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六九四孫德之(一一九二——?),字道子,號太白山人,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登嘉熙二年進(jìn)士第,又中宏詞科。歷國子博士,出為建寧通判,擢秘書監(jiān)丞。以國事不可為,遂絕意仕進(jìn),筑太白山齋,潛心著述。作有《續(xù)大事紀(jì)》及文集《太白山齋稿》等數(shù)百卷。見所撰《谷溪散人劉德甫墓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敬鄉(xiāng)錄》卷一四,《金華先達(dá)傳》卷九及明代裔孫孫學(xué)《太白山齋遺稿后序》(《太白山齋遺稿》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84—1520
【介紹】:
明人,自稱關(guān)中(今陜西)人,字太初,自號太白山人。風(fēng)儀秀朗,蹤跡奇詰,烏巾白帢,鐵笛鶴瓢,遍游名勝,足跡半天下。善為詩,正德間僦居長興吳珫家,與劉麟、陸昆、龍霓、吳珫結(jié)社倡和,稱苕溪五隱。有《太白山人稿》。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字太初關(guān)中人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太初,自稱秦人?;蛟瓢不瘜O隱苕溪有太白山人漫槁
明詩紀(jì)事·丁簽·卷四一元字太初,自稱秦人,或曰安化王孫,或曰蜀人,莫得其詳也。有《太白山人漫稿》八卷。
(《四庫總目》:王世貞《題孫一元墓》詩云:「死不必孫與子,生不必父與祖。突作憑陵千古人,依然寂寞一抔土?!股w其縱跡詭異,當(dāng)時(shí)即莫之詳也。嘗棲太白之巔,故稱太白山人。又嘗西入華,南入衡,東登岳,又南入?yún)?,與劉麟、吳琉、陸昆、龍霓稱苕溪五隱。一元才地超軼,其詩排奡淩厲,往往多悲壯激越之音?!?a target='_blank'>靜志居詩話》謂其辦香在黃庭堅(jiān),體格固略相近,然庭堅(jiān)之詩沈思研煉而入,故蟠孥崛強(qiáng)之勢多;一元之詩軒豁披露而出,故淋漓豪宕之氣盛,其意境亦小殊也。
(《國寶新編》:太初風(fēng)儀秀朗,蹤跡奇譎,玄巾白袷,混游貴賤。常以鐵笛鶴瓢自隨,遇所會心,輒一傾倒,蓋隱淪之高逸。性好吟詩,初談導(dǎo)引,人疑其仙。晚嬰婚娶,入司空劉公湖南雅社。詩辭備極苦心,所乏天才也。
《空同集》:太白山人善詩,有超逸才,亦多為忿激悲壯之音。《少谷集》:太初詩悲壯奇崛,感奮激發(fā),而卒澤以沖和。劉麟《清惠集》:太初為詩先氣格,有刮劘胃腎之功。
殷云霄《石川集》:太白山人詩喜為盛唐人音節(jié),凡感佚思作,可喜可愕,可悲可嗔,一以寓之,發(fā)之以豪縱恣肆,時(shí)出人畦徑。
方豪《棠陵集》:山人以其雄壯渾厚之資,肆之以詭怪佳麗之觀,若甘和白采之合美。故其詩往往為人所傳。
《藝苑卮言》:孫太初詩如雪夜偏師,間道入蔡。又如鳴蜩伏蚓,聲振月露,體滯泥壤。太初玉立美髯,風(fēng)神俊邁,嘗寓居武林。費(fèi)文憲罷相東歸,訪之,值其晝寢,孫故臥不起,久之,少師坐益恭,孫乃出,又了不謝。送之及門,第矯首東望,曰:「海上碧云起,遂接赤城,大奇大奇!」文憲出,謂馭者曰:「吾一生未嘗見此人?!?《樓溪集》:太白詩秀潔而出塵。
《國雅》:太白山人才清趣逸,頗擅詩名。曾寓先公蓉湖別墅,時(shí)與殷靖江近夫游,先公每論其高致。浪游西湖、苕溪間,一時(shí)名士咸欽其風(fēng)。其佳句有「山根晴亦濕,湖氣夜難昏」,「長天下遠(yuǎn)水,積霧帶巖扉」,「僧歸虹外雨,云抱水邊樓」,「浪花迎棹尾,山影上人衣」,「清流梳石發(fā),遠(yuǎn)霧著山巾」,「酒醒燈暈里,秋墮葉聲邊」。又「百年知己長镵在,萬事無心拄杖間」「遠(yuǎn)江天入星河濕。曾木溪回風(fēng)露稀」。嚴(yán)儀卿曰:「詩有別才,非關(guān)書也;詩有別趣,非關(guān)理也?!关M不然哉!大都孫詩五言得孟襄陽幽處,七言得張句曲曠處,遂致徑庭懸絕。
《明詩選》:陳臥子曰:「山人詭跡塵外,清放自居,故有俊調(diào)而鮮深思,終近淺俗?!?田按:山人詩激宕處亦是摹杜,而煉句煉字,時(shí)出入于王摩詰、孟襄陽、岑嘉州諸公間。長歌氣魄稍弱,律、絕固是一時(shí)之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廣東南海人,字彥式,別號白山。倫以諒弟。正德十二年進(jìn)士。由編修官至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迎母就養(yǎng),母思?xì)w,即上疏奉母還鄉(xiāng)。有《白山集》。
全粵詩·卷二一六倫以訓(xùn)(一四九三 — 一五四〇),字彥式,別號白山。南海人。文敘次子。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省元、榜眼,授翰林院編修。予告完婚,遂居家侍母七年。世宗嘉靖二年(一五二三),以訓(xùn)乃復(fù)出,供職四年。嘉靖四年,與修《武宗實(shí)錄》成,晉修撰。曾兩典會試,所取多名士。歷官經(jīng)筵講官、右春坊、右諭德。又主試南京。十五年,升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十九年,母喪,過哀而卒,年四十八。有《明朝彝憲》、《白山集》。傳附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六《倫文敘傳》。
維基倫以訓(xùn)(1498年—1540年),字彥式,號白山,廣東南海黎涌(今佛山瀾石黎涌村)人,正德丁丑榜眼及第。狀元倫文敘次子。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廣東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會試第一,登進(jìn)士第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編修,養(yǎng)病。嘉靖三年(1524年)八月病愈,復(fù)除原職,四年(1525年)六月以《武宗實(shí)錄》修成,升任翰林院修撰,八年四月充《大明會典》纂修官,兩次出任會試同考官。十三年三月升右春坊右諭德,七月充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考試官,十四年十一月官至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因母老乞養(yǎng),卒于家鄉(xiāng)。
人物簡介
維基楊夢袞(1577年—1632年),字岱宗,晚年自號長白山樵,山東濟(jì)南府青城縣人。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聯(lián)捷己未科進(jìn)士,考選翰林院庶吉士,四十八年庚申丁母憂歸。天啟三年起復(fù),赴京師,四年正月授兵科給事中,監(jiān)督三大殿工程,五年九月以門工成加恩,賜銀幣,加升二級,加太常寺少卿,照舊管事。十一月升太仆寺卿,仍管兵科給事中事,照舊監(jiān)察工程。六年十月加升工部尚書,七年五月中極殿升金梁,命工部尚書楊夢袞迎于廣渠門,各行禮。八月以寧錦功,升一級,蔭一子入監(jiān)讀書,賞銀四十兩、大紅纻絲二表里,加太子太保,照舊管事。又以殿工,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蔭一子中書舍人,賞銀五十兩、大紅纻絲三表里。崇禎即位,連疏乞假,不允,十二月被免官。二年被削籍,列逆案名單第五等,罪名是“交結(jié)近侍又次等”。崇禎五年卒。妻王氏,贈一品夫人,六子皆殤,只二女,一適范、一適韓。
人物簡介
簡介原名琯,又名起溟,字扶孟,號白山,江南歙縣人。明末諸生,入清不仕,著述以終。有《杜詩說》、《一木堂集》等。
人物簡介
簡介朝鮮人,字擇之、公擇,號芝湖、小白山人,謚正簡。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程珣,字潔文,號白山,婁縣籍休寧人,康熙戊辰進(jìn)士,官中書,著《河干草堂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743—1805
【介紹】:
清安徽懷寧人,本名琰,字頑伯,號完白山人,又號笈游山人。少好篆刻??途咏鹆昝烽H家八年,盡摹所藏秦漢以來金石善本。遂工四體書,尤長于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書刻自給。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詞學(xué)圖錄鄧石如(1743-1805) 原名琰,因避嘉慶諱,以字行,號頑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懷寧(今屬安徽)人。書法家、篆刻家,碑學(xué)書家巨擘,擅長四體書,篆書成就最大。張惠言、包世臣都曾從之學(xué)書法。性廉介無所合。時(shí)翁方綱擅篆書,以石如不至其門,力詆之。劉墉、陸錫熊見其書,皆大驚,踵門求識面。包世臣推其篆書為神品,錢坫與世臣游焦山,見壁間篆書心經(jīng)曰:"此非少溫(李陽冰)不能作,世間豈有此人耶?"曹文埴稱其四體書皆為清朝第一。
黃鶴樓志·人物篇鄧石如(1743—1805) 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初名琰,字石如,以字行,號頑伯,別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懷寧(今安徽懷寧)人。曾入畢沅幕,三年后辭歸。為碑派書法大師,開一代碑學(xué)之先聲,影響深遠(yuǎn)?!肚迨犯?鄧石如傳》載,湖廣總督畢沅的幕僚多“裘馬都麗,石如獨(dú)布衣徒步”。乾隆年間先后兩次登臨黃鶴樓,作七律《登黃鶴樓》二首;另有隸書《登黃鶴樓和畢秋帆韻》、草書《壬子秋日登黃鶴樓作,呈敬之先生正之》等書法作品存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僧。浙江平湖人。俗姓繆。字白山,號古笠。后主徑山高庵,自稱高庵道人。喜作狂草或小畫。工詩。卒年五十一。有《閱世堂稿》。
槜李詩系·卷三十三宗泰,字古笠,平湖德藏寺僧。受法于費(fèi)隱老和尚。時(shí)喜濡墨作顛草,或作小畫。后復(fù)往徑山高庵,自稱高庵道人??卖斏街^其詩凡三變而益進(jìn),有《閱世堂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浙江馀姚人,字雙庚,號四雪。諸生。從姚燮學(xué)而不肯稱弟子。詩文奇崛。善刻石。至上海設(shè)攤賣卜,無人顧問。王韜、李善蘭偶與之談,嘆為奇才。后冒籍江南赴試,被士子揭發(fā),斥革。抑郁而終。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九方竹,字白山,績溪人。貢生。有《抱山集》。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九趙鶴,字鳴皋,號白山,榆次人。諸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湖南澧州人,自號少白山人。嘉慶間官安徽巢縣柘皋巡檢。善畫山水,以枯淡勝,好用皴法,少著色。詩清逸無塵。字得米芾、黃庭堅(jiān)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