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死相  拼音:sǐ xiàng
1.罵人的話。如:「瞧瞧你這副死相,鬼見了你都怕?!?br />2.人死后的相貌。如:「張老太太生前樂善好施,故臨終時面貌安詳,死相莊嚴。」
《國語辭典》:死相枕藉  拼音:sǐ xiāng zhèn jiè
死去的人相互枕臥。形容死人很多?!睹魇贰>硪话司?。李文祥等傳。贊曰》:「抗言極論,竄謫接踵,而來者愈多;死相枕藉,而赴蹈恐后?!挂沧鳌杆勒呦嗾怼埂?/div>
《漢語大詞典》:得死
(1).謂得人效死相助。漢書·朱博傳:“已許 孔鄉(xiāng)侯 有指。匹夫相要,尚相得死,何況至尊! 博 唯有死耳!”資治通鑒·漢哀帝建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得死,謂得其死力。一曰:得其相為死也。”
(2).謂得善終。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客問 浮休子 曰:﹞‘ 鄭愔 為選部侍郎何如?’答曰:‘ 愔 猖獗小子,狡猾庸人也……既無雅量,終是凡材,以此求榮,得死為幸?!蠊\反伏誅?!?/div>
《漢語大詞典》:相死
謂以死相救。國語·齊語:“故夜戰(zhàn)聲相聞,足以不乖;晝戰(zhàn)目相見,足以相識,其歡欣足以相死?!?韋昭 注:“致死以相救?!?/div>
分類:死相相救
《漢語大詞典》:投殞(投殞)
投身殞命。謂以死相報。梁書·袁昂傳:“竊以一飡微施,尚復投殞;況食人之祿,而頓忘一旦,非唯物議不可,亦恐明公鄙之,所以躊躇,未遑薦璧?!?span id="r6l1t9d" class="book">《資治通鑒·齊和帝中興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投殞,言投命殞身也。”
《漢語大詞典》:死身分
詈詞。 元 代俗語。猶言死相、死樣子。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喬嘴臉、腌軀老、死身分,少不得有家難奔。”
《國語辭典》:天人永隔  拼音:tiān rén yǒng gé
生死相別離,永遠不能再見面。如:「天人永隔,哀慟逾恒。」
《國語辭典》:陰陽間隔(陰陽間隔)  拼音:yīn yáng jiàn gé
生死相互隔開?!?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四三回:「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雖然陰陽間隔,既是知己之間,時常來望候二爺,未嘗不可?!?/div>
死相
【佛學大辭典】
(雜語)驗人之死相,知善惡之生處,大小乘論之通說也。智度論曰:「惡業(yè)人風大先去故身動,火大先去故身熱,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靜,水大先去故身冷?!刮ㄗR論三曰:「又將死時,由善惡業(yè)下上身分冷觸漸起。」同述記四本曰:「世親無性攝論皆云:善業(yè)從下冷,惡業(yè)從上冷,由生勝處惡趣別故。瑜伽第一云:隨下上冷,后至于心。斯處初生,最后舍故?!咕闵嵴撌唬骸赣诿K位于何身分中識最后滅?頓命修者,意識身根欻然總滅。若漸死者,往下人天于足臍心如次識滅。謂隨惡趣,說名往下,彼識最后于足處滅。若往人趣,識滅于臍。若往生天,識滅心處。諸阿羅漢,說名不生。彼最后心,亦心處滅。」諸經(jīng)要集十九依瑜伽論立死相之六驗:「一驗生人中,若作善之人將死時,先自足冷至臍,臍上猶溫,而后氣盡者,即生人中。二驗生天上,若作善之人,頭頂皆溫,而后氣盡者,即生天上。三驗生餓鬼,若自頂冷至臍,腰下猶溫,而后氣盡者,即生餓鬼中。四驗生畜趣,若自頂冷至膝,膝下猶溫,而后氣盡者,即生畜趣中。五驗生地獄,若自頂冷至足,足底猶溫,而后氣盡者,即生地獄中。六驗入涅槃,若羅漢圣人入涅槃,或心或頂數(shù)日皆溫者是也?!?br />【佛學常見辭匯】
人死亡時的相狀。由死亡時的相狀可以驗知其人將來投生之處。瑜伽論立死相有六驗,即一、若作善之人將死時,先自足冷至臍,臍上猶溫,而后氣盡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頭頂皆溫,而后氣盡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頂冷至臍,腰下猶溫,而后氣盡者,即生餓鬼中;四、若自頂冷至膝,膝下猶溫,而后氣盡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頂冷至足,足底猶溫,而后氣盡者,即生地獄中;六、若羅漢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頂數(shù)日皆溫。
五種死相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人死時面上現(xiàn)五種色可辨其趣處:
一、黑色地獄相?! 《?、青色畜生相?! ∪ⅫS色餓鬼相。
四、常色人相。   五、鮮花色天相。
生死相續(xù)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問:「雖有內識,而無外緣,由何有情生死相續(xù)?」答:「生死相續(xù),由內因緣,不待外緣,故唯有識。蓋界內分段生死,由有漏善不善業(yè)種子為因,煩惱障種以為助緣,招于六道身命粗異熟果。前盡后生,即彼界外不思議變易生死,亦由無漏有分別業(yè)種子為因,所知障種以為助緣。感于三種意生身,細異熟果,前后改轉,是則二種生死。皆由內識惑業(yè)所感,何藉外緣哉!」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