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彭次云,名構(gòu)(《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以字行,甌寧(今福建建甌)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神宗元豐四年(一○八一),以秘書丞為廣南西路提點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金石補正》卷八六)。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為成都路轉(zhuǎn)運使,旋改淮南路轉(zhuǎn)運使(同上書卷四一○、四一二)。四年,徙京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同上書卷四三五)。七年,權(quán)發(fā)遣江淮荊浙諸路發(fā)運使(同上書卷四七五)。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二一八二
彭次云,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元豐中提點廣南西路刑獄。元祐中官朝散郎、吏部郎中,歷淮南轉(zhuǎn)運使,遷朝請郎,權(quán)發(fā)遣江淮浙等路發(fā)運使。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三三、四一○、四七五,《宋詩紀事》卷二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滄州無棣人,字端伯。登進士第。歷成都路轉(zhuǎn)運使,秩滿復留,凡數(shù)歲,始還朝。哲宗時累遷御史中丞。董敦逸、黃慶基論蘇軾托詞命以毀先帝,蘇轍以名器私所親,皆以監(jiān)司罷,之純疏其誣罔,乃更黜之。以疾改工部尚書。后劉拯劾之純阿附轍,出知單州。卒年七十五。
全宋詩
李之純,字端伯,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西北)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民國《無棣縣志》卷一○)。八年,為江西轉(zhuǎn)運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九)。元豐二年(一○七九)始三任成都府路轉(zhuǎn)運使(同上書卷三○○、三三○、三五○)。八年,知滄州(同上書卷三六三)。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知瀛州,俄改知成都府(同上書卷四○六)。還為御史中丞,以疾改工部尚書。紹圣中出知單州。卒,年七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四有傳。今錄詩是首。
全宋文·卷二三八八
李之純,字端伯,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人。登進士第。熙寧中為度支判官、江西轉(zhuǎn)運副使,徙成都路轉(zhuǎn)運使,凡七年乃還朝,為右司郎中,轉(zhuǎn)太仆卿。元祐初,歷知滄州、河北都轉(zhuǎn)運使。二年,以寶文閣直學士知成都府。還為戶部侍郎,三遷御史中丞。董敦逸等彈擊蘇軾、蘇轍,之純疏其誣罔。改工部尚書。紹圣中,劉拯劾其阿附轍,出知單州。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謝卿材,字仲適,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金石萃編》卷一三八)。曾知撫州臨川縣,王安石舉于朝(《臨川集》卷四○《舉謝卿材充升擢任使狀》)。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為比部員外郎(《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之四)。八年,權(quán)提點河東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一)。元豐七年(一○八四),知福州(《淳熙三山志》卷二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至八年,歷福建等路轉(zhuǎn)運使,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同上書卷三七四以下各卷)。
全宋文·卷二三五四
謝卿材,字仲適,臨淄(今山東淄博)人。熙寧二年為比部員外郎,八年權(quán)提點河東刑獄。元豐七年知福州,元祐間為河北、河東、京東等路轉(zhuǎn)運使,七年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八年知相州。累官朝散大夫。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一、三七四、四一五、四五四、四七一、四七六,《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之四,《金石萃編》卷一三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明甫。呂惠卿弟。神宗熙寧三年進士。以王安石薦,召為館閣???。安石與惠卿有隙,升卿于帝前詆安石之短,因降授太常寺太祝、監(jiān)無為軍酒稅。元豐三年復館閣???,累遷太常寺丞,出為河北路轉(zhuǎn)運副使。哲宗元符二年權(quán)知越州,改守江寧,進直秘閣。
全宋文·卷二一一二
呂升卿,字明甫,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惠卿弟。熙寧三年登進士第。六年三月,以王安石薦,自常州團練推官召為館閣校理。四月,權(quán)發(fā)遣京東路常平等事,十一月,權(quán)發(fā)遣京東路轉(zhuǎn)運判官,十二月,徙淮南東路軍器監(jiān)。七年,為館閣??薄⒊缯钫f書兼同修撰經(jīng)義,直集賢院。八年十月,權(quán)發(fā)遣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十二月落職,降授太常寺太祝、監(jiān)無為軍酒稅。元豐三年,復館閣???,權(quán)判登聞鼓院。六年,為太常寺丞。元祐元年以吏部員外郎通判海州。紹圣四年,自京東路轉(zhuǎn)運副使徙河北路。元符元年,改河東提刑。二年,知江寧府。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三、二四四、二五六、二六九、二七一、三○二、三四○、三七八、四九三、四九四、五○六等,《宋史翼》卷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臨江新淦人,字義甫,一作毅父??孜渲俚?。英宗治平二年進士,又應制科。以呂公著薦為秘書丞、集賢校理。哲宗紹圣中,言者謂其元祐時附會當路,譏毀先烈,貶知衡州。元符二年,提舉劾其違常平法,責惠州別駕,安置英州。徽宗立,召為戶部金部郎中,出提舉永興路刑獄,帥鄜延、環(huán)慶。黨論再起,罷,主管兗州景靈宮卒。長于史學,工文詞,與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有《孔氏談苑》、《續(xù)世說》、《良世事證》、《釋稗》、《詩戲》、《朝散集》(編入《清江三孔集》)。
全宋詩
孔平仲,字義甫,一作毅父,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神宗熙寧中為密州教授(本集《常山四詩》序)。元豐二年(一○七九)為都水監(jiān)勾當公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試學士院。二年擢秘書丞、集賢校理。三年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后遷提點江浙鑄錢、京西南路刑獄(同上書卷三八○、四○七、四○九、四八三)。紹圣中坐元祐時附會當路,削校理,知衡州。又以不推行常平法,失陷官米錢,責惠州別駕,英州安置。徽宗立,復朝散大夫,召為戶部、金部郎中,出提舉永興路刑獄。崇寧元年(一一○二),以元祐黨籍落職,管勾兗州景靈宮(《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四○作太極觀),卒。平仲與兄文仲、武仲并稱“三孔”,黃庭堅有“二蘇聯(lián)璧,三孔分鼎”之譽。著有《續(xù)世說》、《孔氏談苑》、《珩璜新論》、《釋稗》等。詩文集已散佚,南宋王??收輯為二十一卷,其中詩九卷,刊入《清江三孔集》;民國初年胡思敬校編為《朝散集》,刊入《豫章叢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四有傳。孔平仲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清江三孔集》為底本,校以《豫章叢書·朝散集》(簡稱豫章本)、明鈔殘本《三孔先生清江文集》(簡稱明抄本,藏北京圖書館)及《宋詩鈔》(簡稱詩鈔)。另輯得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二七二
孔平仲,字義甫(一作毅父),臨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武仲弟。治平二年舉進士,又應制科,為秘書丞、集賢校理。文仲卒,歸葬南康,詔以為江東轉(zhuǎn)運判官護葬事。提點江浙鑄錢、京西刑獄。紹圣中,言者詆其元祐時附會當路,削校理,知衡州。提舉劾其不推行常平法,徙韶州,又責為惠州別駕、安置英州。徽宗立,復朝散大夫,召為戶部、金部郎中,出提舉永興路刑獄,帥鄜延、環(huán)慶。黨論再起,罷,主管兗州景靈宮,卒。長史學,工文詞,著《續(xù)世說》十二卷、《孔子雜說》一卷、《釋裨》一卷及《珩璜新論》、《良史事證》等。《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傳》有附傳。
李之紀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三五五
李之紀,字仲明。元祐元年以祥符縣知縣除廣西提刑;七年以左朝議大夫為屯田郎中。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八四、四七○,《東坡外制集》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鄭州人,字楚老。第進士。神宗時官至直秘閣、知延安府。時夏人犯涇原,率師搗其虛,夏人解去。累擢龍圖閣直學士。為吏六十年,處事明銳,然反覆詭隨,無特操,為識者所非。卒年八十三。
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李南公,字楚老,鄭州(治今河南鄭州)人。進士及第,調(diào)浦江令,知長沙縣。熙寧中,提舉京西常平,提點陜西、河北刑獄,擢京西轉(zhuǎn)運副使,入為屯田員外郎。為河北轉(zhuǎn)運副使,加直秘閣、知延安府。進直龍圖閣,擢寶文閣待制、知瀛州。拜戶部、吏部侍郎、戶部尚書。歷知永興軍、成都、真定、河南府。為吏凡六十年。卒,年八十三。《宋史》卷三五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應天府宋城人,字仲至。王洙子。清亮有志操,歐陽修器重其文。以蔭入官,文彥博薦試學士院,賜進士及第。歷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哲宗時曾奉使高麗。領開封,改集賢殿修撰、知和州,徙饒州,斥提舉太平觀。徽宗立,復待制、知成德軍。卒年六十七。平生為文至多,所交盡名士。性嗜古,藏書數(shù)萬卷,手自校正,世稱善本。有《廣諷味集》。
全宋詩
王欽臣,字仲至,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洙子。文彥博薦試學士院。神宗熙寧三年(一○七○),賜進士及第。元豐六年(一○八三),為陜西轉(zhuǎn)運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三二)。哲宗元祐初為工部員外郎。奉使高麗,還,進太仆少卿,遷秘書監(jiān)。代錢協(xié)為開封尹,改集賢修撰,知和州,徙饒州,斥提舉太平觀?;兆诹?,知成德軍。卒,年六十七。有《廣諷味集》五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已佚。事見《宋史》卷二九四《王洙傳》。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八〇
王欽臣,字仲至,應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王洙之子。以父蔭為大理寺丞,熙寧三年文彥博薦試學士院,賜進士及第。任開封府判官,徙群牧判官。元豐中,歷熙河路轉(zhuǎn)運使、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元祐初,為工部郎中、直秘閣,進太仆少卿,遷秘書監(jiān)。六年,擢工部侍郎,權(quán)吏部侍郎。紹圣元年降知廬州,徙饒州,入元祐黨籍,四年斥提舉江州太平觀?;兆诹?,復待制,起知潁昌府。卒年六十七。欽臣生平為文至多,家藏書數(shù)萬卷。其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三、二六七、三二〇、三三二、三八七、四〇四、四一五、四六六、四六八、四八四,《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一六、選舉九之三、選舉三三之二一,《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四,《宋元學案》卷九六,《宋史》卷二九四有傳。
程之元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七五九
程之元,字德孺,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熙寧六年為戎州司戶參軍,尋調(diào)夔州安撫司勾當公事,遷本路轉(zhuǎn)運判官、轉(zhuǎn)運使。元豐二年,以太子中舍徙知嘉州。元祐初知楚州,五年,提點廣南東路刑獄。七年,由右朝奉郎進主客郎中。見《宋會要輯稿》兵二之一一,《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八、四○一、四四六、四七四、二九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胡僧孺,字唐臣,奉新(今屬江西)人。直孺兄。有聲哲宗元祐、紹圣間。事見清同治《奉新縣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鄭州管城人,字應之。邵雍門人。篤信好學,為人挺勁不屈。官至學士。自布衣至為官,均以未嘗有求于人、亦未嘗假人言色為標榜,極為程頤所稱許。
全宋文·卷一六六二
楊國寶,字應之,鄭州管城(今河南鄭州)人。呂公著外甥,邵雍門人。官至學士。與弟環(huán)寶安貧樂道,篤信好學,為程頤稱許。見《伊川集》卷七《祭楊應之文》,《伊洛淵源錄》卷七,《宋元學案》卷三三,《宋史翼》卷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持正。第進士。累官太常博士,治獄苛峻。遷江淮發(fā)運、陜西轉(zhuǎn)運副使,知廣、潭、慶州。哲宗紹圣中,召為衛(wèi)尉、大理卿,遷工部侍郎。俄知開封府、瀛州、成都府?;兆诹ⅲ蠒H詆時政。后為南京留守,坐上書言事落職。入黨籍,卒。
全宋文·卷二五七一
路昌衡,字持正,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人。起進士,元豐二年為太常博士,四年為開封府司錄參軍。八年為江淮發(fā)運。元祐元年為陜西轉(zhuǎn)運副使,繼知廣州,徙荊南、潭州、慶州。紹圣中召為衛(wèi)尉、大理卿,遷工部侍郎。元符元年以寶文閣待制知開封府。出知瀛州,徙永興軍,進直學士、知成都?;兆诔钋宄吉z事,責居郢州。起知滁州、定州、復知開封府,徙南京留守。又坐前上書事,落職入黨籍,卒。見《宋史》卷三五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伯修。登進士第。為榮州推官。熊本經(jīng)制梓夔,辟為干當公事。凡攻討招襲,建南平諸城寨,皆出其畫。以功擢提舉秦鳳路常平,徙兩浙。徽宗時累官戶部侍郎。建言陜西止輸邊糧于州,而令量取道里費助邊糴,歲省糴價五百萬,公私便之。后歷知青、杭、越三州。卒年六十五。
全宋文·卷二二一三
宇文昌齡,字伯修,成都雙流(今四川雙流)人。舉進士甲科,調(diào)榮州推官。熊本經(jīng)制梓夔,辟昌齡干當公事,以功擢提舉秦鳳路常平,改兩浙。神宗以司農(nóng)寺圖籍不肅,選官釐整,以昌齡為主簿,遂拜監(jiān)察御史。歷官尚書比部、吏部員外郎、京西轉(zhuǎn)運副使、左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直秘閣。后歷知梓、壽州、河中府及鄧、鄆、青等州。徽宗立,召為刑部侍郎,徙戶部,以寶文閣待制知開封府,歷知青、杭、越三州。卒年六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睦州建德人,字晦叔。英宗治平四年進士。初任洛陽尉,作《久旱微雨詩》,為司馬光所稱薦,遂知名。累官提點湖南刑獄、京西轉(zhuǎn)運使。
全宋詩
江公著,字晦叔,睦州建德(今浙江建德東北)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進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初為洛陽尉(《竹莊詩話》卷一六)。哲宗元祐初通判陳州,歷提點湖南刑獄,京西轉(zhuǎn)運使(《施注蘇詩》卷二九《送江公著知吉州》注)。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醇夫。胡宿從子。以蔭登第,為編修敕令官。哲宗紹圣初,累進寶文閣待制。為熙河帥,遣將擊羌郎阿章,皆敗死,時轉(zhuǎn)運判官秦希甫議棄湟、鄯州,宗回持不可。會徽宗棄鄯州,奪宗回職,知蘄州。因兄宗愈入元祐黨籍,罷郡。后起知秦州,進樞密直學士,徙永興軍等。大觀中卒,謚敏節(jié)。
全宋文·卷二一一一
胡宗回,字醇夫,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宿從子。用蔭登第,為編修敕令官、司農(nóng)寺干當公事、京西轉(zhuǎn)運判官、提點刑獄、京東陜西轉(zhuǎn)運使、吏部郎中。紹圣初,以直龍圖閣知桂州,進寶文閣待制。坐系平民死,降集賢殿修撰、知隨州,改秦州、慶州,復為待制。帥熙河,奪職知蘄州。還,為待制。歷慶、渭、陳、延、澶。以兄入黨籍罷郡。未幾錄其堅守湟、鄯之議,起知秦州。進樞密直學士,徙永興、鄭州、成德軍,復坐事去。大觀中卒,贈銀青光祿大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八有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