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315  316  317  318  319  321  322  323  324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林芘(學圃翁 )
湯正仲(叔雅 閑庵、閒庵 )
游桂(元發(fā) 畏齋 )
王秬(嘉叟 復齋 )
程迥(可久 沙隨 世稱 沙隨先生 )
莫抃(慶叔 知足居士 )
郭棣(子華 )
釋子深
釋安永(木庵 吳 )
釋師友(證通法師 )
陳造(唐卿 江湖長翁 )
丘義(道濟、通濟、子野 芹溪 )
黨懷英(世杰 竹溪 )
劉清之(子澄 靜春先生、靜春 世稱 鏡春先生 )
徐定(子固 )
林芘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九五
林芘,號學圃翁,福州羅源(今福建羅源)人。隆興元年特奏名進士。見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隆興南昌人,字叔雅,號閑庵。畫師其舅楊補之,而能別出新意。尤善畫梅竹、松石、水仙、蘭花。
全宋文·卷六七六○
湯正仲,字叔雅,號閒庵,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后居黃巖。楊補之甥。工圖繪。見《圖繪寶鑒》卷四,《續(xù)書畫題跋記》卷二。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九六
游桂,字元發(fā),號畏齋,廣安(今四川廣安)人。隆興元年進士,歷三郡學官,改秩為制置司機宜以沒。有《畏齋經(jīng)學》十二卷,《畏齋集》二十二卷。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三,《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嘉慶《四川通志》卷一四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3 【介紹】: 宋中山陽曲人,寓居泉南,字嘉叟,號復齋。安中孫。為高宗紹興至孝宗乾道間名士,與陸游交厚。累官刑部侍郎兼權(quán)中書舍人,終知饒州。有《復齋制表》。
全宋詩
王秬(?~一一七三),字嘉叟,安中孫。高宗紹興十九年(一一四九),以右宣教郎干辦行在諸軍審計司(《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九)。二十五年,為淮南轉(zhuǎn)運判官(同上書卷一七○)。歷知撫州、江州(同上書卷一八四、一八五),通判洪州(《劍南詩稿》卷一有送行詩)。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入為權(quán)刑部侍郎兼權(quán)詳定一司敕令。七年,知饒州(《周文忠集》卷一○○《王秬除集賢殿修撰知饒州制》)。九年卒(《劍南詩稿》卷四《聞王嘉叟訃報有作》)。有《復齋詩集》十五卷(《鶴山集》卷五四《王侍郎復齋詩集序》)、《復齋制表》二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已佚。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四八九五
王秬,字嘉叟,號復齋,澤州(治今山西晉城)人,后居泉州,云子。紹興十九年為宣教郎、干辦行在諸軍審計司。提舉福建路常平茶事,徙淮南轉(zhuǎn)運判官,歷知撫州、江州。擢淮南轉(zhuǎn)運副使,坐擾民與宮觀差遣。起知太平州,入朝,權(quán)刑部侍郎兼權(quán)中書舍人。乾道七年,以集英殿修撰出知饒州。著有《復齋制表》一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五八之二七、職官七○之五一、選舉三四之二六、刑法三之二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九、一六五、一七○、一八四、一八五、一九二,《宋史》卷二○八,《宋元學案補遺》卷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應天府寧陵人,徙居紹興馀姚,字可久,號沙隨。孝宗隆興元年進士。累知進賢、上饒等縣,政寬令簡,綏強撫弱,所至有異績。奉祠,寓居鄱陽。嘗受經(jīng)學于王葆、聞人茂德、喻樗。好學博聞,釋訂經(jīng)史。有《古易考》、《古占法》、《醫(yī)經(jīng)正本書》、《三器圖義》、《南齋小集》等。
全宋詩
程迥,字可久,寧陵(今屬河南)人,南渡后僑居馀姚(今屬浙江)。深于經(jīng)學,學者稱沙隨(寧陵古為沙隨邑)先生(《困學紀聞》卷一八)。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授泰興尉,調(diào)德興丞。歷知進賢、上饒二縣。有《南齋小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七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五七一四
程迥,字可久,學者稱沙隨先生,寧陵(今河南寧陵)人,徙居馀姚(今浙江馀姚)。隆興元年進士,歷揚州泰興尉、饒州德興丞,知進賢縣,移知上饒縣,奉祠。卒官朝奉郎。嘗受經(jīng)于王葆、聞人茂德、喻樗。著有《古易考》、《古易章句》、《古占法》(存)、《易傳外編》、《春秋傳顯微例目》、《論語傳》、《孟子章句》、《文史評》、《經(jīng)史說諸論辨》、《太玄補贊》、《戶口田制貢賦書》、《乾道振濟錄》、《醫(yī)經(jīng)正本書》(存)、《條具乾道新書》、《三器圖義》(存)、《四聲韻》、《淳熙雜志》、《南齋小集》等。見《宋史》卷四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嘉興崇德人,字慶叔,號知足居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歷舒州錄事參軍,通判常州、郢州,守臨汀,請祠歸。病危,自志其墓,止敘平生安分知足之意。
郭棣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四二六
郭棣(一一三三——一一九三),字子華,金州(治今陜西安康)人。初為興元、利州正將,乾道中孝宗召見,曰「恨見卿晚」。淳熙二年知揚州,五年,擢殿前副都指揮使。居殿巖十馀年,歸鄉(xiāng)。紹熙三年瀘州軍亂,即金州起知瀘州,乞祠,以利州觀察使致仕。明年卒,年六十一。見《四朝名臣言行錄》別集卷一二,《兩朝綱目備要》卷二,《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后集卷五四、七四,《止齋集》卷一三,《南宋制撫年表》卷上。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子深(?~一一七三),主池州貴池縣妙因寺。孝宗乾道九年九月,其友柯伯詹過之,留飲數(shù)杯,書偈擲筆而逝。事見《夷堅志·支庚》卷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安永(?~一一七三),號木庵,俗姓吳,閩縣(今福建福州)人。弱冠為僧,未幾謁懶庵于云門。懶庵徙怡山,命為首座。后繼席。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居乾元,遷黃檗。又三年,移住福州鼓山寺。乾道九年卒。為南岳下十七世,西禪懶庵鼎需禪師法嗣。有《木庵永和尚語》,收入《續(xù)古尊宿語要》卷五?!?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二一、《五燈會元》卷二○、《續(xù)燈正統(tǒng)》卷一○有傳。今錄詩四十六首。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安永號木庵。閩縣吳氏子也。永生具道質(zhì)行止肅然。身汩愛纏心懷遐舉。弱冠薙發(fā)高標物外。聞有別傳之道。乃謁懶庵禪師于云門。入室之際庵顧而問曰。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不得向世尊良久處會。隨后便喝。永倏然契悟。諸人未得個入處須得個入處。既得個入處不得忘卻老僧。永曰。恁么說話面皮厚多少。木庵則不然。諸人未得個入處須得個入處。既得個入處直須揚下入處始得。凡所說法簡明如此。時有安分庵主。少與永共隸業(yè)于安國。后永偕依懶庵不契。辭謁大慧于徑山。行次錢塘江干。仰瞻宮闕忽聞街司喝侍郎來。分忽大悟偈曰。幾年個事掛胸懷。問盡諸方眼不開。肝膽此時俱裂破。一聲江上侍郎來。竟回西禪。懶庵迎之付以伽梨衣。自爾不規(guī)所寓。后庵居劍門?;粠X表。學者從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安永,字木庵,姓吳氏,閩人也。永生具道質(zhì),行止肅然,身泊愛纏,心懷遐舉。弱冠薙發(fā),高標物外,聞有別傳之道,乃謁懶庵于云門。入室之際,庵顧而問曰: “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不得向良久處會。”隨后便喝,永倏然契悟,作禮曰:“不因今日問,幾喪目前機?!睉锈衷S之。辛卯住當山,上堂舉“睦州示眾云,諸人未得個入處,須得個入處。既得個入處,不得忘郤老僧?!庇涝唬骸绊ッ凑f話,面皮厚多少?木庵則不然,諸人未得個入處,須得個入處,既得個入處,直須飏下個入處始得?!狈菜f法,簡明如此。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八四
師友,號證通法師,隆興初在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3—1203 【介紹】: 宋高郵人,字唐卿。孝宗淳熙二年進士。官至淮南西路安撫司參議。與世多齟齬,自以為無補于世,置之江湖乃宜。遂號江湖長翁。善為文。有《江湖長翁集》。
全宋詩
陳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郵(今屬江蘇)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調(diào)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h,通判房州并權(quán)知州事。房州秩滿,為浙西路安撫司參議,改淮南西路安撫司參議。自以轉(zhuǎn)輾州縣幕僚,無補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號江湖長翁。寧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長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師文刊刻行世,陸游為之序,已佚。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獲抄本,與秦觀集同刊于高郵。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陳公墓志銘》?!£愒煸?,以明李之藻刊本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詩集外的作品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五七四九
陳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師從范成大,年四十三登淳熙二年進士乙科,以迪功郎為繁昌縣尉。改從仕郎、平江府學教授,尋宰定海、倅房陵。官至淮南西路安撫司參議。遭宋不競,事多齟齬,自以無補于世,晚遂號江湖長翁。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著有《江湖長翁集》。見陸游《陳長翁文集序》(《渭南文集》卷一五),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陳公墓志銘》(《江湖長翁集》卷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寧府建陽人,字道濟,一作通濟,一字子野,號芹溪。隱居不仕。穎敏嗜學,該貫子史,尤邃于《》。與朱熹友善,嘗相往來問答。朱熹書“芹溪小隱”匾其堂楣,并著《復齋銘》、《芹溪九曲》等詩文贈之,又為其詩作序。有《易說》、《論語纂訓》。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4—1211 【介紹】: 金泰安奉符人,原籍馮翊,字世杰,號竹溪。工詩文,能篆籀。世宗大定十年進士。調(diào)莒州軍事判官,累除翰林待制兼同修國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修《遼史》未成,卒。
詞學圖錄
黨懷英(1134-1211) 字世杰,號竹溪。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少與辛棄疾同師亳州劉瞻。能詩工書,修《遼史》。有《竹溪集》,詞存五首。
中州集
公諱懷英字世杰宋太尉進之十一代孫父純睦自馮翊來以從仕郎為泰安軍錄事參軍卒官妻子不能歸遂為奉符人公之在孕也太夫人夢道士吳筠來托宿及公生儀觀秀整如神仙然少穎悟日授千馀言師亳社劉嵓老濟南辛幼安其同舍生也嘗試東府取解魁是后困于名場遂不以世務嬰懷放浪山水間詩酒自娛簞瓢屢空晏如也夫人石氏徂徠先生之后亦能安貧守分既久鄉(xiāng)豪杰有知公者稍料理之大定十年擢進士甲科調(diào)成陽軍事判官汝陰令入為史館編修應奉翰林學士出為泰定軍節(jié)度使為政寬簡不言而人化召為翰林學士承旨致仕大安三年九月年七十八終于家是夕有大星殞于所居之堂眾驚視之而公已逝矣謚曰文獻禮部閒閒公墓志云公之文似歐公不為尖新奇險之語詩似陶謝奄有魏晉篆籀入神李陽冰之后一人而已嘗謂唐人韓蔡不通字學八分自篆籀中來故公書上軋鐘蔡其下不論也小楷如虞褚亦當為中朝第一書法以魯公為正柳誠懸以下不論也古人名一藝而公獨兼之可謂全矣(皇叔永蹈伏誅公作詔云天下一家詎可窺于神器公族三宥卒莫逭于常刑非忘本根骨肉之情蓋為宗社安危之計亦由涼德有失睦親乃于間歲之中連致逆謀之起恩以義掩至于重典之亟行天高聽卑殆非此心之得已興言及此惋嘆奚窮論者謂公之制誥百年以來亦當為第一間閒公作碑偶不及此故表出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4—1190 【介紹】: 宋臨江軍人,徙居廬陵,字子澄,號靜春先生。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知宜黃縣,以薦召對,論“古今未有俗不可變、弊不可革者”。歷太常寺主簿、差權(quán)發(fā)遣常州,改衡州。被誣告罷歸,筑槐陰精舍以講學。光宗立,起知袁州,病卒。初中進士后欲應博學宏詞科,及晤朱熹,遂志于理學。與呂祖謙、張栻神交,為汪應展、李燾敬慕。有《曾子內(nèi)外雜編》、《戒子通錄》、《墨莊總錄》及文集等。
全宋詩
劉清之(一一三四~一一九○),字子澄,學者稱鏡春先生,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一二)。靖之弟。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歷知建德、宜黃縣。孝宗召對,改太常主簿,通判鄂州,改知衡州。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以言者論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四八)。光宗即位,起知袁州,未赴而卒。年五十七。有文集、《衡州圖經(jīng)》等(《宋史·藝文志》),均佚,僅《戒子通錄》八卷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七、《宋元學案》卷五九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五七九九
劉清之(一一三四——一一九○),字子澄,號靜春,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登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第。調(diào)萬安縣丞,知宜黃縣。丞相周必大薦于孝宗,召對稱旨,改太常寺主簿。通判鄂州。差權(quán)發(fā)遣常州,改衡州。光宗即位,起知袁州,疾作,猶貽書執(zhí)政論國事。紹熙元年卒,年五十七。清之少從兄靖之學,后見朱熹,遂致力于義理之學。著有《曾子內(nèi)外雜篇》、《訓蒙新書》、《外書》、《戒子通錄》(存)、《墨莊總錄》、《祭儀》、《時令書》、《續(xù)說苑》、《農(nóng)書》、文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七有傳,又見《朱文公文集》卷八七《祭劉子澄文》,雍正《江西通志》卷五○。
徐定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隆興府豐城人,字子固。親喪,廬墓三年,以孝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