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57—1121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子常。鄧綰子。神宗熙寧間進士。哲宗紹圣中,為國史院編修官,撰《神宗史》。徽宗初,力薦蔡京為相。進中書舍人、給事中兼侍講,修《哲宗實錄》。遷吏部侍郎、尚書左丞、中書侍郎。累官知樞密院事。仿陜西弓箭手制,募邊民置刀弩手,鎮(zhèn)撫五溪蠻。后位特進,拜少保,恩典如宰相。
全宋文·卷二七○八鄧洵武(一○五五——一一一九),字子常,成都雙流(今四川雙流)人,綰子,洵仁弟。第進士,為汝陽簿。紹圣中,累遷至起居舍人?;兆诔?,改秘書少監(jiān),遷起居郎,力主相蔡京,進中書舍人、給事中兼侍講,遷刑部尚書。崇寧三年,拜尚書右丞,轉左丞、中書侍郎。坐事出知隨州,歷亳州、河南府。政和中知樞密院,封莘國公。宣和元年卒,年六十五,謚文簡?!?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59—1123
【介紹】:
宋開封人,字達夫。登進士第?;兆诔鐚幹?,以貴妃從兄,連擢至給事中、翰林學士。大觀元年,同知樞密院。三年,進知院事。旋以外戚罷政。蔡京免相,曾力言京當政無失。京復相,希再得樞密不遂,乃與京結怨。政和中,再知樞密院,與京立異,反對變亂法度,為士論所稱。朝議遣使金,約夾攻契丹復燕云,居中力陳不可。后暴疾卒,謚文正。有《政和五禮新儀》。
全宋詩鄭居中(一○五八~一一二二),字達夫,開封(今屬河南)人。第進士,因與徽宗鄭妃有親,連擢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給事中、翰林學士。大觀元年(一一○七)同知樞密院。鄭妃進位正宮,以嫌罷為觀文殿學士。政和中,再知樞密院。宣和四年卒,年六十五。贈太師,華原郡王,謚文正。《宋史》卷三五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九一鄭居中(一○五九——一一二三),字達夫,開封(今河南開封)人。登進士第。崇寧中,官至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遷給事中、翰林學士。大觀元年,同知樞密院,改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宮使兼侍讀。政和中,再知樞密院,累官特進,拜少保、太宰。丁母憂,旋詔起復。踰年,加少傅。加少師,連封崇、宿、燕三國公。宣和五年六月卒,年六十五。贈太師、華原郡王,謚文正。著有《政和五禮新儀》二百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60—1124
【介紹】:
宋衢州常山人,字彥舟。王漢之弟。神宗元豐二年進士。歷杭州、越州教授。哲宗元祐三年為太學博士。九年請外,通判衛(wèi)州。入朝編《兩朝魯衛(wèi)信錄》。徽宗立,以薦召對,言“求言非難,聽之難;聽言非難,察而用之難”。拜吏部員外郎,充國史院編修官。擢中書舍人。崇寧元年,進給事中、吏部侍郎。二年以寶文閣待制知廣州,道削職知舒州?;从茵?,賑活萬人。入黨籍罷,旋知廣州,為廣南東路經略安撫。在廣三年,頗著聲跡。大觀元年召赴闕,尋出知洪、滁等州。以疾提舉明道宮。恬于仕進,每云“乘車常以顛墜處之,乘舟常以覆溺處之,仕官常以不遇處之,則無事矣”。
全宋文·卷二八六一王渙之(一○六○——一一二四),字彥舟,衢州常山(今浙江常山)人。元豐二年,未冠登進士第,特補武勝軍節(jié)度推官。元祐中為太學博士,通判衛(wèi)州,入編修《兩朝魯衛(wèi)信錄》?;兆诹ⅲ賹?,拜吏部員外郎,擢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崇寧初進給事中,除吏部侍郎。入黨籍,解職出知舒、廣、滁、杭、揚諸州。張商英引為給事中、吏部侍郎。復出守,知中山府,以疾提舉明道宮。宣和六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文集三十卷。見程俱《王漢之墓銘》(《北山集》卷三○),《京口耆舊傳》卷二,《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1061—約1115
【介紹】:
宋越州新昌人,字國佐,原名公輔。哲宗元祐六年進士。歷任州縣官,善治獄。召為宗正寺主簿,請徽宗納諫?;兆诖笥^二年拜御史中丞,連上章劾蔡京,建議省冗官。進兵部尚書兼侍讀,諫花石綱,請與民休息。出知揚、襄州。蔡京再相,羅織其罪,責為秀州團練副使,臺州安置,逾年,遇赦歸。
全宋詩石公弼,初名公輔,字國佐,越州新昌(今屬浙江)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明萬歷《新昌志》卷一○)?;兆诖笥^中累官御史中丞,劾蔡京,京罷,除兵部尚書兼侍讀。出知揚州,移襄州。京再輔政,羅致其罪,政和四年(一一一四),責授秀州團練副使臺州安置(《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一)。未幾,以皇太子赦提舉崇道觀,卒,年五十五?!?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一○五、《宋史》卷三四八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三○三七石公弼,初名公輔,字國佐,越州新昌(今浙江新昌)人。元祐六年登進士第,調衛(wèi)州司法參軍。知廣德縣,召為宗正寺主簿,擢殿中侍御史,改左司諫,遷侍御史。大觀二年拜御史中丞,劾蔡京罪惡,章數十上,遂罷京。進兵部尚書兼侍讀。四年,出知揚州,徙襄州。蔡京再相,責秀州團練副使,臺州安置。后遇赦歸,卒年五十五。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一,《東都事略》卷一○五,《嘉泰會稽志》卷一五,《宋史》卷三四八有傳。
宋登科記考字國佐。越州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元祐六年(1091年)進士。初名公輔,累遷述古殿大學士、兵部尚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授之。蹇周輔子。第進士。以泗州推官,提舉江西常平,繼父行鹽法。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右司諫。哲宗紹圣中,累遷中書舍人,同修國史。請類編元祐章牘,使縉紳之禍,無一得脫。以奉使遼國無狀,黜知黃州。旋除龍圖閣待制、知揚州?;兆诹ⅲ胀?,放歸田里。蔡京為相,復拜刑部、禮部侍郎,為翰林學士進承旨。坐事黜知汝州、蘇州,謫單州團練副使、江州安置,又坐移永州。會赦,復官中奉大夫卒。
全宋文·卷二五九一蹇序辰,字授之,雙流(今四川雙流)人,周輔之子。神宗朝舉進士,歷泗州推官、提舉京西、江西常平。元豐中,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右司諫。元祐初,改司封員外郎。周輔得罪,以序辰成其惡,降簽書廬州判官。起知楚州,提點江東刑獄。紹圣中,遷中書舍人、同修國史、禮部尚書。后坐事黜知黃州,改龍圖閣待制、知揚州?;兆诹ⅲ袝云漕愒v章牘,傅致語言,指為謗訕,詔除名放歸田里。蔡京為相,復拜刑部、禮部侍郎,為翰林學士,進承旨。屢為言者所劾,黜知汝、蘇州,謫單州團練副使、江州安置。會赦,復官中奉大夫,遂卒。見《東都事略》卷九八,《宋史》卷三二九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邵武人,字敦禮。神宗熙寧三年進士第一。哲宗紹圣中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性狠愎,喜諛附,嘗密言王圭于冊立時有異論,圭遂追貶。坐舉王回出知濟州,徙洪州,以牟利黷貨聞。曾布引為吏部,布罷而出知定州?;兆谡湍┳?。
全宋詩葉祖洽,字敦禮,邵武(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集賢殿校理。三年,提點淮南西路刑獄(同上書卷三九一、四一四)。七年,知海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六)。紹圣中,入為左司郎中、起居郎、中書舍人、給事中。元符二年(一○九九),知濟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八)?;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以曾布薦,為吏部侍郎(《宋會要輯稿》儀制三之四三)。布罷,黜提舉建州武夷山沖佑觀(同上書職官六七之三八)。久之,起知洪州,改亳州。政和末,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四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二七一葉祖洽,字敦禮,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熙寧三年策進士第一,簽書奉國軍判官,判登聞鼓院,知湖州。元祐中歷職方、兵部員外郎,加集賢校理,進禮部郎中。因對策訕及宗廟,出提點淮西刑獄。七年知海州。紹圣中入為左司郎中,起居郎,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吏部侍郎、權吏部尚書。元符二年出知濟州,徙洪州,改瀛州。崇寧元年入為尚書吏部侍郎,旋罷,為集賢殿修撰,提舉建州武夷山沖佑觀,出知定州。大觀元年十二月再知洪州,改亳,加徽猷閣直學士。政和末,卒。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八,《宋會要輯稿》儀制三之三四、職官六七之三八,《宋史》卷三五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壽州人,字子進。呂??兊?。登進士第。為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歷官太常丞、權太常少卿。宣仁太后死,諫哲宗勿復新法。尋除中書舍人、同修國史。紹圣初出知亳州,為諫官劾元祐中附會呂大防、蘇轍,徙睦州、歸州。后貶金州居住,又責道州安置?;兆诩次唬鹬?,改潁州。崇寧初,入元祐黨籍。卒年六十。
全宋詩呂希純,字子進,壽州(今安徽鳳臺)人。公著第三子(《金石萃編》卷一四四)。第進士,為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歷宗正、太常、秘書丞,遷著作郎,以父諱不拜。擢起居舍人,權太常少卿。拜中書舍人,同修國史。紹圣中章惇為相,出知亳州,徙睦州、歸州。公著追貶,希純亦累貶舒州團練副使、道州安置?;兆诮ㄖ芯竾辏ㄒ灰弧鹨唬€為待制、知瀛州。崇寧初入黨籍,卒,年六十。《宋史》卷三三六有傳。今錄詩二十首。
全宋文·卷二三五四呂希純,字子進,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徙居京師。公著第三子。登第,元祐元年為太常博士。歷宗正、太常、秘書丞,擢起居舍人、權太常少卿。元祐八年六月,拜起居舍人、同修國史。章惇既相,出知亳州,徙睦州、歸州。父追貶,以屯田員外郎分司南京,居金州。元符二年,責舒州團練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國元年,還為待制,知瀛州,改潁州,入崇寧黨籍。卒,年六十?!?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傳正。吳充子。以蔭入仕。哲宗元祐三年為禮部員外郎,擢右司諫,累除中書舍人,以草蘇轍罷知汝州詔制,不中帝意,降為起居舍人。紹圣四年坐附會元祐黨人,責守濮州團練副使、連州安置?;兆诔鐚幵耆朦h籍。
全宋文·卷二六三六吳安詩,字傳正,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充長子。以蔭補官,歷校書郎。元祐元年除禮部員外郎。四年擢右司諫,遷天章閣待制兼侍講,改直集賢院。尋除中書舍人,嘗與蘇軾等人校正《陸宣公奏議》進呈。紹圣初以草蘇轍罷知汝州制詞不中帝意,降為起居舍人。四年責授濮州團練副使,連州安置。崇寧初入黨籍。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九、職官六七之一六、職官六七之四○,《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九二、四二四、四三四,《宋史翼》卷六,《宋史》卷三一二《吳充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三四一吳伯舉,字天用,處州(治今浙江麗水)人。元豐末知秀州崇德縣,紹圣中為太學博士,遷校書郎。元符初除著作佐郎、充國史編修官,遷起居郎。建中靖國、崇寧初,以朝奉郎、直秘閣知蘇州。為蔡京所喜,三遷為中書舍人;又以迕蔡京而落職揚州。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三、五一八、五一九,《吳郡志》卷一一、一二,沈括《長興集》卷一二,《揮麈后錄》卷一一,《曲洧舊聞》卷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66—1115
【介紹】:
宋常州武進人,字仁仲?;兆诔鐚幎赀M士第一。授宣議郎,歷中書舍人、給事中,遷禮部侍郎。請補郡,以顯謨閣待制知平江,改陳州,為政以寬聞。因拒內侍石燾傳詔索瑞香花,被疏罷。復以禮部召,轉吏部。官至通議大夫。
全宋文·卷二九二一霍端友(一○六六——一一一五),字仁仲,常州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崇寧初策進士第一,授宣義郎、簽書昭慶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大觀初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二年,除給事中,擢吏部侍郎,出知陳州。政和中召還,為禮部侍郎兼侍讀,徙吏部。五年被疾而卒,年五十。為文多散佚,有《外制》五卷。見孫覿《宋故通議大夫守吏部侍郎致仕贈宣奉大夫霍公行狀》(《鴻慶居士集》卷四二),《宋史》卷三五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67—1117
【介紹】:
宋常州宜興人,字淑遇,一作叔遇。哲宗元祐三年進士。復中紹圣二年弘詞科。累遷太學博士?;兆诔貢⌒?,三遷至左司諫,又擢中書舍人、尚書兵部侍郎,頗受知徽宗。為蔡京排擠,出知汝州。政和元年召還,官至刑部尚書。性嗜學,博通經史諸子,詞章雅麗簡古,揮筆立就,一時典冊,多出其手。卒謚文友。有《摛文堂集》。
全宋詩慕容彥逢(一○六七~一一一七),字叔遇(宋劉興祖《摛文堂集序》),宜興(今屬江蘇)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士,調池州銅陵簿,知鄂州崇陽。紹圣二年(一○九五)中宏詞科(《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二之四),遷淮南節(jié)度推官,越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遷太學博士?;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除秘書省校書郎,擢監(jiān)察御史,中書舍人。大觀元年(一一○七),權翰林學士,除尚書兵部侍郎,改吏部,進兼侍讀,出知汝州。四年,加集賢殿修撰(同上書選舉三三之二五)。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召兼侍講并議禮局,預修《政和五禮新儀》。六年,除給事中(同上書職官七之二五)。七年,以刑部尚書致仕,卒,年五十一。宣和二年(一一二○)謚文友。有集三十卷(《宋史·藝文志》),及內外制、奏議等,已佚。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成《摛文堂集》十五卷。事見宋蔣瑎撰《慕容彥逢墓志銘》(《摛文堂集附錄》)?!∧饺輳┓暝姸?,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摛文堂集》為底本,參校清光緒二十三年武進盛氏刊文瀾閣《四庫全書》本(簡稱盛本)等。另據《永樂大典》輯得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九二二慕容彥逢(一○六七——一一一七),字叔遇,宜興(今江蘇宜興)人。登元祐三年進士第,調池州銅陵主簿。紹圣初,復中宏詞科,遷淮南節(jié)度推官、越州州學教授。元符元年,擢國子監(jiān)主簿,遷太學博士。崇寧初,除秘書省校書郎,歷監(jiān)察御史、左正言、左司諫、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大觀元年,權翰林學士,除尚書兵部、吏部侍郎。嘗忤執(zhí)政,出知汝州。政和元年,復以吏部侍郎召,兼侍講并議禮局。二年冬,擢刑部尚書。政和七年五月,因疾去官,以通奉大夫、刑部尚書致仕。是月卒,年五十一,謚文友。彥逢受知徽宗,列禁近者十馀年,一時典冊,多出其手。所著文集二十卷、外制二十卷、內制十卷、奏議五卷、講解五卷,今存《摛文堂集》十五卷。見《摛文堂集》附錄《慕容彥逢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68—1116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元承。哲宗元符三年進士。累除監(jiān)察御史,決大獄多所平反。遭誣劾,謫知饒州,歲饑發(fā)廩賑救,安集逃散之民。移宣州,又遇水災,設法拯溺、撫留難民。卒于官。師事程頤,以學行為時人推重,稱大劉、永嘉先生。有《劉左史集》。
全宋文·卷二九五九劉安節(jié)(一○六八——一一一六),字元承,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少師事程頤,以學行為時推重。登元符三年進士第,官起居郎、太常少卿,除監(jiān)察御史,決大獄,平反甚眾。后謫知饒州,徙宣州,值洪水大至,安節(jié)多方拯救,全活甚多,流民來歸者以萬數。政和六年卒于官,享年四十九。見許景衡所撰《墓志》(《左史集》附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陳州人,字圣藻。第進士。教授大名府。哲宗時除秘書省正字?;兆诹ⅲ鹁由崛?、給事中。崇寧元年出知濮州。尋治黨事,坐元豐間上疏,反對新法,謫邵武軍,移處州?;兆诿鳇h籍,以為集英殿修撰、知濟州,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71—1130
【介紹】:
宋越州山陰人,原名揚庭,字賓王。哲宗紹圣間進士。為右司員外郎,使遼歸,勸徽宗注重邊備。累遷御史中丞,奏劾蔡京、王黼、朱勔等,并請罷御前使喚及歲進花果,忤權貴,謫黃州安置。欽宗立,復為御史中丞。以姚古擁兵不援太原,陳其可殺之罪七。進禮部尚書,擢右丞、中書侍郎。京城失陷,使金被拘,卒于燕山。謚忠肅。
全宋文·卷三○三三陳過庭(一○七一——一一三○),本名揚庭,字賓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中進士第,為館陶主簿,澶州教授,知中牟縣,除宗子博士。歷祠部、吏部、右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宣和二年,進中書舍人。才七日,遷禮部侍郎。未盡一月,又遷御史中丞兼侍讀。忤權貴,罷知蘄州,未道半,責海州團練副使,黃州安置。欽宗立,以集賢殿修撰起知潭州。未行,以兵部侍郎召,在道除中丞。進禮部尚書,擢右丞、中書侍郎。奉使至金,金人拘之軍中。建炎四年卒于燕山,年六十。謚忠肅?!?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三有傳。
宋登科記考字賓王,謚號忠肅。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紹圣四年(1097年)進士。本名揚庭,尚書右丞、中書侍郎(副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應圖。黃轍子。神宗元豐間進士。歷官右正言、右司諫,嘗論惠民之政及學校之法。擢起居舍人,命閱元祐臣僚章疏,欲籍為奸黨,輔國不奉詔,出知袁州。徽宗大觀初,歷知福、泉二州。召為給事中,未赴卒。
全宋文·卷二七○七黃輔國,字應圖,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登元豐八年進士。歷青州司理、饒州浮梁主簿、南海令,知高郵軍,擢右司諫、起居舍人,出知袁州。大觀初知福州,改泉州。卒年四十七。見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