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367  368  369  370  371  373  374  375  376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秦鉅(子野 義烈侯 )
蘇思恭(欽甫、德甫 省齋 )
趙師夏(致道 遠庵 )
鄭芝秀(云瑞 月山 )
錢厚(德載 竹巖懶翁 )
陳德豫(子順 )
魏璠(邦彥 玉峰 )
黃子信
龔蓋卿(夢錫 )
劉學(xué)箕(習(xí)之 種春子、方是閒居士 )
包恢(宏父、道夫 宏齋 文肅 )
尤棐(與忱 五湖 )
李東(子賢 )
柴瑾(懷叔 退翁 )
程公許(季與、希穎、希潁 滄洲 世稱 滄洲先生 )
秦鉅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1 【介紹】: 宋江寧人,字子野。秦檜曾孫。寧宗時通判蘄州。嘉定十四年,金人犯境,與郡守李誠之協(xié)力捍御。城破,率兵巷戰(zhàn),傷亡略盡,乃歸署,呼吏人火諸倉庫,徑赴一室自焚死。封義烈侯,立廟蘄州,賜額褒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欽甫,一作德甫,號省齋。寧宗嘉定四年進士。篤意朱熹之學(xué),踐履堅確。除興化軍教授,以理義之實,革詞藻之華,士風(fēng)翕然為變。調(diào)韶州教授。有《省齋文稿》、《曲江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臺州黃巖人,字致道,號遠庵。趙師雍弟。光宗紹熙元年進士。歷官大理司直,知南康軍,后以朝奉大夫知西外宗正事。嘗從朱熹游,悉得道學(xué)奧旨。
全宋文·卷六七○六
趙師夏,字致道,號遠庵,太祖八世孫,居黃巖(今浙江黃巖)。從朱熹學(xué)。登紹熙元年進士第,累官大理司直、知南康軍,以朝奉郎知西外宗正事。見《宋史》卷二一六《宗室世系表》二、《嘉定赤城志》卷三四、《宋元學(xué)案》卷六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鄭芝秀,字云瑞,號月山,貴溪(今屬江西)人。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仕終翰林院學(xué)士。有《月山文集》,已佚。事見清同治《貴溪縣志》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杭州臨安人,字德載,號竹巖懶翁。寧宗慶元二年進士。嘉定中為常熟令。工詩。有《竹巖拾稿》。
全宋詩
錢厚,字德載,號竹巖懶翁,臨安(今屬浙江)人。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士。嘉定七年(一二一四),知常熟縣。八年,避親離任。事見《咸淳臨安志》卷一六、《琴川志》卷三。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六六四八
錢厚,字德載,號竹巖懶翁,臨安(今浙江杭州)人。慶元二年進士,曾為溫州教授,嘉定中官常熟令。著有《竹巖拾稿》。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三,《宋詩紀事》卷六二,《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連江人,字子順。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調(diào)建州戶曹。試教官首選,分教宣城,違禁令護藏二程遺文。累遷諸軍糧料院。光宗紹熙中應(yīng)詔上書,以諱天變諱人言為致旱之由,請去此二諱以回天意,被采納。歷著作郎、湖南提舉,官至大理卿。有《訥齋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1—1250 【介紹】: 金元間弘州順圣人,字邦彥,號玉峰。金宣宗貞祐三年進士,補尚書省令史。論將相非人等事,大臣不悅。遷朝列大夫、翰林修撰,使武仙,激使進兵,不應(yīng)。金亡家居。蒙古海迷失后三年,應(yīng)忽必烈召,至和林,條陳三十余事,舉名士六十余人。旋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漳州長泰人。寧宗嘉定四年特奏名。以文學(xué)行詣為學(xué)者師。調(diào)監(jiān)新會鹽場,為人清介不阿。有《散翁集》。
全宋詩
黃子信,長泰(今屬福建)人。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特奏名,調(diào)監(jiān)新會鹽場。有《散翁集》,已佚。事見清乾隆《長泰縣志》卷八、九。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四○九
黃子信,漳州長泰(今福建長泰)人。以文章履行為學(xué)者師。嘉定四年特奏名第二人,調(diào)監(jiān)廣州新會鹽場。廣東帥以其老而心輕之,遂拂衣而歸,以吟詠山水自娛,不復(fù)出仕。著有《散翁集》。見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八九《陳經(jīng)傳》附傳,《宋詩紀事》卷六一。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八七四
龔蓋卿,字夢錫,衡州常寧(今湖南常寧)人。治《》,淳熙十四年同進士出身。嘉定十二年除秘書丞,十三年為金部郎官,十四年入諫垣為右正言。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七之三七、選舉二二之二六,《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宋元學(xué)案》卷六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寧崇安人,字習(xí)之。劉子翚孫。終身未仕,年未五十居于南山之下,自號種春子。家饒池館,有堂名“方是閑”,因以為號。善屬文,高爽閑雅,得其家傳。有《方是閑居士小稿》。
全宋詩
劉學(xué)箕,字習(xí)之,號種春子,因家有方是閒堂,又號方是閒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子翚孫,?子。生平未仕,但游歷頗廣,曾「游襄漢,經(jīng)蜀都,寄湖浙,歷覽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陳以莊跋)。寧宗嘉泰四年(一二○四)始返鄉(xiāng)。嘉定八年(一二一五),又游安康(今陜西漢陰),是時年將屆六十。著作由弟子游郴(季仙)于嘉定十年編為《方是閒居士小稿》二卷,曾刊行,已佚。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裔孫劉張獲舊本重刊。而今《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三八《方是閒居士小稿》所收詩,大多為元刊本所無,其中《和陸明叟》「所愧微官相束縛,何因共訪酒家簾」,亦與詩人生平不合。未詳《小集》據(jù)何輯入。事見本集有關(guān)詩文及序跋。 劉學(xué)箕詩,以元至正屏山書院刊《方是閒居士小稿》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a target='_blank'>兩宋名賢小集》多出底本的詩,編為第二卷。
全宋文·卷六八六○
劉學(xué)箕,字習(xí)之,建寧府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子翚孫,玶之子。恬于仕進,飲酒賦詩自遣。年未五十,移家筑室南山下,自號種春子。家有堂曰「方是閒」,因又號方是閒居士。工文章,劉淮嘆其「筆力豪放,詩摩香山之壘,詞拍稼軒之肩」。有《方是閒居士小稿》二卷傳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2—1268 【介紹】: 宋建昌軍南城人,字宏父,號宏齋。包揚子。寧宗嘉定十三年進士。歷知臺州、建寧、隆興、平江等府,所至破豪猾,去奸利,政聲赫然。累遷刑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后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卒謚文肅。有《敝帚稿略》。
全宋詩
包恢(一一八二~一二六八),字宏父,一字道夫,號宏齋,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進士,調(diào)金溪簿。歷光澤簿,建寧府學(xué)教授,沿江制置司干官,通判臺州、臨安府,知臺州,提點福建刑獄兼知建寧府,廣東轉(zhuǎn)運判官,提點浙西刑獄,知隆興府兼江西轉(zhuǎn)運使,湖南轉(zhuǎn)運使。理宗景定初,拜大理卿,遷中書舍人。四年(一二六三),出知平江府兼發(fā)運使。度宗即位,召為刑部尚書。咸淳二年(一二六六)進簽書樞密院事。三年致仕。四年卒,年八十七。有《敝帚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敝帚稿略》八卷。事見《桐江集》卷三《讀包宏齋敝帚集跋》,《宋史》卷四二一有傳?!“衷姡杂坝∥臏Y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
全宋文·卷七三二八
包恢(一一八二——一二六八),字宏父,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揚子。嘉定十三年舉進士,歷仕州縣,為諸路監(jiān)司。景定初拜大理卿、樞密都承旨,權(quán)禮部侍郎,尋為中書舍人,權(quán)刑部侍郎,出知平江、紹興府。度宗即位,召為刑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咸淳四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肅。著有《敝帚稿略》。見《宋史》卷四二一本傳,《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七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常州無錫人,字與忱,號五湖。尤袤子。稟資極慧,而倦于誦讀。以父蔭入仕,累官至兵部侍郎。享高齡而終。
全宋詩
尤棐,字與忱,號五湖,無錫(今屬江蘇)人。袤長子。孝宗時以父蔭入仕。寧宗慶元四年(一一九八)知仙居縣。開禧三年(一二○七),通判建康府。嘉定二年(一二○九),知衡州(《景定建康志》卷二四)。五年,除湖北提舉(《永樂大典》卷八六○七)。八年,知袁州,尋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五之九)。以兵部侍郎致仕?!?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九附《尤袤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邵武人,字子賢。李綱族孫。受業(yè)于朱熹。光宗紹熙進士。為廬陵簿,遷知萬安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衢州江山人,字懷叔,號退翁。從學(xué)于徐存。舉進士。授鄱陽佐貳。時歲饑,便宜以常平米發(fā)賑。入朝為殿中侍御史,后出任福建漕使。有《退翁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敘州宣化人,字季與,一字希穎,號滄洲。寧宗嘉定四年進士。歷知崇寧縣、施州通判,皆有惠政。理宗淳祐元年遷秘書少監(jiān),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官至權(quán)刑部尚書。立朝剛正,奏論時政得失,先后忤宰相史嵩之、鄭清之,屢被排擠。為文有才氣,著述多散佚,今存《滄洲塵缶編》。
全宋詩
程公許(一一八二~?),字季與,一字希穎,人稱滄洲先生(《恥堂存稿》卷五《滄洲先生奏議序》)。眉州(今四川眉山縣)人,寄籍敘州宣化(今四川宜賓西北)。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歷華陽尉,綿州教授,知崇寧縣,通判簡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遷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遷秘書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著作佐郎召,兼權(quán)尚書左郎官,累遷將作少監(jiān),兼國史館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遷秘書少監(jiān),兼直學(xué)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薦,召拜宗正少卿,為權(quán)倖所格,退處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學(xué)士院,累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鄭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寶慶府改建設(shè)廳記》),官終權(quán)刑部尚書,卒年七十馀。有《塵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滄洲塵缶編》十四卷,其中詩十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五有傳?!〕坦S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殘本《永樂大典》。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二卷。
全宋文·卷七三三六
程公許(一一八二——?),字季與,一字希潁,號滄洲,敘州宣化(今四川宜賓西北)人,一云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定四年進士。歷任華陽縣尉,知崇寧縣,通判簡州、施州。端平初授大理司直,遷太常博士,歷尚左郎官兼直舍人院,遷著作郎。淳祐元年遷秘書少監(jiān),拜太常少卿,為言者論罷,知袁州。召為宗正少卿,遷起居舍人。累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忤鄭清之,退居湖州。起知婺州,權(quán)刑部尚書,授寶章閣學(xué)士、知隆興府。卒,贈宣奉大夫。有《塵缶文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五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