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結繩(結繩)  拼音:jié shéng
1.將繩子打結。如:「童軍老師教我們許多結繩的方法?!?br />2.上古無文字,以繩作結為記事的方法。參見「結繩記事」條。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tǒng)其事。」
《漢語大詞典》:繩契(繩契)
謂結繩刻木以記事。 明 張居正 《敕修東岳廟碑文》:“惟 岱宗 之神,自繩契以來,秩在祝史,通乎上下,今天下郡國,皆有東岳廟?!?/div>
《漢語大詞典》:逾繩越契(逾繩越契)
亦作“踰繩越契”。
(1).謂在結繩、書契之前沒有文字。繩、契指結繩、書契。后漢書·班固傳下:“踰繩越契,寂寥而亡詔者,《繫》不得而綴也。” 李賢 注:“易·繫辭曰:‘上古結繩而化,后代圣人易之以書契?!u、越,并過也。詔,誥也。言過繩契以上既無文字,故寂寥而無文誥?!?br />(2).引申指不通文字。 清 黃宗羲 《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上以朝臣不足任使,所用文武,踰繩越契?!?/div>
《漢語大詞典》:鏜鑼(鏜鑼)
一種樂器。直徑約兩三寸的銅盤,旁邊穿兩個孔眼扣結繩子,一手提著,一手用木板敲打發(fā)聲。中國歌謠資料《濟南民歌·眼淚流濕破棉襖》:“十八個公,十八個婆,十八個小叔擎鏜鑼,十八個小姑使喚我。”
《國語辭典》:結繩而治(結繩而治)  拼音:jié shéng ér zhì
上古無文字,故用結繩的方法來記事。《易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后亦比喻以最清簡的方法來治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人皆如此,便可結繩而治,但恐狐貍貒貉啖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