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291  292  293  294  295  297  298  299  300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子儀
釋子文
釋子涓
釋子溫(別稱 溫日觀、瑪瑙顛 仲言 日觀、知非子、溫葡萄、知歸子 )
釋子照
釋子琦( 覺照大師 )
釋子經(jīng)
釋子言(別稱 子言庵主 智陀 )
釋守仁(且庵 )
釋守緣(隨庵 史 )
釋居昱( 昱法華 )
釋居靜(愚丘 楊 )
釋彌堅(石室 )
釋彥充(肯堂 盛 )
釋彥孜(達宗 陳 )
釋子儀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三○
子儀,號心印水月禪師,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陳氏子。初游鼓山,師事晏國禪師。后回浙中,吳越王錢俶命開法于羅漢、光福二道場。見《五燈會元》卷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子文,住臺州鴻福寺。為南岳下十五世,圓悟克勤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五、《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子涓,潼川(今四川三臺)人。住常德府德山寺。為南岳下十七世,大溈行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二一、《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子溫,字仲言,號日觀,又號知非子,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宋季元初,萍海四方,止杭之瑪瑙寺。善草書,喜畫葡萄,世號溫葡萄。事見《珊瑚網(wǎng)》卷三一引龍?zhí)枳宇}識。今錄詩三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嘉興華亭人,字仲言,號日觀,又號知非子。善草書。作水墨葡萄自成一家,其枝葉皆草書法,世號“溫葡萄”,時貴贄金求之不可得。性嗜酒,好短衣,佯狂于市。宋末住杭州瑪瑙寺。
元詩紀(jì)事
子溫字仲言,號日觀,華亭人。宋亡,出家住杭之瑪瑙寺。
槜李詩系·卷三十
子溫,字仲言,號日觀,又號知歸子,桐鄉(xiāng)屠甸村寂照寺僧也。又常居杭州瑪瑙寺,善畫葡萄,枝蔓皆合草書法。時寫詩文于上。性嗜酒,豪飲不羈。然楊總統(tǒng)飲以酒,則不一沾唇。見輒罵曰:“掘墳賊?!睍r鮮于伯機得怪松一株,移值齋前,呼為支離叟。日觀時過之,醉即抱支離叟,或歌或泣,每索湯浴。伯機必躬進澡豆云。嘗在朱宣慰家作畫題一詩。朱雖武夫,雅敬日觀,軒然笑曰:“我果會賣蘆柴和尚知我厚酬之見?!薄?a target='_blank'>堯山堂外紀(jì)》廣平宋無贈日觀詩云:“玉山道人蒼壁立,胸潴萬斛松煤汁。吐作千年古怪藤,猶帶西湖煙雨濕。元氣淋漓草木活,太陰菌蠢蟲蛇蟄。須縈翠霧瘦蛟走,睛抉玄珠黑龍泣。神剜鬼刻字崛奇,水精火齊光陸離。天魔擎來青帝寶,鯨波涌出珊瑚枝。墨花酣春馬乳漲,醉夢渴想西涼婆。風(fēng)窗秋疑蠹葉語,露架夜憶虬柯垂。須臾掩卷何所見,月落庭空無影時?!本淝鷱堄暝娫疲骸叭沼^一飲西涼酒,解寫葡萄絕代無。請師截斷葛藤路,還我黑月摩尼珠。”錢唐馬臻詩云:“老衲摶空無,混沌為之辟。拔得天地根,不假雨露力。寒藤掛鬼眼,累累冷光碧。驪龍亦驚猜,夜半風(fēng)霆急。”浦城楊載詩云:“日觀作葡萄,電掃無蹤跡。誰于故紙上,點綴辨墨筆。西天十萬里,來往僅瞬息。敗闕固不小,遺下履一只?!?/blockquote>
補續(xù)高僧傳·感通篇
宋亡。又有瑪瑙寺顛僧。豪飲不羈。往往出憤世語。善??葡萄枝蔓虬。結(jié)寫詩文于上。寓意深遠(yuǎn)。楊總統(tǒng)。以名酒啖之。終不濡唇。見輒罵曰。掘墳賊。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護法篇
南晉僧子照者。有實行自然之智。如人信手斫方圓。皆中繩墨。慈覺使總院事。事無巨細(xì)。談笑而辦。閣經(jīng)營。照實董其事。垢面龜手。不憚霜雪。伐山相材。運土拾礫。與蒼頭短發(fā)進退。凡半年而落成。竭以財施。而慈覺之志乃克成。師弟子之于宗。皆無所愧。賢矣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子琦,泉州(今屬福建)人。俗姓許。依開元智衲,試經(jīng)得度,精《楞嚴(yán)》、《圓覺》。住蘄州開元,為南岳下十二世,黃龍南禪師法嗣。事見《五燈會元》卷一七。今錄詩二首。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子琦。泉州許氏子。試經(jīng)得度。精楞嚴(yán)圓覺。棄之游江淮。謁翠巖真禪師。問佛法大意。真唾地曰。這一滴落在何處。師捫膺曰。學(xué)人今日脾病。真為解頤。辭參積翠南公。盡得其道。相與商搉古今。適大雪。南公。指謂師曰。斯可以一致帚否。師曰。不能。然則天霽日出。云物解駁。豈復(fù)有哉。知有之人。于一切言句。如破竹。雖百節(jié)當(dāng)迎刃而解。詎容聲于儗議乎。一日南公。遣僧逆問三關(guān)語。師厲聲曰。你理會久遠(yuǎn)。時事作么。南公益奇之。于是名著叢席。南公歿。四祖演禪師。命分座。室中垂語曰。一人有口道不得姓字為誰。后傳至東林總禪師。嘆曰。琦首座如鐵山萬仞。卒難逗他語脈。未幾。以開元為禪林。請師為第一世。賜號覺照大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子經(jīng),住信州博山寺,稱無隱子經(jīng)禪師。為南岳下十四世,黃龍惟清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子言庵主,號智陀,綿州彰明(今四川江油縣南太平鎮(zhèn))人。初到大隨,聞舉石頭和尚示眾偈,倏然領(lǐng)旨。歸隱彭州土溪,鑿石崖為室,居三十年,化風(fēng)盛播。為南岳下十五世,大隨元靜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七、《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守仁,號且庵,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住真州長蘆寺。為南岳下十六世,烏巨雪堂道行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二○、《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九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守緣,號隨庵,俗姓史,漢州(今四川廣漢)人。年十三病目,去家依棲禪慧目能禪師圓具。出峽依寶峰,領(lǐng)悟。留五年,西歸寓中巖??な厣垆咄鞄熼_法棲禪,遷無為、中巖。為南岳下十六世,寶峰擇明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二○、《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居昱,俗姓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學(xué)詩于林逋。童稚時即禮僧愿舍,誦《法華經(jīng)》,七日而周,號昱法華。夏竦表為沙彌(《嘉定赤城志》卷三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居靜,號愚丘,俗姓楊,成都(今屬四川)人。少依白馬寺出家,復(fù)師事南堂禪師。住東巖寺,終潼川護圣寺。為南岳下十五世,大隨元靜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五四二六
居靜,乾道間住嘉州夾江(今四川夾江)毗盧禪院。
大明高僧傳·卷第六 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居靜號愚丘。成都楊氏子也。年十四依白馬寺安慧出家。聞南堂禪師道望往謁。堂舉香嚴(yán)枯木里龍吟話詰之。靜于言下大悟。一日堂問曰。莫守寒巖異草青。坐卻白云宗不妙。汝作么生。靜曰。直須揮劍。若不揮劍漁父棲巢。堂矍然曰。這小廝兒靜珍重便行。后出世住東巖。嘗謂眾曰。參學(xué)至要不出先南堂道最初句及末后句透得過者一生事畢。儻或未然更與爾分作十門。各各印證自心。還得穩(wěn)當(dāng)也未。第一須信有教外別傳。第二知有教外別傳。第三須會無情說法與有情說法無二。第四須見性如觀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穩(wěn)密。第五須具擇法眼。第六須要行鳥道玄路。第七須文武兼濟。第八須摧邪顯正。第九須大機大用。第十須向異類中行。凡欲紹隆法種。須盡此綱要方坐得這曲錄床子受天下人禮拜敢與佛祖為師。若不到恁么田地秖一向虛頭。他時異日閻老子未放爾在。又偈曰。十門綱要掌中施。會得來時自有為。作者不須排位次。大都首尾是根基。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居靜,字愚丘,成都楊氏子也。年十四,依白馬寺安慧出家。聞南堂禪師道望,往謁。堂舉香嚴(yán)“枯木里龍吟”話詰之,靜于言下大悟。一日,堂問曰:“莫守寒巖異草青,坐卻白云宗不妙。汝作么生?”靜曰:“直須揮劍,若不揮劍,漁父棲巢?!碧蜜侨辉唬骸斑@小廝兒?!膘o珍重便行。后出世住東巖,嘗謂眾曰:“參學(xué)至要,不出先南堂道最初句及末后句,透得過者一生事畢,儻或未然,更與你分作十門,各各印證自心,還得穩(wěn)當(dāng)也未。第一,須信有教外別傳。第二,知有教外別傳。第三,須會無情說法與有情說法無二。第四,須見性如觀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隱密。第五,須具擇法眼。第六,須要行鳥道玄路。第七,須文武兼濟。第八,須摧邪顯正。第九,須大機大用。第十,須向異類中行。凡欲紹隆法種,須盡此綱要,方坐得這曲錄床子,受天下人禮拜,敢與佛祖為師。若不到恁么田地,秪向虛頭,他時閻老子未放你在。”又偈曰:“十門綱要掌中施,會得來時自有為。作者不須排位次,大都首尾是根基。”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彌堅。號石室。閩清陳氏子。根性敏利。歷諸叢席。最后見孤峰秀公。函蓋相合。遂傳東山之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彥充,號肯堂,俗姓盛,于潛(今浙江臨安縣西)人。幼依明空院義堪為師,首參大愚宏智、正堂大圓,得法于東林道顏禪師,后住臨安凈慈寺。為南岳下十七世,東林道顏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二○、《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四有傳。今錄詩二首。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彥充號肯堂。杭之于潛盛氏子也。幼即慧性朗然善根內(nèi)著。生而知有愿脫塵羈。遂依明空院釋義堪薙發(fā)。五夏學(xué)律一缽孤征。徑造大愚宏智正堂大圓。后聞僧舉東林顏示眾曰。我此間別無玄妙。秖有木札羹鐵釘飯。一任汝等咬嚼。彥竊喜之直謁陳所見解。東林謂曰。據(jù)汝所見處正坐在鑒覺中也。彥盡將從前所得底一時飏下。專注一心精勤參究。一日聞傍僧舉南泉道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乃默自覺曰。打草秖要蛇驚耳。次日入室東林問。那里是巖頭密啟其意處。彥曰。今日捉敗這老賊。林曰。達磨大師性命在汝手里也。彥擬開口。驀然被林?jǐn)r胸一拳。頓即大悟汗流浹背點首言曰。臨濟道黃檗佛法無多子。豈虛語哉。呈偈曰。為人須為徹。殺人須見血。德山與巖頭。萬里一條鐵。林深然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彥充,字肯堂,于潛盛氏子也。生而慧性朗然,善根內(nèi)著。爰在髫年,愿脫塵羈,依明空院義堪薙發(fā),五夏學(xué)律。一缽孤征,徑造大愚宏智、正堂大圓,后聞僧舉“東林顏示眾曰:我此間別無玄妙,秪有木札羹,鐵釘飯,一任汝等咬嚼。”彥竊喜之,直謁陳所見解,東林謂曰:“據(jù)汝所見處,正坐在鑒覺中也。”彥盡將從前所得一時飏下,專注一心,精勤參究。一日,聞傍僧舉“南泉道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乃默自覺曰:“打草秪要蛇驚耳?!贝稳杖胧遥瑬|林問:“那里是巖頭密啟其意處?”彥曰:“今日捉敗這老賊。”林曰:“達摩大師性命在汝手里也?!睆M開口,驀然被林一擊,豁爾大悟,汗流浹背,點首言曰::“臨濟道黃蘗佛法無多子,豈虛語哉!”呈偈曰:“為人須為徹,殺人須見血。德山與巖頭,萬里一條鐵。”林深然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彥孜,號達宗,俗姓陳,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住潭州南巖法輪寺,為南岳下十四世,智海道平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二、《五燈會元》卷一二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