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010,分268頁顯示  上一頁  208  209  210  211  212  214  215  216  217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壇經
壇經真?zhèn)?/a>
懊惱三處經
懈怠耕者經
樹下思十二因緣經
樹提伽經
樹經
燈指因緣經
隨求經
隨求如意經
隨求陀羅尼經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
隨經律
隨轉宣說法經
隨轉宣說諸法經
壇經
【佛學大辭典】
(書名)具名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六祖大師慧能于韶州大梵寺壇上所說之法。門人記之,尊為法寶壇經。略曰壇經。稱經者,后人尊其法也。非六祖之意。夾注輔教編六壇經贊題注曰:「始其眾人欲請宗門第六祖大鑒禪師開演東山法門于韶陽大梵寺,尊敬大鑒之道,乃封土為壇,以資其說法。其后其弟子者集大鑒之說因而目為壇經也。」疏注二家如下:六祖壇經增注,日本山田大應注。六祖壇經箋注,丁福保注。
壇經真?zhèn)?/div>
【佛學大辭典】
(雜語)傳燈錄二十八南陽忠國師語曰:「吾比游方多見此色,近尤盛矣!聚卻三五百眾,目視云漢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壇經改換,添糅鄙談,削除圣意,惑亂后徒,豈成言教!苦哉吾宗喪矣!」忠國師者,曹溪之直弟也??梢姶藭r已有改換之偽本矣。其后在遼國遂為焚棄。佛祖統(tǒng)紀十四高麗國義天傳曰:「見飛山別傳議,為跋曰:甚矣古禪之與今禪名實相遼也。(中略)珠公論辯斯其至焉,近者遼國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再定經錄,世所謂六祖壇經寶林傳等皆與焚棄,而比世中國禪宗章句,多涉異端,此所以海東人師疑華夏為無人。今見飛山高議,乃知有護法開士百世之下住持末法者,豈不賴珠公力乎(成珠作別傳議,于禪教之際,深有發(fā)明)?!蛊浜笾猎?,德異宗寶二老,探古本刪定之,刊行于世。此今之壇經也。德異序曰:「惜哉壇經為后人節(jié)略太多,不見六祖大全之旨。德異幼年嘗見古本,自后遍求三十馀載,近得通上人尋到全文,遂刊于吳中休休禪庵,與諸勝士同一受用?!故窃雷谥猎吣曛浺?。宗寶跋曰:「余初入道有感于斯,續(xù)見三本不同,互有得失,其版亦已漫滅。因取其本校讎,訛者正之,略者詳之。復增入弟子清益機緣,庶幾學者得盡曹溪之旨。」是其翌年之記也。案二公同時刊行二本。而宗寶本為勝,后人取德異之序冠之。以廣流通云。
懊惱三處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長者子懊惱三處經之略稱。
懈怠耕者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佛說懈怠耕者經,一卷,宋惠簡譯。佛對耕者說懈怠之過。彼聞而悔過,得不退轉。
樹下思十二因緣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之略名。
樹提伽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說樹提伽長者之福德及往昔之因緣。
樹經
【佛學大辭典】
(物名)梵典刻于貝多羅樹等,謂之樹經。大周新翻三藏圣教序曰:「拂石年窮,樹經無泯。」
燈指因緣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秦羅什譯。說燈指比丘在俗時,前后富福中間貧困之往昔宿因。
隨求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普遍光明燄鬘清凈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之略名。其他有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一卷。
隨求如意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消除一切閃電障難隨求如意陀羅尼經之略名。
隨求陀羅尼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與單曰隨求經者同。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唐寶思惟譯。大梵天王請佛乞說咒。佛為說根本咒一與隨咒六,及其功德,并說書寫結壇之法。與不空譯一卷之隨求經同本。隨求即得大自在,以陀羅尼之功德而名之。
隨經律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于律藏之中,明定慧之法,謂之隨律經,于經藏之中明戒律,謂之隨經律。如涅槃經說五篇七治之戒。戒疏一上曰:「如涅槃經中八穢七治十篇五戒,阿含中七滅六報犯聚等相,豈是俗行,故名斯經隨經之律?!褂衷唬骸糕哦孛髀上嗵?,皆名眾律,故論云隨經律也。」
隨轉宣說法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參見:隨轉宣說諸法經)。
隨轉宣說諸法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具名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三卷,趙宋紹德等譯。諸法無行經之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