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239  240  241  242  243  245  246  247  248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諱才( 佛心禪師、佛心 )
陳中孚(子正 )
陳伯山(仁叔 東湖寓客 )
陳瀧(伯雨 碧澗翁 )
韓翼甫(恂齋 )
顧禧(景繁 癡絕叟 )
高觀國(賓王 竹屋 )
魏掞之(元履、子實 世稱 艮齋先生 掞之 )
黃中輔(槐卿 細高居士 )
龔相(圣任 復(fù)齋 )
吳坰(子駿 )
龐謙孺(祐甫 白蘋老人 )
徐林(稚山 硯山居士 )
李蘩(清叔、元昭 桃溪先生 )
洪適(景伯、溫伯、景溫 盤洲 文惠 造 )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八五四
諱才,俗姓姚,福州(治今福建福州)人。弱冠得度,遍求名師,歷參海印、死心、靈源等。后出世住潭州上封寺,號佛心禪師。紹興中卒。見《嘉泰普燈錄》卷一○,《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四。
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釋諱才號佛心。福州姚氏子也。幼為驅(qū)烏弱冠得度。精求律部持犯霜威。慕最上乘不憚遐扣。勞逸弗介一念力參。首謁海印隆公于大中。偶見老宿達道看經(jīng)。至一毛頭師子百億毛頭一時現(xiàn)處。才問曰。一毛頭師子作么生。得百億毛頭一時現(xiàn)。達曰。汝乍入?yún)擦治纯衫頃S事。才疑之。適海印夜參。至結(jié)座擲拄杖曰。了即毛端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塵。才豁然有省。次謁黃龍死心不契乃參靈源。凡入室出必揮淚曰。此事我見甚是分明。秖臨機吐之不出奈何。源曰。須是大徹方得自在。一日竊觀鄰僧讀曹洞廣錄。至藥山采薪歸。有僧問甚處來。山曰計柴來。僧指腰下刀曰。鳴剝剝是甚么。山拔刀作斫勢。才忽大悟。摑鄰僧即揭簾趨出說偈曰。徹徹大海乾枯。虛空迸裂。四方八面絕遮欄。萬象森羅齊漏泄。初住上封屢遷名剎。詞河辯海潮涌波騰。學(xué)者無能湊泊其涯涘也。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諱才,字佛心,福州姚氏子也。幼為驅(qū)烏,弱冠得度,精求律部,持犯霜清,慕最上乘,不憚遐扣,一念力參。首謁海印隆于大中,偶見老宿達道看經(jīng),至“一毛頭師子百億毛頭一時現(xiàn)”處,才問曰:“一毛頭師子作么生得百億毛頭一時現(xiàn)?”達曰:“汝乍入?yún)擦郑纯衫頃S事?!辈乓芍?,適海印夜參至,結(jié)座擲柱杖曰:“了郤毛端呑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塵?!辈呕砣挥惺?。次謁黃龍死心不契,乃參靈源。凡入室,出必揮淚曰:“此事我見甚是分明,秪臨機吐之不出,奈何?”源曰:“須是大徹,方得自在?!币蝗崭`觀鄰僧讀《曹洞廣錄》至“藥山采薪歸,有僧問:甚處來?山曰:討柴來。僧指腰下刀曰:嗚剝剝是甚么?山拔刀作斫勢?!辈藕鋈淮笪颍唇液熩叧?,說偈曰:“徹、徹,大海乾枯,虛空迸裂,四方八面絕遮欄,萬象森羅齊漏泄?!背踝∩戏?,屢遷名剎,詞河辯海,潮涌波騰,學(xué)者無能湊泊其涯涘也。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中孚,字子正,吉陽(今海南三亞東北)人。高宗紹興間知萬寧縣,擢知昌化軍。有集,已佚。事見明正德《瓊臺志》卷三六。
全粵詩·卷二七
陳中孚,字子正。吉陽(今海南崖縣)人。宋高宗紹興間知萬寧縣,擢知昌化軍。明正德《瓊臺志》卷三六、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七有傳。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伯山(一一一六~?),字仁叔,號東湖寓客(《洞霄詩集》卷三),莆田(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官從政郎、上高縣丞。事見《淳熙三山志》卷二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瀧,字伯雨,晚號碧澗翁,原籍汴(今河南開封),南渡后始家于吳。博涉經(jīng)史百氏,曾應(yīng)漕試,皆不第,放浪山水。著《澹泊集》九卷,今佚。事見《永樂大典》卷三一五○引《蘇州志》。今錄詩四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人,字伯雨,號碧澗翁。先世于宋紹興初自汴徙居于吳。博涉經(jīng)史百氏。鄉(xiāng)薦漕試皆不第,放浪山水,倜儻有晉人風(fēng)致。宋亡不仕,以吟詠自娛。有《澹泊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紹興會稽人,號恂齋。歷官朝奉郎、大理寺主簿。宋亡,挈家東去,杜門不交人事。為學(xué)本《四書》,后求《六經(jīng)》,不貴文詞,不急祿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吳郡人,字景繁,號癡絕叟。不求仕進,居光福山中,終日閉戶讀誦,博極墳典。高宗紹興中郡以遺逸薦,不起,閑居五十年不出,名重鄉(xiāng)里。著作甚豐,與吳興施宿合注蘇軾詩,為陸游所稱。
全宋詩
顧禧,字景繁,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出身世家,早年受父祖陰,不樂為仕。居光福山中,閉戶讀書,筑室曰漫莊,自號癡絕叟。高宗紹興間以遺逸薦,不起,隱居五十年,享高壽而終。有《志道集》一卷,并注蘇軾詩頗詳,且與注楚辭之洪興祖多唱和。事見《中吳紀(jì)聞》卷六,《吳郡志》卷二二有傳?!☆欖?,以《叢書集成》初編本《志道集》為底本,校以清乾隆四十七年蘇齋刊《蘇詩補注》本(簡稱乾隆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編為一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紹興山陰人,字賓王,號竹屋。工詞,與史達祖常相唱和,甚為張炎所推崇。有《竹屋癡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6—1173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初字元履,后字子實。師胡憲,與朱熹游。試禮部不第,歸鄉(xiāng)里,筑室“艮齋”讀書,人稱艮齋先生。孝宗乾道中,宰相陳俊卿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見,極陳當(dāng)世之務(wù),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學(xué)錄。累疏諫反對召還幸臣曾覿,又遺書責(zé)俊卿甚切,罷為臺州教授。推行古社倉法以惠民,開諸鄉(xiāng)置社倉之先例。
全宋文·卷四六七八
魏掞之(一一一六——一一七三),舊名挺之,字元履,更名掞之,字子實,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少游郡庠,與朱熹同師胡憲,憲器之。已而遍從鄉(xiāng)之儒先長者游,又往四方,盡交先達名士,聞見日廣,聲稱日大。兩試禮部不第,遂不復(fù)出,筑室讀書,榜以「艮齋」,人稱艮齋先生。乾道四年詔舉遺逸,以布衣入見,極陳當(dāng)世急務(wù),賜同進士出身,授左迪功郎,守太學(xué)錄。在太學(xué),多所建明。未半年,以忤時相罷為臺州州學(xué)教授,慨然以歸。乾道九年閏正月卒,年五十八。見《晦庵集》卷九一《國錄魏公墓志銘》,《南軒集》卷四○《教授魏元履墓表》,《宋史》卷四五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二六三
黃中輔,字槐卿,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力學(xué)尚氣節(jié)。紹興中秦檜當(dāng)權(quán),誅鋤異己,中輔作樂府題太平樓,有「快磨三尺劍,欲斬佞臣頭」之語。檜大怒,蹤跡不得而止。晚歲屏居山園,號細高居士,名齋曰轉(zhuǎn)拙。以布衣終。見《金華賢達傳》卷一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龔相,字圣任,處州遂昌(今屬浙江)人。原孫。高宗紹興間知華亭縣,后家吳中。事見清乾隆《華亭縣志》卷九。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四一四九
龔相,字圣任,號復(fù)齋,歷陽(今安徽和縣)人,原孫,頤正之父。曾為烏江、歸安等縣令;又為華亭令,喜其風(fēng)景之美,因家焉。著有《復(fù)齊閒記》四卷。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一,陳長方《唯室集》卷二《送龔圣任序》,《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九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誤作炯。宋興國永興人,字子駿。吳則禮子。高宗紹興十三年累官樞密院編修官,提舉浙西茶鹽,次年改兩浙運判。二十三年,由成都轉(zhuǎn)運副使移知荊南府,未幾以疾卒。有《五總志》。
全宋文·卷四三四六
吳坰,一作吳炯,字子駿,郴州永興(今湖南永興)人。紹興中為樞密院編修官,除浙西提舉,改兩浙運判。紹興二十三年,除知荊南,未幾卒。著有《五總志》(存)。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四,《宋詩紀(jì)事補遺》卷四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龐謙孺(一一一七~一一六七),字祐甫,晚號白蘋老人,單州(今山東單縣)人,寓居吳興。高宗紹興十年(一一四○),以季父恩為將仕郎。歷泰州海陵尉,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司干辦公事,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司干辦公事,鎮(zhèn)江府觀察推官。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權(quán)監(jiān)饒州景德鎮(zhèn),尋卒,年五十一。有《白蘋文稿》十卷,已佚。事見《南澗甲乙稿》卷二二《祐甫墓志銘》。今錄詩三十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和州歷陽人,徙居蘇州吳縣,字稚山,號硯山居士。徐師回孫?;兆谛腿赀M士。時其姨夫王黼柄國用事,不肯附麗。高宗紹興初上書言事,召對改官。累遷太府少卿。為江西轉(zhuǎn)運副使,因劾秦檜親黨,貶興化軍。后復(fù)入,歷任刑部、戶部侍郎,孝宗隆興初改吏部侍郎。官至龍圖閣學(xué)士。工書,以篆名家。生平慕鄭樵,每聞其言論,必手錄之。卒年八十余。
全宋文·卷三九八一
徐林,字稚山,自號硯山居士,歷陽(今安徽和縣)人,徙居吳縣(今屬江蘇蘇州)。少有特操,登宣和三年進士。歷官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太府少卿、戶部侍郎。紹興末知信、溫州,時年七十馀。隆興初為吏部侍郎,論符離之役為非計,出知平江府,旋乞致仕。再以給事中召,累官龍圖閣學(xué)士。卒年八十馀。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九八,《吳郡志》卷二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7—1177 【介紹】: 宋崇慶府晉原人,字清叔,一字元昭,號桃溪先生。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任隆州判官,攝綿州,救荒有卓績。后知興元府,安撫利州東路,訪知和糴害民,為奏免之。累遷倉部郎中。孝宗淳熙間,與制置使范成大計,改四川和糴為官糴。使川民脫重負。官至太府少卿。有《桃溪集》。
全宋詩
李蘩(一一一七~一一七七),字清叔,一字元昭(《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自號桃溪先生,崇慶晉源(今四川崇慶)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歷安仁縣主簿,知眉山縣,攝通判邛州,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公事,權(quán)主管四川茶馬,知興元府,以倉部員外郎總領(lǐng)四川財賦軍馬錢糧,除太府少卿,致仕。孝宗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卒,年六十一。有《桃溪集》一百卷,已佚。事見《鶴山集》卷七八《朝奉大夫太府少卿四川總領(lǐng)財賦累贈通議大夫李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四七五七
李蘩(一一一八——一一七八),字清叔,一字元昭,自號桃溪先生,蜀州晉原(今四川崇州)人。登紹興十八年進士第,為隆州判官,攝綿州,歷知永康軍、利州、興元府。淳熙初,擢提點成都路刑獄,徙倉部員外郎,總領(lǐng)四川財賦,升郎中,累官太府少卿。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一。蘩長吏治,恤民瘼,所至罷苛條,舉荒政,濟人甚眾,梁、洋間至繪蘩像而祠之,其得民心如此。又學(xué)有源委,著述繁富,可考者有《桃溪集》百卷及《經(jīng)語提要》、《春秋集解》、《戰(zhàn)國新書》、《荒政錄》等二十馀種。見《宋史》卷三九八本傳,《鶴山大全集》卷七八《四川總領(lǐng)財賦李公墓志銘》,《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7—1184 【介紹】: 宋饒州鄱陽人,字景伯,號盤洲。洪皓長子。以蔭補修職郎。高宗紹興十二年中博學(xué)宏詞科。以父忤秦檜,出通判臺州。檜死,起知荊門軍、徽州,尋提舉江東路常平茶鹽,首言役法不均之弊。孝宗時歷司農(nóng)少卿、翰林學(xué)士兼中書舍人、參知政事,官至同中書門平章事,兼樞密使。居相位三月罷去,提舉宮觀。卒謚文惠。好收藏金石拓本,并據(jù)以證史傳之誤。有《隸釋》、《隸續(xù)》、《盤洲文集》等。
全宋詩
洪適(一一一七~一一八四),字景伯,號盤洲。初名造,字溫伯,一字景溫,鄱陽(今江西鄱陽)人。皓子,與弟遵、邁皆知名于時。初以皓出使恩,補修職郎,調(diào)嚴(yán)州錄事參軍。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中博學(xué)宏詞科,為敕令所刪定官,改秘書正字。明年,因皓忤秦檜出為饒州通判,適亦出為臺州通判。后皓謫英州,適亦免官,往來于英奉父。二十七年,知荊門軍,歷知徽州,提舉江東路常平茶鹽,總領(lǐng)淮東軍馬錢糧。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召為太常少卿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尋除中書舍人,為賀生辰使使金。乾道元年(一一六五),遷翰林學(xué)士,累遷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二年,提舉太平興國宮,尋起知紹興府,未幾再奉祠。淳熙十一年卒,年六十八,謚文惠。有《盤洲文集》八十卷。事見本集附錄宋許及之《洪公行狀》,《宋史》卷三七三有傳?!『檫m詩,以《四部叢刊》影印宋刊本為底本(其中詩十卷)。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涇縣洪氏道光二十九年刻本(簡稱洪本)。集中詩集外詩編為第十一卷,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二卷。
詞學(xué)圖錄
洪適(1117-1184) 字景伯。鄱陽人。洪皓長子。有《盤洲集》、《盤洲樂章》。
全宋文·卷四七○六
洪適(一一一七——一一八四),字景伯,號盤洲,初名造,字溫伯,一字景溫,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皓長子。紹興十二年中博學(xué)宏詞科,除敕令所刪定官,改秘書省正字,歷臺州通判,知荊門軍、徽州,升尚書戶部郎中,遷司農(nóng)少卿。隆興二年,除中書舍人。乾道元年,遷翰林學(xué)士,同年歷升參知政事、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未幾以災(zāi)異乞退,奉祠。尋起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再奉祠,家居十六年,淳熙十一年卒,年六十八,謚文惠。適幼敏悟,有文名,喜著述,又好收藏金石拓本,參證史傳,考覈頗精,著有《隸釋》(存)、《隸續(xù)》(存)、《盤洲集》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三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