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369 370 371 372 373 375 376 377 378 下一頁
其它辭典
曾三異(字 無疑 號 云巢 )李文子(字 公瑾、公謹(jǐn) 號 耘叟 )樓觀(字 子颙 )王善(字 子善 )王子燁留元剛(字 茂潛 號 云麓、云麓子、齊云山人 )蔡格(字 伯至 號 素軒 )許景迂(號 野雪 )趙汝讜(字 蹈中 號 懶庵 )釋慧開(號 無門 梁 佛眼禪師 別稱 開道人 )麻九疇(名 文純 字 知幾 號 神童 )盧炳(字 叔陽 號 丑齋 )史彌應(yīng)(字 定叔 號 自樂山人 )吳機(字 子發(fā) )張次賢(字 子齋、子齊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臨江軍新淦人,字無疑,號云巢。曾三聘弟。少有詩名,尤尊經(jīng)學(xué),屢從朱熹問辨。孝宗淳熙中三舉鄉(xiāng)貢,當(dāng)補官,不就。嘗著《新舊官制通考》及《通釋》。部使者薦于朝,授承務(wù)郎。理宗端平中,召為秘閣??保缌?。
全宋詩曾三異,字無疑,號云巢,臨江軍新淦(今江西新干)人。三聘弟。孝宗淳熙間鄉(xiāng)貢進士。年七十,授承務(wù)郎,差監(jiān)潭州南岳廟(《鶴林集》卷七)。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除秘書省正字,二年,為太社令(《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奉祠歸,卒年九十。有《宋新舊官制通考》(《宋史·藝文志》)等,今惟《同(一作因)話錄》一卷傳世。事見《鶴林玉露》乙編卷五,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一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邵武人,字公瑾,號耘叟。李方子弟。光宗紹熙四年進士。歷知綿、閬、潼川等州府。從朱熹學(xué),為學(xué)者宗仰。在官搜采史傳,起秦取南鄭,至宋平孟昶,命郭允蹈輯撰為《蜀鑒》。
全宋文·卷六八六一李文子,字公謹(jǐn),號耘叟,邵武軍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方子弟。從朱熹學(xué)。登紹熙四年進士第,歷知綿、閬、潼川。在官蒐采史傳,命郭允蹈作《蜀鑒》十卷(存)。見嘉靖《邵武府志》卷八、一一,《宋元學(xué)案》卷六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子颙。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與兄樓覺皆知名,時號二樓。歷官太學(xué)正、太常博士、知袁州。寧宗嘉定間提舉江西、湖南常平,官至大理少卿。
全宋文·卷六六七一樓觀,字子颙,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淳熙十四年進士,與兄覺號二樓。歷太學(xué)正,武學(xué)、太學(xué)、國子、太常四博士,知袁州,提舉江西、湖南常平,入為宗正、秘書丞。嘉定十三年為軍器監(jiān)兼考功郎官。后除大理少卿,以朝散大夫知處州。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83—1243
【介紹】:
金元間真定府藁城人,字子善。多智謀,精騎射。金末世亂,被眾推為長。降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三年,權(quán)中山府治中。以拒武仙有功,累擢為中山真定等路招討使。進金吾衛(wèi)大將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泉州永春人,字茂潛,號云麓。留恭子。寧宗開禧三年試博學(xué)宏詞科。寧宗善其文。嘉定初為秘閣校理,遷直學(xué)士院、起居舍人。博聞強記,為文奇峭,頗負盛名。有《云麓集》。
全宋詩留元剛(一作綱),字茂潛,晚自號云麓子,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恭子,正孫。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試中博學(xué)宏詞科,特賜同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二之二四)。嘉定元年(一二○八),除秘閣校理,二年,為太子舍人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遷直學(xué)士院,三年,兼太子侍講,除起居舍人,以母憂去(《宋中興學(xué)士院題名錄》)。起知溫州(清乾隆《溫州府志》卷一七),移贛州,以事罷,筑圃北山以終。有《云麓集》,已佚。事見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六《留正傳》附。今錄詩七首。
全粵詩·卷二九留元剛,字茂潛,晚年自號云麓子。祖籍泉州,落家歸善(今惠州市)。留正之孫,留恭之子。宋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試,中博學(xué)宏詞科,特賜同進士出身。嘉定元年(一二○八),除秘閣校理。二年,授太子舍人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遷直學(xué)士院。三年,兼太子侍講,除起居舍人,以母憂去。起知溫州,移贛州。以事罷。筑圃北山以終。有《云麓集》,已佚。事見《宋史》卷三九一《留正傳》附錄、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六《留正傳》附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七二一二留元剛(一一七九——?),字茂潛,號齊云山人,泉州永春(今福建永春)人,留正孫。開禧元年舉博學(xué)宏詞,特賜同進士出身。歷國子監(jiān)學(xué)錄、秘書省正字、太子舍人。嘉定初遷秘閣校理。累遷起居舍人,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以內(nèi)艱去。起知溫州,移知贛州,除起居舍人,旋奉祠。十三年,褫職罷祠,筑圃北山,號云麓子。有《云麓集》,《顏魯公年譜》(存)。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五二、七五之二四,《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三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伯至,號素軒。蔡淵子。性淡泊,持身謹(jǐn)恪,教諸子侄,必遵先世禮義之訓(xùn)。嘗與學(xué)者講《孟子》,力詆佛志,作《至?xí)芬跃?,又著《廣仁說》以自勵。卒年七十。
全宋詩蔡格(一一八三~一二五二),字伯至,號素軒,建陽(今屬福建)人。淵子。隱居不仕,與從弟模、杭、權(quán)等自相師友,曾作《至?xí)芬员俜鹄?。理宗淳祐十二年卒,年七十。明蔡有鹍《蔡氏九儒書》輯其詩文為《素軒公集》一卷。事見《素軒公集》附錄宋范弘忠《素軒公墓志》?!?a target='_blank'>宋元學(xué)案》卷六二有傳。今錄詩十四首。
全宋文·卷七四一三蔡格(一一八三——一二五二),字伯至,號素軒,建寧府建陽(今福建建陽)人,淵子。居家不仕。著有《至?xí)?、《廣仁說》。淳祐十二年卒,年七十。見《蔡氏九儒書》卷六范弘忠《素軒公墓志》。
人物簡介
全宋詩許景迂,舊名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有《野雪吟稿》,已佚。事見《梅澗詩話》卷中。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六九三七許景迂,舊名閎,號野雪,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登紹熙四年進士第。慶元六年初仕婺州戶曹,紹定初為吳江縣丞。著有《野雪行卷》(按《千頃堂書目》有《野雪竹》五卷,《宋詩紀(jì)事》作《野雪吟稿》,皆當(dāng)是一書),又《鍜排雜說》一卷(《說郛》錄有三條)。見《會稽續(xù)志》卷六,《永樂大典》卷一○五三九,《姑蘇志》卷二三,《千頃堂書目》卷二九,《宋詩紀(jì)事》卷五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宗室。居馀杭,字蹈中,號懶庵。趙汝談弟。少與兄齊名。以祖蔭補承務(wù)郎,歷泉州市舶務(wù)、監(jiān)行右藏西庫。疏訟趙汝愚之冤,宰臣韓侂胄使其黨胡纮攻之,坐廢十年。后登寧宗嘉定元年進士,歷官大理司農(nóng)丞。與宰臣史彌遠不合,出為湖南提舉常平,改江西提點刑獄,俱有政績。遷知溫州卒。
全宋詩趙汝讜(《宋史》作讜)(?~一二二三),字蹈中,號懶庵,祖籍大梁(今河南開封),遷居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汝談弟,葉適門人。以祖蔭補承務(wù)郎,歷泉州市舶務(wù)、利州大軍倉屬。薦為監(jiān)左藏庫。忤韓侂胄,坐廢十年。寧宗嘉定元年(一二○八)進士,除太社令,遷將作監(jiān)簿、大理丞,知漳州。遷湖南、江西提舉常平,湖南、江西、江東提點刑獄。知溫州,十六年,卒于官。有《懶庵集》(《天臺續(xù)集別編》卷六),已佚?!?a target='_blank'>咸淳臨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一三有傳?!≮w汝讜詩,據(jù)《后村詩話》、《咸淳臨安志》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六九三六趙汝讜(《宋史》作「讜」,?——一二二三),字蹈中,號懶庵,居馀杭(今浙江杭州)。汝談弟,與之齊名,天下稱「二趙」。以祖遺恩補承務(wù)郎,歷泉州市舶務(wù)、利州大軍倉屬、監(jiān)行在右藏西庫。韓侂胄排之,坐廢十年。登嘉定元年進士第,為太社令,遷大理、司農(nóng)丞,出為湖南提舉常平,易江西,尋提點刑獄,徙湖南。遷知溫州,十六年卒。見《咸淳臨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一三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慧開(一一八三~一二六○),號無門,俗姓梁,杭州(今屬浙江)人。寧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入住湖州報因禪寺。后歷住隆興府天寧寺、黃龍崇恩寺、平江府靈巖顯親崇報寺、隆興府翠巖廣化寺,再住黃龍崇恩寺,鎮(zhèn)江府焦山普濟寺、平江府開元寺、建康府保寧寺、開山護國仁王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入朝起居奉旨。景定元年(《西天目山志》作四年,誤)卒,年七十八。為南岳下十八世,月林師觀禪師法嗣。有《無門慧開禪師語錄》二卷、《禪宗無門關(guān)》一卷,均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及末附《行實》,又見《西天目山志》。 釋慧開詩,以輯自《語錄》及其中單編偈頌、《禪宗無門關(guān)》中的頌古編為三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四一○慧開(一一八三——一二六○),字無門,俗姓梁,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幼出家,從天龍肱和尚受業(yè),繼謁月林師觀得法。嘉定間住安吉報國寺,歷遷龍興天寧寺、黃龍翠巖、蘇州開元、靈巖、鎮(zhèn)江焦山、金陵保寧等剎。淳祐間還里居西湖北山。有旨入內(nèi)演法,賜號佛眼禪師,就其居地建護國仁王寺。著有《禪宗無門關(guān)》一卷,其弟子輯有《無門慧開禪師語錄》二卷,今并存。事跡見《語錄》末小傳,《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九。
補續(xù)高僧傳·感通篇慧開。字無門。杭之良渚人。俗姓梁。母宋氏。禮天龍肱和尚。為受業(yè)師。聞月林觀公開法于萬壽。師同石霜印公。往謁之。林令看無字話。六年迥無入處。乃奮自尅責(zé)。誓云。若去睡眠。爛卻我身。每至困劇時。廊下行道。以首觸露柱。一日在法座邊立。忽聞齋鼓聲有省。成偈云。青天白日一聲雷。大地群生眼豁開。萬象森羅齊稽首。須彌??跳舞三臺。入室通所得。林叱曰。何得見神見鬼。師便喝。林亦喝。師又喝。自此機語吻合。嘉定間。出世住安吉報國。遷龍興天寧。黃龍翠巖。蘇之開元靈巖。鎮(zhèn)江焦山。金陵保寧。淳祐間。還里。于西湖北山林木幽蔭處。樂而居之。有石自山趾斗折而上。??砑不合如礪。師之來其下。劃然出泉。色紺而甘。洌澄若重淵。言者謂。師自黃龍移是山。蓋龍隨師錫而歸也。遂呼其石處。為黃龍洞。而峰為黃龍峰。是凡夏雨初霽。有物蜿蜒松上。氣茀茀而黃。其黃龍焉。時境內(nèi)大旱。少保孟珙。丞相吳潛鄭清之。奏師道行。致泉自涌龍時現(xiàn)。必能為蒼生救枯槁也。有旨。召入文德殿演法。師升座。無所說唯嘿坐。雨應(yīng)時大作。遠近普洽。上喜甚。問何以致是。師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上悅。賜號佛眼禪師。被以金縷伽梨。敕祠黃龍。曰靈濟侯。于黃龍峰下。建護國仁王寺。撥平江官田三千畝。命師開山。師形體矬小。其赴召也。指日觀眾。而后踰閾。施重墄于座級而升焉。朝士多竊笑之。師誓弘法教。惟自諱報身不偉。洞之顛。有玉峰一片。削成插天?,撊缰?。高二丈馀。因命工肖己形。長丈許。飛云隱其足。緣背光??蔚起。鑿龍首蟠。繞右向虛。左竇可俛入。前施案焉。皆就石勢鏤之?;萌魪牡赜砍觥6亲诳罩姓?。私祝云。愿后有身視此。師遷化之夕。錢塘孫氏婦。夢一僧篝燈。自稱開道人。寄宿。翼日產(chǎn)男子。后為大禪師。即中峰本公也。師法嗣為永嘉見和尚。高峰語石屋云。溫有瞎驢。是也。亦為大宗匠。不墜家聲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83—1232
【介紹】:
金易州人,初名文純,字知幾。幼穎悟,善草書,能詩,號神童。弱冠入太學(xué),有文名。博通《五經(jīng)》,尤長于《易》、《春秋》。宣宗興定末,試開封府,詞賦得第二名,經(jīng)義居魁首,廷試,以誤落第。后以薦賜進士,授太常寺太祝,遷應(yīng)奉翰林文字。天興元年,避兵確山,為蒙古兵所俘,病死廣平。
中州集九疇,字知幾,莫州人。三歲識字,七歲能草書,作大字,有及數(shù)尺者,故所至有神童之目。章廟召見,問汝入宮殿中,亦懼怯否。對曰:“君臣父子也,子寧懼父耶?”上大奇之。弱冠住太學(xué),有聲。場屋間南渡后,讀書北陽山中,其詩云:“讀書空山里,落月低巖幽。山鬼語夜半,怪我非巢由?!庇衷疲骸皦咽堪氲蚵?,鐵花繡吳鉤?!笔家怨艑W(xué)自力,博通五經(jīng),于《易》、《春秋》為尤長。少時有惡疾,就道士學(xué)服氣數(shù)年,疾遂平。又從宛丘張子和學(xué)醫(yī),子和以為能得其不傳之妙。大率知幾于學(xué)也,專故所得者深。饑寒勞苦人所不能堪者,處之怡然,不以累其業(yè)也。嘗為郾城張伯玉賦透光鏡,欽叔傳之京師,趙禮部大加賞異,貼壁間,坐臥讀之。興定末,府試經(jīng)義第一,詞賦第二,省試亦然,簾試以脫誤下第。知幾先有才名,又連中甲選,天下想望風(fēng)采,雖牛童馬走亦能道麻九疇姓名。正大三年,右相侯蕭公趙禮部連章薦知幾,可試館職。乃賜盧亞榜第二甲第一人及第,授太祝權(quán)太常博士,應(yīng)奉翰林文字。知幾天資野逸,高騫自便,與人交,一語不相入,則徑去不返顧,自度終不能與世合。未幾,謝病去。作詩工于賦物,如夏英公篆韻,其詩云:“千狀萬態(tài)了不同,哭鬼號神自茲始。簡如庖羲地上畫,繁如神農(nóng)日中市。圓如有娀乙鳥卵,方如姜嫄巨人履。傾如怒觸不周山,溯如逆上蠶叢水。積如女媧石未煉,碎如昆吾瓦經(jīng)毀。蚩尤旗張尾后曲,黃帝鼎成足下峙。五丈專車斷禹戈,九日橫天落羿矢。流漦不去龍垂髯,銜書忽來鳳挽觜。方相四目辟門闕,夔牛一脛踔階戺。貌似心猜未必然,賴君注釋車南指?!奔啊妒种矙u印章》等詩可見也。字畫正書八分,皆有功,詩最其所長。少時猶失持擇,近詩精深峭刻,似其為人,他文不及也。明昌以來,以神童稱者五人,太原常添壽四歲,作詩云:“我有一卷經(jīng),不用筆寫成。展開無一字,晝夜放光明?!焙虾觿⒆涛臉s六歲有詩云:“鶯花新物態(tài),日月老天公?!眲⑨绮槠邭q被旨賦鳳皇來儀,新恩張漢臣世杰五六歲亦召入賦元妃素羅扇畫梅云:“前村消不得,移向月中栽。”其后常隱居不出,馀三人者,皆無可稱道,獨知幾能自樹立,一日名重天下,耆舊如閒閒公,且以徵君目之而不名也。壬申歲遇亂,卒,年五十。平山常仲明之子德,葬之小商橋傍近趙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人,字叔陽,自號丑齋。寧宗嘉定七年守融州,被論兇狠奸貪,放罷。有《哄堂詞》。
人物簡介
全宋詩史彌應(yīng),字定叔,號自樂山人,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彌忠弟。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進士,知連州。有《自樂山翁吟稿》,已佚。事見《甬上宋元詩略》卷八。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吳機,字子發(fā),天臺(今屬浙江)人。寧宗嘉定間以淮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兼知真州。事見明隆慶《儀真縣志》卷五、一四。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六九一一吳機,字子發(fā),天臺(今浙江天臺)人。嘉定元年以承議郎為行在雜買務(wù)雜賣場提轄官,次年六月改除諸司糧料院。以轉(zhuǎn)運判官兼知真州。見隆慶《儀真縣志》卷一四,《宋詩紀(jì)事》卷六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張次賢,字子齋,仙居(今屬浙江)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知上高縣。歷通判衢州、臨安府。十二年,除監(jiān)察御史(《宋會要輯稿》選舉六之三○)。十三年,擢右正言兼侍講(同上書職官六之七三)。十四年,除左司諫(同上書選舉一六之三三)?!都味ǔ喑侵尽肪砣?、清光緒《仙居志》卷一三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七六五張次賢,字子齊,臺州仙居(今浙江仙居)人。紹熙四年第進士。累官通判臨安府。嘉定間歷監(jiān)察御史、右正言兼侍講,終右司諫。見《宋會要輯稿》選舉六之三○、一六之三三、一八之一八,職官六之七三,《嘉定赤城志》卷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