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234 235 236 237 238 240 241 242 243 下一頁
其它辭典
孫介(字 不朋 號 雪齋野叟 )孫文昭(字 子尚 )康與之(字 伯可、叔聞 號 退軒、順庵 )感天后( 蕭 號 感天皇后 )晁子與(字 點仲 號 清容居士 )林光朝(字 謙之 號 艾軒 文節(jié) )王璹(字 君玉 號 三桂王氏 )芮毓(字 子發(fā) )虞?(號 三吳外士 )謝獻子趙子升釋悟銖(字 子平 文悟大師 )釋法全(號 無庵 陳 )俞觀能(字 大任 號 妙高居士 )葉儀鳳(字 子儀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14—1188
【介紹】:
宋越州馀姚人,字不朋,號雪齋野叟。孫疇弟。幼隨兄入郡庠,受業(yè)于胡宗伋。兄卒,從友厲德輔肄業(yè)于紫溪。既冠,授書自給,益發(fā)憤求學(xué),至老不倦。
全宋詩孫介(一一一四~一一八八),字不朋,號雪齋野叟,馀姚(今屬浙江)人。應(yīng)時父。幼從胡宗伋學(xué)。既冠,授書自給,不事科舉。孝宗淳熙十五年卒,年七十五。有《雪齋野語》數(shù)十卷,已佚。事見《燭湖集》附編卷下宋沈煥《承奉郎孫君行狀》、宋樓鑰《孫君墓銘》。今錄詩二十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孫文昭(一一一四~一一四五)(《宋詩紀事》卷五一作孫皓),字子尚,開封(今屬河南)人,南渡后僑居會稽。與王十朋多有唱和。高宗紹興十五年卒,年三十二。事見《梅溪前集》卷一八《祭孫子尚文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洛陽人,字伯可,又字叔聞,號退軒,一號順庵。高宗建炎初上《中興十策》,名振一時。官承務(wù)郎。秦檜當國,附會求進,累擢軍器監(jiān)丞,為福建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專應(yīng)制為歌詞,阿諛粉飾。所至挾檜勢,多所不法。檜死,被劾除名,編管欽州。有《順庵樂府》、《昨夢錄》。
全宋詩康與之,字伯可,號順庵,洛陽(今屬河南)人,一作嘉興人。高宗建炎初上《中興十策》,聲名甚著。紹興時秦檜當國,趨附求進。十五年(一一四五),擢監(jiān)尚書六部門。專為歌詞諛體應(yīng)制。十七年,為軍器監(jiān)丞。檜死,除名貶欽州,移雷州、新州。有《順庵樂府》五卷,已佚,僅《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椒亭小集》一卷。《宋史翼》卷二七有傳。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四一四○康與之,字伯可,又字叔聞,號退軒,一號順庵,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建炎初上《中興十策》,后附檜求進,專應(yīng)制為諛詞粉飾。紹興十六年為右承務(wù)郎、監(jiān)尚書六部門。十七年為軍器監(jiān)。累官承事郎、福建路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二十五年被劾送欽州編管。二十八年坐與土人交爭移雷州編管,尋移新州牢城。其著作今存《椒亭小集》、《順庵樂府》、《昨夢錄》等。見周南《山房集·康伯可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一五六、一七○、一七三、一七九,《宋史翼》卷二七,《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西遼德宗后,姓蕭,名塔不煙。德宗卒,子耶律夷列年幼,遺命權(quán)秉國政,號感天皇后,稱制,改元咸清,在位七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14—1202
【介紹】:
宋濟州巨野人,南渡后居撫州,字點仲,號清容居士。晁公邁子。通練世故,不樂仕途。年逾八十賜官迪功郎,拜恩畢即將衣冠藏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14—1178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謙之,號艾軒。孝宗隆興元年進士。通《六經(jīng)》,從學(xué)者眾,南渡后以伊、洛之學(xué)倡行東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出為廣西提點刑獄,移廣東,曾率郡兵擊敗入境之茶民軍。召為國子祭酒,除中書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舉興國宮。卒謚文節(jié)。有《艾軒集》。
全宋詩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曾再試禮部不第,往從尹焞游。通六經(jīng)百氏,從學(xué)者數(shù)百人,伊洛之學(xué)倡于東南自光朝始。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及進士第,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知永??h。召試館職。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歷著作佐郎、著作郎、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九年,出為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廣南東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勞,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四年,為孝宗講解《中庸》稱善,除中書舍人。因封還謝廓然遷殿中侍御史詞頭,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軒集》二十卷(本集宋劉克莊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鄭岳據(jù)傳錄本選刊為十卷。事見《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傳?!×止獬姡悦鬣嵲揽?a target='_blank'>艾軒集》(藏北京圖書館,其中詩一卷)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五○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未上召對,改知永??h。大臣論薦不已,復(fù)召試館職,遂除秘書省正字兼史職,歷著作佐郎兼禮部郎官。乾道八年,進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出為廣西提刑,移廣東。淳熙二年,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四年,奉命講《中庸》,稱旨,除中書舍人,為誥有古風(fēng)。后改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婺州。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五,謚曰文節(jié)。光朝博學(xué)有行,南渡后首以伊洛之學(xué)倡東南,從學(xué)者常數(shù)百人,時稱「南夫子」。著有《艾軒集》。見周必大《林光朝神道碑》(載《文忠集》卷六三),《宋史》卷四三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州集璹,字君玉,太原人,天眷二年進士。弟珙、器玉、珦、汝玉,皇統(tǒng)九年同榜。家世業(yè)醫(yī),有陰德,聞里中,嘗有金蠶、金馬之瑞。君玉仕至汾陽軍節(jié)度使,鄉(xiāng)人榮之,號三桂王氏。行尚書省左右司郎中仲澤,其從孫也。金馬在部掾清卿房,迄今寶之。
人物簡介
全宋詩芮毓,字子發(fā)。靖康之變,攜家居溧水唐昌鄉(xiāng)。高宗時官樞密院判(《金陵詩徵》卷七)。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二五四虞?,紹興時馀杭(今浙江杭州)醫(yī),自號三吳外士。
人物簡介
簡介紹興十三年(1143)任淮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紹興十三年(1143)任淮南西路提舉常平等事。紹興十三年(1143)任舒州知州。
人物簡介
簡介紹興十四年(1144)任邵武軍知軍。紹興十五年(1145)十二月丁卯卒。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明律篇悟銖。字子平。臨潢何氏子。父椿。保信軍節(jié)度使。有令名。椿五子。銖當?shù)谌I飼r母不御肉味。既誕。過中不乳。七歲學(xué)詩書。聰慧過人。年十五懇出家。父母不許。遂不食?;蛑I其父母曰?;逻_雖人世美事。乃或德不稱其位。福不加乎民。徒貪饕貴富于隙駒之間。違真失性。何益于身心。從其志可。因禮白霫太尉傳戒大師。執(zhí)弟子之役。受具戒。通諸經(jīng)論。精旨妙義。出老師宿學(xué)上。復(fù)見佛覺禪師于龍泉萬笏山。自是宗說無礙?;衅綖翠靡组g。開圓覺楞嚴。二十馀席。人趣奉法音。如佛在世?;式y(tǒng)間。授中都右街僧錄。賜號文悟大師。尋告退歸鞍山。大興土木。了前人未竟之業(yè)。于殿西北隅。作涅槃堂。曰吾蛻于是。以金亮貞元二年入寂。戒傳于圓拱。銖平生多異跡。宿村寺。適洪水發(fā)。馀屋盡壞。獨坐室屹然。當升壇說戒??罩鞋F(xiàn)五色霞。霞中列蓮華無數(shù)。坐處隱然有光。迫近則無。尤留心唯識。每發(fā)愿上生。曰。慈尊一生補處。吾欲從之細窮法相耳。阇維。舍利盈掬。徒眾建窣堵波。藏焉。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法全(一一一四~一一六九),號無庵,俗姓陳,姑蘇(今江蘇蘇州)人。先從道川出家,后依佛智。初說法于宜黃之臺山,移白楊西華。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居虎巖寺,后主湖州道場。乾道五年卒,年五十六。為南岳下十六世,丹霞佛智蓬庵端裕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九、《五燈會元》卷二○、元至正《昆山郡志》卷五有傳。今錄詩二十首。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釋法全字無庵。昆山陳氏子。生有偉質(zhì)溫粹不凡。幼請父母從道川禪師為僧。參請精勤志明大事。一日行靜濟寺殿前。偶觸首于柱忽大悟。旁觀者見其光彩飛動而不自知。自此遍游名山業(yè)席。道價日益。乾道中將示寂。眾求遺偈。師瞪目下視。眾又請。遂援筆書無無二字端坐而逝。阇維得舍利五色。塔于金斗峰。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三法全禪師者。姑蘇人也。姓陳氏。號無庵。早歲父攜見東齋川和尚。川熟視曰。若能從我乎。全欣然膝地請名。其父奇之。遂舍斷發(fā)。及游方。所至正大。人不易就。依佛智于虎丘。每入室。智以狗子無佛性話問之。全結(jié)舌。但見棒如雨。喝如雷。益迷悶。不知所以。頻背眾求示。佛智叱之。一日聞僧舉五祖頌云。趙州露刃劍。忽驚汗下。趨呈智曰。鼓吹轟轟袒半肩。龍樓香噴益州船。有時赤腳弄明月。踏破五湖波底天。智乃肯之。然全所抱慎重。人莫知者。及佛智補靈隱。以全首眾。林下知名。或以大剎請全主持。不應(yīng)。每蹙額嘆曰。古斷臂以求安心。今賣身以要續(xù)祀。吾道殆哉。明矣。久之佛智以年邁。歸西華舊隱。全始說法安吉道場。乃拈拄杖云。汝諸人個個頂天立地。肩橫楖栗。到處行腳。勘驗諸方。更來者里覓個甚么。才輕輕拶著。便道天臺普請。南岳游山。我且問汝。還曾收得大食國寶刀么。切忌口銜羊角。又曰。欲得現(xiàn)前。莫存順逆。以杖橫案云。三祖大師變作馬面夜叉。游遍四大部洲。卻來山僧手里呈身。元來只是一條黑漆拄杖。還見么。直饒見得。入地獄如箭射。乾道己丑秋。有疾醫(yī)至。全乃讓之曰。為一幻軀。求良醫(yī)。覓隹穴。是可忍乎。竟爾告寂。眾泣求偈語。全大書無無二字。棄筆而化?;鹪≡O(shè)利五色。塔于金斗峰。初全居靈隱首座時。有權(quán)道者。久參無證。請益于全。全以無住本。建一切法徵之。權(quán)有省。乃私笑曰。暗里穿針。耳中出氣。遂定師資焉。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五釋法全,字無庵,昆山陳氏子也。生有偉質(zhì),溫粹不凡。幼請父母,從道川禪師為僧,參請精勤,志明大事。一日行靜濟寺殿前,偶觸首為柱,忽大悟,傍觀者見其光彩飛動,而不自知。自此,遍游名山叢席,道價益高。乾道中,將示寂。眾求遺偈,全瞪目下視。眾又請,遂援筆書“無無”二字,端坐而逝。阇維得舍利五色,塔于金斗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明州象山人,字大任。俞夔子。高宗紹興初應(yīng)詔詣闕上書,特授德安府錄事參軍。十二年第進士。時徽宗、欽宗北去,觀能裒集君臣孝弟事曰《孝弟類鑒》上之,授江陰軍教授,改秩而卒。
全宋文·卷三八○四俞觀能,字大任,號妙高居士。象山(今浙江象山)人。夔子。紹興初應(yīng)詔詣闕上書,特授德安府錄事參軍。旋登進士第。授審察江陰軍教授,改秩而卒。見《寶慶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福州侯官人,字子儀。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官漳州軍教授。文章淹博。有《群書類句》、《左氏聯(lián)璧》及《易玄神契》、《絳毫集》等。
全宋詩葉儀鳳,字子儀,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四)。歷漳州、邵武軍教授(同上書卷二四、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四)。有《左氏連璧》八卷(《郡齋讀書志》卷五上),已佚。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四六七○葉儀鳳,字子儀,福州(今福建福州)人。紹興十四年登進士第,紹興間曾任漳州、邵武軍教授。著有《群書類聚》十四卷、《左氏連璧》八卷。見《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首姓氏,《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四,趙希弁《讀書附志》卷上,道光《福建通志》卷九三、九四、一四八、一四九,《宋詩紀事補遺》卷四三。(按《淳熙三山志》卷三一又載:葉儀鳳,字子儀,侯官人,嘉定七年登第。此當別是一人,非《播芳大全》之葉儀鳳,因《播芳大全》編成于光宗紹熙時,不可能收寧宗嘉定間人之文。蓋侯官別有一葉子儀,嘉定七年進士。此人又見于杜范《清獻集》卷二、《萬姓統(tǒng)譜》卷一二四,后人續(xù)補《淳熙三山志》,遂與紹興之葉儀鳳相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