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422 423 424 425 426 428 429 430 431 下一頁
其它辭典
羅耕(字 存甫、存叟 號 印山 )胡次焱(字 濟鼎 號 梅巖、余學、馀學 )趙必漣(字 仲連 號 山泉翁 )郭昂(字 彥高 號 野齋 文毅 )釋覺宗(字 道玄 號 松溪 )黃應龍(世稱 壁林先生 字 正父 號 璧林 )黃蛻(字 新之 號 警齋 )俞煜(號 省齋 )劉欽(字 子時 號 冰壺散人 忠簡 )呂師夔(字 虞卿 號 道山 )孫吳會(字 楚望 號 霽窗、牧隋翁 )應?。?span id="bq37iqx" class='charType'>號 東野 )李春叟(字 子先 梅外處士 號 梅外、以旌之 )林泳(字 太淵 號 艮齋、弓寮 )汪一龍(字 遠翔 號 定齋 世稱 定齋先生 )
人物簡介
全宋詩羅耕,字存甫(一作存叟),號印山,吉水(今屬江西)人。士友子。理宗開慶元年(一二五九)進士(清光緒《吉水縣志》卷二八)。調清江縣主簿,再調贛州濂溪書院山長(《文山集》卷一六《羅融齋墓志銘》)。清同治《清江縣志》卷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29—1306
【介紹】:
宋徽州婺源人,字濟鼎,號梅巖、余學。度宗咸淳四年進士。為湖口縣主簿,改貴池縣尉。恭帝德祐間,元兵及境,次焱脫身歸家,以《易》教授鄉(xiāng)里。有《梅巖文集》。
全宋詩胡次焱(一二二九~一三○六)(生年據(jù)本集附錄曹涇第七書小方回二歲推定),字濟鼎,號梅巖,又號馀學,婺源(今屬江西)人。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進士,授湖口簿,改貴池尉。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池州降元,逃歸,教授鄉(xiāng)里。元成宗大德十年卒。明嘉靖中族孫璉搜輯遺文,編為《梅巖文集》十卷。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八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八二四二胡次焱(一二二九——一三○六),字濟鼎,號梅巖,晚號馀學,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登咸淳四年進士第,授迪功郎、湖口主簿,以便養(yǎng)改貴池尉。德祐元年元兵至境,都統(tǒng)制張林降,次焱脫身歸,以《易》教授鄉(xiāng)里?;騽衿涫耍鳌睹芥藛柎稹吩娨砸娭?。元大德十年卒,年七十八。著有《四書注》、《贅箋唐詩絕句》、《文公感興詩注》。見《新安文獻志》卷八七《胡主簿傳》、元程以文《跋媒嫠問答詩后》(《梅巖文集》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寧崇安人,字仲連。少刻苦讀書。理宗開慶間以父澤當補官,辭不就。晚筑室黃柏里,自號山泉翁。植梅數(shù)百株,名其居曰梅花莊,日觴詠其中。尤精于醫(yī)。有《倚梅吟稿》。
全宋詩趙必漣,字仲連,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太宗十世孫(《宋史·宗室世系》一一)。理宗開慶間以蔭當補官,不受。晚筑室黃柏里,名其居曰梅花莊,自號山泉翁。有《倚梅吟稿》,已佚。事見《萬姓統(tǒng)譜》卷八三。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1229—約1289
【介紹】:
元彰德林州人,字彥高,號野齋。習刀槊,稍通經(jīng)史,工詩。世祖至元二年,上書言事,授山東統(tǒng)軍司知事。宋亡后,為襄陽總軍司,遷沅州安撫司同知,鎮(zhèn)壓招降溪洞八十余柵,屠殺容山張華反元武裝,迫降張虎。二十六年,鎮(zhèn)壓江西多起反元起事。授萬戶,鎮(zhèn)撫州。官終廣東宣慰使。
元詩選昂字彥高,號野齋,彰德林州人。至元二年上書言事,平章廉希憲材之。授山東統(tǒng)軍司知事,尋改經(jīng)歷,遷襄陽總軍司,轉沅州安撫司同知,佩金符,招降溪洞八十馀柵。十六年,以諸洞酋入朝,賜金綺衣鞍轡,進安遠大將軍。二十六年,江西盜起,昂討之。進逼南安、明揚、上龍巖、湖綠村、石門、雁湖、赤水、黑風峒諸蠻,立太平寨而還。授萬戶,賜金虎符,鎮(zhèn)撫州,尋授廣東宣慰使。卒年六十一,謚文毅。彥高少習刀槊,能挽強弰,通經(jīng)史,尤工于詩,率多江關戎馬之作。柳待制貫稱其橫槊賦詩,下馬草檄,雖古良將復出,未敢多讓也。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覺宗。字道玄。別號松溪。扶風南氏子。世業(yè)儒。母陳氏。奉佛彌謹。每歲首。嘗過法門寺飯僧。一日晝寢。夢法門坦公。授己玉像。高僅寸許。己接而吞之。遂娠。陳氏告其夫。夫遣人過寺候之。坦公適其日化去。因相誓曰。若得一子。必令出家事佛。誕之日。室有光??狰Q梵音。聞者驚異。既成童。絕葷茹。無戲弄。喜于靜處跏趺。父母以師不忘宿因。將行其誓。會蒙古兵入境。父子不能相保。師被執(zhí)入武川。給侍軍主太傅公淳。謹異他侍。太傅公奇之。許令出家。乃詣媯川青山寺林法師處剃度。因泣下曰。吾父母安在。兒今已出家矣。不三年通諸經(jīng)。從武川英公。聽華嚴疏。五年揭其底蘊。游神華藏海中??v橫得妙。座下龍象。無出師右者。繇是。名稱遠聞。自以說食不可期飽。走見圣因。圣因老禪匠也。問曰。聞子情華嚴。何不開講度生。來此何為。師曰。生死事大。因曰。自從識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子如何會。師儗議。因喝之。師出。因召云。上座。師回首。因曰。分明認取。師領其旨。次日上方丈曰。昨日蒙和尚一喝。某甲有個見處。因曰。試舉看。師拂袖便出。因笑而可之。憲宗元年。礬山令。遺書圣因。求主靈山法席者。因曰。無如覺宗。遂以師應命。行之以偈曰。十載志如鐵。玄關皆透徹。跳出荊棘林。踏破澄潭月。好向孤峰頂上行。靈光獨耀無時節(jié)。師升堂說法。十馀年間。眾至數(shù)千。增飾佛宇。金碧之輝。炤映泉石。叢林所宜有。無不畢備。靈山復大振。與諸鉅剎齒。至元四年。潭柘龍泉住持文公。退隱西堂。師補其處。法席視靈山為尤盛。師道貌修整。臨眾儼然。人望之生畏敬心。然門庭孤峻。不以一言之合。一機之契。便爾許可。必潛觀嘿審。了然無疑于心。然后首一肯。故衲子望崖而退者居多。以至元某年。坐蛻。塔于潭柘。
人物簡介
全宋詩黃應龍,學者稱壁林先生,南城(今屬江西)人。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進士。寶祐中知衡山縣(明嘉靖《衡州府志》卷一)。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知臺州(民國《臺州府志》卷九)。有《壁林文集》十四卷,已佚。清同治《南城縣志》卷八之一有傳。
全宋文·卷八○二五黃應龍(一作?。?,字正父,號璧林,建昌軍南城(今江西南城)人。淳祐元年進士。寶祐間知衡山縣,咸淳八年知臺州。著有《璧林先生文集》十四卷。見《永樂大典》卷七二四二,嘉靖《衡州府志》卷一,《桂勝》卷二,《千頃堂書目》卷九,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光緒《江西通志》卷二三,民國《臺州府志》卷九。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一五三黃蛻,字新之,號警齋,嚴州淳安(今浙江淳安)人。淳祐七年舉進士第二。歷館職,寶祐五年遷著作佐郎兼國史館???。外任建昌軍僉判,遷大理卿,未幾歸老,卒。學博而正,所至以文學知名。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嘉靖《淳安縣志》卷一一。
人物簡介
全宋詩俞煜,號省齋,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知江陰縣(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寧建陽人,字子時。劉垕子。為蔡沈弟子。以蔭累官至同知樞密院事,后歸隱武夷,自號冰壺散人。卒謚忠簡。有《尚書衍義》及文集。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二四九呂師夔(一二三○——一三○一),字虞卿,號道山,文德子。安豐(今安徽壽縣南)人。咸淳八年為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次年其叔文煥降元,五疏乞罷,召赴闕。德祐元年擢權刑部尚書、都督府參贊公事,不受命,降元。從平宋有功,以中書左丞行省事于贛州。大德五年卒,年七十二。見《宋史新編》卷一八九、《元史新編》卷二九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孫吳會(?~一二七○),字楚望,號霽窗,晚號牧隋翁,淮安(今屬江蘇)人,居京口。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進士。寶祐間為沿江制置司參議。景定五年(一二六四),知常州。度宗咸淳六年卒。有《煮石吟稿》,已佚。事見《至順鎮(zhèn)江志》卷四、一九。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九九五應俊,號東野,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嘉熙二年進士。景定間歷知宜豐、新昌縣,后知處州。著有《琴堂諭俗編》二卷(存)。見《萬姓統(tǒng)譜》卷五七,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及《四庫全書·琴堂諭俗編》提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廣州東莞人,字子先,賜號梅外處士。理宗寶祐間授惠州司戶,有賢能聲。景定間薦除肇慶府司理。元兵欲攻東莞,春叟乘舟往謁其帥,以死爭,遂止。卒年八十。
全宋詩李春叟,字子先,東莞(今屬廣東)人。理宗寶祐四年(一二五六)省試中選,以誤寫謹對黜。后因薦授惠州司戶。景定間除肇慶府司理,遷德慶教授,秩滿歸。后復除軍器大監(jiān),辭不就。賜號梅外處士。宋亡不仕。有《詠歸集》,已佚。事見《廣州人物傳》卷九,《宋東莞遺民錄》卷下有傳。今錄詩十三首。
全粵詩·卷四八李春叟,字子先,號梅外。東莞人。李用長子。春叟承家學而覃思經(jīng)術,嘗從學于李昴英等。宋理宗嘉熙、寶祐間,以《春秋》鄉(xiāng)貢,凡三中舉。開慶元年(一二五九)以薦授惠州司戶,景定間調肇慶府司理,皆有政譽。擢德慶教授。秩滿而歸。廣州百姓受害于銀場鹽局,春叟上書察院,奏罷。家居著書授徒,嶺海名士多出其門。朝廷授軍器大監(jiān),辭而不赴,特賜“梅外處士”號以旌之。宋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其姻兄弟熊飛起兵勤王赴文天祥麾下,春叟乃作詩送行。宋端宗景炎二年(一二七七),元兵欲剿東莞,春叟往謁其帥,以死爭得止。因命春叟任邑令,力辭不就。自是絕意仕進,橫經(jīng)講學,以道自任。年八十而卒。有《詠歸集》,已佚。明初陳璉為撰《梅外先生墓表》,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八、明張二果崇禎十二年《東莞縣志》卷五有傳。今從明吳中、高橙修成化九年刊《廣州志》卷二五及清張其淦《東莞詩錄》卷二輯得其詩共十三首,參校清陳伯陶《宋東莞遺民錄》卷下《李春叟傳》附錄其詩。
全宋文·卷八二五三李春叟,字子先,號梅外處士,廣州東莞(今廣東東莞)人。景定二年舉特奏名,再以經(jīng)明行修薦,授肇慶府司理,遷德慶府教授。除軍器大監(jiān)。元兵入侵,欲剿東莞,春叟往謁其帥,以死爭之,遂已。所著有《論語傳說》、《詠歸集》。見《東莞遺民錄》下《李春叟傳》、《廣東文徵》作者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福州福清人,字太淵,號艮齋、弓寮。林希逸子。理宗寶祐元年進士。出宰安溪縣。善畫墨竹,能篆,工詩。有集。
全宋詩林泳,字太淵,福清(今屬福建)人。希逸子。理宗寶祐元年(一二五三)進士。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知安溪縣。事見明嘉靖《安溪縣志》卷三、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钟驹姡瑩?jù)《詩淵》所錄,編為一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30—1282
【介紹】:
宋元間徽州休寧人,字遠翔,號定齋。宋度宗咸淳四年進士。授句容尉,攝縣事。歲大饑,仿朱熹南康遺規(guī),為便民十條,民無瘠殍。時京口、瓜洲失守,奉母南歸。鄉(xiāng)士民推為宰,不就。世祖至元中,起為紫陽書院山長,學者稱定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