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簡介
田孟莊(?-?),媯姓,田氏,名湣,一作‘田孟芷’,系本作“閩孟克”,又稱孟莊。
莊芷 朝代:西漢

人物簡介

全漢文·卷二十七
莊芷,《漢書》作「嚴(yán)正」,壽春人。
楊皇后 朝代:西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晉弘農(nóng)華陰人,名芷,字季蘭,小字男胤。武帝后。元后從妹,楊駿女。元后臨終,勸武帝納之。咸寧二年,立為皇后。帝以太子妃賈氏妒,將廢之,后力諫止。后又?jǐn)?shù)誡妃,賈妃不知,以為后構(gòu)之于帝,忿怨彌深。武帝死,尊為皇太后。惠帝即位,賈后專政,使楚王司馬瑋殺駿,尋廢后為庶人,徙金鏞城。后絕食死,時年三十四。后復(fù)尊號。謚悼。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義烏人,字升可。孝宗淳熙五年進(jìn)士。精于經(jīng)史之學(xué),為傅寅上弟子,從游之士極盛。未仕而卒。有《南園詩文集》、《南園講錄》。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應(yīng)??,字之道,號葺芷(《大德昌國州圖志》卷六),又號翁洲(《純德匯編》卷七上),慶元府昌國(今浙江舟山)人。寧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進(jìn)士。為臨江軍教授,入為國子學(xué)錄,累遷著作郎,以言罷。理宗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為宗正寺丞兼權(quán)禮部郎官,出知臺州。召兼禮部郎官、崇政殿說書,進(jìn)翰林學(xué)士兼中書舍人。九年(一二四九),拜參知政事。出知平江府,寶祐三年(一二五五)罷,尋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七七○九
應(yīng)??,字之道,號茸芷,慶元府昌國(今浙江定海)人。嘉定十六年進(jìn)士,為臨江軍教授,歷遷秘書郎。淳祐初,擢宗正寺丞,坐斥,差知臺州。后復(fù)起,以起居舍人權(quán)兵、吏二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拜翰林學(xué)士,兼中書舍人。八年,授同知樞密院事。九年,拜參知政事。乞歸,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平江府、提舉洞霄宮。卒贈魏國公,謚文敏。見《宋史》卷四二○本傳,《宋元學(xué)案》卷七三,《宋詩紀(jì)事補(bǔ)遺》卷六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55 【介紹】: 宋慶元昌國人,字之道,號葺芷。寧宗嘉定十六年進(jìn)士。任臨江軍教授。理宗淳祐中累遷起居舍人、權(quán)兵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嘗一夕應(yīng)召草麻,夜四鼓而五制皆就,帝奇其才。進(jìn)翰林學(xué)士、同知樞密院事。九年,拜參知政事,封臨??ず?。乞歸田里,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平江府,提舉洞霄宮。卒謚文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錢塘人,字廷芳。從戴琎學(xué),畫山水,筆力直逼其師。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三十三
廣育,字扈芷,四川人,住嘉善大勝寺,有《東塔詩》。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
名閒卿,字芷居,金陵人,先生之繼室也。先生喪耦,知其賢而有文,遂委禽焉。年八十尚不廢詠吟,書法蘇長公,得其筆意,頗與先生相類。善山水白描,畫畢手裂之不以示人,扁其室曰芷居,詩名《芷居集》。
馬閑卿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金陵人,字芷居。翰林陳沂之繼室。能書,書法蘇長公。善山水白描。工詩,有《芷居集》。
閨秀詞鈔·卷八
字芷居,上元人,翰林陳魯南繼室。有《芷居集》。
金陵瑣事
閑卿善山水白描,畫畢多手裂之,不以示人,曰“此豈婦人女子事乎?”

人物簡介

列朝詩集
馬氏名間卿,字芷居,金陵人。陳翰林魯南之繼室也。魯南喪耦,知其賢而有文,遂委禽焉。年近八旬尚不廢吟詠。書法蘇長公,得其筆意,頗與魯南相類。善山水白描,畫畢多手裂之,不以示人。扁其室曰芷居,有詩十四篇,名《芷居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上元人。少卿陳沂繼室封安人有芷居集

人物簡介

維基
楊芷(1526年—?),字文植,號次泉,湖廣德安府安陸縣人,民籍。湖廣鄉(xiāng)試第四十三名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會試第二百八十名,三甲第六十一名進(jìn)士。禮部觀政,授直隸吳江知縣,升南戶部主事,調(diào)兵部主事,升員外、郎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章丘人,字寧考,號蘅洲。萬歷二十九年進(jìn)士。由中書舍人遷兵部員外郎,天啟間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拒建魏忠賢生祠。崇禎元年解官。
維基
焦馨,字寧考,號蘅芷,山東章丘縣(今山東省濟(jì)南市章丘區(qū))人。萬歷辛丑進(jìn)士,累官寧夏巡撫。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第六十六名舉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jìn)士。授中書舍人,歷官兵部主事,遷河南按察使,擢布政使,轉(zhuǎn)山西布政使。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卒贈工部侍郎。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六五三
陸卿,原名漾波,字青芷。饒平人。明思宗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舉人。著有《回風(fēng)草堂集》。事見清光緒《饒平縣志》卷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5—1647 【介紹】: 明廣東東莞人,字元子。崇禎十六年進(jìn)士。李自成破京師時被執(zhí),勸自成收人望。自成敗,南歸。隆武帝授翰林侍講,監(jiān)鄭彩軍。隆武帝敗,回東莞。永歷元年,舉鄉(xiāng)兵攻克東莞城,旋失。永歷帝任之為兵部尚書。又結(jié)連草澤豪士,集兵數(shù)千,轉(zhuǎn)戰(zhàn)歸善、博羅等地,旋為清重兵所圍,力盡投水死。永歷帝謚文烈。
全粵詩·卷六五七
張家玉(一六一六—一六四七),字玄子,號芷園,東莞人。明思宗崇禎十六年(一六四三)進(jìn)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鼎革后南歸,仕弘光、隆武兩朝。紹武帝立于廣州,以禮、兵二部侍郎招,辭不拜。永歷元年(一六四七),毀家起兵于東莞,與南海陳子壯、順德陳邦彥互為倚角,抗擊占據(jù)廣州之清兵。永歷帝授以兵部尚書、提督嶺東軍務(wù)右副都御史。后為清將李成棟擊敗,赴水死。永歷帝追贈太保、武英殿大學(xué)士、增城侯,謚文烈。著有《張文烈遺集》?!?a target='_blank'>明史》卷二七八有傳。張家玉詩,以民國二十一至二十三年東莞張伯楨纂《滄海叢書》本《張文烈遺集》為底本,參校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東莞寓園刻《張文烈公遺詩》。
維基
張家玉(1615年—1647年),字玄子,一字元子,號芷園,廣東廣州府東莞縣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永歷年間任兵部尚書,兵敗自盡殉國。少年時好習(xí)武藝。十九歲考取秀才,為廣州儒學(xué)生員。崇禎十六年(1643年),考取進(jìn)士。李自成陷京師,被執(zhí)。自成敗,南歸。隆武年間,授翰林院侍講,兼編起居注。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弘光帝隨即被俘。張家玉逃往杭州。閏六月,唐王朱聿鍵即位于福州,改元隆武,張家玉授翰林院侍講,兼編起居注。七月初一,隆武帝親征江西,命張家玉為兵科給事中,監(jiān)督御右營永勝軍。十一月,清軍圍困撫州,張家玉率軍馳援,埋伏誘敵,先后在許灣(今江西臨川區(qū))、在千金坡大敗清軍,解撫州之圍。江西淪陷后,張家玉擁立永歷帝。晉兵部尚書。兵敗投水塘死。永歷帝加贈奉天翼運(yùn)中興宣猷守正文臣,特進(jìn)光祿大夫、左國柱、少保兼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xué)士、吏部尚書、增城侯,謚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