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328 329 330 331 332 334 335 336 337 下一頁
其它辭典
釋法應(yīng)(號 寶鑒 )釋行霆(號 鏡庵 )陳峴(字 壽南 號 東齋 )俞灝(字 商卿 號 青松居士 )吳會(字 致堯 號 北山 )完顏允恭(名 胡土瓦 楚王 宣孝太子 廟號 顯宗 )崔淵(字 子霖、子淵 )彭蠡(字 師范 號 梅坡先生 鳳 )戴龜朋(字 叔憲 號 竹洲 )曾興宗(字 光祖 號 唯庵、唯庵鈍叟 )譚惟寅(字 子欽 號 蛻齋 )賈選(字 子公 )趙善括(字 無咎 號 應(yīng)齋、應(yīng)齋居士 )趙汝能(字 公舉 號 云谷道人 )釋正受(字 虛中 號 雷庵 邵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5—1212
【介紹】:
宋溫州平陽人,字壽南,號東齋。陳桷孫。孝宗淳熙十四年博學(xué)弘辭科賜進(jìn)士出身。累官中書舍人兼直學(xué)士院。寧宗開禧初,韓侂胄將北伐,欲用親信蘇師旦為節(jié)度使,峴極力反對。未幾,又論中貴人有以特旨超遷遙郡者,以是忤侂胄,為御史借事劾罷。后起知廣州、泉州卒。有《東齋集》。
全宋詩陳峴(一一四五~一二一二),字壽南,號東齋,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以祖桷遺澤補(bǔ)官,調(diào)邵武尉、潮州判官。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以博學(xué)宏詞科賜第,改秩浙東安撫司干官。召試學(xué)士院,累遷秘書郎,寧宗慶元初,因建言忤韓侂胄,以故相趙汝愚黨黜知全州。在郡二年,以秘書郎召,累遷禮部郎中兼史職。嘉泰四年(一二○四)遷秘書少監(jiān),未幾又以前事黜。后知廣州。嘉定五年卒,年六十八。有《東齋集》三十卷,已佚。事見《西山文集》卷四四《顯謨閣待制致仕贈宣奉大夫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七七附《陳桷傳》。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六三六四陳峴(一一四五——一二一二),字壽南,號東齋,溫州平陽(今浙江平陽)人,桷孫。乾道中嘗提舉福建路市舶,淳熙十四年以博學(xué)宏詞科賜第。開禧初以中書舍人兼直學(xué)士院。不附韓侂胄,御史假事劾之免官。嘉定初起知廣州、廣南東路經(jīng)略安撫使,徙原州。五年卒,年六十八。見《真文忠公集》卷四四《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七七《陳桷傳》,《宋史新編》卷一三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6—1231
【介紹】:
宋人,先世居杭,徙家湖州烏程,字商卿,自號青松居士。光宗紹熙四年進(jìn)士。授吳縣尉,知招信縣。寧宗嘉定中歷知安豐軍、常德府。在任備馬儲糧,隨軍策應(yīng),頗著勞績。七年提舉湖北常平茶鹽,尋以昏老寢罷與祠祿。理宗寶慶二年致仕。筑室西湖九里松,晚喜觀釋氏書。有《青松居士集》。
全宋詩俞灝(一一四六~一二三一),字商卿,號青松居士。世居杭州,徙家烏程(今浙江湖州)。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jìn)士。授吳縣尉,歷戶部犒賞武康酒庫,知招信縣,鎮(zhèn)江都統(tǒng)司主管機(jī)宜文字。寧宗嘉定元年(一二○八),充淮東安撫司參議官。二年,監(jiān)行在都進(jìn)奏院,兼添差淮東安撫司參議官。三年,知安豐軍。六年,知常德府。七年,提舉湖北常平鹽茶,尋主管沖佑觀。十二年,提舉千秋鴻禧觀。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致仕。紹定四年卒,年八十六。有《青松居士集》,已佚。事見《平齋文集》卷三二《提舉俞太中行狀》。今錄詩七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吳箕子。光宗紹熙元年進(jìn)士。為金陵糾曹。時(shí)丘崇為帥,吏胥側(cè)足,會不肯詭隨,平反甚眾。任滿不復(fù)出仕,家居十余年卒。
全宋詩吳會,字致堯,號北山(《宋詩紀(jì)事》卷七四),永福(今福建永泰)人。高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jìn)士,官玉山丞(《淳熙三山志》卷二九)。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6—1185
【介紹】:
金世宗第二子,本名胡土瓦。初封楚王,世宗大定二年,立為皇太子。好儒學(xué)。卒謚宣孝太子。章宗時(shí)追上廟號顯宗。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九九三崔淵,字子霖,一作字子淵,仙井監(jiān)仁壽(今四川仁壽)人。乾道二年進(jìn)士,累官秘書丞,兼國史院編修官、實(shí)錄院檢討官、樞密院編修官。八年,權(quán)知利州。淳熙間為湖北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為臣僚所劾,放罷。見《南宋館閣錄》卷七,《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二、職官七二之三七、兵一之三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6—1200
【介紹】:
宋南康軍都昌人,字師范,號梅坡先生。彭尋弟。朱熹守南康,蠡從之游,為熹所重。后以積學(xué)名世,筑室梅坡,授徒肄業(yè),學(xué)者云集。
全宋詩彭蠡(一一四六~一二○○),字師范,改名鳳,以字行。學(xué)者稱梅坡先生,南康都昌(今屬江西)人。朱熹知南康軍,延為白鹿書院經(jīng)諭。后筑室梅坡,授徒肄業(yè)。寧宗慶元六年卒,年五十五。事見《昌谷集》卷二○《梅坡先生彭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全宋詩戴龜朋(一一四六~一二○七),字叔憲,號竹洲,臺州黃巖(今屬浙江)人。寧宗開禧三年卒,年六十二。事見《水心集》卷二三《竹洲戴君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6—1212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徙居寧都,字光祖,號唯庵。為南昌簿,簿書繁冗,勾稽不倦,毫無遺漏。累遷肇慶府節(jié)度推官。寧宗慶元初,禁偽學(xué),以曾師事朱熹,罷歸,自信更堅(jiān),未嘗少挫。有《唯庵棐稿》。
全宋詩曾興宗(一一四六~一二一二),字光祖,自號唯庵鈍叟,寧都(今屬江西)人。從朱熹學(xué)。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廷對入等,調(diào)南昌縣主簿。遷肇慶府節(jié)度推官。寧宗嘉定五年卒,年六十七。有《唯庵棐稿》十卷,已佚。事見《勉齋集》卷三七《肇慶府節(jié)度推官曾君行狀》。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端州高要人,字子欽,號蛻齋。高宗紹興二年進(jìn)士。讀書過目不忘。應(yīng)博學(xué)鴻詞科,參知政事龔茂良薦除太學(xué)博士,官至江西提點(diǎn)刑獄,卒于任。
全宋文·卷四九九五譚惟寅,字子欽,號蛻齋,肇慶府高要(今廣東高要)人,紹興三年登進(jìn)士第。應(yīng)博學(xué)宏詞科。淳熙四年除太學(xué)博士,出倅靜江,知郴州,十二年知容州,十三年提舉廣西路鹽事,尋遷廣東提刑。紹熙初除江西提刑,卒。著有《四書本旨》、《蛻齋講學(xué)》等。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四三、職官七二之四、職官七二之三三、食貨二八之二五,《淳熙薦士錄》,雍正《廣東通志》卷四四。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三九四賈選,字子公,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安宅子。紹興二十九年為大理評事,與外任。乾道中歷知?dú)w州。淳熙中歷官大理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九年,為賀金主生辰使。十三年,以中奉大夫知福州。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二之五一、一○之三六、二四之二四、二四之三四、四八之一三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一,陸游《入蜀記》,《嘉泰吳興志》卷一七,《宋史》卷三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宗室,居隆興,字無咎,號應(yīng)齋。第進(jìn)士。為常熟令。官至岳州漕帥佐。工詩詞,與辛棄疾酬唱,詞風(fēng)亦近。有《應(yīng)齋雜著》。
全宋詩趙善括,字無咎,號應(yīng)齋居士,寓隆興(今江西南昌)(《應(yīng)齋雜著》卷二《迓黃樞密知隆興府啟》)。太宗七世孫(《宋史·宗室世系表》一七)。第進(jìn)士。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知常熟。七年,通判平江府(宋《重修琴川志》卷三)。淳熙間歷知鄂州、連州、常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二五、三八、五五)。后入荊湖北路轉(zhuǎn)運(yùn)使幕。有《應(yīng)齋雜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六卷,其中詩一卷。事見《誠齋集》卷八四《應(yīng)齋雜著序》。 趙善括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三九六趙善括,字無咎,號應(yīng)齋,太宗七世孫。寓居隆興。乾道四年第進(jìn)士,以左奉議郎為常熟令。十一月,通判平江府。七年,為蘇州別駕,又倅長沙。后知鄂州,終官朝請大夫、岳州漕帥佐。著有《應(yīng)齋雜著》。見楊萬里《誠齋集》卷八三《應(yīng)齋雜著序》,《重修琴川志》卷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宗室。寓居海鹽,字公舉,號云谷道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jìn)士。知海陵縣,歲饑賑民,治訟平允,興增學(xué)校,多有政績。遷守郁林州,改守全州,為浙西沿海議幕,終朝請大夫。詩文清純有體。卒年八十。
全宋詩趙汝能,字公舉,自號云谷道人,海鹽(今屬浙江)人。太宗八世孫。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jìn)士。歷知海陵縣,知郁林州,知全州。卒年八十。事見《宋詩紀(jì)事補(bǔ)遺》卷九二)。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三九三正受(一一四六——一二○八),字虛中,號雷庵,平江府常熟(今江蘇常熟)人,俗姓邵。少肄儒業(yè),后出家依凈慈寺月堂昌禪師。慶元初駐湖州壽星院,后遁跡藏密庵。嘉定元年卒,年六十三。著有《嘉泰普燈錄》(存)、《楞嚴(yán)經(jīng)注》、《楞伽經(jīng)集注》(存)等,并行于世。見黃汝霖《雷庵受禪師行業(yè)記》(《嘉泰普燈錄》目錄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