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335 336 337 338 339 341 342 343 344 下一頁
其它辭典
高子演黃干(字 直卿、季直 號 勉齋 文肅 )任詔(字 子嚴(yán) )周甫(字 次山 號 無礙老人 )宇文價(字 子英 )張镃(字 功甫、時可 號 約齋、約齋居士 )曹訓(xùn)(字 子序 )李嘉謨( 嘉謀 號 息齋 字 良仲 )楊子謨(字 伯昌 號 浩齋 )胡晉臣(字 子遠(yuǎn) 文靖 )釋亮(號 西山 稅 )項安世(字 平父、平甫 號 平庵 )余哲(字 若蒙 號 淡軒 )劉強學(xué)(字 行父 號 退庵 )劉過(字 改之 號 龍洲道人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2—1221
【介紹】:
宋福州閩縣人,字直卿,號勉齋。黃瑀子。少從朱熹學(xué),熹以女妻之。及熹病重,以所著書授干,托傳其學(xué)。以蔭補官,歷知新淦縣、漢陽軍、安慶府等,多有惠政。曾講學(xué)于白鹿洞書院。后召為大理丞,不拜,歸里授徒講學(xué)以終。卒謚文肅。有《勉齋集》。
全宋詩黃干(一一五二~一二二一),字直卿,號勉齋,福州閩縣(今福建福州)人。早年受業(yè)朱熹、后為熹婿。寧宗即位,以妻父蔭補官。調(diào)監(jiān)臺州酒務(wù)、嘉興府石門酒庫,入荊湖安撫使幕。歷知臨川、新淦縣,漢陽軍,安慶府。嘉定十四年卒,年七十。有《禮記集注》十四卷、《論語通釋》十卷、《勉齋集》四十卷等。事見宋鄭元肅《勉齋黃文肅公年譜》,《宋史》卷四三○有傳?!↑S干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勉齋集》為底本。校以元刊延祐二年重修本(簡稱元本,藏北京圖書館),參?!?a target='_blank'>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二○《勉齋先生集》所收詩(簡稱名賢集),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六五二六黃干(一一五二——一二二一),字季直,又字直卿,號勉齋,福州閩縣(今福建福州)人。二十五歲入朱熹之門,日侍左右,最得朱熹推賞,后以女妻之。又嘗從呂祖謙學(xué)。寧宗立,熹薦補將仕郎,銓中,授迪功郎,監(jiān)臺州酒務(wù)。熹卒,持心喪三年,調(diào)監(jiān)嘉興府石門酒庫。吳獵帥湖北,辟為安撫司激賞酒庫。嘉定初,知臨川縣,政績?yōu)橐宦纷?。歷知新淦縣,通判安豐軍、建康府。七年,知漢陽軍。增兵積粟,舉行荒政,修學(xué)養(yǎng)士,民悅其治。十年,知安慶府,創(chuàng)筑城壁,大為戰(zhàn)守之備。后金人破諸關(guān),安慶按堵如故,舒人德之。江淮制置使李玨辟為參議官,詔提督黃州五關(guān)守御。屢移書于玨,陳守備之策,玨不能用。乞祠歸里,著書講學(xué),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來。嘉定十四年卒,年七十。理宗端平中謚文肅。著有《儀禮經(jīng)傳通解續(xù)卷》(存)、《論語通解》、《孝經(jīng)本旨》及文集。見門人陳義和編《勉齋先生黃文肅公年譜》,《宋史》卷四三○《道學(xué)傳·黃干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任詔(?~一一九三),字子嚴(yán),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一○)。高宗紹興中知進(jìn)賢縣(清同治《進(jìn)賢縣志》卷一三)。二十一年(一一五一),知梧州(清同治《梧州府志》卷一二)。官至轉(zhuǎn)運使,致仕后退居清江。光宗紹熙四年卒。事見《周文忠集》卷八《任漕子嚴(yán)詔挽詞》卷一八《跋臨江軍任詔盤園高風(fēng)堂記》。
全宋文·卷四八七七任詔,字子嚴(yán),蜀人,僑居臨江軍清江(今江西清江)。紹興末累官知梧州。乾道初為湖南轉(zhuǎn)運判官,改知復(fù)州。淳熙八年知臺州,尋罷。詔才高志大,不肯少下人,以是屢起屢仆,遂力求致仕,終得所請。平日于清江筑盤園,為當(dāng)時名園,與向氏薌林齊名。著有《盤園集》、《高風(fēng)錄》。見《周文忠公集》卷一八,《容齋四筆》卷一五,《宋會要輯稿》食貨一○之一四、職官七二之三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九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蘇州常熟人,一作泗州人,字次山,晚號無礙老人。棄舉子業(yè),研究經(jīng)史百家之書,精于漢史。嘗館于參政宇文紹節(jié)門下,以邊功累授官,不就。所作《韓生傳》、《章華臺記》、《石頭城歌》,皆膾炙人口。卒年六十二。
全宋文·卷六五六三周甫,字次山,號無礙老人,平江府常熟(今江蘇常熟)人。淳熙十年秋試為解魁,后棄舉子業(yè)。窮經(jīng)史百家之書,精于漢史,所著《韓生傳》、《章華臺記》、《石頭城歌》,皆膾炙人口。參政宇文紹節(jié)嘗館之,以邊功累官不就。卒年六十二。見《重修琴川志》卷八,《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七二。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九七宇文價,字子英,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隆興元年進(jìn)士。淳熙三年三月由徽猷閣學(xué)士除寶文閣學(xué)士,令再知興元府。五年十月除秘書郎,六年四月為著作佐郎,八年任起居舍人,十年為給事中,十二年任兵部尚書,十三年兼侍講,十五年兼權(quán)禮部尚書兼吏部尚書,五月除徽猷閣學(xué)士知紹興府。紹熙二年知襄陽。事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宋史》卷三八五,《宋會要輯稿》禮一一之九,儀制七之三二、崇儒七之一二、七之一四,職官一四之一四,一八之四二、六○之三八,《南宋制撫年表》卷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3—?
【介紹】:
宋成紀(jì)人,字功甫,號約齋。張俊曾孫。官奉議郎、直秘閣。寧宗開禧初,謀誅韓侂胄,未成,謫桐川,再謫象臺。嘉定四年以后卒。善畫竹石古木,亦工書。有《仕學(xué)規(guī)范》、《南湖集》。
全宋詩張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時可,號約齋居士,祖籍成紀(jì)(今甘肅天水),南渡后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孫。以蔭官奉議郎,直秘閣、權(quán)通判臨安府。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為司農(nóng)少卿,因預(yù)殺韓侂胄密謀,為史彌遠(yuǎn)所忌,一再貶竄。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編管象州,死于貶所。镃藉父祖遺蔭,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構(gòu)園林于南湖之濱。曾先后從楊萬里、陸游學(xué)詩,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十卷(其中詩九卷)。事見《誠齋集》卷八一《約齋南湖集序》,《齊東野語》卷二、一五、二○?!堥C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永樂大典》殘本及清乾隆鮑廷博??瘫荆ê喎Q鮑校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卷。
全宋文·卷六五六五張镃(一一五三——?),字時可,又字功甫,號約齋,秦州成紀(jì)(今甘肅天水)人,居杭州。張俊曾孫。隆興初為大理司直,淳熙五年直秘閣、通判婺州,慶元間歷司農(nóng)寺主簿、丞。開禧初,謀誅韓侂胄,未成,謫桐川。三年,為司農(nóng)少卿,坐事追兩官送廣德軍居住。嘉定四年十二月為奉議郎,坐扇搖國本除名,象州羈管。作有詩三千首,編為《南湖集》二十五卷,又有《玉照堂詞》,皆久佚,今存《南湖集》輯本僅十卷。見《南湖集》自注,《宋史》卷三九《寧宗紀(jì)》三及卷二四三《后妃傳》下,《全宋詞》第三冊第二一二七頁。
人物簡介
全宋詩曹訓(xùn),字子序。歷知建陽縣(明嘉靖《建陽縣志》卷二)、贛州(嘉靖《贛州府志》卷七)。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知高州(《宋會要輯稿》食貨二七之二五)。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知閬州(同上書職官六二之二六)。光宗紹熙間知袁州(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名或作嘉謀。宋成都雙流人,號息齋。孝宗乾道二年進(jìn)士。為宗正丞。博通經(jīng)子百家,尤深于《易》。晚得專氣致柔之說,以《陰符》、《參同》博考精玩,篤信不懈。
全宋文·卷六二六二李嘉謀,字良仲,號息齋,雙流(今四川雙流)人,乾道二年進(jìn)士。為宗正丞。淳熙初為四川制置使司幕官,七年為樞密院編修官,出知黎州。紹熙五年知襄陽府。慶元六年為直秘閣、知漢州。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二之四、職官六一之三一,《吳船錄》卷上,《止齋文集》卷一八《李嘉謀知襄陽府制》,《文獻(xiàn)通考》卷三三○,《全蜀藝文志》卷五五《氏族譜》,《蜀中廣記》卷七二,《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七九,《宋詩紀(jì)事小傳補正》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3—1226
【介紹】:
宋潼川人,字伯昌,號浩齋。楊知章子。孝宗淳熙八年進(jìn)士。累官通判成都府。寧宗朝因入對論事遭忌,自請補外,為成都提刑,兼知嘉定府,皆有善政。尋奉祠,講學(xué)于云山書院,與諸生敷陳《四書》大義。有《浩齋退稿》。
全宋文·卷六五六三楊子謨(一一五三——一二二六),字伯昌,號浩齋,潼川府(治今四川三臺)人。淳熙八年進(jìn)士,歷綿州廣安軍教授,通判成都府。召赴行在,除尚書吏部郎中,遷軍器監(jiān)。除大理少卿,主管右治獄。累請補外,除直華文閣、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公事兼提舉常平等事,兼知嘉定府,皆有善政。尋奉祠,講學(xué)云山書院。除秘閣修撰致仕。寶慶二年卒,年七十四。著有《浩齋退稿》四十卷。見魏了翁《中大夫秘閣修撰致仕楊公墓志銘》(《鶴山集》卷七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93
【介紹】:
宋蜀州人,字子遠(yuǎn)。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jìn)士。孝宗朝數(shù)入對,論時弊,累遷侍御史。林栗奏朱熹傲慢,晉臣上疏留熹而排栗,時論歸重。光宗紹熙元年,除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帝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晉臣與留正同心輔政。四年,知樞密院事。卒謚文靖。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亮(一一五三~一二四二),號西山,俗姓稅,梓州郪縣(今四川三臺)人。少嗜佛經(jīng),禮本縣文才院僧普明為師。受具畢,往成都大圣善寺,擇三學(xué)名流北面師事之。后往毗陵華藏,參禮涂毒策,策器之,與之偕移徑山,多依堂中第一座遁庵宗演決所疑。宗演開法藏,亮與之偕。后出世建康府清真寺。晚住慶元府小靈隱寺。理宗淳祐二年卒,年九十。為南岳下十七世,遁庵宗演禪師法嗣。有宋覺心等編《西山亮禪師語錄》,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本《語錄》及所附居簡撰《塔銘》。今錄詩二十八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08
【介紹】:
宋江陵人,字平父。孝宗淳熙二年進(jìn)士。除秘書正字,光宗以疾不過重華宮,上書言之,遷校書郎。寧宗即位,應(yīng)詔言應(yīng)省減養(yǎng)兵及宮掖之費。慶元間,率館職上書請留朱熹,被劾,以偽黨罷。開禧間,復(fù)起知鄂州,遷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lǐng)。后以直龍圖閣為湖南轉(zhuǎn)運判官,尋因用臺章奪職。有《易玩辭》、《項氏家說》、《平庵悔稿》。
全宋詩項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據(jù)本集卷四《內(nèi)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來”推定),字平甫,號平庵,其先括蒼(今浙江麗水)人,后家江陵(今屬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jìn)士,調(diào)紹興府教授。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書省正字,五年,為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書卷八),移通判重慶府。入慶元黨籍,還江陵家居。開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二二),遷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lǐng)。三年權(quán)安撫使(同上書職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為湖南轉(zhuǎn)運判官,未上,用臺章奪職而罷。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辭》、《項氏家說》、《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傳?!№棸彩涝?,以《宛委別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為底本。校以清吳長元鈔本(簡稱吳鈔本,藏北京圖書館)。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三卷。
全宋文·卷六三六三項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字平父,號平庵,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淳熙二年進(jìn)士,召試,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以偽黨罷。開禧用兵,起知鄂州,除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lǐng)。權(quán)京西宣撫使,升太府卿,坐免。復(fù)以直龍圖閣為湖南運判,以臺章奪職。嘉定元年卒。著有《周易玩辭》十六卷(存)、《項氏家說》十卷(存)以及《平庵悔稿》(今存輯本十五卷)等。見本集卷四《內(nèi)子生日》,《宋史》卷三九七《項安世傳》、卷二○八《藝文志》,《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三、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漳州龍溪人,字若蒙,號淡軒。孝宗淳熙十一年進(jìn)士。歷惠、潯二州教授,進(jìn)通直郎,主管南岳祠。嘗上書攻擊理學(xué),乞斬朱熹,又論韓侂胄罪狀;論邊事則力沮和議。著述甚富。有《古鑒錄》、《皇朝職官志》、《天文類例》、《禹貢考》、《春秋地理增釋》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4—1224
【介紹】:
宋衢州西安人,字行父,號退庵。以太學(xué)生補官。累遷知南康軍,以賑濟(jì)、鎮(zhèn)壓兩手對付暴動饑民。擢廣東提刑,尋改湖北,于獄事最為盡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4—1206
【介紹】:
宋吉州太和人,一說廬陵人,字改之,號龍洲道人。生平以功業(yè)自許,究心古今治亂之道。數(shù)上書陳恢復(fù)方略。終身未仕,漫游江浙湘鄂一帶,依人作客,與陸游、辛棄疾、陳亮等友善。晚年寓居昆山而歿。工詞,多感慨時事之作。有《龍洲集》、《龍洲詞》。
全宋詩劉過(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應(yīng)舉不第,終生未仕。劉過是抗金志士,曾上書朝廷提出恢復(fù)中原方略,未被采納。漂泊江淮間,與主張抗戰(zhàn)的詩人陸游、陳亮、辛棄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昆山。寧宗開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陳諤《題劉龍洲易蓮峰二公墓》)。有《龍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見元殷奎《復(fù)劉改之先生墓事狀》、楊維楨《宋龍洲先生劉公墓表》、明萬歷《昆山志》卷三。 劉過詩,以原八千卷樓藏明嘉靖刊《龍洲道人詩集》(十卷)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龍洲集》(簡稱四庫本)、《江湖小集》(簡稱江湖集),汲古閣影宋抄本《宋群賢六十家小集·龍洲道人集》(簡稱六十家集)文字與《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劉過(1154-1206) 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一說廬陵人。與陸游、辛棄疾、陳亮交往。有《龍洲集》、《龍洲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劉過(1154—1206) 南宋詞人、詩人。字改之,自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屢試不第,布衣終身,游歷各地,與周必大、陳亮、辛棄疾等交好。作品風(fēng)格豪放,為“辛派詞人”之一;亦以詩名世,有“詩俠”之稱。寧宗開禧二年(1206)中秋節(jié)前,宋伐金慘敗,一時強敵陰影籠罩,劉過重登南樓,憂國傷時,填詞《唐多令?重過武昌》一首。后人稱該詞為“數(shù)百年絕作”?!短贫嗔睢繁緦倨д{(diào),劉過的這首詞問世后,《唐多令》詞風(fēng)行一時。南宋末著名詞人周密編《絕妙好詞》,激賞劉過此作,因該詞作于南樓,且詞中有“重過南樓”之句,遂將詞牌更名為《南樓令》。另有《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
全宋文·卷六六一○劉過(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自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負(fù)不羈之才,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興衰。力主北伐恢復(fù)中原,嘗上書宰相,陳恢復(fù)方略,謂中原一戰(zhàn)而可取。有志功名,而四舉不第,以是落魄無所遇合,浪跡四方,以詩俠名湖海間。與陸游、辛棄疾、陳亮等為良友,而禮法之士目之為狂。開禧二年卒于昆山,年五十三。其詩詞豪放淋漓,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惜乎隨手散失,百不存一二,傳世《龍洲集》合詩文詞僅十馀卷。事跡略見宋劉倓《龍洲集跋》(四庫本《龍洲集》附錄)、元殷奎《復(fù)劉改之先生墓事狀》、明陳諤《題劉龍洲易蓮峰二公墓》(并見蟫隱廬叢書本《龍洲詞》附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