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393  394  395  396  397  399  400  401  402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李鳴復(fù)(成叔 復(fù)山 )
楊至質(zhì)(休文 勿齋 )
林略(孔英 浩齋 )
王英孫(子才 別稱 才翁 修竹 )
王諶(子信 畫溪吟客 )
程夢子(伯起 仰高 )
范應(yīng)元(善甫 無隱、谷神子 )
蕭立之( 立等 斯立 冰崖 )
趙與勤(蘭坡 德懋 )
趙楊子
鄒登龍(震父 梅屋 )
釋太初(子愚 )
陳允平(君衡、衡仲 西麓 )
陳子徽
陳宗禮(立之 文定 千峰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瀘州人,字成叔,號復(fù)山。寧宗嘉定二年進(jìn)士。累官至簽書樞密院事。理宗端平三年,進(jìn)參知政事,尋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紹興府。嘉熙、淳祐間,兩為參知政事。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后被劾落職,卒于嘉興。
全宋文·卷七○四七
李鳴復(fù),字成叔,號復(fù)山,瀘州(治今四川瀘州)人。嘉定二年進(jìn)士,歷官權(quán)發(fā)遣金州兼干辦安撫司公事。召入朝,授司農(nóng)寺丞,遷兵部郎中、軍器少監(jiān)、大理少卿,拜侍御史兼侍講。端平三年,權(quán)刑部尚書、兼給事中,除簽書樞密院事。拜參知政事,出知紹興府。嘉熙初復(fù)為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淳祐四年出知福州,為福建路安撫使。后提舉宮觀,卒于嘉興。《宋史》卷四一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隆興豐城人,字休文,號勿齋。江西閤皂山道士。理宗淳祐中敕賜高士、右街鑒儀,主管教門公事。有《勿齋集》。
全宋詩
楊至質(zhì),字休文,號勿齋,豐城(今屬江西)人。道士。理宗紹定元年(一二二八)真德秀為題《勿齋記》(《西山文集》卷二六)。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七九五三
楊至質(zhì),字休文,號勿齋,豐城(今江西豐城)人。江西閣皂山道士。淳祐中,敕賜高士、右街監(jiān)儀、主管教門公事。著有《勿齋先生文集》二卷(存)、《竹宮表制》一卷。見真德秀《勿齋記》(《西山文集》卷二六),劉克莊《云泉精舍記》(《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八八),趙希弁《郡齋讀書附志》卷上,《宋詩紀(jì)事》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3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孔英,號浩齋。寧宗慶元五年進(jìn)士。累遷左司諫兼侍講。嘗以從諫為求治之本勸帝,升侍御史,試右諫議大夫。理宗嘉熙三年,為同簽書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紹興山陰人,字子才,又稱才翁,號修竹。宋末官將作監(jiān)主簿。入元隱居不仕,延致四方名士,賦詠相娛。善畫墨竹蘭蕙,雅潔不凡。
全宋詩
王英孫,字才翁,號修竹,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上舍釋褐,官將作監(jiān)主簿。宋亡,與謝翱、郭樸、林景熙、唐玨友。善繪墨竹蘭蕙。有《修竹集》,已佚。事見清乾隆《紹興府志》卷六○、《繪事備考》卷七。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諶,字子信,自號畫溪吟客,陽羨(今江蘇宜興)人。能詩,與釋紹嵩等多有唱和。有《潛泉蛙吹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江湖后集》,卷一三錄有其詩六十馀首?!⊥踔R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江湖后集》為底本,校以清顧氏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讀畫齋本)。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程夢子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程夢子(一二○三~一二八二),字伯起,初號易軒,又號仰高,饒州樂平(今屬江西)人。補(bǔ)博士弟子員不利,遂閉門讀書,隱居終身。元至元十九年卒,年八十。事見《程氏貽范集》乙集卷一四《清孝隱君程府君壙志》。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九三二
范應(yīng)元,字善甫,號無隱,又號谷神子,果州(今四川南充)人,南宋道士。為玉隆萬壽宮掌教、南岳壽寧觀長。著有《老子道德經(jīng)古本集注》二卷(存)、《莊子無隱講語》一卷。見嘉慶《四川通志》卷一八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蕭立之(一二○三~?)(生年據(jù)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試筆……》“年似渭濱人樣子”、“記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號冰崖,寧都(今屬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進(jìn)士。歷知南城縣,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歸隱。有《冰崖詩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孫敏輯刊《冰崖公詩拾遺》三卷。事見本集末附蕭敏《識后》,明嘉靖《贛州府志》卷九有傳?!∈捔⒅?,以《四部叢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號蘭坡。趙希懌子。居處州青田。理宗嘉熙間知臨安府。以右文殿修撰奉祠。善臨摹古畫,作墨竹亦佳。
全宋文·卷七七八二
趙與勤,字德懋,號蘭坡。宗室,與??弟。居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嘉定中為江東轉(zhuǎn)運(yùn)司幕職官,端平間知信州。嘉熙間知臨安府,四年以右文殿修撰知婺州,奉祠。與兄與??以治辦并稱。善丹青,臨摹古畫,人不能辨。見《咸淳臨安志》卷四九,《寶真齋法書贊》卷二,元柳貫《待制集》卷一八,《圖繪寶鑒》卷四。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鄒登龍,字震父,臨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隱居不仕,結(jié)屋于邑之西郊,種梅繞之,自號梅屋。與魏了翁、劉克莊等多唱和,有《梅屋吟》一卷傳世。事見《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七一《梅屋吟》小傳。 鄒登龍?jiān)?,以汲古閣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為底本,校以《兩宋名賢小集》本(簡稱名賢集)。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二
釋太初,字子愚,溫陵人也。世業(yè)儒修,蔚為里望。初生有奇氣,幼而倜儻,及為詩文,不落凡俗。已而棄家,入開元尊勝,以佛律己,盡去塵習(xí)。當(dāng)世士大夫多推重之。南劍報恩虛席,郡守陳宓以書致初,而真德秀復(fù)以大溈山延之,匡眾垂二十年,聚徒千人,其道博大,無異古德。秀既參大政,函使往還,咨詢要妙,致仕歸,日與之游,從容論道,晏坐清香,略無倦意。初以純實(shí)接學(xué)者,始會儒釋之通,使得其門而入,終示吾道之圓以為之歸。故人樂聞其說,而服其義之精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慶元府奉化人,字君衡,號西麓。陳文懿孫。恭帝德祐時授沿海制置司參議官。衛(wèi)王祥興初與蘇劉義書,期九月以兵船下慶元,當(dāng)內(nèi)應(yīng)。為怨家所訐,張弘范遣招討使王世強(qiáng)圍捕,同官袁洪解之,得釋。后以人才征至北都,不受官放還。善詩詞,與吳文英、翁元龍齊名。有《西麓詩稿》、《西麓繼周集》、《日湖漁唱》。
全宋詩
陳允平,字衡仲,又字君衡,號西麓,鄞縣(今浙江寧波)人。試上舍不遇,遂放情山水,往來吳淞淮泗間。恭宗德祐時,授沿海制置司參議官(《宋元學(xué)案》卷二五《參議陳西麓允平先生》)。宋亡,以人才徵至元大都。不受官,放還。事見《兩宋名賢小集》卷三一五《西麓詩稿》卷首、《宋詩略》卷一五?!£愒势皆姡约彻砰w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西麓詩稿》為底本,校以《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名賢集)。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二卷。
詞學(xué)圖錄
陳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號西麓。四明人。詞學(xué)周邦彥。有《西麓繼周集》、《日湖漁唱》。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1 【介紹】: 宋建昌軍南豐人,字立之。理宗淳祐四年進(jìn)士。由邵武軍判官入為國子正,累遷秘書監(jiān)。景定四年,拜侍御史,遷刑部尚書。度宗即位,拜殿中侍御史兼侍講。后為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咸淳六年,兼權(quán)參知政事。直言清節(jié),屢上書言國是。卒謚文定。有《寄懷斐稿》、《曲轅散木集》、《經(jīng)史明辨》、《經(jīng)史管見》等。
全宋詩
陳宗禮(一二○三~一二七一),字立之,號千峰,南豐(今屬江西)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進(jìn)士,年四十二(《隱居通議》卷九)。十二年為邵武軍判官(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四)。入為國子正,累遷太常少卿,出為廣東提點(diǎn)刑獄,以與吳潛唱和,責(zé)永州居住。景定四年(一二六三)拜侍御史,淮西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遷刑部尚書,復(fù)以事罷。度宗即位,拜殿中侍御史,尋權(quán)禮部尚書。逾年,為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咸淳六年(一二七○)簽書樞密院事,七年,兼權(quán)參知政事,卒(《續(xù)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九)。謚文定。有《寄懷斐藁》、《曲轅散木集》等,已佚。《宋史》卷四二一有傳。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八○八九
陳宗禮(?——一二七○),字立之,號千峰,建昌軍南豐(今江西南豐)人。少貧力學(xué)。淳祐四年進(jìn)士及第,調(diào)邵武軍判官,入為國子正,遷太學(xué)博士、國子監(jiān)丞,轉(zhuǎn)秘書省著作佐郎。拜太常少卿,以直寶謨閣、廣東提點(diǎn)刑獄進(jìn)直煥章閣,遷秘書監(jiān)。景定中拜侍御史,直龍圖閣、淮西轉(zhuǎn)運(yùn)判官,遷刑部尚書。度宗即位,兼侍講,拜殿中侍御史。遷禮部侍郎,權(quán)禮部尚書,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咸淳六年加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同年以兼權(quán)參知政事致仕,尋卒,謚文定。著有《寄懷斐稿》、《曲轅散木集》、《兩朝奏議》、《經(jīng)筵講義》、《經(jīng)史明辨》、《經(jīng)史管見》、《人物論》等。《宋史》卷四二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