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8—106
【介紹】:
東漢宗室。章帝長子,安帝生父。立為皇太子。以竇后毀譖,廢為清河王。和帝即位,待慶優(yōu)渥。慶小心恭孝,自以廢黜,尤畏事慎法。卒謚孝。
全后漢文·卷十慶,章帝子。建初三年,立為皇太子。七年,廢為清河王。延平元年歸國。薨,謚曰孝王。子祜入嗣,為上安帝,追上號曰孝王。
人物簡介
維基劉肅(?—125年),漢光武帝劉秀曾孫,東海恭王劉彊孫,東海靖王劉政子。謚號東海頃王,永元十五年(103年)至延光四年(125年)在位,共23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東漢東平東平陸人,字公助。學《公羊傳》。隱居,以道自娛。辟公府,舉有道,拜議郎,以病辭。安帝建光初以公車征,不行,卒于家。
人物簡介
簡介漢安元年(142年),襲父爵為齊王,在位五年去世,謚號頃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5—220
【介紹】:
即魏武帝。東漢末沛國譙人,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瞞。曹嵩子。少有權(quán)術(shù)。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遷頓丘令。拜騎都尉,參與鎮(zhèn)壓黃巾軍,遷濟南相。獻帝初平三年,任兗州牧,分化誘降黃巾軍,編其精銳為青州兵。建安元年,迎獻帝都許,用獻帝名義發(fā)號施令。先后破呂布、袁術(shù)、袁紹,逐漸統(tǒng)一北方。建安十三年進位丞相,率軍南下,在赤壁為孫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所敗。封魏王。用人唯才,抑制豪強,加強集權(quán),興修水利,以利于社會經(jīng)濟之恢復與發(fā)展。精通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善詩文,多抒發(fā)政治抱負,反映東漢末人民苦難,辭氣慷慨。卒謚武,魏文帝黃初時追尊武帝,廟號太祖。今存《曹操集》。
全三國文·卷一帝姓曹諱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人,漢相國參之后。靈帝時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光和末拜騎都尉,遷濟南相,征為東郡太守,不就,尋徵為典軍校尉。獻帝初,董卓表為驍騎校尉,逃歸。起兵,行奮武將軍,尋領(lǐng)兗州牧。建安元年拜建德將軍,遷鎮(zhèn)東將軍,封費亭侯,假節(jié)、錄尚書事,尋為大將軍,封武平侯,進司空,行車騎將軍。九年領(lǐng)冀州牧,十三年為丞相,十八年策命為魏公,加九錫,二十一年進爵魏王,二十五年薨,謚曰武王。文帝受禪,追尊曰武皇帝,廟號太祖。有《孫子略解》一卷,《兵書接要》十卷,《兵法接要》三卷,《兵書要略》九卷,《兵法》一卷,集三十卷,逸集十卷。
人物簡介
簡介劉祗(?-200年),謚號東海懿王,永壽 永壽二年(156年)—建安五年(200年)在位,共45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東漢泰山人,字公節(jié)。輕財好施,以任俠聞。獻帝時為河內(nèi)太守,與袁紹等起兵討董卓,殺執(zhí)金吾胡母班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75—200
【介紹】:
東漢末吳郡富春人,字伯符。孫堅子。少居壽春,廣交江淮士族。堅死,就其舅丹陽太守吳景。漢獻帝興平初,依袁術(shù),得堅殘部千余人,乞率軍助吳景。術(shù)表為折沖校尉,渡江轉(zhuǎn)斗,擊破劉繇。又渡浙江,擊破嚴白虎等,自領(lǐng)會稽太守。后又奪廬江郡,在江東地區(qū)建立孫氏政權(quán)。曹操表為討逆將軍,封吳侯。后遇刺卒。弟孫權(quán)稱帝,追謚長沙桓王。
全三國文·卷六十三王姓孫諱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人,破虜將軍堅之長子。曹公表為討逆將軍,封吳侯。建安五年薨。弟權(quán)稱尊號,追謚曰長沙桓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0—272
【介紹】:
三國魏末西晉初河內(nèi)溫人,字叔達。司馬懿弟。仕魏至太傅。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司馬懿執(zhí)政,常自退損。廢立之際,未嘗預謀。晉代魏,魏主陳留王被廢,就金墉城,孚拜辭,執(zhí)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勝。后封安平王。拜太宰、都督中外諸軍事。雖見尊寵,不以為榮,常有憂色。臨終,遺令自稱“有魏貞士”。
全晉文·卷十四孚字叔達,宣帝弟,建安中選為平原侯植文學掾,遷太子中庶子。魏受禪,轉(zhuǎn)中書郎,遷給事黃門侍郎,加騎都尉,出為河內(nèi)典、農(nóng)中郎將,賜爵關(guān)內(nèi)侯,轉(zhuǎn)清河太守。明帝即位,遷度支尚書。齊王時除尚書右仆射,進爵昌平亭侯。遷尚書令,進爵長社縣侯。加侍中,遷司空,代王凌為太尉。高貴鄉(xiāng)公時轉(zhuǎn)太傅,陳留王時封長樂公,武帝受禪,封安平王,進拜太宰,持節(jié)、都督中外諸軍事。泰始八年薨,年九十三,謚曰獻王。
人物簡介
維基曹鑒(?—225年),魏文帝曹丕的兒子。母朱氏,封為淑媛。黃初六年(225年),立為東武陽王。當年薨逝。青龍三年(235年),其兄曹睿賜曹鑒謚號懷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92—232
【介紹】:
三國魏沛國譙人,字子建。曹操子。夙慧,有文才。早年為操所愛,漢獻帝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臨淄侯。一度欲立為太子,但任性而行,失寵。兄曹丕為帝,黃初三年,封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王,備受猜忌。明帝太和三年,徙封東阿王,又改封陳王。每冀試用,終不能得。十一年中三徙都,郁郁而終。謚思。世稱陳思王。文才富艷,善詩工文,與曹操、曹丕合稱三曹。所作經(jīng)后人輯為《曹子建集》。
全三國文·卷十三植字子建,武帝子,文帝同母弟。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臨菑。黃初二年貶爵安鄉(xiāng)侯,尋改封鄄城,三年進封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太和元年徙封浚儀,二年復還雍丘,三年徙封東阿,六年改封陳。薨,謚曰思王。有《列女傳頌》一卷,集三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235
【介紹】:
三國魏沛國譙人。曹操子。少好學,年十余能屬文。每兄弟游娛,獨覃思經(jīng)典。尚約儉,敕妃妾習家人之事。累封中山王。卒謚恭。
全三國文·卷二十袞,武帝子,建安二十一年封平鄉(xiāng)侯,明年徙封東鄉(xiāng)侯,改封贊侯,黃初二年進爵為公,三年封北海王,四年改封贊王,七年徙封濮陽。太和六年改封中山,青龍元年削縣戶七百二十,明年復所削縣。三年薨,謚曰恭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238
【介紹】:
三國魏遼東襄平人。公孫康子。魏明帝太和二年,拜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青龍元年,通孫權(quán),權(quán)遣使立為燕王。旋斬吳使,送其首于魏,明帝又拜為大司馬,封樂浪公,持節(jié)、領(lǐng)郡如故。景初元年,魏命淵入朝,拒命,自立為燕王,改元紹漢,置百官,發(fā)兵拒魏。二年,太尉司馬懿攻遼東,淵兵敗被殺。
全三國文·卷五十四淵字文懿,遼東襄平人,祖度,父康,并封侯,據(jù)有遼東。太和初,脅奪其叔父恭位而自立,拜揚烈將軍遼東太守,尋遣使通吳,吳封為燕王,加九錫,復誘斬吳使,表聞,進拜大司馬,封樂浪公,持節(jié)領(lǐng)郡如故。景初初征不至,自立為燕王,建元紹漢。太尉司馬懿討斬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211—265
【介紹】:
三國魏河內(nèi)溫人,字子上。司馬懿子。魏明帝景初二年,封新城鄉(xiāng)侯。齊王曹芳正始初,為洛陽典農(nóng)中郎將。曹爽攻蜀,以為征蜀將軍。曾率軍抗蜀將姜維攻隴右。參與廢齊王芳、立高貴鄉(xiāng)公髦,進封高都侯。兄司馬師死,為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又加大都督,封晉公,為相國,專擅國政。魏高貴鄉(xiāng)公髦因謂:“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甘露五年,髦率殿中宿衛(wèi)討昭,昭黨中護軍賈充命成濟殺髦。昭諉罪成濟,殺之。迎立曹奐為魏元帝。景元四年,發(fā)兵滅蜀。后進爵晉王。死后數(shù)月,子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為文帝。
全晉文·卷一帝諱昭,字子上,景帝同母弟。景初中封新城鄉(xiāng)侯。正始初為洛陽典農(nóng)中郎將,轉(zhuǎn)散騎常侍,拜議郎。嘉平初為安西將軍,轉(zhuǎn)安東將軍,鎮(zhèn)許昌,進都督,行征西將軍。高貴鄉(xiāng)公即位,進封高都侯兼中領(lǐng)軍,鎮(zhèn)洛陽。正元二年進位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代景帝輔政。甘露中加大都督,假黃鉞。尋弒高貴鄉(xiāng)公。迎立常道鄉(xiāng)公,景元四年進位相國,封晉公,加九錫。咸熙元年進爵為王。二年薨,謚曰文王。武帝受禪,追尊曰文皇帝,廟號太祖。有集三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251
【介紹】:
三國魏太原祁人,字公淵。王凌子。有志尚學行,才武過人,仕尚書。勸父淩及令狐愚勿反對司馬懿,淩不聽,事敗,廣亦被誅。
全三國文·卷二十五廣字公淵,凌子,為屯騎校尉。(見《世說·文學》篇注。)凌誅并死。(案:《世說·賢媛》篇注引《魏氏春秋》及《魏志》甚詳,別有王廣,晉初為并州刺史,見《晉書·載紀·劉宣傳》,非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