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381 382 383 384 385 387 388 389 390 下一頁
其它辭典
盧子章吳從龍(字 子云 )吳梅卿(字 清俶、清叔 號 謙齋 )姚子才張子仁張子良(字 漢臣 )徐元杰(字 仁伯、子祥 號 梅野 忠憫 )李丑父( 綱 字 汝礪、艮翁 號 亭山翁、亭山 名 鋼 )李庭(字 顯卿 號 寓庵 )李龏(字 和父、仲甫 號 雪林 )游九功(字 勉之、禹成 號 受齋先生、受齋 文清、莊簡 )王萬(字 萬里 號 淡齋 )白玉蟾( 葛長庚 字 白叟、如晦、以閱、眾甫、紫清 號 海瓊子、海蟾、海南翁、瓊山道人、蠙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海瓊 紫清明道真人 名 白玉蟾 玉蟾 )蔣峴(字 伯見 號 四勿先生 )蔡辟(字 子正 )
人物簡介
簡介嘉定十四年(1221)任樞密院編修官。嘉定十四年(1221)任吏部郎中。嘉定十五年(1222)任宗正寺丞。嘉定十六年(1223)任秘書丞。嘉定十七年(1224)任徽州知州。嘉定十七年(1224)任著作郎。寶慶元年(1225)1月罷。寶慶二年(1226)任江陰軍知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慶元奉化人,字子云。理宗時(shí)官建康府統(tǒng)制。紹定初李全犯揚(yáng)州,為先鋒往援,被擒,使至泰州城下誘降,不屈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仙居人,字清俶。寧宗嘉定十七年特舉。仕至忠州文學(xué)。從學(xué)于朱熹。有《經(jīng)說》、《語錄》。
全宋詩吳梅卿,字清叔,號謙齋,仙居(今屬浙江)人。從朱熹學(xué)。寧宗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特科進(jìn)士,為忠州文學(xué)?!端卧獙W(xué)案補(bǔ)遺》卷六九、清光緒《仙居志》卷一三有傳。
人物簡介
簡介嘉定十六年(1223)任司農(nóng)寺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七八四張子仁,建寧府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嘉定十七年初仕為隆興府武寧縣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94—1271
【介紹】:
金元間涿州范陽人,字漢臣。金末率千余人入燕、薊間,阻水,治舟筏,取蒲魚自給,從之者眾。后率眾就糧東平,受命屯宿州,又南屯壽州。旋任總管陜西東路兵馬,仍治宿州。又就糧泗州。窩闊臺汗十年,降蒙古。累官為大名路總管兼府尹。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94—1245
【介紹】:
宋信州上饒人,字仁伯、子祥,號梅野。從陳文蔚學(xué),又師事真德秀。理宗紹定五年進(jìn)士第一。遷校書郎。歷官至崇政殿說書、將作監(jiān)。在朝悉心直言,不避權(quán)勢。論罷丞相史嵩之遭父喪起復(fù)。后官至國子祭酒,權(quán)中書舍人。在朝以暴疾卒。謚忠憫。有《梅野集》。
全宋詩徐元杰(一一九四?~一二四五),字仁伯,號梅野,信州上饒(今屬江西)人。早從朱熹門人陳文蔚學(xué),后師事真德秀。理宗紹定五年(一二三二)進(jìn)士,調(diào)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召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知南劍州。丁母憂去官,服除,授侍左郎官,遷將作監(jiān)。三年,丞相史嵩之服父喪未滿,有詔起復(fù),元杰適輪對,力沮成命,遷兼給事中、國子祭酒、權(quán)中書舍人。五年,中毒暴卒(《全宋詞》小傳),傳為嵩之下毒。官至工部侍郎,謚忠憫。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一二六二)由其子直諒刊于興化,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梅野集》十二卷。事見本集卷首趙汝騰序、卷末徐直諒跋,《宋史》卷四二四有傳?!⌒煸茉姡杂坝∥臏Y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七四四徐元杰(一一九四——一二四五),字仁伯,一字子祥,號梅野(亦寫作「梅野」),信州上饒(今江西上饒)人。初師陳文蔚,后師真德秀。紹定五年進(jìn)士第一。嘉熙二年,官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歷知饒州、安吉州,淳祐元年知南劍州。后授侍左郎官,兼崇政殿說書。累遷太常少卿,兼給事中、國子祭酒、權(quán)中書舍人,拜工部侍郎。淳祐五年六月以暴疾卒,年五十二,謚忠憫。著有《梅野集》。見《宋史》卷四二四本傳,《徐忠憫公傳》(《梅野集》卷首),《送徐元杰子祥序》(《真文忠公集》卷二八),《宋元學(xué)案補(bǔ)遺》卷八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94—1267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原名綱,字汝礪,改字艮翁,號亭山翁。理宗端平二年進(jìn)士。累官太學(xué)博士,遷諸王宮教授。忤丁大全意,罷歸。景定元年,以太府丞召,遷秘書郎,進(jìn)著作郎,權(quán)禮部郎官,出提舉湖南常平。為人有胸襟,詩文溫潤清新。有《亭山集》。
全宋詩李丑父(一一九四~一二六七),初名鋼,字汝礪,更字艮翁,號亭山,莆田(今屬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進(jìn)士。三年,調(diào)邵武軍司戶,歷通判福州、建寧府。除太學(xué)博士兼沂王府教授。開慶元年(一二五九),為太府寺丞。累遷著作郎,權(quán)禮部郎官。景定五年(一二六四),出為湖南提舉。咸淳三年卒,年七十四。有《亭山集》,已佚。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四《李艮翁禮部墓志銘》、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四。
全宋文·卷七七六○李丑父(一一九四——一二六七),初名綱,字汝礪,后改名,更字艮翁,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端平二年進(jìn)士,授邵武戶曹,除太學(xué)博士。后以太府丞召,遷秘書郎,進(jìn)著作郎,權(quán)禮部郎官。出提舉湘南常平,以臺疏去。咸淳三年卒,年七十四。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六四《李艮翁禮部墓志銘》,《竹溪鬳齋續(xù)集》卷二四《李公行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94—1277
【介紹】:
金元間華州奉先人,字顯卿。金末避兵商鄧山中,金亡徙居平陽,后辟為陜右議事官。世祖至元七年授京兆教授。有《寓庵集》。
全宋詩李庭,字顯卿,號寓庵。官安西府咨議。事見《庶齋老學(xué)叢談》卷中下。有《寓庵集》(《永樂大典》卷八六二八),已佚。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平江府吳江人,字和父,一字仲甫,號雪林。不樂仕進(jìn),居于吳興三匯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詩,有《剪綃集》等。
全宋詩李龏(一一九四~?)(生年據(jù)本集《癸卯元旦》“五十平頭今日到”推定),字和父,號雪林,祖籍菏澤(今屬山東),家吳興三匯之交(今屬浙江)。以詩游士大夫間,據(jù)本集《八月三十日小園桂香清甚招同僚吟賞憶劉判官葉令君》詩,似曾短期出仕。享年登八十。有《吳湖藥邊吟》、《雪林采蘋吟》、《雪林撚髭吟》、《雪林漱石吟》、《雪林擁蓑吟》等,均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所輯《江湖后集》中存詩一卷,另有集句詩《梅花衲》一卷、《剪綃集》二卷傳世。《湖州府志》卷九○有傳。 李龏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江湖后集》為第一卷。汲古閣影宋抄《梅花衲》、《剪綃集》為第二至四卷。均分別校以顧氏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讀畫齋本)。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五卷。
全宋文·卷七九二九李龏(一一九四——?),字和父,號雪林,菏澤(今山東菏澤)人,僑居烏程(今浙江湖州)。江湖派詩人,效元白詩歌,不樂仕進(jìn)。著有《漱石吟》、《梅花衲》(存)、《剪綃集》(存),編有《汶陽端平詩雋》(存)及《唐僧弘秀集》(存)。見作者《癸卯元日》詩(《江湖后集》卷二○),《宋史翼》卷三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寧建陽人,字勉之,一字禹成,號受齋先生。游九言弟。以蔭補(bǔ)官。累除兵部郎官,出知泉州。理宗端平初,召為司農(nóng)少卿,論沿邊夫役之弊。兼樞密副都承旨,知慶元府,以循吏稱。入權(quán)刑部侍郎,奉祠。清慎廉恪,與九言自為師友。卒年八十一。謚文清,或作莊簡。
全宋詩游九功,字勉之,一字禹成,號受齋,建陽(今屬福建)人。九言弟。以父任為臨海縣主簿。寧宗開禧二年(一二○六),知咸寧縣。后知江陵縣。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知金州。十六年,除湖北運(yùn)判兼知鄂州。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知泉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為司農(nóng)少卿,兼樞密院副承旨。俄出知慶元府。以權(quán)刑部侍郎召,力辭,閒居八年而卒,年八十一,謚文清。事見《永樂大典》卷八八四三引《建安志》。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34
【介紹】:
宋邛州蒲江人,字萬里,號淡齋。寧宗嘉定三年省試第一。歷仕太常博士。史彌遠(yuǎn)當(dāng)國,數(shù)上疏論事,切中時(shí)弊,以忤當(dāng)局罷歸。起廣安軍,又知紹興府。有《心銘》、《淡齋規(guī)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閩清人,家瓊州,字白叟,又字如晦,號海瓊子,又號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繼為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博覽眾籍,善篆隸草書,工畫竹石。寧宗嘉定中詔征赴闕,對稱旨,命館太乙宮。傳其常往來名山,神異莫測。詔封紫清道人。有《海瓊集》、《道德寶章》、《羅浮山志》。
全宋詩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長庚,因繼雷州白氏為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閱、眾甫,號海瓊子、海南翁、瓊山道人、蠙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閩清(今屬福建)人,生于瓊山(今屬海南)。師事陳楠學(xué)道,遍歷名山。寧宗嘉定中詔赴闕,命館太乙宮,賜號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為南五祖之一。有《海瓊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為《海瓊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見本集卷首彭耜《海瓊玉蟾先生事實(shí)》?!“子耋冈?,以明正統(tǒng)??仙重編《海瓊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續(xù)集二卷為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簡稱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萬歷藍(lán)格鈔《海瓊白真人文集》(簡稱明鈔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劉雙松安正堂刊《新刻瓊琯白先生集》(簡稱劉本),清乾隆刊《宋海瓊白真人詩文全集》(簡稱乾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詩及新輯集外詩,另編為一卷。
全粵詩·卷三一白玉蟾(一一九四 — 一二二九),本名葛長庚,因繼雷州白氏為后,改今名。字如晦、白叟、以閱、眾甫,號海瓊子、海南翁、瓊山道人、蠙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本閩人,生于瓊山(今屬海南)。善詩文書畫。師事陳楠學(xué)道,遍歷名山。宋寧宗嘉定中詔赴闕,命館太乙宮,賜號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為南五祖之一。相傳理宗紹定二年解化于盰江。有《海瓊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為《海瓊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見本集卷首彭耜《海瓊玉蟾先生事實(shí)》,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九、明上官崇修唐胄纂正德十六年刊《瓊臺志》卷四〇有傳。
詞學(xué)圖錄葛長庚(1194 -?)字如晦、紫清、白叟,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號蠙庵、海蟾、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閩清(今屬福建)人。入道武夷山。嘉定中,詔征赴闕,館太乙宮,封紫清明道真人。曾舉童子科,后出家為道士,師事陳楠九年,楠死,游歷天下,后隱居著述,致力傳播丹道,為南宗第五代傳人,即"南五祖"之五,飛升后封號為"紫清明道真人",世稱"紫清先生"。有石刻留惠州西湖玄妙觀。幼聰慧,諳九經(jīng),能詩賦,長書畫,善篆隸草書。楊慎《詞品》稱 "亦有思致,不愧詞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云:"葛長庚詞,一片熱腸,不作閑散語,轉(zhuǎn)見其高。其《虞美人》諸闋,意極纏綿,語極俊爽,可以步武稼軒,遠(yuǎn)出竹山之右。"又云:"葛長庚詞,脫盡方外氣,李易安詞卻未脫盡閨閣氣。" 所著《海瓊集》,附詞一卷《玉蟾詩余》。 又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編為《海瓊玉蟾先生文集》)、謝顯道編《海瓊白真人語錄》、《道德寶章》、《海瓊詞》、彭耜編《海瓊問道集》。
全宋文·卷六七四六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姓葛,名長庚,父亡,母改適白氏,遂為白氏子,改名玉蟾,字如晦,號海蟾,又號海瓊,瓊州(治今海南瓊山)人。少學(xué)道,師翠虛子陳楠于羅浮山。嘉定中游歷江南,常居武夷山。徵赴闕,對稱旨,詔封紫清真人。紹定中猶在世。博學(xué)善屬文,工書畫,自謂「平生翰墨半天下」。道教奉為南宗第五祖。見《歷代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九,《棲真志》卷四,《圖繪寶鑒》卷四及所撰諸文。著作今存《常清靜經(jīng)注》、《九天應(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jīng)集注》、《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后人又輯有《海瓊白真人語錄》、《海瓊問道集》、《海瓊傳道集》、《紫清指玄集》等。見本集卷首彭耜《瓊海玉蟾先生事實(sh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伯見。寧宗慶元二年進(jìn)士。歷軍器監(jiān)、崇政殿說書諸職,官至殿中侍御史。嘗自誓曰:“勿欺心,勿負(fù)主,勿求田,勿問舍?!碧査奈鹣壬?/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嘉興崇德人,字子正。蔡開弟。寧宗慶元五年進(jìn)士。博通六經(jīng),嘗在太學(xué),以直諒稱。累遷國子博士,升監(jiān)察御史。論事慷慨,首言百司欺罔及郡縣暴斂、將帥掊克之弊,又乞風(fēng)厲士大夫,收用善類,以為國本。官至國子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