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241  242  243  244  245  247  248  249  250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童宗說(夢弼 南城先生 )
蘇峴(叔子 )
趙令衿(超然居士 表之 安定郡王 )
趙善應(yīng)(彥遠(yuǎn)、慶公 幸庵 )
邵博(公濟 西山 )
韓元吉(無咎 南澗、南澗翁 潁川郡公 )
丁世昌(少明 竹坡老人 )
丁子昭
丁子章
丁子齊
丁師正(竹巖 )
丁希顏( 晞顏 令子 )
丁石(貫道 菊山逸民、菊山 )
萬人杰(正淳、正純 止齋 )
萬俟紹之(子紹 郢莊 )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童宗說,字夢弼,南城(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官袁州教授。著有《旴江志》、《柳文音注》,已佚。事見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六、清同治《南城縣志》卷八。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南城人,字夢弼,號南城先生。眉宇秀整,操尚拔俗,為袁州教授。有《柳文音注》。
全宋文·卷四七五八
童宗說,字夢弼,建昌軍南城(今江西南城)人。紹興二十一年第進士,紹興間為袁州州學(xué)教授。著有《旴江志》十卷、《宜春志》十卷及《柳文音釋》。見《直齋書錄解題》卷八,《郡齋讀書附志》卷下,雍正《江西通志》卷五○、八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五八
蘇峴(一一一八——一一八三),字叔子,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蘇軾曾孫。初為海陵縣丞,歷太常主簿、將作監(jiān)丞、吏部郎,累至福建轉(zhuǎn)運使、江西運副。淳熙十年卒,年六十六。有《綺語編》三卷。見韓元吉撰《朝散郎秘閣修撰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蘇公墓志銘》(《南澗甲乙稿》卷二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8 【介紹】: 宋宗室,號超然居士。趙德昭玄孫?;兆诖笥^二年中舍選。欽宗初為軍器少監(jiān),言事忤旨,奪官。高宗紹興間,以都官員外郎召,因請留張浚復(fù)罷。后知泉州,坐謗訕秦檜入獄,檜欲置之死,誣與張浚、李光等謀逆,會檜死,得免。復(fù)爵,授明州觀察使,加慶遠(yuǎn)軍承宣使。
全宋詩
趙令衿(?~一一五八),字表之(《雞肋編》卷下),號超然居士(《攻愧集》卷五六《清芬堂記》),太祖五世孫。中徽宗大觀二年(一一○八)舍選。欽宗靖康初為軍器少監(jiān),言事忤旨罷。高宗紹興中除通判德安府,遷知泉州。歸寓三衢,因觀秦檜家廟記口誦“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之句,為檜構(gòu)陷下獄。檜死復(fù)爵。二十八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四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三八七八
趙令衿(?——一一五八),字表之,號超然居士,宗室。博學(xué)能文,中大觀二年舍選。靖康初為軍械少監(jiān),言事忤旨,奪官。紹興七年以都官員外郎召。張浚罷,請對留浚,復(fù)罷。除德安府通判,遷知泉州。忤秦檜,以誣贓私下獄,又論謗訕不遜,追一官勒停,檜死復(fù)爵。二十六年,授明州觀察使,襲封安定郡王。二十八年卒。見《攻愧集》卷五六《清芬堂記》,《雞肋編》卷下,《宋史》卷二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8—1177 【介紹】: 宋饒州馀干人,字彥遠(yuǎn)。趙汝愚父。官至修武郎、江西兵馬都監(jiān)。性純孝,母病嘗刺血和藥以進。
全宋詩
趙善應(yīng)(一一一八~一一七七),字彥遠(yuǎn),又字慶公,號幸庵。太宗七世孫,汝愚父。高宗建炎間補承信郎,歷監(jiān)秀州崇德、饒州馀干、安仁景德鎮(zhèn)酒稅,官至江南西路兵馬都監(jiān)。孝宗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事見《朱文公文集》卷九二《趙君彥遠(yuǎn)墓碣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8 【介紹】: 宋洛陽人,字公濟。邵伯溫次子。高宗紹興八年賜同進士出身。歷秘書省校書郎,知果州。紹興二十二年,以左朝散大夫知眉州。有《西山集》、《邵氏聞見后錄》。
全宋詩
邵博(?~一一五八),字公濟,號西山,洛陽(今屬河南)人。伯溫子。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以趙鼎薦賜同進士出身。九年,除秘書省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二),出知果州。二十二年在知眉州任被誣過惡,降三官(同上書卷一六三)。二十八年,卒于犍為縣(同上書卷一七九)。有《西山集》五十七卷(《宋史》卷二○八),已佚,有《邵氏聞見后錄》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翼》卷一○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四○五四
邵博(?——一一五八),字公濟,號西山,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伯溫次子?;兆跁r為幕吏。紹興八年,由主管仙源縣太極觀賜同進士出身,次年除秘書省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人論其過,出知果州。十二年,權(quán)發(fā)遣資州軍州事。歷嘉州提點刑獄,知黎州。紹興二十二年以左朝散大夫知眉州。時直徽猷閣程敦厚廢還里居,銜其以事來輒不答,乃為匿名書訐其過惡,捕送成都司理獄,雖疏決得出,仍坐降三官。紹興二十八年卒于犍為縣。著有《西山集》五十七卷、《聞見后錄》三十卷(存)。見本書所載其文及《聞見后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二、一六三、一七九,《宋史·藝文志》七,《宋史翼》卷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8—1187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徙居上饒,字無咎,號南澗。韓元龍從弟。以蔭為龍泉主簿。歷知建安縣。符離之役,嘗上書張浚勸勿輕舉,浚不聽。遷知建安府,大興學(xué)校,創(chuàng)修郡志。累官吏部尚書,封潁川郡公。師事尹焞,曾與呂祖謙講讀于德清慈相寺。有《桐蔭舊話》、《南澗甲乙稿》、《焦尾集》。
全宋詩
韓元吉(一一一八~?),字無咎,號南澗翁,祖籍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南渡后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維玄孫,淲父。早年嘗師事尹焞,初與從兄元龍試詞科不利,后舉進士,為南劍州主簿。高宗紹興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縣。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兩知婺州,一知建寧府等,入朝為中書舍人、大理少卿、龍圖閣學(xué)士、吏部侍郎等,中間曾出使金國。官至吏部尚書、潁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澗甲乙稿》七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二卷。事見本集有關(guān)詩文?!№n元吉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南澗甲乙稿》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簡稱聚珍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韓元吉(1118-1187) 字無咎,號南澗。許昌人,徙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曾與張元干、張孝祥、范成大、陸游、辛棄疾等以詞唱和。有《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
全宋文·卷四七八三
韓元吉(一一一八——一一八七),字無咎,號南澗,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南渡后居上饒(今江西上饒)。韓維玄孫。初以蔭入仕,為龍泉縣主簿,調(diào)南劍州主簿。紹興末歷知建安縣,召為司農(nóng)寺主簿。乾道中,歷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守大理少卿、權(quán)中書舍人,累官至吏部侍郎。淳熙初出知婺州,入為正奉大夫、吏部尚書。乞外,復(fù)以龍圖閣學(xué)士知婺州,后罷職奉祠。爵至潁川郡公。淳熙十四年卒,年七十。元吉學(xué)于尹焞而友朱熹,呂祖謙為其婿。著有《易系辭解》、《焦尾集》、《南澗甲乙稿》等。見《宋史翼》卷一四,《南宋文范作者考》上。

人物簡介

全宋詩
丁世昌,字少明,號竹坡老人。黃巖(今屬浙江)人。隱居,不出門戶。與徐似道(淵子)有交。事見明萬歷《黃巖縣志》卷六。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丁師正,號竹巖,與陶夢桂有交(《平塘集》卷三附有丁挽陶詩)。今錄詩五首。
丁希顏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晞顏。宋人,字令子。能書善畫,書法習(xí)顏真卿,畫學(xué)李公麟。所畫《孝經(jīng)圖》,取義精密,擅名于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臺州黃巖人,字貫道,號菊山逸民。丁本從子。能詩。與戴復(fù)古友善。
全宋詩
丁石,字貫道,號菊山,黃巖(今屬浙江)人。與戴復(fù)古友善(清光緒《黃巖縣志》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國軍大冶人,字正淳,一作正純,號止齋。初師事陸九齡,后從學(xué)于陸九淵。九淵嘗稱其能不為利害所動。后于南康見朱熹,熹亦力稱之,遂為朱學(xué)。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萬俟紹之,字子紹,自號郢莊,郢(今湖北鐘祥)人,寓常熟。卨曾孫。有《郢莊吟稿》,已佚。事見《江湖后集》卷一一小傳及方洪《郢莊吟稿序》。今錄詩二十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