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292  293  294  295  296  298  299  300  301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德會(蓬庵 何 )
釋德淳(山堂 )
釋思岳(蒙庵 )
釋惟鳳(持正 )
釋惠詢(謀道 月堂 )
釋慧光(潛庵 )
釋慧光(寂室 夏侯 )
釋慧蘭(真懿 )
釋慧初(無諍 )
釋擇崇(常庵 )
釋文準(zhǔn)弟子
釋文或(文寶大師 )
釋曇瑩(蘿月 別稱 易僧 )
釋普信(夢庵 )
釋普聞( 普聞 龍湖 圓覺禪師 )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德會,號蓬庵,俗姓何,重慶府(今重慶)人。住南康軍云居寺。為南岳下十六世,石頭自回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德淳,號山堂,信州上饒(今屬江西)人。住隆興府泐潭寺。為南岳下十六世,大溈月庵善果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二一、《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思岳,號蒙庵。住漳州凈眾寺,遷鼓山,晚住福州東禪。為南岳下十六世,徑山宗杲禪師法嗣。有《東禪蒙庵岳和尚語》一卷,收入《古尊宿語要》卷五?!?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八、《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十八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惟鳳,青城(今四川灌縣)人(《清波雜志》卷一一)。號持正。九僧之一。有《風(fēng)雅拾翠圖》(《圣宋九僧詩·惟鳳》條下),已佚。今錄詩十五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六○
惠詢(一一一九——一一七九),字謀道,自號月堂,永嘉(今浙江溫州)陳氏子,八歲出家寶印院。十四歲造延慶,依澄照子先法師,繼師圓辨。出住華云、移住奉川,遷凈居、普和。乾道五年主延慶。淳熙六年十月卒,年六十一。見《攻愧集》卷一一○《延慶月堂講師塔銘》。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慧光,號潛庵,繼如璧(饒節(jié))主持凈慈寺。《新續(xù)高僧傳》四集有傳。今錄詩五首。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又潛庵慧光,繼璧主凈慈者,上堂舉趙州因僧問狗子還有佛性否,趙州云無,頌曰:“狗子無佛性,全提摩偈令。才擬犯鋒铓,喪郤窮性命。”慧光亦能文,但無專集。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慧光,號寂室,俗姓夏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住臨安府靈隱寺。為青原下十四世,慈受懷深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二、《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慧蘭,號真懿。住東京華嚴(yán)寺,為青原下十三世,北因自覺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九、《五燈會元》卷一四有傳。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慧初,號無諍,靜江府(今廣西桂林)人。住常德德山寺。為南岳下十五世,黃龍山堂震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擇崇,號常庵,寧國府(今安徽宣州)人。住饒州薦福寺。為南岳下十五世,黃龍德逢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文準(zhǔn)禪師弟子,名未詳,見《五燈會元》卷一七《泐潭文準(zhǔn)禪師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文或,號文寶大師。事見《吟窗雜錄》卷三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曇瑩,號蘿月,嘉興(今屬浙江)人(《四庫全書·珞琭子賦注提要》)。住臨安退居庵,洪邁曾見其說《》(《容齋隨筆》卷一“坤動也剛”條)。有《珞琭子賦注》二卷傳世。今錄詩七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嘉禾人,號蘿月。以談《》名,時稱易僧。有《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普信,號夢庵。住漣水軍萬壽寺。為南岳下十五世,勝因咸青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今錄詩十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普聞,能詩,《說郛》中存有《詩論》一卷。今錄詩三首。
禪林僧寶傳·卷第五
禪師名普聞。唐僖宗太子。生而吉祥。眉目風(fēng)骨。清真如??。不茹葷。僖宗鐘愛之。然以其無經(jīng)世意。百計陶寫之終不回。聞霜華之風(fēng)。夢寐想見。中和元年。天下大亂。僖宗幸蜀。親王宗室皆逃亡。不相保守。聞斷發(fā)逸游。人無知者。造石霜。諸與語嘆異曰。汝乘愿力而來乃生帝王家。脫身從我。火中芙蓉也。聞夜入室。懇曰。祖師別傳事??弦韵喔逗酢VT曰。勿謗祖師。曰天下宗旨盛大。豈妄為之耶。諸曰是實事。曰師意如何。諸曰待案山點頭。即向汝說破。聞俯而惟曰。大奇。汗下再拜。即日辭去。至邵武城外。見山郁然深秀。問父老。彼有居者否。曰有一苦行。隱其中。聞?chuàng)懿?。望煙起處獨進(jìn)??嘈幸娭?。欣然讓其廬曰。上人當(dāng)興此。長揖而去。不知所之。聞飯木實飲谷而住十馀年。一日有老人來拜謁。聞曰。丈夫家何許。至此何求。老人曰。我家此山。有求于師。然我非人龍也。以疲墮行雨不職。上天有罰。當(dāng)死。賴道力可脫。聞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雖然汝當(dāng)易形來。俄失老人所在。視座榻旁。有小蛇尺許。延緣入袖中屈蟠。暮夜風(fēng)雷挾坐榻。電砰雨射。山岳為搖振。而聞危坐不傾。達(dá)旦晴霽。垂袖蛇墮地而去。頃有老人至。泣淚曰。自非大士之力。為血腥穢此山矣。念何以報厚德。即穴巖下為泉曰。他日眾多無水。何以成叢林。此泉所以延師也。泉今為湖。在半山。號龍湖。邦人聞其事。富者施財。貧者施力。翕然而成樓觀。游僧至如歸。湖之側(cè)有神。極靈禍福。此邦民俗畏敬之。四時以牲饗祭。聞?wù)炔咧翉R。與之約曰。能食素持不殺。戒乃可為鄰。不然。道不同。不相為謀。何山不可居乎。是夕邦之父老。夢神告語曰。聞禪師為我受戒。我不復(fù)血食。祭我當(dāng)如比丘飯足矣。自是神顯異跡。護(hù)持此山。聞將化。令擊鐘集眾。跏趺而坐。說偈。我逃世難來出家。宗師指示個歇處。住山聚眾三十年。對人不欲輕分付。今日分明說似君。我斂目時齊聽取。于是斂目安坐。寂然良久。撼之已化矣。塔于本山。謚圓覺禪師。史不書名。但書僖宗二子。建王宸。益王升。然亦失其母氏位。及薨年月。傳不書。聞受業(yè)受具所。讀偈曰。我逃世難來出家。疑石霜亦其落發(fā)師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