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354  355  356  357  358  360  361  362  363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法薰(石田 佛海 彭 )
陳宓(師復(fù) 復(fù)齋 世稱 復(fù)齋先生 )
陳洵直(南渠居士 )
劉鎮(zhèn)(叔安 隨如 世稱 隨如先生 )
周呂齡(夢與 牧齋 )
周端朝(子靜、子靖 西麓 忠文 )
安蕃(叔衍 謙仲 )
密璹( 壽孫 仲實、子渝、子瑜 密國公 樗軒老人 完顏璹 )
張安修(孟堅 南江 )
李儒用(仲秉 練溪 世稱 練溪先生 )
梁楷(白梁 梁風子 )
湯千(升伯 隨適居士、存齋 )
石子瀟
趙汝燧( 汝燧 明翁 野谷 )
趙釴夫(君鼎 常庵 )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法薰(一一七一~一二四五),號石田,賜號佛海,俗姓彭,眉山(今屬四川)人。年十六出家,從丹棱石龍山法寶院智明。年二十二薙發(fā)受具戒。南游湖湘,江西疏山柏庭文、懷衲褳皆延留之。未幾至浙見無用全于天童,見秀巖瑞、空叟印于鄮峰。往依吳門穹窿破庵禪師,破庵遷吳興鳳山資福,使為知藏。資福散席,又遍謁靈隱松源岳、凈慈肯堂充、華藏遁翁演。后往霅川道場,即挽以分座。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入平江府高峰寺出世,八年,住平江府楓橋普明寺。十六年,住建康府太平興國寺。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遷臨安府凈慈報恩光孝寺。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遷景德靈隱寺。淳祐五年卒,年七十五。為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禪師法嗣。有《石田法薰禪師語錄》四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及所附大觀撰《行狀》?!♂尫ㄞ乖?,依《語錄》卷次輯編為三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七二
法薰(一一七一——一二四五),號石田,俗姓彭,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年十六從丹棱石龍山法寶院智明出家,后隨破庵祖先禪師學,遂得其法。歷住高峰、楓橋、鐘山、凈慈、靈隱諸剎。淳祐五年卒,年七十五。其講法之語、題跋偈頌,由門弟子輯為《石田法薰禪師語錄》。見《語錄》后所附《行狀》,《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一。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法薰。號石田。眉公彭氏子也。生而慧敏。三四歲時。見僧即喜。年十六從丹棱石龍山法寶院智明出家。二十二薙發(fā)受具戒。游方至石霜。禮雷遷塔。述偈曰。一念慈容元不隔。何須特地肆乖張。平高就下婆心切。惱得雷公一夜忙。薰名因是大著。聞吳門穹窿破庵先禪師道望。遂往依焉。一見知為法器。室中舉世尊拈華迦葉微笑。薰云。焦磚打著連底凍。赤眼撞著火柴頭。破庵陰奇之。每于日用語默。故起其疑。薰于是決志。依棲隨時咨詢。與無準范。日相激勵。后見松源岳??咸贸?。遁庵演。咸謂。其從作家爐韛中來。自不同也。初住蘇州之高峰。次遷楓橋。鐘山虛席。亦補其處。寶慶初。遷凈慈。端平二年。遷靈隱。淳祐甲辰三月望。示徒云。但得本莫愁末。喚甚么作本。喚甚么作末。松柏千年青。不入時人意。牡丹一日紅。滿城公子醉。山僧恁么道。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參。弟子繪像求贊。有云。末后一句。分付廚山。眾訝之。明日示疾而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1—1230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師復(fù),號復(fù)齋。陳定弟。少從朱熹學。歷泉州南安鹽稅,知安溪縣。寧宗嘉定七年,入監(jiān)進奏院,上書言時弊,慷慨盡言。遷軍器監(jiān)簿,又上言指陳三弊。出知南康軍,改南劍州,救災(zāi)濟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閣主管崇禧觀。有《論語注義問答》、《春秋三傳抄》、《讀通鑒綱目》、《唐史贅疣》等。
全宋詩
陳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師復(fù),學者稱復(fù)齋先生,莆田(今屬福建)人??∏渥?。少及登朱熹之門,長從黃干學。以父蔭入仕。寧宗慶元三年(一一九七),調(diào)監(jiān)南安鹽稅(本集《丁巳選調(diào)》)。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縣(明嘉靖《安溪縣志》卷六)。七年,入監(jiān)進奏院,遷軍器監(jiān)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彌遠,出知南康軍。任滿,改知南劍州,創(chuàng)延平書院。十七年,命知漳州,聞寧宗卒,乞致仕。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起提點廣東刑獄,未上,主管崇禧觀。紹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贈直龍圖閣。有《復(fù)齋先生龍圖陳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見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傳。 陳宓詩,以清抄《復(fù)齋先生龍圖陳公文集》(藏南京圖書館)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飭,但錯漏極多,除少量酌校有關(guān)書引錄,大量明顯形誤字、別體字徑改;涉及文義的誤字,改后加校;部分無法確定的錯漏,加校。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五四
陳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師復(fù),號復(fù)齋,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陳俊卿子。少登朱熹之門,長從黃干游。以父任監(jiān)泉州南安鹽稅,主管南外、西外睦宗院,知安溪縣。嘉定七年入監(jiān)進奏院,遷軍器監(jiān)簿。出知南康軍、南劍州,創(chuàng)延平書院以養(yǎng)士。寶慶二年,提點廣東刑獄,三上章辭不就,以直秘閣主管崇禧觀。紹定三年卒,年六十。所著書有《論語注義問答》、《春秋三傳鈔》、《讀通鑒綱目》、《唐史贅疣》及文集數(shù)十卷。見《宋史》卷四○八本傳,吳師道《陳師復(fù)哀辭》(《敬鄉(xiāng)錄》卷一一)。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洵直,號南渠居士。生平不詳。寧宗嘉泰元年(一二○一)曾游大滌山(《洞霄詩集》卷五趙汝湜《敬和九鎖步虛詞并引》)。今錄詩三十五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廣州南海人,字叔安,號隨如。寧宗嘉泰二年進士。以詿誤謫居三山三十年。性恬淡,士大夫皆賢之。工詩詞,尤長于詩,明白清潤,為時所推。有《隨如百詠》。
全宋詩
劉鎮(zhèn),字叔安,學者稱隨如先生,南海(今廣東廣州)人。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進士(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三一)。有《隨如百詠》,已佚。事見明《廣州人物傳》卷七。今錄詩七首。
全粵詩·卷二九
劉鎮(zhèn),字叔安。南海(今廣州市)人。宋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進士。與弟镕、鐸俱有文名。性恬淡,士大夫皆目為賢士。以詿誤,謫居閩之三山三十年,為詩詞益工。真德秀帥閩時,言于朝,得自便,自號隨如,學者稱隨如先生。嘗與崔與之交游。詩明白清潤,為時所推。有《隨如集》,今佚。又有《隨如百詠》詞一卷,今存。明戴璟嘉靖十四年《廣東通志》卷一四、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八有傳。今存詩五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七六○
周呂齡,字夢與,自號牧齋,精史學,議論亹亹,起人意表,器局凝重,喜慍不形于色。嘉泰間宰德化,仕終安豐倅。見《桯史》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2—1234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子靜,號西麓。周鼎臣子。初為太學生,趙汝愚罷相,與同舍生救之,致禍,轉(zhuǎn)徙十七年,授徒自給。后放還,登寧宗嘉定四年進士第。官至刑部侍郎。卒謚忠文。
全宋詩
周端朝(一一七二~一二三四),字子靜,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鼎臣子。寧宗慶元初趙汝愚罷相,端朝與太學同舍生上疏救之,遂受禍。轉(zhuǎn)徙十七年,后放還。登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調(diào)桂陽軍教授。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除著作郎,累遷秘書少監(jiān)兼實錄院檢討官、國史院編修官。端平元年權(quán)刑部侍郎,卒,年六十三。事見《鶴林集》卷三四《周侍郎墓志銘》、清光緒《永嘉縣志》卷一四。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六九七七
周端朝(一一七二——一二三四),字子靜,一作子靖,號西麓,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其學本出于仲父去非,得張栻之傳。慶元元年趙汝愚罷相,端朝為太學生,與同舍生楊宏中等上書救之,時號「六君子」。端朝亦被編管,轉(zhuǎn)徙十七年,授徒自給。韓侂胄誅,有詔褒錄。嘉定四年第進士,為國錄。官至刑部侍郎。端平元年卒,年六十三,謚忠文。見《鶴林集》卷三四《周侍郎墓志銘》,《宋史》卷四五五本傳,《宋元學案》卷七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2—1222 【介紹】: 宋婺州東陽人,字叔衍,號謙仲。寧宗慶元二年進士。授益陽主簿。歷仕州縣,勤于治事。累遷知文州,百廢俱修,以勞瘁致疾而卒。平生輕財重義,慶元三年歲饑,不計家之有無,極力賑貸,全活甚眾。尤嗜讀書,凡經(jīng)、子、史傳、小說、巫卜、方技之書,無不閱覽。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2—1232 【介紹】: 金宗室,名壽孫,字仲實,一字子渝。完顏永功子。善詩,工真草書。累封密國公。日以講誦吟詠為事,與文士趙秉文、元好問輩交善。居汴時,客至貧不能具酒肴,蔬飯共食。有《如庵小稿》。
中州集
密公,字子瑜,興陵之孫,越王之長子。百年以來,宗室中第一流人也。少日學詩于朱巨觀,學書于任君謨,遂有出藍之譽。文筆亦委曲,能道所欲言。朝臣自閒閒公、楊禮部、雷御史而下,皆推重之。資雅重,薄于世味,好賢樂善,寒士有不能及者。明昌以來,諸王法禁嚴,諸公子皆不得與外間交通,故公得窮日力于書。讀通鑒至三十馀過,是非成敗,道之如目前。越王薨后,稍得出?文士,輩亦時至其門。家所藏法書名畫,幾與中秘等。客至,貧不能具酒肴,設(shè)蔬飯與之共食,焚香煮茗,盡出藏,書商略之。談大定、明昌以來故事,或終日不聽客去,風流蘊藉,有承平時王孫故態(tài),使人樂之而不厭也。所居有樗軒,又有如庵,自號樗軒老人,其詩號如庵。小藁圍城中,以疾薨,時年六十一。
人物簡介
密璹(1172年—1232年),又名完顏璹,本名壽孫,字仲實,一字子瑜,號樗軒老人。金世宗之孫,越王完顏永功之子。生于金大定十二年,潛心學問,“日以講誦吟詠為事,時時潛與士大夫唱酬”,“家所藏法書名畫,幾與中秘等”。元好問說他“于書無所不讀,而以《資治通鑒》為專門,馳騁上下千有三百馀年之事,其善惡、是非、得失、成敗,道之如目前,穿貫他書,考證同異,雖老于史學者不加詳也”,與蔡圭、蕭貢并稱《通鑒》名家。卒于天興元年,終年六十一歲。累封密國公,有詩詞名《如庵小稿》。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安修,字孟堅,號南江,寧德(今屬福建)人。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領(lǐng)鄉(xiāng)薦。有《翠樾詩集》,已佚。事見明嘉靖《寧德縣志》卷三、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平江府人,字仲秉,號練溪。寧宗嘉泰二年進士。長于《春秋》。朱熹帥長沙時,與邑人吳雄同受業(yè)于門,往復(fù)辨難。有《理致集》。
全宋詩
李儒用,字仲秉,學者稱練溪先生,平江(今屬湖南)人。朱熹門人。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進士。有《理致集》,已佚。事見《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二三。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人,字白梁。師賈師古,善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寧宗嘉泰間為畫院待詔。嗜酒自樂,號梁風子。所畫傳于世者皆草草,謂之減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2—1226 【介紹】: 宋饒州安仁人,字升伯,初號隨適居士,晚更號存齋。湯德威子。寧宗慶元二年進士。盡得家學之傳。為武昌軍節(jié)度推官。歷南劍、嘉興二郡學,多所成就。仕終通直郎。有《史漢雜考》、《楮幣罪言》及文集等。
全宋文·卷六九七五
湯千(一一七二——一二二六),字升伯,號隨適居士,晚號存齋,饒州安仁(今江西余江東北)人。父德威于古學無不通,千盡得家學之傳。登慶元二年進士第,調(diào)黃陂尉。主金華簿,辟江西都統(tǒng)司機宜文字,武昌軍節(jié)度推官,教授南劍、嘉興二郡學。寶慶二年卒,年五十五。有集二十卷、《泮宮講義》二卷、《史漢雜考》二卷、《記聞》十卷等。見真德秀《湯武康墓志銘》(《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二)。
石子瀟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宋登科記考
紹興府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嘉泰二年(1202年)武舉正奏名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2—1246 【介紹】: 名或作汝燧。宋宗室,居袁州,字明翁,號野谷。寧宗嘉泰二年進士。主東陽縣簿,遷湖南刑司獄干官,改知臨川縣。監(jiān)鎮(zhèn)江府榷貨務(wù),年課羨三十萬。遷知郴州。歷湖南憲漕,以刑部郎官召對,再差知溫州。博記工文,尤長于詩,為江湖派詩人。有《野谷詩稿》。
全宋詩
趙汝燧(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號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孫。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進士。歷東陽主簿,崇陵橋道頓遞官,諸暨主簿,荊湖南路刑獄司屬官,知臨川縣,監(jiān)鎮(zhèn)江府榷貨務(wù),臨安通判,諸軍審計司軍器監(jiān)主簿,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為荊湖南路提點刑獄(明萬歷《郴州志》卷二),改轉(zhuǎn)運使。移廣南東路轉(zhuǎn)運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溫州(明弘治《溫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趙郎中墓志銘》。 趙汝燧詩,以汲古閣影宋抄《南宋群賢六十家集·野谷詩藁》六卷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嘉慶三年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群賢集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釴夫,字君鼎,號常庵(宋徐光溥《自號錄》)。系宋宗室,生平不詳。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姜特立歸麗水時,兩人曾有唱和。今錄詩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