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316  317  318  319  320  322  323  324  325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李處全(粹伯 晦庵 )
李長庚(子西 )
范成象(至先 澹齋 )
董康嗣(子寧 )
蔣芾(子禮 )
蔡圭(正甫 真定縣男 辨博 )
薛季宣(士龍、士隆 艮齋 文憲 )
釋了性(東庵 )
釋戒應(yīng)(雪堂 )
陳善(敬甫、子兼 秋塘、潮溪、潮溪先生 )
陳巖肖(子象 西郊野叟 )
何熙志(忠遠(yuǎn) 東山先生 )
何耆仲(子固 )
余端禮(處恭 忠肅 )
劉子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4—1189 【介紹】: 宋徐州豐縣人,徙溧陽,字粹伯。李淑曾孫。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歷太常丞、提舉湖北茶鹽。孝宗乾道間除秘書丞,遷殿中侍御史,出知袁州。淳熙間,權(quán)發(fā)遣處州軍事。能文章,善書。官至朝議大夫。有《晦庵詞》。
全宋詩
李處全(一一三一~一一八九),字粹伯,號晦庵(《云莊集》卷一),祖籍徐州豐縣,南渡后僑居溧陽(今屬江蘇)。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歷宗正寺簿,太常寺丞,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以事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一一)。起知沅州,提舉湖北茶鹽。六年,除秘書丞,累遷侍御史(《南宋館閣錄》卷七),丁母憂。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袁州,以賄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一五)。七年,權(quán)發(fā)遣處州(同上書食貨四一之一○)。移贛州,改舒州。十六年卒于任,年五十九。有《晦庵詞》?!?a target='_blank'>景定建康志》卷四九有傳。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道州江華人,一作寧遠(yuǎn)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歷官五十年,仕至朝議大夫。廉潔自守,不事生產(chǎn),惟積書數(shù)千卷。卒年八十六。有《冰壺集》。
全宋詩
李長庚,字子西,寧遠(yuǎn)(今屬湖南)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孝宗乾道間知富川縣。仕至朝議大夫。與楊萬里、謝諤為友。積書數(shù)千卷,名其齋曰冰壺。卒年八十六。有《冰壺集》,已佚。事見清嘉慶《寧遠(yuǎn)縣志》卷五、六,《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三。今錄詩十八首。
全宋文·卷五八○三
李長庚,字子西,道州寧遠(yuǎn)(今湖南寧遠(yuǎn))人,后徙居江華(今湖南江華西北)。登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乾道中為左奉義郎、知賀州富川縣,累官至朝議大夫。居官廉潔,不事產(chǎn)業(yè),惟聚書數(shù)千卷,號讀書之室曰「冰壺」。以壽終。著有《冰壺集》。見同治《永州府志》卷一八下,《宋詩紀(jì)事補遺》卷四四。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一
范成象,字至先,號澹齋,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成大兄。紹興五年進士,歷太學(xué)博士,乾道中官湖南路提舉常平。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七八,《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四七、選舉二○之一二。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八○○
董康嗣(一一三四——一二○○),字子寧,本貫開封府祥符縣(今河南開封),南渡后寓居紹興府諸暨縣(今浙江諸暨)。歷官通仕郎、從事郎、監(jiān)潭州南岳廟、岳州平江縣尉,授文林郎。丁母憂,服除,授隆興府右司理、應(yīng)辦金國人使。循承直郎、南劍州軍事推官。后知建寧府甌寧縣,通判沅州,終判筠州。慶元六年卒,年六十七。見董汶所作《墓志》(拓片,見《文物》一九八八年第十一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常州宜興人,字子禮。蔣瑎孫。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孝宗即位,遷起居郎兼直學(xué)士院,進簽書樞密院事。奏言加意邊防、提拔將才。乾道二年,除權(quán)參知政事、同知國用事。奏請精兵省費,且博采眾議,參注己見,撰《籌邊志》進上。四年,拜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時孝宗欲大舉攻金,廷臣爭議不決,芾以“天時人事未至”拂帝意,罷知紹興府。尋以言者劾,落職。提舉洞霄宮卒。有《逸史》。
全宋文·卷四六七○
蔣芾,字子禮,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之奇曾孫。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第二人。孝宗即位,累遷起居郎兼直學(xué)士院。乾道二年簽書樞密院事,權(quán)參知政事,同知國用事。四年拜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以議和戰(zhàn)忤孝宗意,罷知紹興府、提舉洞霄宮。卒不復(fù)起。輯《逸史》二十卷。見《宋史》卷三八四本傅,《直齋書錄解題》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4 【介紹】: 金真定人,字正甫。蔡松年子。天德進士。除澄州軍事判官。歷翰林修撰、同知制誥、太常丞,累遷禮部郎中,封真定縣男,改濰州刺史致仕。號為辨博,凡朝廷制度損益,多所裁定。所著多佚,惟《中州集》存其詩。
中州集
圭字正甫,大丞相松年之子。七歲賦菊詩,語意驚人,日授數(shù)千言。天德三年進士,擢第后不赴選調(diào),求未見書讀之,其辨博為天下第一。歷澄州軍事判官、三河簿。正隆三年,銅禁行官,得三代以來,鼎、鐘彝器,無慮千數(shù)。禮部官以正甫博物,且識古文奇字,辟為編類官。丁父憂,起復(fù)翰林修撰,同知制誥,改戶部員外郎、太常丞。朝廷稽古禮文之事,取其議論為多。大定十四年,由禮部郎中出守濰州,道卒。有續(xù)歐陽文忠公集錄金石遺文六十卷、古器類編三十卷、補南北史志書六十卷、水經(jīng)補亡四十篇、晉陽志十二卷、金石遺文跋尾一十卷、燕王墓辨一卷,傳于世。國初文士,如宇文太學(xué)、蔡丞相、吳深州之等,不可不謂之豪杰之士。然皆宋儒,難以國朝文派論之,故斷自正甫為正傳之宗黨,竹溪次之,禮部閒閒,公又次之。自蕭戶部真卿倡此論,天下迄今無異議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4—1173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士龍,號艮齋。薛徽言子。師程頤弟子袁溉。高宗紹興末,為鄂州武昌令,保伍輯民,嚴(yán)備金兵。召為大理寺主簿,除大理正。后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為學(xué)主著實,反對空談義理,注重研究田賦、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務(wù),開永嘉事功學(xué)派先聲。有《浪語集》。
全宋文·卷五七七四
薛季宣(一一三四——一一七三),字士龍(一作士隆),號艮齋,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徽言子。少孤,年十七,從荊南帥孫汝翼辟書寫機宜文字,獲事袁溉,傳程頤之學(xué)。紹興末,為鄂州武昌令。歷婺州司理參軍、常熟令。召為大理寺主簿,除大理正;出知湖州,改常州,未上,于乾道九年卒,年四十,謚文憲。季宣精于古封建、井田、鄉(xiāng)遂、司馬法之制,晚與朱子、呂祖謙游,多所商榷,而兼重事功。其后陳傅良、葉適等遞相祖述,永嘉之學(xué)遂別為一派。著有《書古文訓(xùn)》、《詩性情說》、《論語直解》、《春秋經(jīng)解旨要》、《大學(xué)解》、《中庸解》、《浪語集》等。事跡見《止齋集》卷五一《新改差常州薛公行狀》,《東萊先生文集》卷一○《薛常州墓志銘》,《宋史》卷四三四《薛季宣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了性,號東庵。住真州靈巖寺。為南岳下十六世,徑山宗杲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八、《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了性,出安溪黃氏。賦性慷爽,見義勇為,凡所行事,發(fā)于至性,使物我了然,明其無私,因以“了性”自名。及學(xué)佛尤以導(dǎo)人作福為念,每見寺塔頹廢,梁道傾圯,必竭力成之而后已,人感其真實,無一毫私偽,翕然響應(yīng),故所謀必濟,所造多就。宋紹興中,開元東西木塔災(zāi),至淳熙初,了性次第建之,矗若雙標(biāo)。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三五○
戒應(yīng),號雪堂,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紹興中學(xué)于南湖,后聽道琛圓辯講學(xué),言下有省,至是機辯奮發(fā),莫有敵者。淳熙中出主白蓮寺,學(xué)徒云會。見《佛祖統(tǒng)紀(jì)》卷一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羅源人,字敬甫,又字子兼,號秋塘,又號潮溪。高宗紹興間為太學(xué)生,時秦檜當(dāng)國,慷慨論言,力詆和議。有《雪篷夜話》、《捫虱新話》。
全宋詩
陳善,字子兼(一作謙),自號潮溪先生,羅源(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間為太學(xué)生,力詆和議,主司畏秦檜,不敢錄。及檜死,始登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第,授太學(xué)錄。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為左迪功郎(《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有《捫虱新話》傳世。事見清道光《羅源縣志》卷一七、一九。今錄詩二首。
全宋詩
陳善,字子兼,號秋塘,福州羅源(今屬福建)人。孝宗淳熙間由太學(xué)第進士,未授官而卒。有《捫虱新話》傳世。事見《捫虱新話》卷首宋陳益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0前—1174后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一作東陽人,字子象,號西郊野叟。陳闕子。高宗紹興八年以任子中詞科。累官兵部侍郎。有《庚溪詩話》。
全宋詩
陳巖肖,字子象,金華(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賜同進士出身。二十五年,由秀州教授改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俄兼權(quán)考功郎官,為禮部員外郎,尋兼權(quán)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一六九、一七○)。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除秘書少監(jiān),二年,權(quán)工部侍郎(《南宋館閣錄》卷七)。三年,知臺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九)。官至兵部侍郎。著有《庚溪詩話》二卷。事見《金華先民傳》卷四。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四二四五
陳巖肖,字子象,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其父靖康中守汴京戰(zhàn)死,巖肖得以任子為官,紹興中為建康府司法參軍。八年,試博學(xué)宏詞合格,賜同進士出身。后為秀州州學(xué)教授,于學(xué)舍為秦檜父子立祠,秦?zé)缢]用之。二十五年,擢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俄兼工部郎官,除祠部員外郎,兼中書門下省檢正。二十六年秦檜死后,為臺官論罷。孝宗初,為禮部員外郎。乾道元年,除秘書少監(jiān)。二年,權(quán)工部侍郎,尋除兵部侍郎兼侍講。三年,出知臺州。淳熙中,奉祠,復(fù)起知臺州。十一年,與宮觀。著有《庚溪詩話》二卷(存)。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一六九、一七○,《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九,《南宋館閣錄》卷七,《盤洲文集》卷二一,《宋史全文》卷二四下、二六下、二七上,《敬鄉(xiāng)錄》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嘉州龍游人,一作夾江人,字忠遠(yuǎn)。高宗紹興八年進士。善屬文。晁公武薦為臺屬,除御史臺檢法官。
全宋詩
何熙志,字忠遠(yuǎn)(《金石萃編》卷一五○),夾江(今屬四川)人,一作龍游(今四川樂山)人。高宗紹興間進士,以晁公武薦為御史臺檢法。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為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判官(《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二)。事見清同治《嘉定府志》卷三四。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四四三○
何熙志,字忠遠(yuǎn),號東山先生,嘉州龍游(今四川樂山)人。紹興八年進士及第,晁公武薦為臺屬,除御史臺檢法官。乾道七年任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判官。淳熙初為潼川府路提刑。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二,《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卷首,《萬姓統(tǒng)譜》卷三四,《金石萃編》卷一五○《潼川府學(xué)泮橋記》,同治《嘉定府志》卷三四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五九四
何耆仲,字子固,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南)人。紹興間為安岳教授,干辦四川財賦公事。淳熙中曾知夔州,乾道中知眉州。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九四,《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二,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一一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5—1201 【介紹】: 宋衢州龍游人,字處恭。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知烏程縣,歲蠲民間丁絹錢六萬緡。以薦為監(jiān)察御史,累進吏部侍郎。光宗立,歷知贛州、建康府,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與趙汝愚等請?zhí)侍蟠购?,策立寧宗,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慶元初,代汝愚為右丞相,尋進左丞相,為韓侂胄所制,抑郁不得志,稱疾求退,歷判潭州、慶元府。
全宋詩
余端禮(一一三五~一二○一),字處恭,衢州龍游(今浙江衢縣東北)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歷知湖州烏程縣,孝宗召為監(jiān)察御史,遷大理少卿、太常少卿,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與趙汝愚共贊寧宗即位,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慶元元年(一一九五),拜右丞相,二年,遷左丞相,尋出判隆興府,改判潭州,移慶元,復(fù)為潭帥。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余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五八一八
余端禮(一一三五——一二○一),字處恭,衢州龍游(今浙江衢州東)人。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知湖州烏程縣。孝宗時為監(jiān)察御史,遷大理少卿,轉(zhuǎn)太常少卿。權(quán)兵部侍郎兼太子詹事,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時,授集英殿修撰,知贛州,還為吏部侍郎、權(quán)刑部尚書兼侍講,以煥章閣直學(xué)士知建康府。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寧宗立,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嘉泰元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謚忠肅。見楊萬里《左丞相余公墓銘》(《誠齋集》卷一二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八有傳。
劉子契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乾道元年(1165)任刑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