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r_日本黄色三极片_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_337p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69
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75
詞典
6
分類詞匯
10
佛典
150
其它
9
分類詞匯
五味
義學
佛母
般若經(jīng)
即色空
本無宗
即色宗
心無宗
二莊嚴
六家七宗
《國語辭典》:
五味
拼音:
wǔ wèi
甜、酸、苦、辣、咸五種滋味?!抖Y記。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zhì)也?!埂痘茨献印T馈罚骸笩o聲而五音鳴焉,無味而五味形焉,無色而五色成焉?!?/div>
分類:
五味
佛教
味道
調(diào)和
和眾
醍醐
美味
食品
華嚴
般若
五時
《國語辭典》:
義學(義學)
拼音:
yì xué
1.私人募集款項,為公眾所設(shè)免收學費的學校?!缎绿茣?。卷一九○。列傳。王潮》:「乃作四門義學,還流亡,定賦斂,遣吏勸農(nóng),人皆安之?!?br />2.研究經(jīng)書中旨義深邃的學問。《后漢書。卷七九。儒林列傳下。楊仁》:「其有通明經(jīng)術(shù)者,顯之右署,或貢之朝,由是義學大興。」
分類:
講求
佛教
經(jīng)義
地用
教義
公款
學說
舉辦
般若
免費
法相
學校
學等
《漢語大詞典》:
佛母
(1).佛教名詞。大乘佛教稱“般若”(意為“智慧”)為諸佛之母。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佛母品
》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諸佛,是諸佛母。” 前蜀
貫休
《賀雨上王使君》
詩之二:“玄妙久聞談佛母,感通今日見神明。”原注:“公久與 東村 大愿和尚 談般若。般若者,佛母也?!?br />(2). 釋迦牟尼 之母,即 摩耶 夫人?;蚍Q佛之姨母 大愛道 。因 摩耶 夫人早逝, 釋 尊自幼為姨母所鞠育。參閱
《大愛道般泥洹經(jīng)》
。
(3).佛從法生,故以法為佛母。
《
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
》
卷六:“佛以法為師,佛從法生,法是佛母。”
分類:
佛教
佛教名詞
教名
釋迦牟尼
從法
大乘佛教
般若
夫人
姨母
《國語辭典》:
般若經(jīng)(般若經(jīng))
拼音:
bō rě jīng
泛指闡明般若思想的經(jīng)典。包括《大般若經(jīng)》、《
放光般若經(jīng)
》、《
道行般若經(jīng)
》、《
大明度經(jīng)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等。
分類:
闡明
般若
思想
經(jīng)典
《漢語大詞典》:
即色空
東晉 佛教般若學派“六家七宗”之一, 支遁 所創(chuàng)。謂“色”(物質(zhì)現(xiàn)象)都是因緣假合而生起的,沒有獨立的實體,自性是“空”。 南朝 梁 慧皎
《
高僧傳·義解一·于法開
》
:“﹝ 于法開 ﹞后移 白山 靈鷲寺 ,每與 支道林 爭即色空義?!?/div>
分類:
佛教
般若
學派
支遁
《國語辭典》:
本無宗(本無宗)
拼音:
běn wú zōng
魏晉般若學中的流派。對本無宗的內(nèi)容及創(chuàng)立者一般認為有兩派。一為道安所立,主張一切諸法本性空寂,頗能掌握般若空的涵義。一為竺法深所立,把「無」理解成形上的本體,為萬有的根本。
分類:
魏晉
般若
流派
對本
創(chuàng)立
兩派
《國語辭典》:
即色宗
拼音:
jí sè zōng
東晉時期解釋般若思想的六家之一。此宗以支遁為代表。支遁主張,我們所認識的現(xiàn)象,并非現(xiàn)象自身所構(gòu)成,所以現(xiàn)象是空。
分類:
解釋
般若
思想
《國語辭典》:
心無宗(心無宗)
拼音:
xīn wú zōng
東晉時期解釋般若學的六家之一。為支憫度所提出,認為佛經(jīng)所說的空,是心不執(zhí)著外境,非否定外境,外境未嘗無。也稱為「心無義」。
分類:
解釋
般若
提出
《漢語大詞典》:
二莊嚴(二莊嚴)
佛教語。智慧莊嚴和福德莊嚴。前者即六度中的般若,后者即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和禪定。 北本
《涅槃經(jīng)·師子吼菩薩品一》
:“若有人能為法諮啟,則為具足二種莊嚴,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則知佛性?!币嗍∽鳌?二嚴 ”。 唐
窺基
《
成唯識論述記
》
卷七末:“善資糧者,福智二嚴。非 清辨 等惡取空者,能成是事,得菩提也。” 元
張仲深
《送全上人》
:“二嚴二乘妙熟探,大千小千了無外?!?/div>
分類:
佛教語
智慧
莊嚴
福德
前者
六度
般若
《國語辭典》:
六家七宗
拼音:
liù jiā qī zōng
東晉時期佛教解釋《般若經(jīng)》的派別?!栋闳艚?jīng)》初傳中國時,限于對印度文化理解的方式,產(chǎn)生不同的異解,遂有「六家七宗」,其代表分別為道安的本無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開的識含宗、道壹的幻化宗、支憫度的心無宗、于道邃的緣會宗、竺法深、竺法汰的本無異宗。前六者是六家,若加上本無異宗則稱為「七宗」。
分類:
佛教語
般若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