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合數(合數)  拼音:hé shù
一個大于1的整數,除了1和它自己以外,還有別的因數時,叫做「合數」。如4的因數是1、2、4,21的因數是1、3、7、21,4和21都是合數。也就是指質數以外的數。
《國語辭典》:約數(約數)  拼音:yuē shù
1.數學上指甲數可以除盡乙數時,則甲數為乙數的約數。如5為15的約數。
2.大約的數目。如:「這只不過是約數而已,并沒有仔細算過。」
《國語辭典》:偶數(偶數)  拼音:ǒu shù
雙數。即凡能以2除盡的數。如2、4、6等。相對于奇數而言。
《國語辭典》:商數(商數)  拼音:shāng shù
以除數除被除數,能整除,所得的結果為商數,如10除以5等于2,2即為商數;不能整除,如16除以6,則得商數2,馀數4。
分類:整除結果
《國語辭典》:因式  拼音:yīn shì
若一多項式能整除另一多項式,前者稱為后者的因式。如m-1為㎡-1的因式。也稱為「因子」。
《漢語大詞典》:整除數
能整除另一個數的數。例如:8是72的整除數。
分類:整除個數
《國語辭典》:公因式  拼音:gōng yīn shì
兩個或兩個以上多項式所共有的因式。如y?1是(y?1)(x?1)和(y?1)(y+1)的公因式。
《漢語大詞典》:公因子
能同時整除幾個多項式的因子,如x-1是x&+{3}-1和x&+{2}-1的公因(子)
《國語辭典》:倍式  拼音:bèi shì
在數學上若多項式甲、乙的積為丙,則丙為甲的倍式,亦為乙的倍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