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三二五趙立夫,字德成,宗室彥譯子,寓居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登開禧元年進士第,任龍泉簿。再中法科,除大理評事,進大理正,出知湖州,改嚴州。遷太府少卿,知臨安府。奉祠去,起為浙江提刑兼知平江府。除戶部侍郎,再知臨安府。進刑部尚書,以言事去職。起知婺州,進寶章閣學士卒。見《宋史》卷二三八《宗室世系表》二四,紹定《吳郡志》卷一一,《咸淳臨安志》卷四九,永樂《樂清縣志》卷七,乾隆《浙江通志》卷一六二,《南宋制撫年表》卷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00—1274
【介紹】:
宋安豐人,字誠甫,一字成文,號紫源。汪澈從孫。理宗淳祐六年進士。歷通判建康府、荊湖制置司參議。累擢權兵部尚書、荊湖安撫制置使、知江陵府。所至興學校、撫貧苦、募軍卒。勸賈似道去安樂、修守備,遭斥而不用。度宗咸淳末,元兵大舉伐宋,為江淮招討使,至高郵,聞似道師已潰,江漢守臣皆望風降遁,失聲悲慟,扼吭而卒。
全宋詩汪立信(一二○一~一二七五),字誠甫,號紫源,婺源(今屬江西)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進士(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寶祐五年(一二五七),通判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二四)。歷知池州、常州、江州。度宗咸淳間授荊湖安撫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以移書責賈似道誤國罷。恭宗德祐元年,聞似道兵敗蕪湖,江漢守臣望風降遁,失聲三日而死。年七十五。《宋史》卷四一六、《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七九三○汪立信(一二○一——一二七五),字誠甫,號紫原,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徙居六安。淳祐元年,借補承信郎。七年,登進士第,授烏江主簿。辟沿江制幕,通判建康府,擢京西提舉常平,知昭信軍。景定元年,差知池州。又權知常州,改江州、鎮(zhèn)江府、潭州。權兵部尚書、荊湖安撫制置使、知江陵府。德祐元年,為端明殿學士、沿江制置使、江淮招討使,拒元兵,至高郵。宋兵潰蕪湖,扼吭而卒,年七十五。贈太傅。見《宋史》卷四一六本傳,《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上之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括蒼人,字敏則。舉進士。授浙西常平提舉。入為右司郎,每以人才為宰相薦。理宗朝中貴盧必升等擅權用事,無人敢言,宗潔奏乞罷斥之,以肅紀綱。由是名振朝野。居官不受私謁,所至以激濁揚清著聲。
人物簡介
全宋詩趙時煥(一二○一~一二五七),字文晦,初名時敏,字克勤,晉江(今福建泉州)人。魏王廷美九世孫(《宋史·宗室世系表》二三)。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進士,授侯官尉。理宗淳祐五年(一二四五)除秘書郎,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八年,出知撫州,移端州,改廣西提刑。寶祐三年(一二五五)提舉江西茶鹽司。五年卒,年五十七。著有《恥齋雜稿》,已佚。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八《趙克勤吏部墓志銘》。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71
【介紹】:
宋建昌軍南豐人,字立之。理宗淳祐四年進士。由邵武軍判官入為國子正,累遷秘書監(jiān)。景定四年,拜侍御史,遷刑部尚書。度宗即位,拜殿中侍御史兼侍講。后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咸淳六年,兼權參知政事。直言清節(jié),屢上書言國是。卒謚文定。有《寄懷斐稿》、《曲轅散木集》、《經(jīng)史明辨》、《經(jīng)史管見》等。
全宋詩陳宗禮(一二○三~一二七一),字立之,號千峰,南豐(今屬江西)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進士,年四十二(《隱居通議》卷九)。十二年為邵武軍判官(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四)。入為國子正,累遷太常少卿,出為廣東提點刑獄,以與吳潛唱和,責永州居住。景定四年(一二六三)拜侍御史,淮西路轉(zhuǎn)運判官,遷刑部尚書,復以事罷。度宗即位,拜殿中侍御史,尋權禮部尚書。逾年,為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咸淳六年(一二七○)簽書樞密院事,七年,兼權參知政事,卒(《續(xù)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九)。謚文定。有《寄懷斐藁》、《曲轅散木集》等,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一有傳。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八○八九陳宗禮(?——一二七○),字立之,號千峰,建昌軍南豐(今江西南豐)人。少貧力學。淳祐四年進士及第,調(diào)邵武軍判官,入為國子正,遷太學博士、國子監(jiān)丞,轉(zhuǎn)秘書省著作佐郎。拜太常少卿,以直寶謨閣、廣東提點刑獄進直煥章閣,遷秘書監(jiān)。景定中拜侍御史,直龍圖閣、淮西轉(zhuǎn)運判官,遷刑部尚書。度宗即位,兼侍講,拜殿中侍御史。遷禮部侍郎,權禮部尚書,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咸淳六年加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同年以兼權參知政事致仕,尋卒,謚文定。著有《寄懷斐稿》、《曲轅散木集》、《兩朝奏議》、《經(jīng)筵講義》、《經(jīng)史明辨》、《經(jīng)史管見》、《人物論》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君遇。曾從龍弟。累舉不第,以兄任歷官興化軍,創(chuàng)城堤及起太平廢陂,民蒙其利,號曾公陂。改江西提點刑獄,后帥廣西,至鎮(zhèn)數(shù)月罷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居厚,一作居垕。寧宗嘉定四年進士。歷安吉令、通判臨安府、提轄文思院。引對進言,皆涉貴近,為時論所壯。累除直秘閣。后屢因謗退,官止中大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福州永福人,字力叟,號橘園居士。寧宗嘉定十六年進士。累佐浙幕,御金兵有功,擢守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判官。移通判吉州,遷提點廣南刑獄。
全宋詩林宋偉,字力叟,自稱橘園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寧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進士(《淳熙三山志》卷三二)。累佐浙幕,御金人有功,擢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判官。遷吉州通判,提點廣南東路刑獄。事見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一七三。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三二七鄭逢辰(?——一二四八),字伯昌,福州閩縣(今福建福州)人,昭先子。師事楊復。端平初,除將作監(jiān)簿,繼除司農(nóng)丞、大宗正丞、金部郎官。淳祐初知衢州,有廉能聲,旋為言者所劾去官。起為江西常平使者,以討寇有功改刑使,召為吏部郎,改浙東提刑。八年卒。逢辰立朝,遇事敢言,奮發(fā)不避,時論偉之。見趙汝騰《提刑鄭吏部墓志銘》(《庸齋集》卷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寧甌寧人,一作浦城人,字元輔。寧宗嘉定十年進士。教授郡學,以禮學誨諸生。歷校書郎、秘書丞、著作郎、將作少監(jiān),官至吏部侍郎。
全宋文·卷七六六一黃自然,字元輔,建寧府甌寧(今福建建甌)人。嘉定十年登進士第。為臨江軍學教授,以理學誨諸生。歷官秘書丞、著作郎、將作少監(jiān),擢直秘閣、廣西運判,終吏部侍郎。見徐元杰《梅野集》卷七,《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九,嘉靖《建寧府志》卷一五,嘉靖《臨江府志》卷一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11—1300
【介紹】:
宋溫州平陽人,初名夢辰,字和父,自號平坡居士。理宗淳祐四年登武第,尋換文舉。累官吏部侍郎、寶謨閣待制。在六館時,上疏論巨珰黷政,言至切直。晚年家居。善古文。有《平坡文集》。
全宋詩應節(jié)嚴(一二一一~一三○○),字和父,晚號平坡居士,平陽(今屬浙江)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武科進士。十年,換文科。歷漣水教授、浙江東路轉(zhuǎn)運司干官,知長樂縣,通判贛州,遷兩淮制置司機宜文字、淮南西路提點刑獄、兩浙轉(zhuǎn)運判官,權知臨安府。累官至寶謨閣待制、吏部侍郎。元大德四年卒,年九十。有《平坡文集》,已佚。事見《霽山文集》卷一八《故待制吏部侍郎應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八○二四應節(jié)嚴(一二一一——一三○○),字和父,溫州平陽(今浙江平陽)人。淳祐四年登武第,六年換文資。累官吏部侍郎,寶謨閣待制。晚年家居,號平坡居士,有《平坡文集》。元大德四年卒,年九十。見林景熙《霽山文集》卷五《故待制吏部侍郎應公墓志銘》,參《宋詩紀事補遺》卷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12—1266
【介紹】:
宋越州馀姚人,字元實。理宗紹定五年進士。為吳江主簿,日詣學宮與諸生講論義理。知金壇縣,嚴保伍,厘經(jīng)界,結義役,賑流民,興學校。累遷浙西提刑兼知常州,平反冤獄,擊貪舉廉。移江東提刑。度宗時,兼知臨安府,以言罷。起知婺州卒。
全宋詩孫子秀(一二一二~一二六六),字元實,馀姚(今屬浙江)人。理宗紹定五年(一二三二)進士,調(diào)吳縣主簿。歷滁州教授,知金壇縣,通判慶元府,知衢州、常州、婺州。景定二年(一二六一),由浙西提刑遷安撫使(《寶慶會稽續(xù)志》卷二)。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以太常少卿兼知臨安府,尋罷。二年卒,年五十五。事見《咸淳臨安志》卷四九、《黃氏日抄》卷九六、《安撫顯謨少卿孫公行狀》。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八○二七孫子秀(一二一二——一二六六),字元實,馀姚(今浙江馀姚)人。紹定五年進士,調(diào)吳縣主簿,辟淮東總領所中酒庫,知金壇縣。通判慶元府,主管浙東鹽事。為左司兼右司,再兼金部,差知吉州。開慶初,為浙西提舉常平,擢浙東提刑兼知婺州,移浙西、江東提刑。度宗即位,進太常少卿兼右司,兼知臨安府,罷。起知婺州。咸淳二年卒,年五十五。見黃震《孫公行狀》(《黃氏日鈔》卷九六),《宋史》卷四二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12—1283
【介紹】:
宋瑞州高安人,字致廣,號遂初。理宗嘉熙二年進士。由莆田尉累遷江西提點刑獄,所至有惠績。以忤賈似道罷。后起知惠州,歷權侍右郎官,復以劾似道奪職。益王即位海上,拜吏部尚書。厓山兵敗,走安南。平生通究六經(jīng),精研理致,廣涉諸子百家之學。有《廣王衛(wèi)王本末》。
全宋詩陳仲微(一二一二~一二八三),字致廣,號遂初,高安(今屬江西)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進士,調(diào)莆田尉。官江西提刑時以忤賈似道,罷。久之,起知惠州,遷太府寺丞,亦以言事罷。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除兵部侍郎,修國史。二年,隨二王入廣。崖山兵敗,走安南。越四年卒,年七十二。事見《宋季三朝政要》卷六,《宋史》卷四二二有傳。
全宋文·卷八○二八陳仲微(一二一二——一二八三),字致廣,號遂初,瑞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嘉泰二年舉進士,調(diào)莆田尉。累遷知贛州、江西提刑、知惠州,除太府寺丞兼權侍右郎官。上封事言國勢,忤賈似道,出為江東提刑。德祐元年,拜右正言、左司諫、殿中侍御史。益王即位海上,拜吏部尚書、給事中。厓山兵敗,走安南,越四年卒,年七十二。仲微精研六經(jīng),于諸子百家之學無不搜獵。著作今傳有《廣王衛(wèi)王始末》一卷。見《宋史》卷四二二本傳,《楚紀》卷四九、五二,《宋季忠義錄》卷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潭州醴陵人,字同伯,號愚齋。從胡宏受《春秋》。寧宗嘉定十三年進士。授衡陽主簿,調(diào)龍泉尉,皆有惠政。遷四川制置司參議官。元兵入成都,大異從制置使丁黼巷戰(zhàn),身披數(shù)創(chuàng)昏死,次晨蘇醒,免于難。遷大理寺丞,平反冤獄七。以召對極言時政得失,出知澧州。歷提點廣東、廣西刑獄,所至奸吏屏息,凡可以為民興利除害者,必奏行之。以秘閣修撰奉祠歸。卒年八十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趙與訔(一二一三~一二六五),字中父,居安吉州(今浙江湖州)。孟頫父。以蔭補官,初調(diào)饒州司戶參軍,兼浙西提刑司干辦,知蕭山縣。理宗淳祐八年(一二四八),通判臨安府。十年,知嘉興府。寶祐元年(一二五三),知平江府。景定五年(一二六四),以兩浙運使兼知臨安府(《咸淳臨安志》卷四九)。咸淳元年卒,年五十三。事見《松雪齋集》卷八《先侍郎阡表》。
全宋文·卷八○九二趙與訔(一二一三——一二六五),字中父,號菊坡,居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秦王德芳九世孫,希戭子,孟頫父。以蔭補饒州司戶參軍,歷浙西提刑司干辦公事,知蕭山縣,通判臨安府,知嘉興府。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咸淳元年卒,年五十三。見趙孟頫《松雪齋集》卷八《先侍郎阡表》、卷九《吳興郡趙公碑》,《宋史》卷一九《宗室世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