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377  378  379  380  381  383  384  385  386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范楷(子式 )
趙以夫(用父 虛齋、芝山老人、云泉野客 )
釋元肇(圣徒 淮海 陸 )
釋廣聞( 佛智 偃溪 林 )
陳顯微(宗道 抱一子 )
元好問(裕之 遺山 世稱 遺山先生 )
吳淵(道父 退庵 )
哀長吉(叔巽、壽之 委順翁 )
尤煜(伯晦 木石 莊定 )
李方子(公晦 果齋 世稱 果齋先生 )
王侖(仲潛、伯晦 修齋 )
耶律楚材(晉卿 湛然居士 文正 廣寧王 )
董子焱
袁肅(恭安 晉齋 )
賈子坤(伯厚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子式。寧宗嘉定元年進(jìn)士。歷秘書監(jiān)、中書舍人。理宗紹定三年,權(quán)工部尚書兼同修國史。初在經(jīng)筵,于有關(guān)朝政之事知無不言。李全據(jù)淮安,反狀益急,楷上書極論,忤旨去位。
全宋詩
范楷,字子式,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寧宗嘉定元年(一二○八)進(jìn)士,調(diào)懷寧縣尉。歷建康府轉(zhuǎn)般倉,臨安府教授,宗正丞(《延祐四明志》卷五)。十四年為宗學(xué)諭(《宋會要輯稿》崇儒一之二四)。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除秘書少監(jiān),累遷權(quán)工部尚書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紹定三年(一二三○)擢工部尚書(《宋史》卷四七七《李全傳》)。尋罷。
全宋文·卷七○四六
范楷,字子式,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定元年進(jìn)士,調(diào)安慶府懷寧尉,再授建康府轉(zhuǎn)般倉。歷秘書少監(jiān)、起居郎、國史院編修官,官至工部尚書。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一之二四,《宋史》卷四七七,《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延祐四明志》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9—1256 【介紹】: 宋宗室,字用父,號虛齋。寓居長樂。寧宗嘉定十年進(jìn)士。歷知邵武軍、漳州,皆有治績。理宗嘉熙初為樞密都承旨,次年拜同知樞密院事,淳祐初罷。尋加資政殿學(xué)士,進(jìn)吏部尚書兼侍讀,詔與劉克莊同纂修國史。有《易通》、《虛齋樂府》。
全宋詩
趙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號虛齋。居長樂(今屬福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jìn)士。知監(jiān)利縣。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樞密都丞旨兼國史院編修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二年,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復(fù)除樞密都承旨(《寶慶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撫年表》卷上)。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寶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虛齋資政趙公神道碑》。
全宋文·卷七六七六
趙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號虛齋,又號芝山老人、云泉野客,彥括子,居長樂(今福建長樂)。嘉定十年登進(jìn)士第,歷知邵武軍、漳州。嘉熙初為樞密都承旨,二年拜同知樞密院事,淳祐初罷。尋加資政殿學(xué)士,進(jìn)吏部尚書兼侍讀。寶祐四年卒,年六十八。著有《易通》、《虛齋樂府》(均存)。見劉克莊《虛齋趙公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元肇(一一八九~?)(生年據(jù)本集卷上《寄趙東閣》“與君生己酉”及卷下《丁巳生朝》年六十九推定),字圣徒(日刻本本集署名),號淮海,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俗姓潘。年十九薙染受具。參浙翁于徑山,命為掌記。出世通之光孝,歷住吳城雙塔、金陵清涼、天臺萬年、蘇之萬壽、永嘉江心、杭之凈慈、靈隱等寺,圓寂于徑山。有《淮海挐音》二卷。事見《武林梵志》卷九?!♂屧卦?,以日本東山天皇元祿乙亥仿宋刊本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九三四
元肇(《續(xù)藏經(jīng)》作原肇,一一八九——?),字圣徒,號淮海,通州(治今江蘇南通)人。紹定間歷住通州報恩光孝禪寺、平江府壽寧萬歲禪寺、建康府清涼廣惠禪寺、溫州江心龍翔興慶禪寺、慶元府阿育王山廣利禪寺、臨安府凈慈報恩光孝禪寺、景德靈隱禪寺。后圓寂于徑山。著有《淮海拿音》二卷。門弟子編有《淮海原肇禪師語錄》一卷。見作者《淮海拿音》卷一《寄趙東閣》,《淮海原肇禪師語錄》,《宋詩紀(jì)事》卷九三。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一
釋元肇,姓陸氏,明州人。蚤歲習(xí)律,閱大藏,誦蓮經(jīng)萬過,刺血書蓮經(jīng)一部,寫律宗諸疏三部。操行謹(jǐn)嚴(yán),精進(jìn)無懈。建炎四年,金兵破明州。肇時住湖心寺,金虜強(qiáng)之北行,行至南徐,謂左右曰:“吾將西歸矣?!奔绰勼细杪?,西望念佛而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廣聞(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賜名佛智,號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從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初謁印鐵牛。追隨少室睦、無際派甚久。后謁浙翁琰于天童、雙徑,師之。理宗紹定元年(一二二八),住慶元府顯應(yīng)山凈慈禪寺。移住香山智度禪寺、萬壽禪寺。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移住雪竇資圣禪寺。八年,住育王山廣利禪寺。十一年,住凈慈報恩光孝禪寺。寶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靈隱禪寺。四年,住徑山興圣萬壽禪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廣聞禪師語錄》,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銘》?!♂審V聞詩,以輯自《語錄》者及其中單編之詩依原卷次編為兩卷。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廣聞。閩之侯官林氏子。家世業(yè)儒。疏眉秀目。哆口豐頤。從季父智隆于宛陵光孝。十八得度受具。初見鐵牛印。少室睦。無際派。追隨甚久。聞?wù)阄坛捞焱P湎阒]之。初見機(jī)道齟齬。翁移徑山。師踵至。翁笑迎曰。汝來耶。一夕坐檐間。聞更三轉(zhuǎn)入室。曳履而蹶。如夢忽醒。翌朝造翁室。翁舉趙州洗缽盂話。師將啟吻。翁遽止之。平生疑情。當(dāng)下冰釋。紹定戊子。四明制閫胡公。以小凈慈致之。歷住香山萬壽雪竇育王凈慈靈隱徑塢八山。所至革弊支傾。廣容徒眾。道化大行。有云。十字街頭石幢子。無你遮護(hù)處。一聲江上侍郎來。無你回避處。衲僧家。早出暮入。腳前腳后。也須仔細(xì)。忽然筑著磕著。凈慈拄杖。別有分付。又云。一升三合。拄杖頭邊。萬水千山。草鞋跟底。未言先領(lǐng)。誰家灶里。無煙撩起。便行是處。井中有水。莫道空來又空去。許多途路不相孤。洗發(fā)精醒。可謂善說法要矣。景定四年。壽七十五而化。師法嗣頗眾。而獨云峰高止泓鑒二公。能振起師道云。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又,偃溪廣聞?wù)?,侯官林氏子,年十八得度受具。初見鐵牛印、少室睦、無際派,追隨甚久。參浙翁于天童,針芥雖投,自知未契。及再參于雙徑,一夕坐檐間,聞更三轉(zhuǎn)入堂,曳履而蹶,如夢初醒。詰朝入室,翁舉趙州洗缽盂?,將啟吻,遽止之,平生疑情忽焉冰釋。紹定時,由凈慈歷香山、萬壽、雪竇、育王、靈隱、徑塢上。堂云:“趙州吃茶去,金牛吃飯來,龍門多上客,有人續(xù)得末后一句,許入阿字法門?!本岸ㄋ哪炅率娜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道士。淮陽軍人,字宗道,號抱一子。寧宗嘉定、理宗端平間,居臨安佑圣觀。有《周易參同契解》。
全宋文·卷七三○八
陳宗道,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嘉泰二年登進(jìn)士第。嘉定五年官永州州學(xué)教授。后知新州。見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五,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同治《永州府志》卷九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0—1257》 【介紹】: 金忻州秀容人,字裕之,號遺山。元德明子。七歲能詩。宣宗興定五年進(jìn)士,歷內(nèi)鄉(xiāng)令。官至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以著作為己任,收集金朝君臣言論遺事,為元人修《金史》所取資。所輯《中州集》,錄金二百四十九人詩詞,各附小傳以存史。為文備眾體,詩尤奇崛,且以身處金元之際,特多興亡之感。為一代宗匠。有《遺山集》。
元詩選
好問,字裕之,太原秀容人。七歲能詩,有神童之目。年十四,從陵川郝天挺學(xué),六年而業(yè)成。下太行,渡大河,為《箕山》、《琴臺》等詩。禮部趙秉文見之,以為近代無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師,謂之「元才子」。金宣宗興定三年,登進(jìn)士第,不就選,往來箕、潁者數(shù)年。除南陽令,調(diào)內(nèi)鄉(xiāng),歷尚書省掾、左司都事、員外郎。天興初,入翰林知制誥。金亡不仕。元世祖在藩邸聞其名,將以館閣處之,未用而卒,年六十有八,世稱遺山先生。先生天才清贍,邃婉高古,沈郁太和,力出意外。巧縟而不見斧鑿,新麗而絕去浮靡。雜弄金碧,糅飾丹素,奇芬異彩,動蕩心魄。以五言為雅正,而出奇于長句。雜言樂府不用古題,新意特出。歌謠慷慨,挾幽并之氣。晚年尤以著作自娛。謂金源氏實錄,在順天張萬戶家。國亡史興,己所當(dāng)任。乃言于張,愿為撰述。人或沮之,先生曰:「不可使一代之跡泯而不傳?!鼓藰?gòu)亭于家,名曰「野史」,采摭所聞,以寸紙細(xì)字,輒為記錄,至百馀萬言。世所傳者,詩文集外,有《中州集》、《壬辰雜編》及《杜詩學(xué)》、《東坡詩雅》、《錦機(jī)》、《詩文自警》等書。自中原板蕩,風(fēng)雅道衰。汴京之亡,故老都盡。先生蔚為一代宗工,以文章獨步者幾三十年。由是學(xué)者知所指歸,作為詩文,皆有法度。百年以還,名家輩出。別裁偽體,溯流窮源,論者以先生為標(biāo)準(zhǔn),不亦宜乎!
詞學(xué)圖錄
元好問(1190-1257) 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榮(山西忻縣)人。有《遺山集》,編《中州集》、《中州樂府》,金人詩詞多賴以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0—1257 【介紹】: 宋寧國府宣城人,字道父,號退庵。寧宗嘉定七年進(jìn)士。授建德簿。累遷提點浙西刑獄,鎮(zhèn)壓衢州、嚴(yán)州民起事。任江、淮、荊、浙、福建、廣東都大提點坑冶,抄沒民資以百萬計,被劾罷。后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兼轉(zhuǎn)運副使,曾賑濟(jì)災(zāi)民。理宗寶祐五年以援川、蜀功,拜參知政事。有《易解》、《退庵文集》等。
全宋詩
吳淵(一一九○~一二五七),字道父,號退庵,寧國(今屬安徽)人。柔勝子,潛兄。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進(jìn)士。歷知州縣,理宗紹定三年(一二三○)入為秘書丞(《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出知江州,歷江淮荊浙福建廣南都大提點坑冶,知鎮(zhèn)江府兼淮東總領(lǐng)。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知太平州兼江東轉(zhuǎn)運使,改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兼轉(zhuǎn)運副使,罷領(lǐng)祠祿。起為江西安撫使兼知江州,尋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浙西提點刑獄,知太平州。進(jìn)沿江制置使、江東安撫使兼知建康府。徙知福州、福建安撫使。丐祠。起為荊湖制置大使,知江陵府兼夔路策應(yīng)大使。寶祐五年,拜參知政事,尋卒,年六十八。有《退庵文集》,已佚。今存《退庵遺集》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六有傳。 吳淵詩,以清顧氏讀畫齋《南宋群賢小集》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本(簡稱名賢集)。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六八六
吳淵(一一九○——一二五七),字道父,號退庵,宣城(今安徽宣城)人。舉嘉定七年進(jìn)士,調(diào)建德縣主簿,歷仕州縣,入為將作監(jiān)丞,遷樞密院編修官兼刑部郎官,再遷秘書丞,出知平江府,提點浙西刑獄。復(fù)入朝,累官至參知政事,前后知江州、鎮(zhèn)江府、太平州、隆興府、福州、平江府、寧國府、江陵府,所至興學(xué)養(yǎng)士,然政尚嚴(yán)酷,故時有「蜈蚣」之謠。寶祐五年卒,年六十八,謚「莊敏」。著有《易解》及《退庵文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寧府崇安人,字叔巽,一字壽之,晚號委順翁。寧宗嘉定十三年進(jìn)士。調(diào)靜江軍掌書記,秩滿致仕,徜徉林泉,托興吟詠,雖老,手不釋卷。后學(xué)多師事之。年八十九卒。有《雞肋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0—1272 【介紹】: 宋常州無錫人,字伯晦,號木石。尤袤孫。寧宗嘉定元年進(jìn)士。理宗端平初征為將作監(jiān)主簿,后為淮西帥,以儒者守邊,恩威兼施。累進(jìn)禮部尚書,拜端明殿大學(xué)士,提舉秘書省提綱史事。卒謚莊定。
全宋詩
尤煜(一一九○~一二七二),字伯晦,號木石,無錫(今屬江蘇)人。袤孫。寧宗嘉定元年(一二○八)進(jìn)士,時年十九。歷樞密院編修官,將作監(jiān)主簿。理宗嘉熙四年(一二四○),為淮西總領(lǐng)。淳祐二年(一二四二),權(quán)管沿江淮西留司,知建康府兼江東安撫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十二年擢工部尚書(《南宋館閣錄》卷七),官至翰林學(xué)士。卒年八十三。事見《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元學(xué)案》卷五五。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一
尤煜(一一九○——一二七二),字伯晦,號木石,無錫(今江蘇無錫)人,袤孫。嘉定元年進(jìn)士,授山陽法曹,升山陽令,歷倅海陵,參淮東制幕。端平間入為軍器監(jiān)簿,遷司農(nóng)少卿,總餉淮西。入除大理卿,出為福建帥漕,擢秘監(jiān)、侍講、兼直院。出知太平州,未赴。擢工部尚書,遷禮部尚書,拜端明殿學(xué)士,提舉秘書省。丐祠,咸淳八年卒,年八十三。謚莊定。見《咸淳毗陵志》卷一七,《錫山尤氏文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邵武人,字公晦,號果齋。寧宗嘉定七年進(jìn)士。歷泉州觀察推官,國子錄、通判辰州。受學(xué)于朱熹,真德秀以師友禮之。被劾歸里,講論學(xué)問,學(xué)者畢集。有《禹貢解》、《傳道精語》、《朱子年譜》等。
全宋詩
李方子,字公晦(明嘉靖《邵武府志》作字正叔),學(xué)者稱果齋先生,光澤(今屬福建)人。從朱熹學(xué)。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進(jìn)士,調(diào)泉州觀察推官。秩滿逾年,始除國子錄,史彌遠(yuǎn)惡其為真德秀黨,諷臺臣劾罷之。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起通判辰州。(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一)有《禹貢解》、《清源文集》四十卷等,均佚。事見清光緒《邵武府志》卷一九、二九。
全宋文·卷六七○二
李方子,字公晦,號果齋,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從朱熹學(xué),登嘉定七年進(jìn)士,授泉州觀察推官。累官國子錄,通判辰州,卒。著有《朱子年譜》、《禹貢集解》、《傳道精語》等書。見《宋史》卷四三○本傳,《宋元學(xué)案》卷六九。

人物簡介

宋登科記考
字仲潛、伯晦,號修齋。紹興府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嘉定十三年(1220年)進(jìn)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0—1244 【介紹】: 金元間義州弘政人,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契丹族。耶律履子。博極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shù)數(shù)及釋老、醫(yī)卜之說。金末辟為左右司員外郎。元太祖定燕,召見,處之左右。呼為長髯人(蒙語:吾圖撒合里),每征討,必命之卜。太宗即位,命為主管漢人文書之必阇赤,漢稱中書令,事無巨細(xì),皆先白之。定君臣禮儀;反對以漢地為牧場之議,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課稅使,建立賦稅制度;請軍民分治,州縣長吏治民事,萬戶府理軍政,課稅所管錢谷。太宗五年入汴時,請廢“攻城不降,矢石一發(fā)即屠城”之制。九年,定以經(jīng)義、詞賦、策論取士之制。乃馬真后稱制時,漸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謚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元詩選
楚材,字晉卿,遼東丹王突欲八世孫,金尚書右丞履之子也。生三歲而孤,比長,博極群書。旁通天文、地理、衍數(shù)及釋老、醫(yī)卜之說。下筆為文,如宿構(gòu)者。貞祐初,辟左右司員外郎。元太祖定燕都,聞其名召見,處之左右,呼為吾圖撒合里而不名。吾圖撒合里者,猶言長髯人也。太宗朝,拜中書令,先后歷事三十馀年,薨于位。至順元年,贈經(jīng)國議制寅亮佐運功臣太師上柱國,追封廣寧王,謚文正。所著《湛然居士集》十四卷,萬松野老行秀為之序曰:「湛然居士年二十有七,受顯訣于萬松,盡棄宿學(xué),冒寒暑無晝夜者三年,以至扈從西征六萬馀里,歷艱險,困行役,而志不少沮??缋?,瞰瀚海,而志不加大??蛦柶涔?,曰:『汪洋法海,涵養(yǎng)之力也?!挥謬L慨然曰:『惟屏山、閒閒可照吾心耳!』片言只字,皆出于萬化之原,而膚淺未臻其奧者,方索諸聲偶鍛鍊之馀。正如撿指蒙學(xué)對句之牧豎,望涯于少陵詩史者矣?!蛊剿踵徳唬骸钢袝咳挥刑烊恢?,如寶鑒無塵,寒冰絕翳。」按元裕之《中州集》載右相文獻(xiàn)公詩。又稱趙閒閒為吾道主盟,李屏山為中州豪杰。知晉卿學(xué)問淵源有自來矣。旁通詣極,而要以儒者為歸。故當(dāng)經(jīng)營創(chuàng)制之初,馳驅(qū)絕域,宜若無暇于文。而雄篇秀句,散落人間,為一代詞臣倡始,非偶然也。
詞學(xué)圖錄
耶律楚材(1190-1244) 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契丹人。金尚書右丞耶律履子。博極群書,初仕金,蒙古成吉思汗破金,拜為相。元文宗至順初,追封廣寧王,謚文正。有《湛然居士文集》。存詞一首,見《詞綜》。
董子焱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六八一
董子焱,慶元府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嘉定十三年進(jìn)士,官至知鹽官縣。見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慶元府鄞縣人,字恭安,號晉齋。袁燮子。學(xué)于舒璘。寧宗慶元五年進(jìn)士。嘗知江州。理宗端平間,以右司郎官除太府少卿,兼知臨安府,知名于世。
全宋文·卷六九一四
袁肅,字恭安,號晉齋,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燮子,甫兄。從舒璘問學(xué),知名于世。登慶元五年進(jìn)士。嘉定中為臨安府學(xué)教授。紹定三年除秘書丞、浙西提舉。歷樞密檢詳、右司郎中。端平元年除太府少卿、兼知臨安府。見《平齋集》卷一六,《寶慶四明志》卷一○,《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咸淳臨安志》卷五六,《宋元學(xué)案》卷七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潼川懷安軍人,字伯厚。寧宗嘉定十三年進(jìn)士。為西和州推官,攝通判。關(guān)外金兵進(jìn)攻,與郡守陳寅誓死守城。城陷,與家人十二口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