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222  223  224  225  226  228  229  230  231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朱松(喬年 韋齋 )
朱翌(新仲 灊山居士、省事老人、灊山道人 )
李子定
楊無咎(別稱 揚無咎、草玄 補之、無咎 逃禪老人、清夷長者、紫陽居士 )
王宗哲(廷俊 六柳先生 )
董耘(武子 )
蔡絳(約之 百衲居士、無為子 )
趙叔向(西隱野人 )
趙子櫟(夢授 )
釋宗璉(窮谷、璉三生 董 )
釋慧暉(別稱 自得暉 慧暉 自得 張 )
高閌(抑崇 世稱 息齋先生 憲敏 息齋 )
傅崧卿(子駿 樵風 )
向子汲
周葵(立義 荊溪、惟心居士 惠簡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1143 【介紹】: 宋徽州婺源人,字喬年,號韋齋。朱熹父?;兆谡桶四晖仙岢錾?,授建州政和縣尉,更調(diào)南劍州尤溪縣尉。高宗紹興四年,以胡世將等薦,除秘書省正字。累官司勛、吏部郎。秦檜決策議和,松與同列上章力言其不可。檜怒,諷御史論松懷異自賢,出知饒州,未上卒。有《韋齋集》。
全宋詩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喬年,號韋齋,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熹父。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尉,調(diào)南劍州尤溪尉,監(jiān)泉州石井鎮(zhèn)。高宗紹興四年(一一三四)除秘書省正字,累遷承議郎。十年,因反對和議忤秦檜,出知饒州,未就,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三年卒。有《韋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外集已佚。事見本集卷首行狀、《宋史》卷四二九《朱熹傳》。 朱松詩,以《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明弘治鄺璠刊《韋齋集》為底本。校以清康熙程嵦刊本(簡稱程本)、雍正朱玉刊本(簡稱玉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鄭鑣抄本(簡稱鄭本,藏南京圖書館),并參校《石倉歷代詩選》(簡稱詩選)、《宋詩鈔》及補(簡稱詩鈔、鈔補)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一四四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喬年,號韋齋,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熹父。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縣尉,調(diào)尤溪縣尉,監(jiān)泉州石井鎮(zhèn)。紹興四年,除秘書省正字。七年,除校書郎。八年,遷著作佐郎、尚書度支員外郎,兼史館校勘,歷司勛、吏部兩曹。十年,命知饒州,請閑,得主管臺州崇道觀。紹興十三年卒,年四十七。著有《韋齋集》十二卷(存)。見朱熹《皇考朱公行狀》(《朱文公文集》卷九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三、一一八、一三四,《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1167 【介紹】: 宋舒州懷寧人,字新仲,號灊山居士、省事老人?;兆谡桶四赀M士。調(diào)溧水簿。高宗時,歷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預修《徽宗實錄》。以不附秦檜,謫居韶州,倡明理學。檜死,起為秘閣修撰,歷知嚴州及寧國、平江等州府,官至敷文閣待制。有《灊山集》、《猗覺寮雜記》。
全宋詩
朱翌(一○九七~一一六七),字新仲,自號灊山道人、省事老人,舒州懷寧(今安徽潛山)人,晚年定居鄞縣?;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賜同上舍出身。歷溧水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秘書省正字,實錄院檢討官試秘書少監(jiān),試起居舍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一二二、一三七、一三八),高宗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擢中書舍人兼實錄院修撰(同上書卷一四一),尋以言事忤秦檜,責韶州居?。ㄍ蠒硪凰亩?。二十五年,起充秘閣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同上書卷一七○、一八○、一八五)。孝宗乾道三年卒。有《灊山文集》四十卷(《宋史·藝文志》作集四十五卷,詩三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三卷。另有《猗覺寮雜記》二卷行于世。事見《寶慶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煲钤?,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灊山集》為底本,校以《知不足齋叢書》本(簡稱知不足齋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四卷。
全宋文·卷四一四九
朱翌(一○九七——一一六七),字新仲,自號灊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懷寧(今安徽潛山)人,載上子。政和八年賜同上舍出身。紹興六年,為敕令所刪定官。八年,除正字;九年,遷校書郎。十年,守祠部員外郎,歷秘書少監(jiān)、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兼實錄院修撰。十一年,以忤權(quán)臣,責授左承事郎、將作少監(jiān),分司西京,韶州居住。二十五年,起復左承議郎,充秘閣修撰,后歷知宣州、平江府。三十年,復敷文閣待制。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著有文集四十五卷、《五制集》一卷、詩集三卷(存)、《猗覺寮雜記》一卷(存)。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六之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一二二、一三二、一三五、一三七、一三八、一四一、一七○、一八四、一八五,《寶慶四明志》卷八。

人物簡介

簡介
靖康元年(1126)任全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1169 【介紹】: 楊一作揚。宋臨江清江人,字補之。一說名補之,字無咎。自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紫陽居士。寓居洪州南昌。高宗朝累征不起。繪畫擅墨梅,變水墨點瓣為白描圈線,顯梅之清疏淡雅。水墨人物師法李公麟。書學歐陽詢,筆勢勁利。今存《逃禪詞》,風格婉麗。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1171 【介紹】: 宋臨江軍清江人,字補之,一作名補之,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善書畫,所畫水墨人物學李伯時,尤善作墨梅。亦工詞,有《逃禪詞》。高宗時,以不直秦檜所為,累征不起。
全宋詩
揚無咎(一○九七~一一七一),字補之,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清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晚寓南昌。高宗朝累徵不起。善畫梅,有透梅肝膽入梅心之譽。孝宗乾道七年卒,年七十五(《全宋詞》冊二)。有《逃禪詞》一卷傳世。事見《皇宋書錄》卷下、《圖繪寶鑒》卷四、《書史會要》卷六。
詞學圖錄
楊無咎(1097-1171) 字補之,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自稱為草玄(揚雄)后裔,故其書姓從"扌"不從"木"。清江(今屬江西)人。恥于依附秦檜,屢被徵召而不就。向子諲晚年居新淦(今江西新干)薌林,二人常詩酒唱和。精書畫,所作墨梅深受珍視,傳世作品有乾道元年(1165)作《四梅圖》卷及《雪梅圖》卷,《雪梅圖》卷首有揚補之自用印三方,卷末有海野老農(nóng)曾覿題詩并識。有《逃禪詞》,收入《宋六十名家詞》。
全宋文·卷四一四九
楊補之(一○九七——一一七一),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以詩薦于朝,試禮部不偶,不復事舉子業(yè)。高宗朝以不直秦檜,累徵不起。工書畫,字得歐虞筆法,善作墨梅,進于皇帝,上笑曰「村梅也」,因自名「村梅」。有詞集《逃禪詞》。見《圖繪寶鑒》卷四,隆慶《臨江府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汀州長汀人,字廷俊。初省試中末等,會朝廷責有司取人過額,被減裁?;兆谡桶四?,復還所減百人廷對,遂中進士。累官至全州灌陽令。以年逾七十致仕,歸舊廬創(chuàng)堂,手植六柳,號六柳先生。卒年八十一。
全宋文·卷三九二二
王宗哲,字廷俊,長汀(今福建長?。┤?,格子。初省試中末等,會朝廷責有司取人過額,為減百人,宗哲在數(shù)中。政和十四年復令所減人廷對,遂中進士。調(diào)南豐主簿,歷泉州理掾、韶州教授。紹興七年,官左承直郎、全州灌陽令。年七十馀,引年致仕,創(chuàng)堂于鄉(xiāng),手植六柳,號六柳先生。年八十一卒。見《臨汀志》(載《永樂大典》卷七八九四),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八九。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二一八
董耘(?——一一三七),字武子,東平(今山東東平)人。年少以孝聞。宣和中歷知慶源府、深州。建炎初為元帥府參議,擢徽猷閣學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除兵部尚書。以張浚論其諂事童貫,奉祠提舉杭州洞霄宮。紹興初除端明殿學士、知饒州,奉詔編類元帥府事跡。請祠,提舉江州太平觀,七年正月卒于明州,特贈資政殿學士。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六八、六九、一○八,晁補之《永感堂記》(《雞肋集》卷三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約之,自號百衲居士,別號無為子。蔡京季子,蔡翛弟?;兆谛土辏锡垐D閣直學士兼侍讀。父蔡京復相,年老不能視事,政事悉決于像。凡京所判,皆絳為之,且代京入奏,由是竊弄權(quán)柄、恣為奸利,多引其賓客置要官。未幾被劾,奪侍讀,毀賜出身敕。欽宗靖康元年,流貶白州。高宗紹興末尚在謫所。有《西清詩話》、《鐵圍山叢談》。
全宋詩
蔡絳,字約之,號百衲居士(《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三),仙游(今屬福建)人。京次子。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京再起領(lǐng)三省,年老不能事事,奏判皆絳為之。七年,賜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六),未幾勒停(同上書職官六九之一七)。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流邵州(同上書職官六九之二四),徙白州。高宗紹興末尚存世(《四庫全書總目·鐵圍山叢談》)。有《西清詩話》(又名《金玉詩話》)三卷,今存殘本一卷。《鐵圍山叢談》六卷,今存。事見《宋史》卷四七二《蔡京傳》。
全宋文·卷四○八九
蔡絳,字約之,自號百衲居士,別號無為子,興化軍仙游(今福建仙游)人,京季子。二十許歲即入館為侍從。政和中,官至徽猷閣待制。八年,坐不受道箓等事勒停。后復職。宣和五年,又以崇尚元祐之學,著《西清詩話》,多引蘇軾、黃庭堅,為言者論列,再勒停。六年,父京第四度為相,絳復為龍圖閣學士兼侍讀。京目昏眊,諸事悉決于絳,由是恣為奸利,竊弄威柄,宰臣白時中等惟奉行文書而已。既不能堪,兄攸亦攻之,七年四月,落職。靖康元年京敗后,謫邵州安置,尋移白州(治今廣東博北)。著有《國史后補》五卷、《北征紀實》二卷、《鐵圍山叢談》六卷(存)、《西清詩話》三卷(存)。見《宋史》卷四七二《蔡京傳》,《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一三、一七、二四、二六,《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一三一,《直齋書錄解題》卷五。
趙叔向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號西隱野人。汴京陷時,潛遁京西。金兵退,引眾屯青城,入都堂叱王時雍等速歸政,安置救駕義兵。后部將上變,告其謀為亂,被捕誅。有《肯綮錄》。
全宋文·卷四○○○
趙叔向,自號西隱野人,著有《肯綮錄》一卷(存)。按尤袤《遂初堂書目》有「趙彥從《肯綮錄》」,彥從或為叔向之字。又宋宗室有趙叔向,魏王廷美之裔。汴京破時,叔向潛出,之西京。金人退,聚眾屯青城。建炎元年四月率兵勤王,入至都堂,叱王時雍等速歸政太后,置救駕義兵。六月,部將于渙告叔向謀亂,詔劉光世捕誅之。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六,《宋史》卷二四七有傳。疑非著《肯綮錄》之趙叔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7 【介紹】: 宋宗室,字夢授。趙德昭五世孫。哲宗元祐六年進士。欽宗靖康中知汝州,金人再渝盟,破荊湖諸州,獨子櫟能保境土。遷寶文閣直學士,尋提舉萬壽觀。有《杜工部年譜》。
全宋詩
趙子櫟(?~一一三七),字夢授,燕王德昭五世孫。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兆谛退哪辏ㄒ灰欢┕僮谡偾洌ā端螘嫺濉返巯滴逯唬?。欽宗靖康中知汝州。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提舉萬壽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八)。七年卒。有《杜工部年譜》一卷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宗璉(一○九七~一一六○),號窮谷,俗姓董,合州云門(今重慶合川東北)人。幼師廣化了達,剃度后,往參信相昌禪師。又扣月庵于道吾,隨居福巖?;捋E南岳二十年,居思大三生藏,因號璉三生。晚住荊門軍玉泉寺。為南岳下十六世,大溈月庵善果禪師法嗣。高宗紹興三十年卒,年六十四?!?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二一、《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九首。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宗璉。合州石照人。董氏子。幼時有僧過其家。目師爽異。指燈試問之曰。燈照汝。汝照燈耶。師曰。燈亦不照我。我亦不炤燈。中間無一物。兩處見功能。僧訝之。勉令參訪。歷叢席。后于月庵果公言下知歸。開法于玉泉。扁其室曰窮谷。劉??鎮(zhèn)荊南。造訪問其命名之義。師曰。心盡曰窮。性凝曰谷。隨響應聲。不疾而速。其應對機辯。類如此。不減皓公也。嘗云。此事不在有言。不在無言。不礙有言。不礙無言。古人垂一言半句。正如國家兵器。不得已而用之。橫說豎說。秖要控人入處。其實不在章句上。今時不能一徑徹證根源。秖以語言文字。而為至道。一句來。一句去。喚作禪道。正似鄭州出曹門。從上宗師會中。往往真?zhèn)€以行腳為事者。才有疑處。便對眾決擇。祇一句下。見地明白。造佛祖直指不傳之宗。與諸有情。盡未來際。同得同證。猶未是泊頭處。豈是空開唇皮胡言漢語來(云云)。如此開示。亦剴切條明。能作人之氣。未詳師所終。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慧暉(一○九七~一一八三),號自得,俗姓張,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幼依澄照、道凝,年十二出家。年二十扣真歇禪師于長蘆。返里謁宏智禪師。高宗紹興七年(一一三七),開法補陀寺,徙萬壽寺、吉祥寺、雪竇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敕補臨安府凈慈寺。七年,退歸雪竇寺。十年卒,年八十七。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覺禪師法嗣。有宋了廣編《自得慧暉禪師語錄》六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四有傳?!』蹠熢?,以輯自《語錄》者編為一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慧暉。字自得。會稽張氏子。甫二十。叩真歇于長蘆。微有所證。旋里謁宏智。智。舉當明中有暗。不以暗相遇。當暗中有明。不以明相睹。問之。語不契。初夜坐起。往圣僧前燒香。而宏智適至。忽見頓明前話。次日入室。智可之。許為室中真子。紹興丁巳。開法普陀。徙萬壽。及吉祥雪竇。淳熙三年。補凈慈。七年。退歸雪竇而化。丕相魏公嘗曰。自得。如深云中片石。石窗。則空門御史也。諸方以為名言。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六
自得禪師。名慧暉。乃會稽張氏之寵子也。自少割愛辭親。得度于澄炤寺。孤錫云游。見長蘆真歇。以為有所證。于閃電機下。竟南歸。所遇叢社如逆旅。一閱而棄之。遂投謁于覺宏智和尚。宏智威德自在。道望隆當世。當世見者。皆為神悚。暉獨心負所畜。不藉通詞。特擬觀光。于座下。宏智熟視暉而容之。暉微疑其所以。乃自請掛塔。宏智召暉。至榻前。詰以寶鏡頌。暉驟進語。智正色。遣出之。暉乃折節(jié)自悔。從前寶惜一齊放下。一夕正往圣僧前燒香。適宏智來前。暉見之。頓悟大旨自爾。問答無滯。得授記莂焉。紹興丁巳。開法補陀。馳其提唱。語于宏智。宏智大悅。其語曰朔風凜凜掃寒林。葉落歸根露赤心。萬派朝宗舡到岸。六窗虛映芥投針。本成現(xiàn)莫他尋性地。閒閒耀古今。戶外凍消。春色動四山。渾作木龍吟。又曰。釋迦老子窮理盡性。金口敷宣一代時教。珠回玉轉(zhuǎn)。被人喚作拭不凈故紙。達磨祖師以一乘法。直指單傳面壁九年。不立文字。被人喚作壁觀婆羅門。且道作么生行履。免被傍人指注。衲被蒙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又曰。巢知風。穴知雨。甜者甜兮苦者苦。不須計較作思量。五五從來二十五萬般。施設(shè)到平常。此是叢林飽參句。諸人還委悉么。野老不知堯舜力。鼕鼕打鼓祭江神。谷之神樞之要里許旁參?;赝镜妹睢T齐m動而常閒。月雖晦而彌炤。賓主交參。正偏兼到。十洲春盡花凋殘。珊瑚樹林日杲杲。于是補陀風范與天童并峙。其遷萬壽。次吉祥。又雪竇。皆名公巨卿為之勸請。淳熙丙申。有詔補凈慈。上堂曰。皮膚脫落絕方偶。明了身心一物無。妙入道寰深靜處。玉人端馭白牛車。妙明田地達者還。稀識情不到唯證。方知白云兒靈。靈。自炤青山父卓卓。常存機分頂后光智契。劫前眼所以道。新豐路兮峻仍皾。新豐洞兮湛然沃。登者登兮不動搖。游者游兮莫忽速。亭堂雖有到人稀。林泉不長尋常木。諸禪德向上一著。尊貴難明琉璃殿。上不稱尊翡翠。簾前還合伴正與么。時針線貫通真宗。不墜合作么生施設(shè)。滿頭白發(fā)離巖谷。半夜穿云入市廛。當是時大振曹洞宗風者。多出宏智之門。瑞巖有石窗恭。光孝有了堂徹。常州善權(quán)有法智。而聞庵居翠巖。法真居清涼。乃至大洪長蘆皆屬焉。以故凈慈典職班序者。半皆諸方弟侄。酬唱葉諧。稱為新豐正韻也。庚子秋。退歸雪竇。白發(fā)垂肩。逍遙怡懌。愛攜禪客。談空白日。而笑落青山。常作偈曰。重重去盡自平常。春煖風和日漸長。戶外鳥啼聲細碎。巖花狼藉滿山房。以癸卯冬月二十九。沐浴而逝。痊于明覺塔右。 贊曰。暉公以奇雋之。姿英發(fā)銳。上睹影響。于掣電光中。便肯承當。及入天童爐鞴镕成大器。輒能振大聲。以達九重。其境何順也。細簡今古。匪流則亢矣。公乃履滿不溢。順而能節(jié)。抑何謙以退也。芳型在望。不禁高山仰止之思云。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慧暉,字自得,姓張氏,會稽人也。幼依澄照道疑染削,進具。年二十,扣真歇于長蘆,微有所證。旋里謁宏智,智舉“當明中有暗,不以暗相遇,當暗中有明,不以明相睹”問之,語不契。初夜定,回往圣僧前熱香,宏智適至,暉見之頓悟前語。次日入定,智舉堪嗟去日顏如玉,郤嘆回時??似霜。暉曰:“其入離,其出微?!弊誀枂柷E無滯,智許為室中真子。紹興丁巳,開法普陁,徙萬壽及吉祥雪竇。淳熙三年,敕主凈慈,上堂:“朔風凜凜掃寒林,落葉歸根露赤心。萬派朝宗船到岸,六窗虛映芥投針。本成現(xiàn),莫他尋,性地間間曜古今。戶外凍消春色動,四山渾作木龍吟?!庇衷疲骸肮戎?,樞之要,里許旁參,回途得妙。云雖動而常間,月雖晦而彌照。賓主交參,正偏兼到,十洲春盡花凋殘,珊瑚樹林日杲杲?!庇謬L舉風幡?,乃曰:“風幡動處著得個眼,即是上座。風幡動處失郤個眼,即是風幡。其或未然,不是風幡不是心,衲僧徒自強錐針。巖房雨過昏煙凈,臥聽涼風生竹林?!逼吣昵铮藲w雪竇。十年冬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夜,沐浴而逝,塔于明覺之左。后有晦翁悟明者,福州人,上堂舉:“夾山會下一僧到皋亭,才禮拜,亭便打,僧再拜,又打。趨去,僧回舉似夾山,山云:會否?云:不會。山云:賴汝不會,汝若會即夾山口啞去。應庵拈云:皋亭一期忍俊不禁,爭奈拄杖放行太速,當時此僧,莫道皋亭夾山,便是達摩也應斬為三段。明云:皋亭夾山門庭施設(shè),各得其宜,但中間一人較些子,應庵與么道,也是鞏縣茶瓶?!奔味ㄊ?,明纂修《聯(lián)鐙會要》,至今傳于叢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1153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抑崇,人稱息齋先生。高宗紹興元年以上舍選賜進士第。召為秘書省正字。累遷國子司業(yè)。時興太學,奏宜以經(jīng)術(shù)為主。南宋學制多為其所建明。除禮部侍郎,秦檜疑之,被劾出知筠州,不赴。卒謚憲敏。有《春秋集注》。
全宋詩
高閌(一○九七~一一五三),字抑崇,號息齋,鄞(今浙江寧波)人。從楊時學。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進士,為秘書省正字,遷著作佐郎,以言者論罷。詔除國子司業(yè)。以忤秦檜出知筠州,未赴。二十三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四),年五十七。有《春秋集傳》,已佚?!?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九、《宋史》卷四三三、《宋元學案》卷二五有傳。
全宋文·卷四一三八
高閌(一○九七——一一五三),字抑崇,號息齋,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紹興元年以上舍選賜進士第。以薦召為秘書省正字,權(quán)吏部員外郎兼史館校勘,尋遷著作佐郎,以言者論罷。召為國子司業(yè),除禮部侍郎,以疑于秦檜出知筠州,不赴。紹興二十三年卒,年五十七,謚憲敏。閌于中興以后學制多所建明,著有《春秋集傳》(存)、《送終禮》等。見《宋史》卷四三三本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越州山陰人,字子駿,號樵風。傅墨卿從弟?;兆谡臀迥赀M士。為考功員外郎兼太子舍人,因不從方士林靈素授符箓被譖,出為蒲圻縣丞。高宗初,除直龍圖閣、知越州,徙知婺州。召拜秘書少監(jiān),尋權(quán)戶部侍郎。官至中書舍人、給事中。有《樵風溪堂集》、《夏小正戴氏傳》。
全宋詩
傅崧卿(?~一一三八),字子駿,號樵風,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進士(《南宋館閣錄》卷七)。除辟雍正,改婺州州學教授,遷國子正。丁憂服除,召為考功員外郎、兼太子舍人。被譖,出為鄂州蒲圻縣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四)。四年,除直龍圖閣、知越州,尋移婺州(同上書卷三一、三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試秘書少監(jiān),權(quán)尚書吏部侍郎、充淮東宣諭使(同上書卷四八、五○)。二年,充徽猷閣待制,為都督府參謀兼權(quán)知建康府(同上書卷五三、五八)。六年,試中書舍人兼權(quán)戶部侍郎(同上書卷一二二)。事見宋《嘉泰會稽志》卷一五。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八二○
傅崧卿(?——一一三八),字子駿,號樵風,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政和五年登進士甲科,宣和中累遷考功員外郎,兼太子舍人。建炎中,召為中書門下省檢正官,充浙東防遏使。除直龍圖閣、知越州,改婺州。進秘書少監(jiān),權(quán)戶部侍郎,充淮東宣諭使,加徽猷閣待制,知建康府。紹興二年,落提舉洪州玉隆觀。六年,充都督府參謀官,復集英殿修撰,進中書舍人。七年,加給事中,兼史館修撰。八年,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卒。著有《樵風集》六十卷、《奏議》十五卷、《西掖制誥》三卷、《夏小正戴氏傳注》四卷(存)。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二之七○、職官三九之一、職官四○之八、職官七○之一○、選舉二○之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四、二九、三一、五八、五九、一○○、一○二、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二,《嘉泰會稽志》卷一五。
宋登科記考
字子駿,號樵風。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政和五年省元,終給事中兼史館修撰。
向子汲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建炎二年(1128)任滁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8—1174 【介紹】: 宋常州宜興人,字立義,號荊溪,晚號惟心居士?;兆谛土赀M士。調(diào)徽州推官。高宗紹興十一年,累除殿中侍御史,在職僅兩月,言事至三十章。因不肯附和秦檜,被劾落職。檜死,為直秘閣、知紹興府,歷知婺州。孝宗隆興元年,拜參知政事,次年兼權(quán)知樞密院事。后與宰相虞允文、陳康伯不合,以資政殿大學士致仕。卒謚惠簡。有《圣傳詩》及文集。
全宋文·卷四一五二
周葵(一○九八——一一七四),字立義,號惟心居士,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宣和六年進士。任監(jiān)察御史,紹興十一年徙殿中侍御史,在職兩月,言事至三十章,且歷舉所行不當事凡二十條。歷官司農(nóng)少卿、知信州、江東提點刑獄公事、太常少卿、知湖州、權(quán)尚書禮部侍郎兼權(quán)給事中,知太平州。隆興元年六月拜參知政事,次年加資政殿大學士致仕。淳熙元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圣傳詩》二十篇、文集三十卷、奏議五卷。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三《周簡惠公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