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309 310 311 312 313 315 316 317 318 下一頁
其它辭典
任詢(字 君謨 號 南麓 )何耕(字 道夫 號 怡庵、恬庵 )劉仲尹(字 致君 號 龍山 )葉子彊吳大成(字 子集 )周洪(號 龜阜老人 )尤袤(字 延之 號 遂初居士、遂初、梁溪居士 文簡 )張行成(字 文饒、子饒 世稱 觀物先生 )施晉卿(字 子一 )楊萬里(字 廷秀 號 誠齋 文節(jié) )翟杰(號 樸庵 )蔣康國(字 彥禮 號 鼎山 世稱 鼎山先生 )袁鳳(字 子儀 )趙子瀟鄭東卿(字 少梅、少海 號 合沙漁父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金易州軍市人,字君謨,號南麓。為人慷慨多大節(jié)。書為當時第一,畫亦入妙品。海陵正隆二年進士。歷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致仕卒,年七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7—1183
【介紹】:
宋漢州綿竹人,占籍德陽,字道夫,號怡庵。高宗紹興十七年四川類試第一。累擢嘉州守,有惠政,與何逢原、孫松壽、宋誨號四循良。孝宗淳熙中歷戶部郎中、國子祭酒,出知潼川府。
全宋詩何耕(一一二七~一一八三),字道夫,號怡庵,世居漢州綿竹,后徙德陽(今屬四川)。高宗紹興十七年(一一四七)四川類試奏名第一,賜進士出身,充彭州教授,遷成都教授。孝宗初,為成都府路轉運司干辦,俄通判成都府。乾道初,知雅州。八年,知嘉州,除潼川府路提點刑獄。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為倉部員外郎。六年,改戶部郎中兼國史編修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未幾,遷國子司業(yè)就升祭酒。八年,出知潼川府(同上書卷七)。十年卒,年五十七。著作僅《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二六存《蕙庵詩稿》一卷。事見《周文忠公集》卷三五《知潼川府何君墓志銘》?!『胃?,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成都文類》(簡稱文類)。校本多出底本的詩及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三何耕(一一二七——一一八三),字道夫,號恬庵,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人,紹興十七年四川類試第一,次年登進士第。始以左迪功郎充彭州州學教授,升從政郎,教授成都,改左宣教郎。孝宗即位,轉左奉議郎,移成都府路轉運司干辦公事,俄通判成都府,擢知蜀州。丁母憂,起守雅州、知果州、守嘉州,除潼川府路提點刑獄公事。淳熙四年監(jiān)四川類試,明年拜倉部員外郎,改戶部郎中,兼國史院編修官,侍講東宮,未幾遷國子司業(yè)、升祭酒、改太子侍讀,徙秘書監(jiān),丐外知潼川府。十年卒,年五十七,積官朝請大夫。見《周文忠公集》卷三五《朝請大夫知潼川府何君耕墓志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金蓋州人,字致君,號龍山。能詩。海陵王正隆二年進士。以潞州節(jié)度副使,召為都水監(jiān)丞卒。有《龍山集》。
中州集仲尹,字致君,蓋州人,后遷沃州。正隆二年進士,以潞州節(jié)度副使召為都水監(jiān)丞,卒。致君家世豪侈,而能折節(jié)讀書,詩樂府俱有蘊藉。有龍山集,嘗于其外孫欽叔處見之,參涪翁而得法者也。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九葉子彊,處州縉云(今浙江縉云)人,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歷官昆山縣令、籍田令、軍器監(jiān)臣。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四二、選舉二一之二,《吳都文粹》卷九,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漳州漳浦人,字子集。高宗紹興間秦檜當國,隱居漸山石榴洞,講授儒學。與陳俊卿、林擇之聚會賦詩。孝宗乾道中奉檄湖、湘,往來京、浙。有《梅月詩卷》、《筆義》、《經疑傳稿》。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五九四周洪,號龜阜老人,蜀州晉原(今四川崇州)人,紹興、乾道間在世。見民國《崇慶縣志》卷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7—1194
【介紹】:
宋常州無錫人,字延之,號遂初居士。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歷泰興令、秘書丞兼國史院編修、著作郎、給事中、禮部尚書。立朝敢言,守法不阿。工詩文,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取孫綽《遂初賦》意,作“遂初堂”于九龍山下,藏書三萬余卷。作《遂初堂書目》,為我國最早版本目錄著作之一。卒謚文簡。有《遂初小稿》、《內外制》,皆亡佚。清尤侗輯有《梁溪遺稿》。
全宋詩尤袤(一一二七~一一九四),字延之,號遂初,無錫(今屬江蘇)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三十一年,知泰興縣(《三朝北盟會編》卷二四○)。孝宗隆興間注江陰軍教授,需次七年。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除將作監(jiān)丞。七年,遷秘書丞兼實錄院檢討(《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出知臺州(《嘉定赤城志》卷九),五年,提舉淮南東路常平(《誠齋集》卷七八《益齋藏書目序》),改江南東路。八年,為江南西路轉運判官(《宋會要輯稿》瑞異二之二五),遷轉運使兼知隆興府。十年,召為吏部員外郎兼太子侍講,十四年,遷太子左諭德,除太常少卿(《宋中興東宮官僚題名》)。因論姜特立罷。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起知婺州,改太平州,召除給事中,兼侍講。四年,除禮部尚書兼侍讀(《止齋集》卷一二《正議大夫守給事中兼侍講尤袤除禮部尚書兼侍讀制》),五年卒,年六十八。謚文簡。有《遂初小稿》六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作《梁溪集》五十卷)等,已佚。清康熙間尤侗收輯遺文,刊有《梁溪遺稿》二卷;民國尤桐續(xù)刊《梁溪遺稿詩鈔補編》。事見《梁溪遺稿》卷首《家譜本傳》,《宋史》卷三八九有傳?!∮荣笤?,據《嘉定赤城志》、《咸淳毗陵志》等書所錄,合編為一卷。
詞學圖錄尤袤(1127-1194) 字延之,號遂初。無錫(今屬江蘇)人。高宗紹興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兼侍讀。謚文簡。《宋史》有傳。有《遂初小稿》60卷,已佚。清康熙間尤侗收輯遺文,刊有《梁溪遺稿》二卷,民國尤桐續(xù)刊《梁溪遺稿詩鈔補編》。
全宋文·卷四九九九尤袤(一一二七——一一九四),字延之,號梁溪居士,又號遂初居士,常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紹興十八年進士,歷官泰興令、江陰教授,召為將作監(jiān)簿,除秘書丞,遷著作郎。淳熙初出知臺州,提舉淮東、江東,遷江西漕兼知隆興府,除吏部郎官,遷太常少卿,權禮部侍郎兼直舍人院,奉祠。紹熙元年起知婺州,改太平州,召除給事中,擢禮部尚書,以疾乞致仕。紹熙五年卒,年六十八。有《遂初小稿》六十卷、《內外制》三十卷,均佚。今存《梁溪遺稿》二卷、《遂初堂書目》一卷。見《宋史》卷三八九本傳,《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邛州臨邛人,字文饒,一作子饒,學者稱為觀物先生。高宗紹興二年進士。由成都府路鈐轄司干辦公事請祠歸,杜門十年,著書多種。孝宗乾道中表進其書,除直徽猷閣。官至兵部郎中、知潼川府。隆興間汪應辰帥蜀,薦其有捐軀殉國之忠,又善于理財。有《皇極經世索隱》、《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易通變》、《翼玄》等。
全宋文·卷四三四三張行成,字文饒,學者稱觀物先生,臨邛(今四川邛崍)人。通經博古,尤邃于《易》。紹興二年進士及第。紹興九年獻《芻蕘書》二十篇,論天下形勢甚悉。歷漢州教授。二十三年,官成都府路鈐轄司干辦公事。丐祠歸,杜門十年,著成《述衍》、《翼玄》、《易通變》等七種凡九十九卷,發(fā)揮邵雍象數之學,世稱「七《易》」(今尚存五種共六十五卷)。孝宗初,知漢州。乾道二年,表進「七《易》」,除直徽猷閣,遷兵部郎中。出知潼川府。見所作《進易書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一六五,汪應辰《文定集》卷六、一五,周必大《文忠集》卷三五,《玉海》卷三六,《宋史》卷二○二、二○五,《宋史翼》卷二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施晉卿,字子一,成都(今屬四川)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清嘉慶《成都縣志》卷二)。事見《成都文類》卷一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7—1206
【介紹】:
宋吉州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調零陵丞。張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遂名其書房“誠齋”。孝宗初知奉新縣,以薦為國子監(jiān)博士。歷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進太子侍讀。淳熙十四年以反對呂頤浩配享廟祀,出知筠州。光宗立,召為秘書監(jiān),出為江東轉運副使。寧宗嗣位,乞致仕。后屢召不起。性剛直,不附韓侂胄。立主恢復之計。工詩,自成誠齋體,與尤袤、范成大、陸游號稱南宋四大家。有《誠齋集》。
全宋詩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調贛州司戶參軍。歷永州零陵丞、知隆興府奉新縣。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召為國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國子博士告詞》注),遷太常博士、將作少監(jiān)。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同上書《廣東提舉告詞》注),尋除本路提點刑獄。召為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應詔上書,擢東宮侍讀。十四年,遷秘書少監(jiān)(同上書《秘書少監(jiān)告詞》注)。十五年,因上疏駁洪邁太廟高宗室配饗議,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jiān)。紹熙元年(一一九○),兼實錄院檢討官,會孝宗日歷成,宰臣令他人為序,遂以失職丐去,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權總領淮西江東軍馬錢糧。因論江南行鐵錢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贛州,未赴。寧宗即位,屢召屢辭。慶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書《通議大夫寶文閣待制致仕告詞》注)。開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節(jié)(《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有《誠齋集》、《易傳》等傳世。事見其子長孺撰墓志(清乾隆刊《楊文節(jié)公文集》卷末附)?!?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三有傳?!钊f里詩四十二卷辭操一卷,以宋端平間刊本(原書藏日本東京宮內廳書陵部)為底本。校以宋淳熙、紹熙間遞刻之《誠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荊溪集十卷西歸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續(xù)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簡稱宋遞刻本,藏北京圖書館,原該共六十三卷,今殘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誠齋集》(簡稱四庫本)。參校明末毛氏汲古閣鈔本《誠齋集》(簡稱汲古閣本,今藏上海圖書館)、清乾隆六十年吉水楊氏帶經軒刊《楊文節(jié)公詩集》(簡稱楊本)。另從諸書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四十四卷。
詞學圖錄楊萬里(1127-1206) 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有《誠齋集》,詞附其中。
全宋文·卷五二八五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中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為贛州司戶,調永州○陵丞,知隆興府奉新縣。時相交薦之,召為國子博士。遷太常博士,尋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轉將作少監(jiān)。出知漳州,改常州。尋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就除提點刑獄,以憂去。免喪,召為尚左郎官,孝宗親擢為東宮侍讀。累遷左司郎中,秘書少監(jiān),以直秘閣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jiān),兼實錄院檢討官。出為江東運副,忤宰相意,改知贛州,不赴,遂乞祠。除秘閣修撰、提舉萬壽宮,自是不復出。寧宗時進寶文閣待制致仕。開禧二年卒,年八十(《宋史》本傳作「八十三」,誤),謚文節(jié)。萬里早年受學于張浚,工詩,為南宋四大家之一。著有《易傳》二十卷(存)、《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存)等。見《宋史》卷四三三本傳,清鄒樹榮編《楊文節(jié)公年譜》。
人物簡介
全宋詩翟杰,號樸庵,東莞(今屬廣東)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三一)。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為化州司戶,創(chuàng)桂華書院。事見《宋元學案補遺》卷三六。
全粵詩·卷二七翟杰,號樸庵。東莞人。宋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詔就職,以親老辭。家居孝友,究心理學。宋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親喪畢,任化州司戶。后乞休,歸構桂華書院,講學窮經以終老。清郭文炳康熙二十八年《東莞縣志》卷一二、清阮元修道光刊《廣東通志》卷二七○有傳。詩一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福州古田人,字彥禮,號鼎山。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官從政郎、饒州司法參軍。嘗從朱熹講論,熹著《楚辭集注》,多質之康國。學者稱鼎山先生。
人物簡介
全宋詩袁鳳,字子儀,奉新(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初為理定尉,繼攝荔浦縣,終衛(wèi)州錄事參軍。事見清同治《奉新縣志》卷八。
人物簡介
簡介紹興二十七年(1157)任淮西江東總領軍馬錢糧。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八鄭東卿,字少梅,一作少海,號合沙漁父,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昂侄。紹興二十七年特奏名,官終永嘉簿。著有《周易疑難圖解》三十卷、《大易約解》九卷、《易說》二卷。見《淳熙三山志》卷二九,《經義考》卷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