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223  224  225  226  227  229  230  231  232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張邦基(子賢、子能 墨莊 別稱 淮海人 )
曹勛(公顯、功顯 松隱 忠靖 )
李富(子誠 )
李炳(寄庵 )
李琥(西美 知足老人 )
蔣子春
袁溉(道潔 世稱 厚德君子 )
譚申(古譚 )
陸塤(子應(yīng) )
顧筆仙(筆仙 )
李子列
沈攸(子宜 )
王子猷
釋清源(別稱 潛庵源 清源 潛庵 )
侯延慶(季長 退齋居士 )

人物簡介

簡介
字子賢,號墨莊,高郵(今屬江蘇)人。少時居湖南,南宋建炎年間遷居揚州,好著作,喜藏書。著有《墨莊漫錄》十卷,書中「多記雜事, 亦頗及考證」,該書有記王安石偏頭痛的醫(yī)案。
全宋文·卷三八二○
張邦基,字子賢,高郵(今江蘇高郵)人。著有《墨莊漫錄》十卷(存)。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張邦基通判廬州,兄邦昌家眷寄寓其處。又張邦昌字子能,而《墨莊漫錄》作者字子賢。疑著《墨莊漫錄》之邦基,即邦昌之弟。邦昌為東光(今河北東光)人,蓋邦基南渡后寓居高郵,遂自稱淮海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8—1174 【介紹】: 宋潁昌陽翟人,字公顯,一作功顯,號松隱。曹組子。以父恩補承信郎?;兆谛臀迥曩n進士甲科。欽宗靖康初為閤門宣贊舍人,從徽宗北遷,過河十余日,帝出御衣書領(lǐng)中,命勛間行詣康王。高宗建炎初至南京,進御衣書,請募死士航海入金奉徽宗歸,執(zhí)政不從,出勛于外,九年不遷。紹興中為副使二使金,遷保信軍承宣使、樞密副都承旨。又拜昭信軍節(jié)度使。孝宗朝加太尉。卒謚忠靖。有《北狩見聞錄》、《松隱集》。
全宋詩
曹勛(一○九八?~一一七四),字公顯,一作功顯,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以恩補承信郎,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二三)賜同進士出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仍為武官。靖康之變從徽宗北遷,至燕山,受密旨間行詣康王。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至南京,以建言忤執(zhí)政,出于外。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副劉光遠使金,中途還,又充館伴副使。未幾,為報謝副使使金,十二年至金,得請還梓宮及太后。十三年,兼樞密副都承旨。十五年奉祠。二十五年,起知閤門事兼干辦皇城司。二十九年,再為稱謝副使使金。三十年,提舉萬壽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一、一四二、一四四、一五○、一五三、一七○、一八五)。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起提舉皇城司(《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八二)。淳熙元年卒,年七十馀。遺著由子耜輯為《松隱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為四十卷。事見《攻愧集》卷五二《曹忠靖公松隱集序》,《宋史》卷三七九有傳?!〔軇自?,以《嘉業(yè)堂叢書》據(jù)舊刻本所刊《松隱文集》為底本,校以舊鈔本(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四庫本多殘,且佚原書第十四卷(實佚大部分,卷中幾首詩并入第十三卷),而舊抄本第十四卷亦與底本全異。因彼此都不明所自,茲將舊鈔本第十四卷詩編為第二十四卷。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二○○
曹勛(一○九八——一一七四),字公顯,號松隱,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以父恩補承信郎。宣和五年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初為閤門宣贊舍人、勾當龍德宮,除武義大夫。從徽宗北遷,被命自燕山遁歸,建炎元年至南京,以御衣所書進入,建議募死士航海入金,奉徽宗由海道歸。執(zhí)政難之,出勛于外,九年不得遷。紹興十一年奉命使金,金許還梓宮及太后。二十九年拜昭信軍節(jié)度使。孝宗朝加太尉、提舉皇城司、開府儀同三司。淳熙元年卒。年七十七。著有《松隱文集》(存)、《北狩見聞錄》(存)。見《宋史》卷三七九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子誠。好施與。嘗于郡境內(nèi)造橋梁三十四所,又造亭二所以供行人憩息。高宗建炎初粘罕來侵,富率義兵隸韓世忠麾下,授承信郎。宣使張淵聞其材略,辟充殿前統(tǒng)制司干官,不就辭歸。卒年七十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炳,號寄庵(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以兵部侍郎兼權(quán)直學士院,三年除翰林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事見《宋學士院題名》。
李琥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8—1174 【介紹】: 宋無為軍廬江人,字西美。幼傳家學?;兆谛推吣暌愿甘a補將仕郎。累官通判邵州,以疾奉祠。歸營書室、小圃,日與親朋宴適其中,自號知足老人。
全宋文·卷四一五○
李琥(一○九八——一一七四),字西美,自號知足老人,無為軍廬江(今安徽廬江)人。宣和七年以父恩補將仕郎。紹興初辟新喻縣尉,調(diào)興國軍判官,知瑞昌縣。簽書清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假守惠州。再為昭信軍簽判,終通判邵州,以疾奉祠。淳熙元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七。見周必大《朝奉郎李君琥墓碣》(《周文忠公集》卷七八),《宋元學案補遺》卷九九。
蔣子春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和州歷陽人。高宗建炎初,金兵至新塘,子春方教授里中,挾書而行。金人見其人物秀整,欲其降,且命以官,子春拒,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潁州汝陰人,字道潔。問學于二程,嘗舉進士。高宗建炎初,聚集鄉(xiāng)民抵抗金兵,屢勝。因不欲為眾之主,避于金房山谷間,尋入蜀居富順,從賣香薛翁學。自六經(jīng)百家,至博弈小數(shù)方術(shù)兵書,無所不通,尤邃于《》、《》,人稱厚德君子。后家荊州,病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長沙人。徽宗政和五年進士。張邦昌以為屯田郎中,力拒之。高宗紹興四年知筠州事,歲饑民不能輸,請罷征,監(jiān)司督益急,坐降秩。致仕歸,民立祠祀之,號曰古譚。
全宋詩
譚申,長沙(今屬湖南)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進士(《宋元學案補遺》卷六)。張邦昌辟為屯田郎中,不拜。高宗紹興四年(一一三四)知筠州,后知端州。致仕歸鄉(xiāng),民祠其所居之地曰古潭。事見清同治《長沙縣志》卷二三。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高郵人,字子應(yīng)。高宗建炎初,與弟陸埈徙居秀州崇德。性淳厚,事繼母至孝,與弟埈不異產(chǎn)。埈先沒,懷思不已。
顧筆仙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高郵人。高宗建炎初鬻筆,遇異人。后日售筆十則止,人置錢于筒,筆自躍出。凡得其筆者,剖筆視之,管中必有詩或偈,記其成毀歲月及人姓氏,故號筆仙。年九十七,積葦自焚,人以為仙去。
李子列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明州奉化人。官修職郎。才智卓絕,慷慨好義。高宗建炎三年金兵破明州,子列率義勇拒敵,諸縣皆遭金兵焚毀,獨奉化得以保全。年八十八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真州揚子人,字子宜。高宗建炎三年,攝揚子主簿。時有邵青者聚眾犯真州,挺身拒之于北門,戰(zhàn)死。

人物簡介

簡介
建炎二年(1128)任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建炎三年(1129)任洪州知州兼安撫使。建炎四年(1130)2月坐失守罷。

人物簡介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一
禪師名清源。豫章新建鄧氏子。依洪巖僧處信。得度具戒。參武泉常云居舜泐潭月三大士。頗見咨揖。然疑未決。晚依積翠南禪師。一日聞舉洞山。初見云門因緣。不覺失笑。南問。何為而笑。師曰。笑黃面浙子憐兒不覺丑耳。自是容為侍者。閱七年咨參決擇。道眼高妙。絕出人表。叢林稱之。以比南院。守廓南公去世。師開法西山惠嚴。遷南康清隱。力法自將。不與諸方斗鋪席。衲子以枯淡。多望崖而去之。坐是單丁。住山十馀年。初南州高士潘延之問道于積翠。與師定交為方外友。至是迎歸西山。未幾洪帥命居大寧。一時衲子賢士夫從之問道。坌集其室。師說法簡易。期人于悟而后已。嘗示眾曰。寒風激水成冰。杲日照冰成水。冰水本自無情。各各應(yīng)時而至。世間萬物皆然。不用強生擬議。又曰。先師初事棲賢寔。泐潭澄歷二十年。宗門奇奧。經(jīng)論要妙。莫不貫穿。及因云峰以見慈明。則一字無用。遂設(shè)三關(guān)語。以驗天下禪者。而禪者如葉公??龍龍現(xiàn)即怖?;騿柸P(guān)語。學者每難透何也。師曰。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大智如文殊師利。欲問空三佛義。即遭擯出。以其自墮艱難。故起現(xiàn)行耳。尋以高年。不任主事。退閑。自號潛庵。諸剎爭迎致供養(yǎng)。且依以為重。故居無定。方建炎三年八月五日。示寂于城陰之章江。住世九十有八。安居七十八夏。方未寂時。齒墮而復(fù)生。發(fā)薙而燔之。悉為舍利。及是燼馀。尤不勝數(shù)。塔于惠嚴之東阿。師莫年德高望重。以深誠勉人。以善從之。化者甚盛。有僧執(zhí)侍十有二年。于道未有所契。及將出世。師曰。汝侍吾徒費歲月。儻嗣法不應(yīng)以世情自昧。其人遂嗣翠巖機焉。其主法有體。類如此。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清源。號潛庵。洪州新建鄧氏子。世力田。幼超卓。短小精悍。去依洪崖法智為童子。年二十一。落發(fā)受具戒。時武泉嘗。寶峰月。云居舜。道價壓叢林。師游三老間。皆蒙器許。而疑終未決。后親見黃龍南公。凡入室。令坐于傍。與云庵同造積翠。師為侍者七年。南公歿。隱跡西山。西山有慧嚴院。僧死。屋無像設(shè)露坐。師見而嘆曰。古人斫山開基致無為。有忍懷不舉哉。乃求居。以修完之。不五年而殿閣崇成。百具鼎新。即棄去。游廬山。南康太守徐公。聞師名。延居南山清隱寺。寺在大江之北。面揖廬山。師門風孤峻。學者皆望崖而退。以故單丁住山。十有八年。晨香夕燈。升堂說法。如臨千眾。而叢林所服玩者莫不具。時時钁地處置。嘗云。先師初事棲賢諟。泐潭澄。更二十年。宗門奇奧。經(jīng)論要妙。莫不貫穿。及因文悅以見慈明。則一字無用。設(shè)三關(guān)以驗天下禪者。而禪者如葉公畫龍。龍見即怖。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大智如文殊師利。欲問空王佛義。即遭擯出。以其墮艱難。故起現(xiàn)行耳。有僧。依師住十二年學。令住凈眾寺。辭行。師謂曰。汝雖在此費歲月。實不識吾家事。倘嗣法。當不以世俗欺誑為心。其人乃嗣翠巖機焉。南昌隱君子潘延之。與為方外友。迎師歸西山。而州郡文爭。命居天寧。衲子方云趨座下。一時名士。摳衣問道。師以目疾。隱居龍興寺房。戶外之履亦滿。上藍忠公。法侄也。延師居寺之東堂。事之如其師。師年八十而喪明。學者益親附之。有欲板其語要流通。師投拒曰。若吾語。深契佛祖。從今百日間復(fù)明。則副汝請。如期果愈。先是覺范洪公。證獄太原。拴縛在旅邸。人諱見之。師獨冒雨步至。撫慰為死訣。明年南歸復(fù)見師。師軒渠笑曰。吾不意乃復(fù)見子。故覺范序之曰。嗚呼。佛法?遠。壞衣瓦器之人。亦有侈欲。為人師者。爭慕華構(gòu)便軟煖。公獨舉頹壞而新之。爭欲致弟子。不問智愚。欲出門下。而公獨精粗之。爭欲坐八達衢頭。以自賣其道。而公獨居荒遠。以自珍之。爭好勢利惡丑。而公獨犯眾惡。自信而力行之。每謂弟子曰。無事外之理。理外之事。觀其措置。豈其真然之者耶。師終時幾百歲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衡山人,字季長,號退齋居士。侯彭志弟?;兆谡臀迥赀M士。官至右文殿修撰。有《退齋集》。
全宋詩
侯延慶,字季長(《百菊集譜》卷四),長沙(今屬湖南)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調(diào)繁昌主簿(清嘉慶《湖南通志》卷九○)。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為嚴、信州統(tǒng)制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九)。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為起居舍人,出知潮州(同上書卷四一、四七)。三年知虔州,召修起居注(同上書卷六七、六八)。有《退齋集》(《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已佚。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八三六
侯延慶,字季長,號退齋居士,長沙(今湖南長沙)人,一說衡山人,彭老弟。政和五年進士。宣和中知邵州。建炎中歷統(tǒng)制官,通判衢州,權(quán)禮部員外郎。紹興初擢起居舍人,除右文殿修撰,秘閣修撰,知潮、虔二州。累官右朝奉大夫、守太常少卿,復(fù)為起居舍人。著有《退齋居士文集》二十八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九、三一、四一、四七、六七、七三、七四,趙希弁《郡齋讀書附志》卷下,嘉慶《湖南通志》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