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308  309  310  311  312  314  315  316  317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黃補(季全、彥博、秀全 吾軒 )
劉卞功(子民 高尚先生 )
周必大(子充、洪道、弘道 省齋居士、平園老叟 益國公 文忠 )
唐堯封(嘉猷 )
宋晉之( 孝先 舜卿、正卿、舜清 樟坡居士、樟坡 )
岳雷(發(fā)祥 聲甫 )
歐陽鈇(伯威 寓庵 )
王佐(宣子 敬齋 )
范成大(致能、至能、幼元 石湖居士 崇國公 文穆 )
邊元鼎(德舉 三邊 )
鄭子聃(景純 )
釋子元(萬事休 慈照宗主 )
陸九皋(子昭 庸齋 )
陳之茂(卓卿、阜卿 錫山 )
丁明(子公、希閔 博雅先生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季全,號吾軒。高宗紹興間進士。為安溪縣令。嘗游惠州,與陳鵬飛相師友。后教授于鄉(xiāng),及門者數(shù)百人。官至高要縣尉。有《九經(jīng)解》、《論語人物志》。
全宋詩
黃補,字季全,號吾軒,莆田(今屬福建)人。端子。高宗紹興中從父宦游惠州,得永嘉陳鵬飛師友之。已而以其學教授于鄉(xiāng),及門者數(shù)百人。時林光朝講學城南,補在城東,幾與齊名。官至高要尉。《宋元學案》卷四四有傳。
全粵詩·卷四九
黃補,潮州人。詩一首。
全宋文·卷四八六六
黃補,字彥博,又字秀全,號吾軒,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嘗隨父赴任惠州,師陳鵬飛。后以其學教授于鄉(xiāng),及門者數(shù)百人。時林光朝教于城南,補教于城東,幾與齊名。登乾道八年特奏名,授高州文學,調(diào)肇慶府高要縣尉。著有《九經(jīng)解》、《論語人物志》。見《莆陽文獻傳》卷二九,《宋元學案》卷四,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安定人,字子民。于家之后圃自筑環(huán)堵,足不出戶三十年?;兆诼勂涿?,召之不起,賜號高尚先生。靖康之變后,不知所終。
全宋詩
劉卞功,字子民,濱州安定(今山東濱州西南)人。后為道士,史籍多有其人的離奇記載。徽宗聞其名,召之,不起,政和六年(一一一六)賜號高尚先生。高宗紹興十七年(一一四七)曾至嘉興。事見《賓退錄》卷一、《槜李詩系》卷三○。今錄詩三首。
槜李詩系·卷三十
紹興丁卯七月,一青衣道士至嘉興府治東南隱真道院,自言姓劉,居濱州,留數(shù)日去。云堂柱間題四十三字云:行方便,坐方便,諸圣察上天。見得道,安得身健。但能晨朝洗面水,不得浪淵起。盜玉津,能顯九霄云事。劉卞功來,字畫透柱如點漆,刮墨和劑,能療人疾。乾道間,真人復來往望吳門外,畫工家自起,藁繪其像。后為伶人王綺所得。一夕,綺夢真人叱之曰:汝留我在此許時如何?綺驚悟,訪諸隱真,始知顛末,遂歸焉。嘗有一老嫗丐于涂,腹大若妊,忽遇青衣人與藥如芥子,吞之,有水自腹中出,即平復。問之,曰:在隱真道院。淳熙初,云水客張寅來自金陵,瞻像起敬,話及錫山寶文李公謨宦游濱州,訪真人。乾道間,真人一到其家,會寶文觴客,弗及接,題詩磚壁,墨滲徹背,即夷堅志所載日轉庭槐一詩是也。真人居濱之安平鎮(zhèn),徽廟時屢詔不起,守臣奉旨寫真,真人即自題一詩于上,特授高尚處士。時政和六年八月十九日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204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號省齋居士,晚號平園老叟。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授徽州戶曹,累遷監(jiān)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應詔上十事,皆切時弊。權給事中,繳駁不避權幸。后任樞密使,創(chuàng)諸軍點試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進左丞相。光宗時,封益國公。遭彈劾,出判潭州。寧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謚文忠。工文詞,有《玉堂類稿》、《玉堂雜記》、《平園集》、《省齋集》等八十一種,后人匯為《益國周文忠公全集》。(⊙ 《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全宋詩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號平園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鄭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詵通判廬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調(diào)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舉博學宏詞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為太學錄,累遷編類圣政所詳定官兼權中書舍人兼權給事中。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因繳駁龍大淵、曾覿除知閤門事,奉祠。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劍州。六年,除秘書少監(jiān)兼直學士院。八年,兼權中書舍人時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閣待制、侍講,累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承旨。七年,除參知政事。九年,除知樞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紹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興府。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觀文殿大學士、益國公致仕。未幾,為韓侂胄指為偽學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開禧三年(一二○七),賜謚文忠。生平著書八十一種,有《平園集》二百卷。事見本集卷首年譜,《宋史》卷三九一有傳。 周必大詩,以清黃丕烈校跋并抄補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宋開禧二年刊本(簡稱宋本,原藏日本靜嘉堂文庫),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校者校補及異文甚夥,部分有判斷,不少僅羅列未定。整理時凡異文與宋本相同,文義且無窒礙者,概從宋本。四庫本錯奪衍倒極多,而編次較底本、宋本合理,從四庫本。編為十四卷。
詞學圖錄
周必大(1126-1204) 字子充,一字洪道,自號平園老叟。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二十七年舉博學宏詞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國公,卒謚文忠。與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交深誼篤。有《益國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齋文稿》、《平園續(xù)稿》、《省齋別稿》、《二老堂詩話》等24種。
全宋文·卷五○一四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初字弘道,自號平園老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紹興二十七年進士及第,授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中博學宏詞科,授建康府學教授。孝宗即位,除起居郎,遷權中書舍人。權給事中,繳駁不避權幸。淳熙五年,除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七年,除參知政事。九年,除知樞密院事。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進左丞相,封益國公。紹熙二年,除觀文殿學士,判潭州。慶元元年,以少傅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贈太師,賜謚文忠。著有《周益國文忠公集》二百卷(存)。見周綸《周益國文忠公年譜》(本集卷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嘉猷。高宗紹興末以光祿寺丞兼慶王府直講,除祠部員外郎仍兼。孝宗隆興二年,擢國子司業(yè),再除殿中侍御史,以敢言受帝知,有清直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211 【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原名孝先,字舜卿,后改今名,字正卿,號樟坡居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曾從王十朋游,為同學中杰出者,深得器重。歷知臨海、光化、奉化等縣,通判信州,所至留心風教,勉勵后學。以朝散郎致仕。有《樟坡集》。
全宋詩
宋晉之(一一二六~一二一一),字正卿,原名孝先,字舜清,樂清(今屬浙江)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diào)汀州司戶參軍,移長溪縣丞。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為臨海令(《嘉定赤城志》卷一一)。歷知光化縣、奉化縣,通判信州。以朝散郎致仕。寧宗嘉定四年卒,年八十六。有《樟坡集》三十卷,已佚。事見《攻愧集》卷一○九《朝散郎致仕宋君墓志銘》。
全宋文·卷四九九三
宋晉之(一一二六——一二一一),字正卿,號樟坡。原名孝先,字舜卿。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隆興元年進士。歷官長溪、臨海、光化、奉化縣,遷信州通判,以朝散郎致仕,嘉定四年卒,年八十六。有《樟坡集》三十卷。見樓鑰《宋君墓志銘》(《攻愧集》卷一○九)。
岳雷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 【介紹】: 宋相州湯陰人,字發(fā)祥,號聲甫。岳飛次子。官忠訓郎、閤門祗候。卒贈武略郎。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歐陽鈇(一一二六~一二○二),字伯威,號寓庵,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與周必大同年生,又同應舉,但屢試不第,乃篤意于詩。寧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七。有《脞辭集》等,均佚。事見《周文忠集》卷七四《歐陽伯威墓志銘》、《誠齋集》卷七七《歐陽伯威脞辭集序》。今錄詩十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191 【介紹】: 宋紹興山陰人,字宣子,號敬齋。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第一。為秘書省校書郎,時秦檜子秦熺提舉秘書省,絕不與熺交談,被熺唆言者論去。檜死熺斥,起為吏部員外郎。孝宗淳熙六年知潭州,因鎮(zhèn)壓陳峒起事,超拜顯謨閣待制,進權戶部尚書。奉祠卒。
全宋文·卷四九九四
王佐(一一二六——一一九一),字宣子,號敬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補太學生,紹興十八年廷對第一,授秘書省校書郎。不阿附秦檜之子,請祠去。檜死,起為吏部員外郎,領起居郎,出知永、明二州。入權戶部侍郎,改吏部。復出知宣州,徙建康府、饒、揚、潭諸州。遷工部侍郎兼知臨安府,進權戶部尚書。以老疾乞奉祠,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紹熙二年終于家,年六十六。見陸游《尚書王公墓志銘》(《渭南文集》卷三四),《嘉泰會稽志》卷一五,《咸淳臨安志》卷四八,《吳中人物志》卷三,《宋歷科狀元錄》卷五。
宋登科記考
王俊彥子。字宣子,號敬齋。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紹興十八年(1148年)進士第一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193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孝宗初,知處州,修復通濟堰,民得灌溉之利。乾道六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除中書舍人。淳熙五年,拜參知政事,僅兩月,被劾罷,奉祠。后因病,退居故里石湖。卒贈少師,追封崇國公,謚文穆。素有文名,尤工于詩。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全宋詩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號石湖居士,吳(今江蘇蘇州)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除徽州司戶參軍。三十二年,入監(jiān)太平惠民和劑局。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編類高宗圣政所兼敕令所檢討官。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累遷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員外郎,為言者論罷。三年,起知處州。五年,除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兼國史院編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使金。使歸,遷中書舍人,同修國史及實錄院同修撰。七年,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年召對,權禮部尚書。五年,拜參知政事,尋罷。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資政殿大學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今傳《石湖居士詩集》三十四卷,及《吳郡志》、《攬轡錄》、《驂鸞錄》、《桂海虞衡志》、《吳船錄》等。事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傳?!》冻纱笤?,以《四部叢刊》影印清康熙顧氏愛汝堂刊本為底本。校以明弘治金蘭館銅活字本(簡稱明本)、康熙黃昌衢藜照樓刻《范石湖詩集》二十卷(簡稱黃本),并酌采清沈欽韓《范石湖詩集注》(簡稱沈注)。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人。南宋四大詩人之一。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江蘇)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累官禮部員外郎、靜江知府、資政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工詩詞,以善寫田園詩著稱,與尤袤、楊萬里、陸游合稱“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有《石湖居士集》等。孝宗淳熙四年(1177)中秋,由四川卸任東回臨安,經(jīng)過武昌時曾數(shù)次登臨黃鵠山南樓,作《水調(diào)歌頭?中秋飲南樓》并載入其所撰《吳船錄》,抒發(fā)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抑郁之情,開登南樓題黃鶴樓詞之先河。并在南樓題詩七律《鄂州南樓》,描繪武昌中秋之夜的迷人景象,表達出對江城的贊美之情。
全宋文·卷四九七五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一字幼元,早號此山居士,后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調(diào)徽州司戶參軍。隆興二年除樞密院編修官。乾道元年升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遷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員外郎,罷,主管臺州崇道觀。三年,起知處州。五年,召除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兼國史院編修官。擢起居舍人兼侍講,仍兼實錄院檢討官。六年五月,遷起居郎。使金還,除中書舍人、同修國史。九年,出為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靜江府。淳熙元年,除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四年,以病丐歸。入對,除權禮部尚書。五年知貢舉,尋兼直學士院,以中大夫參知政事,兼權修國史日歷。出知婺州、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帥江東兼行宮留守、知建康府。十年丐閑。十五年起知福州,力辭。紹熙三年,知太平州,旋丐歸。四年薨,年六十八。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資政殿大學士贈銀青光祿大夫范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本傳,于北山《范成大年譜》,孔凡禮《范成大年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豐州人。邊元勛弟。資稟疏俊。工詩文。海陵王天德三年進士,以事停銓。世宗初,薦授供奉翰林,出為邢州幕官。與兄元勛、元恕,時號三邊。
中州集
元鼎字德舉,豐州人。兄元勛元恕,俱有時名,號三邊。德舉十歲,能詩。天德三年第進士,以事停銓。世宗即位,張?zhí)珟熀票硭]供奉翰林,出為邢州幕官,復坐誣累,遂不復仕進。德舉資稟疏俊,詩文有高意,時輩少及。如云:云鐘號曉月,風絮亂春燈。晚照入簾如有意,春風過水略無痕。五更好夢經(jīng)年事,三月殘花一夜風。拂子云:驅去青蠅讒口遠,拂開黃卷圣言新。云露月華天半白,星移河漢夜微涼。此類甚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180 【介紹】: 金大定府人,字景純。海陵天德三年進士。調(diào)翼城丞。頗以才望自負。累官侍講,兼修國史。英俊有直氣,其為文亦然。平生所著詩文達二千余篇。
中州集
子聃字景純大定人少日有賦聲時輩莫與為敵天德三年第三人登科士論仍以為屈而海陵不之許也正隆二年詔景純再試擇能賦者八人先以題付之以困景純且將視其中與否罪賞之(御題天錫勇智正萬邦海陵謂侍臣漢高祖諱不避之可乎乃改作萬國)及開卷景純果第一人楊伯仁張汝霖中選劉幾綦戩李師顏輩皆被黜海陵終不以景純?yōu)楣づc被黜者兩罷之趙獻之賀啟云丹桂一枝不失舊物青錢萬選無愧古人其為名流所稱道如此累官吏部侍郎改侍講學士卒其賦酴醾有玉斧無人解修月珠裙有意欲留仙之句甚為詩家所稱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三九四
子元(?——一一六六),號萬事休,平江昆山(今江蘇昆山)茅氏子。父母早亡,投本州延祥寺,十九歲落發(fā)。慕慧遠蓮社遺風,撮集大藏要言,編成《白蓮晨朝懺儀》。后住淀山湖,創(chuàng)立白蓮懺堂,述《圓融四士三觀選佛圖》。乾道二年,高宗賜號慈照宗主,尋卒。有《西行集》、《風月集》行世。見《廬山蓮宗寶鑒》卷四,《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四二。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二
釋子元,昆山茅氏子。母氏柴,夜夢佛入門,詰旦生元,因小字“佛來”。蚤歲出家,投延祥寺習止觀,定中聞鴉聲,大悟。自后棲心安養(yǎng),自號“萬事休”,逆順境中未嘗動念。慕廬山遠公蓮社遺風,恒以歸依三寶,受持五戒,誘人謂念彌陀五聲,足證五戒,結普凈緣。欲令世人,凈五根,得五力,出五濁也。乃集大藏要言,編懺儀,為法界眾生,禮佛求度。后于淀山湖創(chuàng)立白蓮懺堂,同修凈業(yè),述圓融四土三觀,選佛圖,開示蓮宗眼目。乾道二年,詔至德壽殿,演說凈土法門,賜號“慈照宗主”。三月二十三日,于鐸城倪普建宅,告諸徒曰:“吾化緣已盡,時當行矣。”合掌辭眾,奄然而寂,荼毗舍利無數(shù),集有《彌陀節(jié)要》一卷。
陸九皋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191 【介紹】: 宋撫州金溪人,字子昭,號庸齋。陸九淵三兄。少力學,及長補郡學子弟員,文行俱優(yōu)。年過三十始獲薦名,又復不第。授徒家塾,率諸弟講學,從游者多有聞。番陽許氏延為桐嶺書院師。淳熙十四年,江西歲旱,為鄉(xiāng)官主賑恤。以思授修職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常州無錫人,字卓卿,一作阜卿,號錫山。高宗紹興二年進士。廷對忤權相,被黜。狀元張九成叩頭殿階,稱己學不如之茂,之茂能言人不敢言,宜獎不宜黜。高宗覽對悚然,賜同進士出身。除休寧尉,以經(jīng)學為諸儒倡。孝宗隆興中仕至吏部侍郎。善詩畫,剛果識治體,未及大用而卒。
全宋詩
陳之茂(?~一一六六),字阜卿,無錫(今屬江蘇)人。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六年,為休寧尉(《新安志》卷四)。三十年,為秘書省著作郎,監(jiān)察御史。三十一年,知吳興,次年改知平江(《嘉泰吳興志》卷一四)。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知建康,二年知隆興(《南宗制撫年表》卷上)。乾道二年再知建康,旋致仕(《景定建康志》卷一四)。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四二四五
陳之茂(?——一一六六),字卓卿,常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紹興二年以太學生廷試,賜同進士出身,與州助教。歷紹興通判。三十年,自著作佐郎除監(jiān)察御史。次年,為吏部員外郎。出知平江府、建康府。乾道初遷吏部侍郎、權吏部尚書,兼中書舍人、直學士院。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二、一七二、一八五、一八九,《宋會要輯稿》儀制九之二二,《南宋館閣錄》卷七、八,《景定建康志》卷一四,洪武《無錫志》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7—1211 【介紹】: 宋鎮(zhèn)江金壇人,字子公。原名騫,字希閔。丁權子。自少嗜學,為人曠達而廉清,孝宗淳熙十四年以特恩授迪功郎監(jiān)潭州南岳廟。手編事類及諸史通考等百余卷,著《直說》五十篇。及卒,鄉(xiāng)里私謚博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