋。孝宗乾道五年進士。歷權中書舍人、直學士院,論事不避權貴。累官至太府卿,為金國生辰使,行至揚州而卒。性警敏強記,通曉古今事,多才藝。嘗從邵雍后人傳其《易》學??急婀盼?、染翰丹青,皆造其妙。
全宋詩王卿月(一一三八~一一九二),字清叔,號星齋,又號星庵,世居開封,曾祖徙居臺州,遂為臺州(今浙江臨海)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調溫州樂清尉。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除起居舍人,權中書舍人。四年,知廬州,改湖南轉運副使。十五年,為利州路提刑。光宗紹熙三年以吏部尚書為金國生辰使,行次揚州病卒,年五十五。事見《攻愧集》卷一○二《太府卿王公墓志銘》、《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全宋文·卷六一一八王卿月(一一三八——一一九二),字清叔,號醒庵,臺州(治今浙江臨海)人。博學多藝。乾道五年登進士第,調樂清縣尉。七年召對稱旨,除宗正寺主簿,遷太府丞、秘書郎、起居郎兼權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出知廬州,徙荊湖南路轉運副使,歷知靜江、襄陽府。淳熙末為利州路提刑,改知瀘州。紹熙三年假吏部尚書,為金國生辰使,擢太府卿。七月行次揚州,病卒,年五十五。有遺稿三十卷,藏于家。見樓鑰《太府卿王公墓志銘》(《攻愧集》卷一○二),《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婺州蘭溪人,字元卿。范浚從子。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累官中書舍人。工詩,善篆楷草隸書,學者稱蒙齋先生。有《蒙齋集》。
全宋詩范端臣,字元卿,號蒙齋,蘭溪(今屬浙江)人??淖樱軐W于浚。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為秘書省正字。三年,遷校書郎。淳熙四年(一一七七)以禮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五年,擢起居舍人。有《蒙齋集》(《宋元學案》卷四五),已佚。今《范香溪先生文集》附有《范蒙齋先生遺文》一卷。事見《南宋館閣錄》卷八,《金華先民傳》卷七有傳?!》抖顺荚?,以《四部叢刊·范香溪先生文集》附《范蒙齋先生遺文》為底本,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四九五六范端臣,字元卿,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人,浚從子。紹興二十四年舉進士第。乾道中歷秘書省正字、校書郎。淳熙中,以禮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尋除軍器監(jiān),遷起居舍人,至中書舍人。文詞典雅,尤工于詩;篆楷草隸,亦造其妙。學者稱蒙齋先生。有詩集三卷,文集二十馀卷,久佚,惟明人輯得遺文數(shù)篇附于《香溪集》后。見《南宋館閣錄》卷八,《金華先民傳》卷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子肅。孝宗乾道二年進士。歷知青田縣,遷大理丞。江東大旱,擢為提舉常平,講行救荒條目,全活甚多。寧宗慶元二年,累官參知政事,五年拜右丞相,封魯國公。時有人上書乞斬朱熹以絕道學,深甫斥為狂妄。以少傅致仕。卒謚惠正。
全宋詩謝深甫(一一三九~一二○四),字子肅,臺州臨海(今屬浙江)人。景之子。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士。歷嵊縣尉、昆山丞、知青田縣。召對稱旨,除藉田令,提舉江東常平。光宗即位,為賀金國生辰使。紹熙元年(一一九○),除右正言,遷起居郎兼權給事中;二年,知臨安府;三年,兼詳定敕令官;四年,兼給事中。寧宗即位,知建康府。召為御史中丞兼侍讀。慶元元年(一一九五),為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六年,拜右丞相。嘉泰三年(一二○三),出判建康府(《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年卒,年六十六。事見明謝敏行《東山志》卷一七《謝公墓志銘》?!都味ǔ喑侵尽肪砣ⅰ?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四有傳。
全宋文·卷六二六六謝深甫,字子肅,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乾道二年登進士第。累遷大理丞。江東大旱,擢為提舉常平,全活者甚眾。紹熙改元,除右正言,遷起居郎兼權給事中。二年知臨安府,三年除工部侍郎,兼吏部侍郎。四年兼給事中。寧宗即位,除煥章閣待制、知建康府,擢御史中丞。慶元元年,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遷參知政事,再遷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六年,拜右丞相,封申國公,進岐國公,改封魯國公,以少傅致仕,卒。后其孫女為理宗后,追封信王,易封衛(wèi)、魯王,謚惠正。編有《嘉泰條法事類》八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蘊之。洪邁婿。為鄭伯熊弟子。孝宗隆興元年進士第一。累官太子詹事、煥章閣待制、禮部尚書。官至侍從,無所表現(xiàn)。
全宋詩木待問(一一四○~?),字蘊之,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館閣錄》卷七)。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授簽書平江軍節(jié)度判官(《吳都文粹續(xù)集》卷八《平江府簽判廳勤繼堂記》)。乾道八年(一一七二)為秘書省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次年,遷著作佐郎、著作郎(《南宋館閣錄》卷七、八)。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為起居舍人(《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八年,累遷中書舍人(《宋會要輯稿》職官三之二一)。出知吉州(同上書職官七二之四四)、寧國府。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知福州(《淳熙三山志》卷二二),歷知湖州、婺州(《攻愧集》卷三五《新知湖州木待問改知婺州制》)。累官禮部尚書(《宋歷科狀元錄》卷六)。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二六一木待問(一一四○——?),字蘊之,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隆興元年舉進士第一名,年二十四,授平江簽判。歷官著作郎。淳熙六年除起居舍人,進起居郎兼權中書舍人。出知吉、湖、寧國、福、婺諸州府,屢遭論劾。嘉泰二年為禮部侍郎,累官禮部尚書,卒,贈少師、光祿大夫。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七之一二、職官七二之四四、七三之六五、七四之四、選舉一之二六,《宋歷科狀元錄》卷六,《南宋館閣錄》卷七,《宋史》卷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