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361 362 363 364 365 367 368 369 370 下一頁
其它辭典
史子玉國子監(jiān)生孫杓(別稱 孫礿 字 居敬 號 畸庵 )張煒(名 燝 字 子明 )張翼(字 性之 號 竹林 )徐自明(字 誠甫 號 慥堂 )徐邦憲(字 文子 文肅 )李俊民(字 用章 號 鶴鳴道人、鶴鳴老人 莊靜先生 )林正大(字 敬之 號 隨庵 )洪咨夔(字 舜俞 號 平齋 忠文、文忠 )范漴(號 隱翁 )蔡任(字 子重 )趙希錧( 希哲 字 君錫 號 畤隱居士 信安郡公、信安郡王 )鄭清之(字 德源、文叔 號 安晚 名 燮 忠定 申國、衛(wèi)國、越國、齊國公、魏郡王 )錢文子(字 文季 號 白石山人 世稱 白石先生 )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七○○史子玉,開禧中任隆慶府(劍州)學(xué)官。見《全蜀藝文志》卷二《枸杞賦》謝艮跋。
人物簡介
全宋詩國子監(jiān)生,失名。寧宗開禧末曾題詩韓侂胄舊第。事見《白獺髓》。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婺州東陽人,字居敬,號畸庵。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累官太學(xué)博士。時京尹辱武學(xué)生,礿抗疏爭之,出知漢陽軍,六館之士悉為餞行。尋知黃州,改湖南提刑,所至皆有善政。仕終兵部郎中。有《畸庵集》。
全宋詩孫杓,字居敬,東陽(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進士。累遷太學(xué)正,進監(jiān)丞。出知漢陽軍,改黃州,遷湖南提刑,終兵部郎官。有《畸庵集》,已佚。事見清康熙《金華府志》卷一六。
全宋文·卷六六四九孫礿,字居敬,號畸庵,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淳熙十四年進士,累官太學(xué)博士。出知漢陽軍、權(quán)發(fā)遣黃州,調(diào)湖南提刑,右諫議大夫黃序劾其「出守漢陽,席捲賊贓;假節(jié)湖南,愈無顧忌」。仕終兵部郎中。著有《大學(xué)講義》、《畸庵集》及詩十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五之一五、食貨一八之二七,《金華賢達傳》卷六,《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16
【介紹】:
金洺州永年人,本名燝,字子明。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累官桓州刺史,充宣差西北路軍儲,一路為之疲弊。后為戶部侍郎,辦理軍需,盤剝軍士。南渡時主管修建宮室。以安國軍節(jié)度使致仕。
人物簡介
全宋詩張翼,字性之,號竹林,儀徵(今屬江蘇)人。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進士,調(diào)楚州州學(xué)教授(清光緒《儀徵縣志》卷二七、三六)。
全宋文·卷七○四○張翼,寧宗時真州(今江蘇儀徵)人,嘗為州學(xué)教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誠甫,號慥堂。孝宗淳熙間進士。任富陽主簿,立小學(xué),留意訓(xùn)迪。歷監(jiān)都進奏院、國子博士。寧宗嘉定六年,遷太常博士,尋被劾考校去取不公,放罷。八年,起復(fù)為毗陵通判,在任轉(zhuǎn)朝請郎。十年,差知永州,能詩文,諳熟典籍。有《宋宰輔編年錄》、《零陵志》、《浮光圖志》等。
全宋詩徐自明,字誠甫,號慥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進士,歷官太常博士、知光州。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移知永州,終知零陵。有《宋宰輔編年錄》二十卷。事見清光緒《永嘉縣志》卷一七。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四四二徐自明,字誠甫,號慥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淳熙五年進士,調(diào)富陽主簿,遷知新喻縣。嘉定中歷官監(jiān)都進奏院、國子博士,遷太常博士。旋罷。嘉定八年起復(fù)毗陵通判,十年,差知永州。纂有《宋宰輔編年錄》二十卷(存)、《零陵志》十卷、《浮光圖志》三卷。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一、職官七三之四六,《宋史》卷二○三、二○四,隆慶《臨江府志》卷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婺州義烏人,字文子。從陳傅良學(xué)。光宗紹熙四年進士。三遷為秘書郎。以反對韓侂胄開兵端,出知處州。逾年召還,奏請建儲息兵,又忤韓侂胄,罷職。旋復(fù)官江西憲,改江東漕,以戶部郎任淮西總領(lǐng)。侂胄誅,召授尚右郎兼太子侍講,除宗正少卿,以權(quán)工部侍郎知臨安府。請祠,知江州,以寶謨閣待制致仕。卒年五十七。謚文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6—1260
【介紹】:
金澤州晉城人,字用章,號鶴鳴道人。得程氏之學(xué)及邵雍《皇極》數(shù)。章宗承安五年進士第一,授應(yīng)奉翰林文字,未幾,棄官教授鄉(xiāng)里。宣宗南遷,隱嵩州鳴皋山,后徙西山。蒙古忽必烈在潛藩,以安車召之,問以禎祥。卒年八十。有《莊靖集》。
元詩選俊民,字用章。別號鶴鳴老人。唐韓王元嘉之后。家于澤州。少通程氏之學(xué),金承安中,以經(jīng)義舉進士第一,應(yīng)奉翰林文字。未幾,棄官教授。南遷后,隱于嵩山。元世祖在藩邸,劉秉忠盛稱之,以安車召見,延訪無虛日,遽乞還山。卒,賜謚莊靜先生。(集作莊靖。)世祖嘗曰:「朕求賢三十年,惟得竇漢卿及李俊民二人。」?jié)墒囟握淇唐溥z集十卷,長平李仲紳、王特升序之。謂自筮仕后,冥搜隱索四十馀年,雖片言只字,亦必有據(jù)。劉瀛云:「先生詩格律清新似東坡,句法奇杰似山谷。集句圓轉(zhuǎn),脈絡(luò)貫穿,半山老人之體也。雄篇鉅章,奔騰放逸,昌黎公之亞也?!股w為當時所推重如此。先生嘗自書登科記后曰:余閱承安庚申登科記三十三人,革命后,獨與高平趙楠、庭干二人在。一日,邂逅于鄉(xiāng)邑,哽咽道舊。壬寅五月,庭干復(fù)挈家之燕京,感慨忍淚,書五十六字寄之:「試將小錄問同年,風(fēng)采依稀墮目前。三十一人今鬼錄,與君雖在各華顛。君還攜幼去燕然,我向荒山學(xué)種田。千里暮鴻行斷處,碧云容易作愁天。」是時,蔡州失守已十年矣。故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人,字敬之,號隨庵。寧宗開禧間,為嚴州學(xué)官。有《風(fēng)雅遺音》。
全宋文·卷六七六四林正大,字敬之,號隨庵,開禧中為嚴州學(xué)官。著有《風(fēng)雅遺音》二卷(存)。見該書卷首易嘉靖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6—1236
【介紹】:
宋臨安于潛人,字舜俞,號平齋。寧宗嘉泰二年進士。薦歷成都通判。累官監(jiān)察御史,上書理宗,請權(quán)歸人主,政出中書。劾罷樞密使薛極及其他得罪清議者,朝綱大振。擢殿中侍御史,遷吏部侍郎、給事中。史嵩之入相,進刑部尚書,拜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卒謚忠文。有《平齋集》、《春秋說》等。
全宋詩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號平齋,于潛(今屬浙江)人。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進士,授如皋簿。繼中教官,調(diào)饒州教授。崔與之帥淮東,辟置幕府。后隨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龍州。理宗朝,召為秘書郎,以言事忤史彌遠,罷。彌遠死,以禮部員外郎召,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給事中。官至刑部尚書,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齋文集》三十二卷?!?a target='_blank'>咸淳臨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傳?!『樽少缭?,以《四部叢刊》影印宋刻《平齋文集》為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語口號、帖子詞等及從《詩淵》等書輯得集外詩,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六九八四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號平齋,臨安府于潛(今浙江臨安西)人。嘉定二年中進士第,授如皋主簿,歷饒州教授、南外宗學(xué)教授。嘗應(yīng)博學(xué)宏詞科,直院莊夏舉自代。出為淮東幕僚,歷成都通判、知龍州。入朝,為秘書郎,遷金部員外郎。直言政事,忤權(quán)臣史彌遠意,罷職而歸。彌遠死,召拜監(jiān)察御史。力請權(quán)歸人主,政出中書,復(fù)劾罷樞密使薛極等,一時朝綱大振。端平初,擢殿中侍御史,遷中書舍人,俄兼直學(xué)士院,復(fù)遷吏部侍郎、給事中,進刑部尚書,拜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三年卒,年六十一,謚忠文。著有《春秋說》三十卷(存)、《平齋文集》三十二卷(存)、《兩漢詔令》(存)。見《宋史》卷四○六本傳,《咸淳臨安志》卷六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延平人,號隱翁。嘗從黃庭堅游,得其指授。歷知潭州寧鄉(xiāng)縣、湖廣總領(lǐng)所干辦公事。致仕歸,益肆力于詩,真德秀讀其所作《開禧太平譎詠》,為之慨然。
人物簡介
全宋詩蔡任,字子重。平陽(今屬浙江)人。曾知松陽縣(《吹劍錄》)。寧宗開禧二年(一二○六)入江淮制置使幕。后隱七星山,建葉嶺書房。事見《水心文集》卷一○《葉嶺書房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6—1233
【介紹】:
原名希哲。宋宗室,字君錫,號畤隱居士。受業(yè)于陳傅良、徐誼。寧宗慶元二年進士。調(diào)汀州司戶,擊敗峒民李元礪軍。調(diào)主管夔州路轉(zhuǎn)運司帳司,疏論大寧鹽井利病,又論四蜀銓科舉之弊,為寧宗所納。擢大理寺丞。理宗時進潭州觀察使、安德軍節(jié)度使,封信安郡公。
全宋文·卷七○四○趙希錧(一一七六——一二三三),原名希哲,字君錫,宗室,燕王房八世孫。登慶元二年進士第,調(diào)汀州司戶,破峒寇李元礪,升州推官。調(diào)主管夔州路轉(zhuǎn)運司帳司,改知玉山縣,未行,改授大理寺丞,遷大宗正丞,權(quán)工部郎官。換授吉州刺史,提舉佑神觀。授成州團練使,進和州防御使。理宗即位,進潭州觀察使,又進安德軍承宣使。紹定六年卒,年五十八,追封信安郡王。見魏了翁《趙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一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6—1252
【介紹】:
宋慶元府鄞縣人,字德源,號安晚。初名燮,字文叔。鄭若沖子。寧宗嘉定十年進士。少曾從樓昉學(xué),以能文極為樓鑰稱賞。歷官國子學(xué)錄、太學(xué)博士。與史彌遠同策立理宗。累遷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紹定六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平初,召還真德秀、魏了翁等人,時號“小元祐”。次年拜左丞相兼樞密使。逾年疏請去職。淳祐九年累復(fù)左相。十一年致仕。卒謚忠定。有《安晚集》。
全宋詩鄭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寧波)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調(diào)峽州教授。十六年,除國子錄。因參預(yù)史彌遠擁立理宗謀,獲信任,寶慶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權(quán)工部侍郎,進給事中。紹定元年(一二二八),簽書樞密院事。三年,為參知政事。六年彌遠卒,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進左丞相。三年,因天災(zāi)提舉洞霄宮,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親書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fù)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九年,遷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殘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見《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鄭公行狀》,《宋史》卷四一四有傳?!∴嵡逯?,《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閣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a target='_blank'>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詩,編為第八卷。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九卷。
全宋文·卷七○三六鄭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別號安晚,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少從樓昉學(xué),能文,登嘉定十年進士,調(diào)峽州教授。理宗即位,授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遷宗正寺丞。寶慶元年,遷起居郎,二年權(quán)工部侍郎,進給事中。紹定中,遷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參知政事,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平中拜左丞相兼樞密使。歷封申國、衛(wèi)國、越國、齊國公。淳祐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追封魏郡王,謚忠定。著有《安晚堂詩集》六十卷(今殘存七卷)。見劉克莊《丞相忠定鄭公行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字文季,號白石山人,學(xué)者稱白石先生。寧宗嘉定后獨為儒學(xué)宗師。以太學(xué)兩優(yōu)釋褐,官至宗正少卿。有《白石詩集傳》等。
全宋詩錢文子,字文季,樂清(今屬浙江)人。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上舍釋褐。寧宗嘉泰四年(一二○四)知臺州,開禧元年(一二○五)知常州(《嘉定赤城志》卷九)。嘉定元年(一二○八)為成都轉(zhuǎn)運判官(《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三二)。三年,以吏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四年,為宗正少卿(《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有《白石詩傳》十卷等(《宋史·藝文志》),已佚。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八八八錢文子,字文季,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入太學(xué),有盛名。紹熙三年上舍釋褐出身,授醴陵令。后曾知臺州。嘉定三年九月,以吏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四年四月為宗正少卿。嘉定后,名儒多歿,文子巋然為正學(xué)宗師。后退居白石山下,自號白石山人。著有《白石詩傳》二十卷、《詩訓(xùn)詁》三卷、《中庸集傳》一卷、《論語傳贊》二十卷、《孟子傳贊》十四卷、《漢唐事要》二十卷、《補漢兵志》一卷(存)。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直齋書錄解題》卷二,《玉海》卷四九,《宋史》卷二○二、二○五,《宋元學(xué)案》卷六一,雍正《浙江通志》卷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