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r_日本黄色三极片_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_337p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69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蓬萊島
 
海上山
 
瀛島
 
海上三山
  
海中山
 
入海求
 
蓬萊宮殿
        
蓬萊仙館
   
蓬萊銀闕
 
員嶠波翻
   
蓬邱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369~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fēng)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fēng)輒引去,終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shù)。始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fēng)為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其明年,始皇復(fù)游海上,至瑯邪,過恒山,從上黨歸。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從上郡歸。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會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藥。不得,還至沙丘崩。
《拾遺記》卷一《高辛》
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
《列子集釋》卷五〈湯問篇〉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閒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shù)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箸,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沈于大海,仙圣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阨,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nóng)時,其國人猶數(shù)十丈。……」

例句

愁想蓬瀛歸去路,難窺舊苑碧桃春。 上元夫人 留別

蓬萊徑是曾到來,方丈豈唯方一丈。 任華 寄李白

鵬化四溟歸碧落,鶴棲三島接青霞。 伊璠 及第后寄梁燭處士

巡回數(shù)尺間,如見小蓬瀛。 元結(jié) 窊尊詩

他年免似驪山鬼,信有蓬萊不可尋。 劉威 感寓

道帔輕裾三島云,綠髯長占鏡中春。 劉威 贈道者

三山來往尋常事,不省曾驚市井人。 劉得仁 贈道人

滿庭芳草坐成恨,迢遰蓬萊入夢頻。 劉滄 代友人悼姬

華表鶴聲天外迥,蓬萊仙界海門通。 劉滄 宿題天壇觀

三山仙路寄遙情,刷羽揚翹欲上征。 劉禹錫 吐綬鳥詞

三山碧海不歸去,且向人間呈羽儀。 劉禹錫 和樂天送鶴上裴相公別鶴之作

三山不見海沈沈,豈有仙蹤更可尋。 劉禹錫 懷妓

如今三山上,名字在真籍。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

一院春草長,三山歸路迷。 劉禹錫 鶴嘆二首

兩曜無停馭,蓬壺應(yīng)有墓。 劉駕 效陶

海上應(yīng)無三島路,人間惟有一聲歌。 司空圖 南北史感遇十首

萬里云無侶,三山鶴不籠。 司空圖 寄鄭仁規(guī)

卻賴風(fēng)波阻三島,老臣猶得戀明時。 司空圖 攜仙箓九首

阿母親教學(xué)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司空圖 步虛

鰲冠三山安海浪,龍盤九鼎鎮(zhèn)皇都。 司空圖 淮西

曾聞劫火到蓬壺,縮盡鰲頭海亦枯。 司空圖 狂題十八首之十八

石自蓬山得,泉經(jīng)太液來。 司空曙 題玉真觀公主山池院

安得蓬丘侶,提攜采瑤英。 司馬札 山中冕興寄裴侍御

玉洞秋有花,蓬山夜無鬼。 司馬札 贈王道士

今日與君無吝惜,功成只此是蓬瀛。 呂巖 七言

云鬢雙明骨更輕,自言尋鶴到蓬瀛。 呂巖 七言

萬里寧辭遠,三山詎憶歸。 呂溫 賦得失群鶴

欲識蓬萊今便是,更于何處學(xué)忘機。 周樸 桐柏觀

故人吏為隱,懷此若蓬瀛。 姚系 送陸渾主簿趙宗儒之任

兼秩恩歸第一流,時尋仙路向瀛洲。 姚合 和高諫議蒙兼賓客時入翰苑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 姚合 贈王尊師

何須問方士,此處即瀛洲。 孔德紹 南隱游泉山

海鯨始生尾,試擺蓬壺渦。 孟郊 喜符郎詩有天縱

一直亦有巧,不肯至蓬萊。 孟郊 秋懷

蓬萊浮蕩漾,非道相從難。 孟郊 送無懷道士游春山水

但看北邙山,個是蓬萊島。 寒山 詩三百三首

大君當(dāng)御宇,何必去蓬瀛。 徐敞 賦得金莖露

從此枕中唯有夢,夢魂何處訪三山。 曹唐 送劉尊師祗闕庭三首

既舍三山侶,來馀五斗糧。 曹鄴 奉命齊州推事畢寄本府尚書

三山浮海倚蓬瀛,路入真元險盡平。 曹鄴 寄嵩陽道人

賴識丹元君,時來語蓬島。 曹鄴 登岳陽樓有懷寄座主相公

不知流水潛催老,未悟三山也是塵。 李咸用 喻道

大波相拍流水鳴,蓬山鳥獸多奇形。 李咸用 水仙操

三島路遙身汨沒,九天風(fēng)急羽差池。 李咸用 秋夕書懷寄所知

海上呼三島,齋中戲五禽。 李商隱 寄華岳孫逸人

三山誠迥視,九州揚一塵。 李商隱 戊辰會靜中出貽同志二十韻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 無題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 無題四首之一

鸞鳳戲三島,神仙居十洲。 李商隱 牡丹

三星自轉(zhuǎn)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 李商隱 當(dāng)句有對

飛來碧海畔,遂與三山隔。 李德裕 羅浮山

從此幾遷為計相,蓬萊三刻奏東巡。 李洞 贈長安畢郎中

金烏欲上海如血,翠色一點蓬萊光。安期先生不可見,蓬萊目極滄海長。 李涉 寄河陽從事楊潛

未必蓬萊有仙藥,能向鼎中云漠漠。 李涉 春山三朅來

將作乘槎去不還,便尋云海住三山。 李涉 逢舊二首

蓬萊有梯不可躡,向?;仡^淚盈睫。 李端 雜歌呈鄭錫司空文明

不知今夜越臺上,望見瀛洲方丈無。 李群玉 中秋寄南海梁侍御

宵分憑檻望,應(yīng)合見蓬萊。 李群玉 中秋越臺看月

清海蓬壺遠,秋風(fēng)碧落深。 李群玉 失鶴

數(shù)點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

送云歸蓬壺,望鶴滅秋碧。 李群玉 將游羅浮登廣陵楞伽臺別羽客

江上青蓮宮,人間蓬萊島。 李群玉 法華微上人盛話金山境勝舊游在目吟成此篇

蓬萊道士飛霞履,清遠仙人寄好詩。 李群玉 送隱者歸羅浮

待看春榜來江外,名占蓬萊第幾仙。 李頻 即席送許曹南省兄

今來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萊不是仙。 杜牧 偶題

曾向蓬萊宮里行,北軒闌檻最留情。 杜牧 寄題甘露寺北軒

蓬萊頂上斡海水,水盡到底看???。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

閬風(fēng)玄圃與蓬壺,中有高堂天下無。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之十

蓬萊如可到,衰白問群仙。 杜甫 游子

詩盡人間興,兼須入海求。 杜甫 西閣二首

蓬萊織女回云車,指點虛無是征路。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九華山叟驚凡骨,同到蓬萊豈偶然。 杜荀鶴 依韻次同年張曙先輩見寄之什

未歸蓬島上,猶隱國門前。 杜荀鶴 懷紫閣隱者

咄此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柳宗元 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

蓬萊羽客如相訪,不是偷桃一小兒。 柳宗元 摘櫻桃贈元居士時在望仙亭南樓與朱道士同處

弱植不盈尺,遠意駐蓬瀛。 柳宗元 新植海石榴

為說蓬瀛路,云濤幾處連。 楊憑 長安春夜宿開元觀

三山載群仙,峨峨咸浪中。 楊洵美 答李昌期

不與蓬瀛異,迢迢遠玉除。 武元衡 題故蔡國公主九華觀上池院

曾在蓬壺伴眾仙,文章枝葉五云邊。 沈亞之 題海榴樹呈八叔大人

芳草迷三島,澄波似五湖。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

雞鳴犬吠三山近,草靜云和一徑斜。 牟融 天臺

閬苑云深孤鶴迥,蓬萊天近一身遙。 牟融 送羽衣之京

超遙蓬萊峰,想像金臺存。 獨孤及 觀海

遙信蓬萊宮,不死世世有。 王季友 滑中贈崔高士瑾

若許隨師去塵網(wǎng),愿陪鸞鶴向三山。 王起 贈毛仙翁

云濤煙浪最深處,人傳中有三神山。 白居易 海漫漫

背云視層崖,別是登蓬壺。 皎然 奉陪鄭使君諤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觀卻望湖水

風(fēng)高一葉飛魚背,潮凈三山出海心。 章孝標(biāo) 送金可紀(jì)歸新羅

千山壘土望三山,云鶴無蹤羽衛(wèi)還。 羅鄴 望仙

翅弱未知三島路,舌頑虛掉五侯門。 羅隱 臨川投穆中丞

歸飛未得東風(fēng)力,魂斷三山九萬程。 翁洮

歲晏訪蓬瀛,真游非外獎。 薛據(jù) 西陵口觀海

蓬瀛乍接神仙侶,江?;厮几炄恕?袁皓 及第后作

簪星曳月下蓬壺,曾見東皋種白榆。 褚載 贈道士

已住城中寺,難歸海上山。 許棠 贈棲白上人

聞有三山未知處,茂陵松柏滿西風(fēng)。 許渾 學(xué)仙二首

三山未有偷桃計,四海初傳問菊名。 許渾 聞釋子棲玄欲奉道因寄

三山歲歲有人去,唯恐海風(fēng)生白波。 許渾 長安歲暮

無話瀛洲路,多年別少君。 賈島 過楊道士居

曠如臨渤澥,窅疑造瀛洲。 賈至 巴陵早秋寄荊州崔司馬吏部閰功曹舍人

遙知到郡滄波晏,三島離離一望中。 趙嘏 淮信賀滕邁臺州

窗戶動搖三島樹,琴尊安穩(wěn)五湖船。 趙嘏 答友人

六宮攀不住,三島去相招。 鄭畋 題緱山王子晉廟

妙主蓬壺籍,忠為社稷臣。 鄭谷 故少師從翁隱巖別墅亂后榛蕪感舊愴懷遂有追記

已入瀛洲遠,誰言仙路長。 錢起 夕游覆釜山道士觀因登玄元廟

長吟想風(fēng)馭,恍若升蓬瀛。 錢起 臥疾答劉道士

何必三山待鸞鶴,年年此地是瀛洲。 雍裕之 曲江池上

瑩澈通三島,巖梧積萬層。 韋莊 漁塘十六韻

三島路岐空有月,十洲花木不知霜。 韋莊 王道者

自吟自泣無人會,腸斷蓬山第一流。 韓偓 思錄舊詩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

人歸三島路,日過八花磚。 韓偓 感事三十四韻

合充鳳食留三島,誰許鶯偷過五湖。 韓偓 湖南絕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見惠感事傷懷因成四韻

渺?三島浪,平遠一樓春。 韓偓 無題

使君下馬愛瀛洲,簡貴將求物外游。 韓翃 送夏侯侍郎

因?qū)q月離三島,閑貯風(fēng)煙在一壺。 高蟾 送張道士

越嶺寒輕物象殊,海城臺閣似蓬壺。 鮑溶 寄福州從事殷堯藩

為問蓬萊近消息,海波平靜好東游。 鮑溶 得儲道士書

一朵蓬萊在世間,梵王宮闕翠云間。 鮑溶 望江中金山寺

自從青鳥不堪使,更得蓬萊消息無。 鮑溶 望麻姑山

典故  
千年桃
 
王母不來
 
王母仙桃
 
種桃核
 
幾度桃實
 
千年桃熟
 
王母種桃
 
阿母種桃
 
海中桃熟
 
三千年一薦金盤
 
一熟一千年
 
一子千年見
 
華實三度
 
王母過漢家
 
王母過劉徹
 
著子三千歲
 
子三千熟

相關(guān)人物
東方朔
 
漢武帝


《藝文類聚》卷八十六〈果部上·桃〉~468~
漢武故事曰:東郡獻短人,呼東方朔。朔至,短人因指朔謂上曰:西王母種桃,三千歲一為子。此兒不良也,已三過偷之矣。后西王母下,出桃七枚,母因啖二,以五枚與帝。帝留核著前,母問曰:「用此何?」上曰:「此桃美,欲種之?!鼓感υ唬骸复颂胰暌恢?,非下土所植也?!?/span>
《太平廣記》卷第三〈神仙三·漢武帝〉~4~
王母至也?!薅痰弥?。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下車登床。帝跪拜問寒暄畢立。因呼帝共坐。帝面南。王母自設(shè)天廚。真妙非常。豐珍上果。芳華百味。紫芝萎蕤。芬芳填樏。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香氣殊絕。帝不能名也。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桃味甘美??谟杏丁5凼齿m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
《漢武帝故事》~345~
王母遣使謂帝曰:『七月七日我當(dāng)暫來?!坏壑寥?,埽宮內(nèi),然九華燈。七月七日,上于承華殿齋,日正中,忽見有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對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上宜灑掃以待之?!簧夏耸┽?,燒兜末香,香,兜渠國所獻也,香如大豆,涂宮門,聞數(shù)百里;關(guān)中嘗大疫,死者相系,燒此香,死者止。是夜漏七刻,空中無云,隱如雷聲,竟天紫色。有頃,王母至:乘紫車,玉女夾馭,載七勝履玄瓊鳳文之?,青氣如云,有二青鳥如烏,夾侍母旁。下車,上迎拜,延母坐,請不死之藥。母曰:『太上之藥,有中華紫蜜云山朱蜜玉液金漿,其次藥有五云之漿風(fēng)實云子玄霜絳雪,上握蘭園之金精,下摘圓丘之紫柰,帝滯情不遣,欲心尚多,不死之藥,未可致也。』因出桃七枚,母自啖二枚,與帝五枚。帝留核著前。王母問曰:『用此何為?』上曰:『此桃美,欲種之?!荒感υ唬骸捍颂胰暌恢?,非下土所植也。』留至五更,談?wù)Z世事,而不肯言鬼神,肅然便去。東方朔于朱鳥牖中窺母,母謂帝曰:『此兒好作罪過,疏妄無賴,久被斥退,不得還天;然原心無惡,尋當(dāng)?shù)眠€。帝善遇之?!荒讣热?,上惆悵良久。

例句

阿母蟠桃香未齊,漢皇骨葬秋山碧。 張碧 惜花三首

唯應(yīng)問王母,桃作幾時花。 沈佺期 幸白鹿觀應(yīng)制

仙翁遺竹杖,王母留桃核。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

紫陽宮女捧丹砂,王母令過漢帝家。 張繼 上清詞

仙女群中名最高,曾看王母種仙桃。 施肩吾 仙女詞

王母不來方朔去,更須重見李夫人。 李商隱 漢宮

仙娥桂樹長自春,王母桃花未嘗落。 李康成 玉華仙子歌

王母移桃獻天子,羲氏和氏迂龍轡。 李賀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閏月

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 李賀 浩歌

仙人張內(nèi)樂,王母獻宮桃。 杜甫 千秋節(jié)有感二首

未知王母千年熟,且共劉郎一笑同。 溫庭筠 反生桃花發(fā)因題

何時種桃核,幾度看桑田。 皇甫冉 祭張公洞二首

王母夭桃一度開,玉樓紅粉千回變。 莊南杰 傷歌行

思量更有何堪比,王母新開一樹桃。 薛能 贈韋氏歌人二首

王母摘桃海上還,感之西過聊問訊。 韋應(yīng)物 漢武帝雜歌三首

終期王母摘,不羨武陵深。 韋處厚 盛山十二詩桃塢

王母欲過劉徹家,飛瓊夜入云軿車。 顧況 梁廣畫花歌

更道玄元指李日,多于王母種桃年。 高適 玉真公主歌

其桃千年,始著花些。 顧況 朝上清歌

典故 
徐福樓船
 
童男丱女
 
五百童女
 
徐福一去
 
海中童丱
 
秦帝使
 
求藥使
 
徐福竟何成
 
徐福求藥
 
徐生跡
 
追徐福
 
徐韨邀
 
徐韨載女
  
徐福不得仙

相關(guān)人物
徐福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
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萬物之紀(jì)?!R人徐韨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韨發(fā)童男女?dāng)?shù)千人,入海求仙人。
《史記》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3086~
又使徐福入海求神異物,還為偽辭曰:『臣見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請延年益壽藥。」神曰:「汝秦王之禮薄,得觀而不得取?!辜磸某紪|南至蓬萊山,見芝成宮闕,有使者銅色而龍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問曰:「宜何資以獻?」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與百工之事,即得之矣?!埂磺鼗实鄞笳f,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谷種種百工而行。

例句

石橋東望海連天,徐??諄聿坏孟?。 李商隱 海上

徐韨載秦女,樓船幾時回。 李白 古風(fēng)之三

徐福竟何成,羨門徒空言。 獨孤及 觀海

徐福文成多誑誕,上元太一虛祈禱。 白居易 海漫漫

六國英雄漫多事,到頭徐福是男兒。 羅隱 始皇陵

亦留仙訣在人間,齧鏃終言藥非道。始皇不得此深旨,遠遣徐福生憂惱。 貫休 了仙謠

李斯不向倉中悟,徐福應(yīng)無物外游。 韋莊 咸陽懷古

淮王身死桂樹折,徐福一去音書絕。 顧況 行路難三首之三

管寧雖不偶,徐韨儻相邀。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

《駢字類編》:海中
唐 方干 寧國寺 海中日出山先曉,世上寒輕谷未春。
分類:海中
《國語辭典》:海中撈月(海中撈月)  拼音:hǎi zhōng lāo yuè
在海中撈月亮。比喻徒勞無功,白費力氣?!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挂沧鳌负5讚圃隆埂ⅰ杆酌隆?、「水中撈月」、「水中捉月」、「猿猴取月」。
《分類字錦》:海中揚塵(海中揚塵)
神仙傳:麻姑見王方平,方平為起立。坐定,麻姑自言:接侍以來,見東海三為桑田,向間蓬萊水乃淺于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fù)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復(fù)揚塵也。
分類:
《漢語大詞典》:海心
海中。 唐 陸龜蒙 《舞曲歌辭·劍俞》:“龍魂清,虎尾白,秋照海心同一色。”
分類:海中
《漢語大詞典》:海腹
猶海中。 唐 王建 《雞鳴曲》:“鷄初鳴,明星照東屋;鷄再鳴,紅霞生海腹?!?/div>
分類:海中
《國語辭典》:波濤(波濤)  拼音:bō táo
1.大波浪。唐。杜甫 白鳧行:「故畦遺穗已蕩盡,天寒歲暮波濤中?!埂度龂萘x》第四八回:「正觀之際,忽狂風(fēng)大作,江中波濤拍岸?!?br />2.引申為亂世。唐。杜甫八哀詩〉八首之八:「波濤良史筆,蕪絕大庾嶺。」
3.逃亡?!抖鼗妥兾募聲>砹?。季布詩詠》:「三三五五總波濤,各自思歸營幕內(nèi)?!挂沧鳌覆ㄌ印?、「逋逃」。
《國語辭典》:海水  拼音:hǎi shuǐ
分布在海洋中的水。含有大量的鹽分,以氯化鈉為主,其次是氯化鎂及少量的硫酸鈣、碳酸鈣等物質(zhì)。
《漢語大詞典》:云臺(雲(yún)臺)
(1).高聳入云的臺閣。《淮南子·俶真訓(xùn)》:“云臺之高,墮者折脊碎腦,而蟁蝱適足以翱翔。” 晉 郭璞 《客傲》:“夫欣黎黃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豁云臺之觀者,必閟帶索之歡?!?唐 王勃 《七夕賦》:“君王廼馭風(fēng)殿而長懷,俯云臺而自矯。” 宋 張輯 《洞仙歌·代壽張辰川》詞:“問因何五馬,踏月云臺。秋色里,卻賞煙霞袖手。”
(2). 漢 宮中高臺名。 漢光武帝 時,用作召集群臣議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南朝 梁 沈約 《為武帝與謝朏敕》:“今方復(fù)引領(lǐng) 云臺 ,虛己 宣室 ?!?唐 高適 《宋中遇劉書記有別》詩:“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云臺 。” 宋 范成大 《寄贈泉石使李元直入覲》詩:“諸公上 云臺 ,一葉渺 湘浦 。”
(3). 漢 宮中高臺名。 漢明帝 時因追念前世功臣,圖畫 鄧禹 等二十八將于 南宮云臺 ,后用以泛指紀(jì)念功臣名將之所。 唐 杜牧 《少年行》:“捷報 云臺 賀,公卿拜壽巵?!?清 洪升 《長生殿·剿寇》:“擁大將,氣雄哉,合圖畫上 云臺 。”
(4).山名。在 陜西省 華陰縣 境。即 西岳 華山 的北峰。古代隱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十九:“邀我登 云臺 ,高揖 衛(wèi)叔卿 。”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記》:“ 云臺峯 在 太華山 東北?!?清 厲鶚 《嚴(yán)朗屋寫小像為杜子春事索題》詩之二:“ 云臺峯 頂約驂鸞,杞犬芝童覓最難。”
(5).山名。在 四川省 蒼溪縣 東南,接 閬中縣 界。一名 天柱山 。
(6).山名。在 江蘇省 連云港市 境內(nèi)。原為海中小島,稱 郁洲 , 明 代始與大陸相連。山上有水簾洞遺跡。 李希凡 《云臺小記》:“ 云臺山 屹立在 黃海 之濱……所謂‘花果山’者,只是 云臺 一百多個山頭中的一陵?!?br />(7).道觀名。 唐 李商隱 《送從翁從東川弘農(nóng)尚書幕》詩:“ 錦里 差隣接, 云臺 閉寂寥?!?馮浩 箋注:“所謂 云臺觀 也?!?宋 劉克莊 《水龍吟·己亥自壽》詞之二:“愿 云臺 任滿,又還因任,賽 汾陽 考。”
《國語辭典》:金山  拼音:jīn shān
1.出產(chǎn)黃金的山?!赌鲜?。卷七八。夷貊列傳上。海南諸國》:「其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br />2.山名:(1)位于江蘇省丹徒縣西北,與焦山對峙,為江南勝地。也稱為「金焦」。(2)指位于大陸西北中俄邊境的阿爾泰山。參見「阿爾泰山」條。
3.佛教指佛身。《法華經(jīng)。序品》:「身色如金山,端嚴(yán)甚微妙?!?br />4.地名。隸屬新北市金山區(qū),面積約四十九平方公里。背山面海,形勢壯麗,海濱公園內(nèi)有溫泉,泉質(zhì)甚佳。另有海水浴場,是消暑度假的好地方。也稱為「金包里」。
《國語辭典》:蓬壺(蓬壺)  拼音:péng hú
傳說海中仙山蓬萊,形如壺器,故稱為「蓬壺」。元。湯式〈天香引。望三山〉曲:「望三山遠似蓬壺,挨到如今,提起當(dāng)初,檳榔蜜涎吐胭脂?!?/div>
《漢語大詞典》:十洲
(1).道教稱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處名山勝境。亦泛指仙境。海內(nèi)十洲記:“ 漢武帝 既聞 王母 説八方巨海之中有 祖洲 、 瀛洲 、 玄洲 、 炎洲 、 長洲 、 元洲 、 流洲 、 生洲 、 鳳麟洲 、 聚窟洲 。有此十洲,乃人跡所稀絶處?!?唐 盧照鄰 《贈李榮道士》詩:“風(fēng)搖十洲影,日亂九江文?!?宋 晏幾道 《清平樂》詞:“正在十洲殘夢,水心宮殿斜陽?!?林學(xué)衡 《寓言》詩之一:“吟成準(zhǔn)擬凌空去,一葉飄然向十洲?!?br />(2).樂曲名。
(3). 明 畫家 仇英 的號。 清 徐沁 明畫錄卷一:“ 仇英 字 實夫 ,號 十洲 ……摹 唐 宋 人畫,皆能奪真,尤工人物?!?/div>
《國語辭典》:流沙  拼音:liú shā
1.沙漠的舊名?!稌?jīng)。禹貢》:「導(dǎo)弱水,馀波入于流沙。」《楚辭。宋玉。招魂》:「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br />2.含水分、容易流動的沙層。當(dāng)?shù)貧?nèi)沙層涌出地下水時,水和沙土混合,沙層即成液體而流動或騰涌,陷入其中有被掩滅的危險性。也作「流砂」。
《漢語大詞典》:三壺(三壺)
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方丈 、 蓬萊 、 瀛洲 的合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形如壺器?!?/div>
《國語辭典》:三山  拼音:sān shān
1.神話傳說中,東海中仙人所居住的三座山。參見「三神山」條。宋。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鰲?!?br />2.山名。位于南京市西南長江南岸。上有三座山峰,晉太康中王浚伐吳,自牛渚順流鼓棹,造三山,即此。
3.福州市的別名。參見「福州市」條。
《漢語大詞典》:三山骨
指驢馬后背近股外的骨骼。 元 馬致遠 《耍孩兒·借馬》套曲:“三山骨休使鞭來打,磚瓦上休教穩(wěn)著蹄?!?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一弄兒打扮的實難賽,大信袋滴溜著三山骨,硬布衫攔截斷十字街?!?/div>
《漢語大詞典》:三島(三島)
(1).指傳說中的 蓬萊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鄭畋 《題緱山王子晉廟》:“六宮攀不住,三島互相招?!?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禪師》詩:“眠云臥月辭三島,鼓腹謳歌預(yù)四民。”《西游記》第十七回:“十洲三島還游戲,海角天涯轉(zhuǎn)一遭?!?br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詩:“詩思一帆??臻?,夢魂三島月玲瓏?!?/div>
《漢語大詞典》:五山
(1).五座山。指古代傳說中東海的仙山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州 、五曰 蓬萊 ?!?br />(2).五座山。指 華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東萊 。史記·孝武本紀(jì):“ 中國 華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東萊 ,此五山 黃帝 之所常游,與神會?!?三國 魏 曹植 《吁嗟篇》:“飄飄周八澤,連翩歷五山。”
(3).五座山。指中岳 嵩山 、東岳 泰山 、西岳 華山 、南岳 衡山 、北岳 恒山 。后漢書·馮衍傳:“疆理九野,經(jīng)營五山?!?李賢 注:“五山即五岳也?!?唐 韓愈 《讀東方朔雜事》詩:“簸頓五山踣,流漂八維蹉。”
(4).五大佛寺。皆建于 南宋 。即 杭州 徑山 興盛萬壽寺 、 北山 景德靈隱寺 、 南山 凈慈報恩光孝寺 、 寧波 阿育王山 鄮峰廣利寺 、 太白山 天童景德寺 。
《漢語大詞典》:員嶠(員嶠)
神話中的仙山名。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 楊伯峻 集釋:“《釋文》云:嶠,渠廟切,山鋭而高也。” 宋 沈遼 《陪客游山》詩:“峭嶺想 員嶠 ,橫溪勝 若耶 。”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詩之三:“何時出此圍,中宵夢 員嶠 ?!?/div>
《國語辭典》: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長寬各一丈的面積?!睹献印1M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shù)百人?!?/div>
《國語辭典》: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1.維摩詰所說經(jīng)說,維摩詰居士居住的臥室一丈見方,但容量無限,禪宗取其意,以方丈名住持所居之室?!段饔斡洝返诰呕兀骸改阏?zhèn)€要尋父母,可隨我到方丈里來?!?br />2.僧寺的住持。《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白娘子道:『一件,不要去方丈內(nèi)去;二件,不要與和尚說話;三件,去了就回。來得遲,我便來尋你也?!弧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嘶兀骸肛毶?dāng)年住在南京太平府蕪湖縣甘露庵里的,后在京師報國寺做方丈。」
《漢語大詞典》:方丈洲
傳說 東海 中神山名。海內(nèi)十洲記·方丈洲:“ 方丈洲 在 東海 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 方丈 方面各五千里,上專是羣龍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div>
《國語辭典》:方壺(方壺)  拼音:fāng hú
1.腹圓口四方的壺。
2.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列子。湯問》:「渤海之東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三曰方壺。」《文選。班固。西都賦》:「濫嬴洲與方壺,蓬萊起乎中央?!?/div>
《國語辭典》:方蓬  拼音:fāng péng
方壺及蓬萊的合稱,二者均為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唐。李白贈盧徵君昆弟〉詩:「水落海上清,鰲背睹方蓬?!骨濉?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63872' target='_blank'>朱彝尊 〈萬年藤杖歌贈尤檢討〉詩:「人生快意亦已足,豈必入海求方蓬。」
《國語辭典》:瀛洲  拼音:yíng zhōu
傳說為東海中神仙所居住的仙島?!妒酚?。卷六。秦始皇本紀(jì)》:「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div>
《國語辭典》:登瀛洲  拼音:dēng yíng zhōu
瀛洲,古代傳說神仙居住的地方。初以登瀛洲比喻成仙。唐太宗時,立文學(xué)館,以十八學(xué)士入選,備受皇帝禮遇與敬重,各方欽羨不已,稱為「登瀛洲」。比喻平步青云,功名有成?!豆卤驹麟s劇。卓文君。第一折》:「恰便似芙蓉生在秋江上,幾時得墜鞭誤入平康巷,怎做得登瀛洲膝蓋兒軟,踏翰林腳步兒長?!?/div>
《漢語大詞典》:蓬丘
即 蓬萊山 。海內(nèi)十洲記·聚窟洲:“ 蓬丘 , 蓬萊山 是也?!?唐 李白 《悲清秋賦》:“吾將採藥於 蓬丘 ?!?清 黃叔威 《古詩》之七:“東海近幾席,彷彿是 蓬丘 ?!眳⒁姟?蓬萊山 ”。
分類:蓬萊山
《漢語大詞典》:蓬萊山(蓬萊山)
神山名。相傳為仙人所居之處。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 蓬萊山 在海中。”后漢書·竇章傳:“是時學(xué)者稱 東觀 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萊山 ?!?李賢 注:“ 蓬萊 ,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jīng)祕録并皆在焉?!?清 孫枝蔚 《壽汪生伯先生閔老夫人》詩:“何名 西王母 ,何處 蓬萊山 ?!?/div>
《國語辭典》:蓬山  拼音:péng shān
蓬萊山,為神話傳說中的仙山。后指仙境。唐。李商隱 無題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div>
《漢語大詞典》:蓬萊山(蓬萊山)
神山名。相傳為仙人所居之處。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 蓬萊山 在海中。”后漢書·竇章傳:“是時學(xué)者稱 東觀 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萊山 ?!?李賢 注:“ 蓬萊 ,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jīng)祕録并皆在焉。” 清 孫枝蔚 《壽汪生伯先生閔老夫人》詩:“何名 西王母 ,何處 蓬萊山 。”
《國語辭典》:蓬萊(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萊。指草莽。《后漢書。卷八○。文苑傳下。邊讓傳》:「舉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萊?!?br />2.相傳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读凶印珕枴罚骸钙渲杏形迳窖?。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3.唐代宮殿。參見「蓬萊宮」條。
4.縣名。參見「蓬萊縣」條。
《國語辭典》:蓬島(蓬島)  拼音:péng dǎo
神話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元。揭傒斯 雨述詩三首之二:「共言海上列城好,地冷風(fēng)清若蓬島。」
分類:蓬萊山
《國語辭典》:蓬萊(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萊。指草莽?!逗鬂h書。卷八○。文苑傳下。邊讓傳》:「舉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萊?!?br />2.相傳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列子。湯問》:「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br />3.唐代宮殿。參見「蓬萊宮」條。
4.縣名。參見「蓬萊縣」條。
《國語辭典》:蓬瀛  拼音:péng yíng
神話傳說中的仙山蓬萊與瀛洲。后比喻人間仙境,多指游玩的地方。宋。秦觀滿庭芳。曉色云開〉詞:「漸酒空金榼,花困蓬瀛。」元。張養(yǎng)浩〈十二月兼堯民歌。從跳出功名火坑〉曲:「從跳出功名火坑,來到這花月蓬瀛?!?/div>
《國語辭典》:蓬萊(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萊。指草莽?!逗鬂h書。卷八○。文苑傳下。邊讓傳》:「舉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萊?!?br />2.相傳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读凶?。湯問》:「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3.唐代宮殿。參見「蓬萊宮」條。
4.縣名。參見「蓬萊縣」條。
《國語辭典》:蓬萊仙島(蓬萊仙島)  拼音:péng lái xiān dǎo
古代傳說中東方海上的仙島。如:「有人以為傳說中的蓬萊仙島指的就是臺灣。」
《國語辭典》:王母蟠桃  拼音:wáng mǔ pán táo
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種植的仙桃。《幼學(xué)瓊林。卷四。花木類》:「王母蟠桃,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jié)子,故人借以祝壽誕?!?/div>
《漢語大詞典》:王母桃
果名。神話傳說 西王母 所植,故名。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支植下:“王母桃, 洛陽 華林園 內(nèi)有之,十月始熟,形如括蔞。俗語曰:‘王母甘桃,食之解勞。’亦名西王母桃?!眳㈤?span id="7nn3znt" class="book">《漢武帝內(nèi)傳》。
《國語辭典》:徐福  拼音:xú fú
人名。秦時方士,字君房。生卒年不詳。始皇聞東海祖洲有不死之藥,遣福乘樓船,載童男女各三千人往求之,去而不返。也作「徐韨」。
《國語辭典》:不死藥(不死藥)  拼音:bù sǐ yào
長生不死的藥?!妒酚洝>矶?。封禪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fēng)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埂痘茨献?。覽冥》:「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xù)之?!?/div>
分類:長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