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處州龍泉人,字欽止。哲宗元祐六年進士。嘗從王安石學,又親炙蘇軾。為文汪洋閎肆,詩尤高妙。徽宗召對,除工部員外郎。歷知明州、海州,奉祠,卒年五十六。嘗注杜甫詩,有《夷白堂小集》。
全宋詩
鮑慎由,一名由,字欽止,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哲宗元祐初以任子試禮部銓第一。六年(一○九一)進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徽宗召對,除工部員外郎,后責監(jiān)泗州轉(zhuǎn)般倉。歷河東、福建路常平、廣西、淮南轉(zhuǎn)運判官。復召為考功員外郎,崇寧五年(一一○六)以言者罷(《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五),提點元封觀。起知明州、海州,復奉祠而卒,年五十六。少從王安石學,又嘗親炙蘇軾。嘗注杜詩。有文集五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又著錄有《夷白堂小集》二十卷、《別集》三卷,皆佚。《東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三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鮑慎由(南宋人避孝宗諱省稱「鮑由」),字欽止,處州龍泉(今浙江龍泉)人。元祐六年進士。嘗從王安石學,又親炙蘇軾,為文汪洋閎肆。崇寧中召對,除工部員外郎。責監(jiān)泗州轉(zhuǎn)般倉,歷河東、福建路常平,廣西、淮南轉(zhuǎn)運判官,知明州、海州,奉祠卒,年五十六。嘗注杜甫詩,有文集五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著錄《夷白堂小集》二十卷、《別集》三卷)。見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宋史》卷四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南伯。神宗元豐二年進士。累官度支郎中,出為提點淮西刑獄,徙兩浙,又徙江東。時京師營土木,命輸?shù)畈?,邦式奏言非其地所產(chǎn)。又受命治醉斥宮禁事者獄,其人自忖必死,而獄成,僅坐遠徙。官終中大夫。卒年七十五。
全宋文·卷二五二八
周邦式,字南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好學,元豐二年進士。主楚州寶應簿,調(diào)祥符尉,知封丘縣,通判磁州、鄆州,提舉秦鳳等路常平,提點淮西刑獄。政和二年移為兩浙提刑,次年又徙江東。官終中大夫。卒年七十五。見《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會稽續(xù)志》卷二。
王梁材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漳州龍溪人,字廷衿。神宗元豐間進士。上書請減省后宮及行幸不急之費,為帝采納,除京西轉(zhuǎn)運判官。歷夔州路轉(zhuǎn)運使、利州路常平使、攝成都府事,以母老乞歸養(yǎng)。服終,起為廣南坑冶提舉,終廣東轉(zhuǎn)運判官。
全宋文·卷二七七三
王梁材,字廷衿,漳州龍溪(今福建漳州)人。元豐八年進士。累官京西轉(zhuǎn)運判官,夔州路轉(zhuǎn)運使,移利州路常平使。未幾攝成都府事。丁母憂,服除,除提舉廣南坑冶,轉(zhuǎn)朝散大夫、廣東運判。卒于官。見《萬姓統(tǒng)譜》卷四四,嘉靖《龍溪縣志》卷八,雍正《福建通志》卷四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達野。神宗熙寧九年進士。哲宗元祐間知建陽縣,累遷宗正丞。歷知漳、建、福州,皆有治狀。以忤安惇劾罷。起知泉州,反對榷六郡酒酤之議,擢本路提刑。官至中奉大夫,以右文殿修撰知廣州卒。
全宋詩
陳覺民,字達野,仙游(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哲宗元祐間舉賢良方正。歷知漳、建、福、泉州,遷福建路提點刑獄,兼三路都轉(zhuǎn)運使,提舉河渠?;兆谡退哪辏ㄒ灰灰凰模?,知廣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八)。卒,官至中奉大夫?!?a target='_blank'>寶祐仙溪志》卷四有傳。今錄詩四首。
陶節(jié)夫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鄱陽人,字子禮。舉進士。歷新會縣令。章楶帥涇原,辟入府。徽宗崇寧初為講議司檢討官,累官知延安府。以招降羌人功,加集賢殿修撰。筑石堡等四城,擊潰來犯夏軍,連擢顯謨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四年,收復銀州,升樞密直學士。順蔡京意旨,拒絕與西夏通好。領經(jīng)制環(huán)慶、涇原、河東邊事,陳取興、靈之策,加龍圖閣學士。朝廷罷經(jīng)制司,棄所城地,乃徙洪州,改江寧府,歷知青、秦二州及太原府。后坐事降為待制,知永興軍,尋卒。
全宋文·卷二七○九
陶節(jié)夫,字子禮,鄱陽(今江西波陽)人。舉進士,授廣州錄事參軍,知新會縣。崇寧初為講議司檢討官,遷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徙知延安府,以招降羌人功,加集賢殿修撰,累進樞密直學士。尋領經(jīng)制環(huán)慶、涇原、河東邊事,加龍圖閣學士。徙內(nèi)郡,歷知洪州、江寧府、太原府。坐上疏乞留本道兵,降為待制知永興軍,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八有傳。
洪彥升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樂平人,徙鄱陽,字仲達。神宗元豐間進士。歷廣西提舉常平?;兆跁r遷殿中侍御史,論蔡京朋奸誤國,又論何執(zhí)中、呂惠卿、張商英等,皆條摭其過,不為隱避。遷給事中,出知滁州、吉州。卒年六十三。
全宋文·卷二八六一
洪彥升,字仲達,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進士及第,調(diào)常熟尉,歷郴州判官、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擢提舉廣南西路常平。以御史中丞石公弼薦,遂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任言責五年,多所彈劾,不為回隱,遷給事中。政和四年罷,以集賢殿修撰出知滁州。尋加右文殿修撰,進徽猷閣待制,知吉州。久之,知潭州,未行而卒,年六十三。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一,《宋史》卷三四八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林大聲(一○七九~一一六一),字谹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歷荊南府、睦州教授,知婺州武義縣,遷知建昌軍??傤I湖廣、京西、江西諸路錢糧,移總領淮南東路軍馬錢糧。高宗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以直秘閣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改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坐譏謗罷歸。二十六年,起知鎮(zhèn)江。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事見《鴻慶居士集》卷三七《左朝請大夫直秘閣林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林大聲(一○七九——一一六一),字欲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入太學,選于禮部,政和二年賜上舍出身,授荊南府府學教授,除睦州州學教授。歷知武義、永嘉、平陽三縣,知建昌軍。擢尚書度支員外郎,進郎中,太府少卿,以直秘閣為江東路轉(zhuǎn)運副使,江西路提點刑獄,坐譏謗罷歸。紹興二十六年起知鎮(zhèn)江府,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累官左朝請大夫。見孫覿撰《林公墓志銘》(《鴻慶居士集》卷三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9—1149 【介紹】: 宋濟南人,字慶曾,號兩河?;兆诔鐚幦赀M士。曾知道州。后依附秦檜,力主和議。任御史中丞,劾罷宰相趙鼎。任參知政事,與秦檜合謀罷韓世忠、張俊、岳飛兵權。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堅拒償韋太后為犒從者而向金使所貸金,帝欲誅之,為檜所救。尋奉祠歸。有《兩河集》。
全宋詩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今屬山東)人。早年聚徒授業(yè),號兩河先生。后入太學,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州、處州,廣西轉(zhuǎn)運判官。諂附秦檜,高宗紹興十年(一一四○)除御史中丞,七月拜參知政事。十二年,太后回鑾,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忤太后。十三年,以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居明州。十四年致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府(治今山東濟南)人。入太學,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處州。秦檜居朝,以為吏部員外郎,遷秘書少監(jiān)、起居舍人,除工部侍郎兼侍講,改御史中丞。希檜意,論罷趙鼎。紹興十年,擢參知政事。后以資政殿學士奉祠,引年歸,居明州。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見《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五、一六,《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0—1133 【介紹】: 宋河間人,字朝美。徽宗崇寧四年上舍登第。調(diào)滄州教授。入為太學博士、國子司業(yè)。高宗建炎中,知東平府,金人圍急,死守數(shù)月,城破,猶力戰(zhàn),突圍至行在。改江、淮等路制置發(fā)運使,有治聲。紹興元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次年除簽書樞密院事,獻“十議”以圖中興。尋兼權參知政事。有遺稿《瀛海殘編》。
全宋詩
權邦彥(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間(今屬河北)人。徽宗崇寧四年(一一○五)進士,授青州教授。歷睦親西宅宗子正,提舉河東學事,除太學博士,改國子司業(yè)。宣和初,遷左司員外郎使遼,還為集英殿修撰,知易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冀州。高宗建炎間歷知東平、江州、建康,改淮南江浙荊湖等路制置發(fā)運使。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入為兵部尚書兼侍讀。二年,除簽書樞密院兼參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宋名臣言行錄別集上》卷一)。有《瀛海殘編》十卷,已佚。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樞密兼參知政事權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六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權邦彥(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間府樂壽(今河北獻縣)人。崇寧四年登太學上舍第,授從事郎、青州教授,調(diào)滄州教授。歷太學博士、國子司業(yè),知易、相、冀州。建炎元年召還,命知荊南府,改東平府。金人破城,突圍奔行在,除寶文閣直學士兼知江州、本路制置使。四年,知建康府,改江淮制置發(fā)運使。紹興元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二年簽書樞密院事,尋兼權參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謚質(zhì)肅。著有《瀛海殘編》十卷。見所撰《宋通直郎通判洺州楊公墓志銘》,楊萬里《權公墓志銘》(《誠齋集》卷一二四),《宋史》卷三九六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0—1160 【介紹】: 宋歙州歙縣人,字至道?;兆诔鐚幬迥赀M士。初授會昌縣尉,改宣州教授,除太常博士。歷知永州、鄂州,任江西、湖南提刑,累擢司農(nóng)少卿、總領湖廣、江西、京西路財賦。敢直言,有惠政。
全宋文·卷三五○二
汪叔詹(一○八一——一一六○),字至道,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登崇寧五年進士第,授虔州會昌縣尉,改宣州州學教授。嘗權知蕪湖,擢提舉潼川路常平,樞密李綱薦為編修官。高宗即位,命權太常博士。紹興中知鄂州,提點湖南刑獄,后以司農(nóng)少卿總領湖廣荊襄江西六路財賦以供軍。紹興三十年卒,年八十。見《新安志》卷七《汪少卿傳》,《新安文獻志》卷七七《汪公行狀》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0—1167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徙居奉化,字叔言,一作叔偃。以伯父黃實蔭入仕?;兆诖笥^間,調(diào)相州儀曹。高宗紹興中,歷知臺州、池州,政尚中和。檢察六邑稅籍,唯青陽稅重,奏為蠲減,百姓呼舞而建祠祀之。累官右朝議大夫致仕。
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黃子游(一○八○——一一六七),字叔言,本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后家宛丘(今河南淮陽)。好謙曾孫。少從伯父實蔭為假承務郎。崇寧中,父宰上封事忤蔡京,子游兄弟訟冤于朝,由是知名。調(diào)相州儀曹。建炎中,版授汝陰令。紹興初,入監(jiān)左藏庫,權度支員外郎,擢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兼隨軍轉(zhuǎn)運副使。改知臺州、徙池州,有惠政。求歸,奉祠五年,遂致仕,卜居明州奉化縣。乾道三年卒,年八十八。見周必大《黃公子游墓志銘》(《周文忠公集》卷三三)。
王公彥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成德。哲宗紹圣間進士。調(diào)江夏尉。哲宗元符末上書,論高后無負于先帝,司馬光無負于天下,并言章惇誤國之罪,被廢斥入黨籍。高宗紹興初,褒錄轉(zhuǎn)官。后奉祠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中萬泉人,字亢宗。薛向子?;兆跁r累官徽猷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后知太原府,以撫納西羌功,拜禮部、刑部尚書。坐啟擬反覆罷,提舉崇福宮。久之,知延安府。當遷官,乞回授其子薛昶京秩。前后因事六七貶,多以欺罔獲罪,言者并論之,降為待制。
全宋詩
薛嗣昌,字亢宗,祖籍河中萬泉(今山西萬榮西南),居開封。紹彭弟。徽宗崇寧中,為熙河轉(zhuǎn)運判官,梓州、陜西轉(zhuǎn)運副使。歷知渭州、慶州、相州,太原府、延安府,坐啟擬反覆,前后因事六七貶。事見《宋史》卷三二八《薛向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二
薛嗣昌,字亢宗,河中萬泉(今山西萬榮)人,薛向子。崇寧中歷熙河轉(zhuǎn)運判官,梓州、陜西轉(zhuǎn)運副使,直龍圖閣、集賢殿修撰。入為左司郎中,擢徽猷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大觀間知渭州,改慶州。責安化軍節(jié)度副使,起知相州、太原府。政和中進延康、宣和殿學士,拜禮部、刑部尚書,坐啟擬反覆罷,提舉嵩山崇福宮。久之,遷延康殿學士、知延安府。后獲罪降為待制?!?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八《薛向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孝純,字永錫,滕縣(今山東滕縣)人。哲宗元祐間進士?;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通判濱州(《宋會要輯稿》方域五之二九)。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為河北路轉(zhuǎn)運判官(同上書崇儒二之二五),移永興軍路。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以龍圖閣直學士、通議大夫為河東路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太原府(《山右石刻叢編》卷一八《圣母廟謝雨文》),金兵陷太原時被俘。金人扶立劉豫,任為丞相。致仕,卒謚安簡。事見《中州集》卷九、《南宋書》卷一三。今錄詩三首。
中州集
孝純,字永錫,滕陽人。宣和末,知太原。國兵圍守踰年,人相食幾盡,乃下。朝廷憐其忠,換相職,后以相齊致仕。汴京建行臺,起為左丞相。踰年得請歸鄉(xiāng)里。二兄尚安健,鄉(xiāng)人為作三老圖。薨,謚安簡。子公藥,字元石,昌武軍節(jié)度副使致仕。孫觀,字彥國,世為文章家。曾孫厚之,字茂??,承安二年進士。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張孝純,字永錫,徐州滕縣(今山東滕縣)人。元祐進士。大觀元年通判濱州,政和四年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移永興軍路。宣和五年為河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太原府,七年,金兵分道攻宋,仍堅守太原,拒絕招降。靖康元年九月城破,為金所執(zhí),不能屈,遂禮之,送還鄉(xiāng)里。建炎四年,金人立偽齊,以之為尚書右丞相,遂失晚節(jié)。紹興九年致仕歸里,卒。見《宋會要輯稿》方域五之二九、崇儒二之二五,《三朝北盟會編》卷五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三三、三七、四五,《南宋書》卷一三,《宋史》卷二三《欽宗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孟州河陽人,字會之。第進士?;兆跁r知內(nèi)丘、咸陽、太康縣,括縣壯丁為兵,得千人,上其名數(shù)與按閱之法。蔡卞喜而薦之,提舉京畿保甲,使行其說,增籍二萬。歷提點江、淮坑冶鑄錢,入為將作少監(jiān)。遷刑部侍郎,因與王黼不相能,被罷,提舉崇福宮。尋知同州,徙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卒謚榮。
全宋文·卷二九五八
李伯宗,字會之,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第進士,知內(nèi)丘、咸陽、太康縣。提舉京畿保甲,左遷相州通判,提舉白波輦運,提點江淮坑冶鑄錢,入為將作少監(jiān)。政和中歷大理卿,遷刑部侍郎。與王黼不合,罷,提舉崇福宮。起知同州,徙陜西都轉(zhuǎn)運使。以通奉大夫、顯謨閣待制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