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218 219 220 221 222 224 225 226 227 下一頁
其它辭典
趙子崧(字 伯山 號 鑒堂居士 )趙子松(字 伯山 )釋了一(號 照堂、炤堂 徐 )釋妙應(yīng)(號 智緣 李 )釋宗覺(字 無象 號 西坡 鄭 )釋慈永(號 凈慧大師 )釋慧方(號 超宗 龔 )釋繼重(號 文慧大師 )釋鼎需(號 懶庵 林 )韓公裔(字 子扆 恭榮 )馬?。?span id="gjl5l3z" class='charType'> 進 號 登勇 )鮑若雨(字 商霖 號 敬亭先生 )張如遠(別稱 張昭遠 號 茅山居士 )彭合(字 子從 )徐庚(字 叔義 號 寄傲老人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2
【介紹】:
宋宗室,字伯山,號鑒堂居士。趙德昭五世孫?;兆诔鐚幬迥赀M士。宣和間知淮寧府。汴京失守,起兵勤王。傳檄中外,止諸路毋受張邦昌偽赦。又移書責(zé)張邦昌逆節(jié)。高宗即位,請放諸路常平積欠錢,并建三屯之議,以張收復(fù)聲勢。除延康殿學(xué)士、知鎮(zhèn)江府。建炎二年,坐事謫居南雄州。有《朝野遺事》。
全宋文·卷三八八一趙子崧(?——一一三二),字伯山,燕懿王五世孫。登崇寧五年進士第。宣和間,官至宗正少卿,除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淮寧府。汴京失守,與翁彥國等同盟起兵勤王,康王命充大元帥府參議官、東南道都總管。高宗即位,除延康殿學(xué)士、知鎮(zhèn)江府、兩浙路兵馬鈐轄。后以罪降單州團練副使,謫居南雄州。紹興二年卒于貶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趙子松(?~一一三二),字伯山,宋燕王德昭五世孫?;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士。宣和間,官宗正少卿,知淮寧府。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為大元帥府參議官,東南道都總管,知鎮(zhèn)江府,尋為兩浙西路兵馬鈐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五、八)。二年,貶單州團練副使南雄州居?。ㄍ仙蠒硪蝗=B興二年卒。《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了一(一○九二~一一五五),號照堂,俗姓徐,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年十四于大云寺出家。年十六,從廣壽梵光法師習(xí)天臺教。后師從妙湛思慧禪師。游方遍謁耆宿。后住石泉寺,改圣泉寺,又被知福州葉夢得迎至黃檗道場。繼歸臥雪峰故廬。又出住云門,遷法石,返西湖雪峰庵。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詔住徑山能仁禪院,次年卒,年六十四。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禪師法嗣。事見《鴻慶居士集》卷三二《徑山照堂一公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二、《五燈會元》卷一六、《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一有傳。今錄詩二十首。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了一。號炤堂。奉化徐氏子。方童幼時。遇群兒嬉戲。隅坐傍不語。聞梵唄則躍起。喜動顏色。其父曰。兒如此。當令事佛。年十四。祝發(fā)大云寺。十六受經(jīng)數(shù)萬言。習(xí)窮晝夜不息已。乃嘆曰。如來最上乘。無挾而徑造者也。事糟粕何庸。即入京。從相國寺妙湛慧公。游數(shù)年。盡其學(xué)為高弟。復(fù)下汴。絕淮。經(jīng)吳中浮浙。上天臺。入雪峰。遍見諸耆宿。表里洞然。中無疑者。會妙湛來蒞黃檗。師自雪峰至。學(xué)成行尊。眾推為上首。師姿相奇龐。寡言笑。危坐一榻。淵然如古井冰。有來叩者。云涌泉落。愈出而愈無窮。性介特。務(wù)自闊遠。不交人事。將詣雪峰。朝議大夫曾恬。與師厚善。屬師致書。抵福帥大資張公守。師意其為己。納笥中弗出。久之。石泉虛席。公曰。黃檗上首故自強。即日移書。遣騎迎師。師謝不愿。使者至五反而后受。他日公過師。師出恬書。且致不即發(fā)之意。公喜曰。韞櫝之珍。深藏而不市。吾與師。賓主無愧矣。居三歲。改蒞圣泉。會左丞葉夢得來守福。曰。黃檗古道場。今世名緇。孰逾一公者。飭使者具書幣以迎師。至闔境。緇素奔走出迎。歡呼踴躍。聲振山谷。蓋師自石泉出世。更三大剎。積十五年。演唱真乘。啟悟后學(xué)。人人向道。以師為歸。已而后。將至稍通餉謝易置諸禪師。一夕舍去。歸臥雪峰故廬。泉南守葉庭圭。樂道之士也。延之云門。再遷法石。庭圭代還。師亦反西湖雪峰庵。即妙湛所棲。閉門終日。人莫見其面。若將終焉。俄被旨住徑山。紹興二十四年也。徑山。無一壟之地可耕。而學(xué)眾數(shù)千指。師入據(jù)丈室。檀施大集。不求而辦。山有芝巖方丈遺址。師嘗指其處。謂其徒曰。吾將筑室居焉。初不省所謂。明年三月示微疾。退處明月堂。唱篋中衣。供佛飯僧。翼日黎明。索筆書伽陀。趺坐而逝。壽六十四。僧臘五十。即芝巖塔其全身。乃喻筑室所云以此。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妙應(yīng)(?~一一三二),號智緣(《臨川文集》卷七一《與妙應(yīng)大師說》),江南人?;兆跁r往來京洛間,不拘戒行,人呼風(fēng)和尚。高宗紹興二年卒于柳州。事見《投轄錄》、《咸淳臨安志》卷九一。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僧。真州六合人,俗姓李。精相術(shù)。相傳蔡京罷居錢塘,相其貌似虎,書“看取明年作宰相,舞爪張牙吃眾生”之句,又書“眾生受苦,兩紀都休”。后悉如其言。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宗覺,蜀僧(《輿地紀勝》卷六八)。明永樂《樂清縣志》卷八有宗覺,字無象,號西坡,俗姓鄭,樂清(今屬浙江)人,住明慶院。徽宗宣和間為敵所迫,墜崖無傷。工詩文,有《簫峰集》,已佚。疑即其人。
全宋詩釋宗覺,字無象,號西坡,俗姓鄭,樂清(今屬浙江)人。為明慶院僧,善弈工詩,與王十朋有唱和。有《簫峰集》,已佚。明永樂《樂清縣志》卷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五○五慈永,宣和間僧人,賜紫,號凈慧大師。見乾隆《鞏縣志》卷一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慧方,號超宗,俗姓龔,臨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十七歲試經(jīng)得度,歷參名宿,執(zhí)侍悟新禪師十四年?;兆谛椭?,初住隆慶寺,遷住吉州禾山寺、洪州云巖寺。為南岳下十四世,黃龍死心悟新禪師法嗣。有《超宗慧方禪師語錄》一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今錄詩三十九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四一七繼重,號文慧大師,宣和時真定府行唐縣封崇寺長老。見所撰《大宋真定府行唐縣封崇寺創(chuàng)鑄鐘記》。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鼎需(一○九二~一一五三),號懶庵,俗姓林,長樂(今屬福建)人。年二十五讀《遺教經(jīng)》得悟,依保壽樂禪師為比丘。踰十年歸里,結(jié)庵于羌峰絕頂,三年不下山。后由佛心才禪師挽其出。高宗紹興初謁宗杲于洋嶼,旋隨宗杲移小溪,與之分座,由此得聲。泉州守請開法延福,后退處洋嶼八年,晚居?xùn)|西禪。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二。為南岳下十六世,徑山大慧普覺宗杲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八、《五燈會元》卷二○有傳?!♂尪π柙?,據(jù)《續(xù)古尊宿語要》所收《懶庵需禪師語》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大明高僧傳·卷第六 習(xí)禪篇第三之二釋鼎需號懶庵。郡之林氏子也。幼業(yè)儒舉進士。蒞政有聲。年二十五因閱遺教經(jīng)忽省曰。幾為儒冠誤也。即欲舍俗。母氏難以親迎在期。需笑絕之曰。夭桃紅杏一時分付春風(fēng)。翠竹黃花此去永為道侶。遂依保壽樂公為大僧遍參名宿。歸里結(jié)庵羌峰三年。嘗以即心即佛話問學(xué)者。時妙喜庵于洋嶼?;掴止庠谑?。特以書招之曰。此間庵主手段與諸方別??蓙砩倏钊绾巍P璨淮?。光以計邀至。值妙喜為眾入室。需欲隨喜而已。妙喜因舉。僧問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爾作么生。需下語。喜詬曰。汝見解如此。敢妄為人師耶。乃鳴鼓訐其為邪解。需淚交頤不敢仰視。自默計曰。我既為所排。而西來不傳之旨豈止此耶。遂求入弟子之列。一日妙喜問曰。內(nèi)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時如何。需擬開口。喜拈竹篦劈脊連打三下。需大悟厲聲曰。和尚已多了也。喜又打一下。需禮拜。喜笑曰。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印以偈曰。頂門豎亞摩醯眼。肘后斜懸奪命符。瞎卻眼卸卻符。趙州東壁掛葫蘆。自此名喧叢席道被遐方。此后開堂始稱具眼宗匠云也。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號懶庵。姓林。幼業(yè)儒。舉進士。蒞政有聲。年二十五。因閱遺教經(jīng)。忽省曰。幾為儒冠誤也。即欲舍俗。母氏難以親迎在期。需笑絕之曰。夭桃紅杏。一時分付春風(fēng)。翠竹黃花。此去永為道侶。遂依保壽樂公為大僧。遍參名宿。歸里結(jié)庵羌峰。嘗以即心即佛話問。學(xué)者。時妙喜庵于洋嶼?;掴止庠谑?。特以書招之曰。此間庵主手段。與諸方別??蓙砩倏钊绾巍P璨淮?。光以計邀至。值妙喜為眾入室。需欲隨喜而已。妙喜因舉僧問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你作么生。需下語。喜詬曰。汝見解如此。敢妄為人師耶。乃鳴鼓。訐其。為邪解。需淚交頤。不敢仰視。自默計曰。我既為所排西來不傳之旨。豈止此耶。遂求入弟子之列。一日妙喜問曰。內(nèi)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時如何。需擬開口。喜拈竹篦。劈脊連打三下。需大悟。厲聲曰。和尚已多了也。喜又打一下。需禮拜。喜笑曰。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印以偈曰。頂門豎亞摩醯眼。肘后斜懸奪命符。瞎卻眼。卸卻符。趙州東壁掛葫蘆。自此名喧叢席。道被遐。方后開堂。稱具眼宗匠。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四釋鼎需,字懶庵,福之林氏子也。幼業(yè)儒,舉進士,振振有聲。年二十五,因閱《遺教經(jīng)》,忽省曰:“幾為儒冠誤也?!奔从崴?,母氏難以親迎在期,需笑絕之曰:“夭桃紅杏,一時吩咐春風(fēng)。翠竹黃華,此去永為道侶?!彼煲辣蹣窞榇笊?。遍參名宿,歸里結(jié)庵羌峰三年,嘗以即心即佛話問學(xué)者。時妙喜庵于洋嶼,晦庵光在侍,特以書招之曰:“此間庵主手段與諸方別,可來少款如何?”需不答。光以計邀至,值妙喜為眾入室,需欲隨喜而已。妙喜因舉“僧問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你作么生?”需下語,喜詬曰:“汝見解如此,敢妄為人師耶?”乃鳴鼓訐為邪解。需淚交頤,不敢仰視,自默計曰:“我既為所排,而西來不傳之旨,豈正此耶?”遂求入弟子之列。一日,妙喜問曰:“內(nèi)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時如何?”需擬開口,喜拈竹篦劈脊三擊之,需大悟,厲聲曰:“如此已多了也。”喜復(fù)擊之,需禮拜。喜笑曰:“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奔匆再试唬骸绊旈T豎亞摩醯眼,肘后斜懸奪命符。瞎郤眼,卸郤符,趙州東璧掛葫蘆?!弊源嗣鷧蚕?,始稱具眼宗匠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2—1166
【介紹】:
宋開封人,字子扆。以三館吏補官,充康王府內(nèi)知客。金兵犯京,隨康王出使,多有謀劃,關(guān)系甚密。高宗即位,累遷武功大夫,歷貴州防御使、廣州觀察使。因忤秦檜遭劾罷。檜死,復(fù)官。仕終岳陽軍節(jié)度使。卒謚恭榮。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2
【介紹】:
名或作進。宋太平州慈湖砦兵。高宗紹興二年,砦軍周青等謀叛,將盡黥城中少壯而屠其老弱??≈渲\,密結(jié)十人謀刺,伺青出上馬,斫中頰,因九人懼不敢前,遂遇害。后官軍至,青被誅。紹興三年,贈俊修武郎,為立祠,號登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商霖,號敬亭先生。從程頤學(xué)?;兆谛椭校枢l(xiāng)人抵御方臘軍,有司奏功,力辭不受。有《伊川問答錄》、《敬亭集》。
人物簡介
全宋詩張如遠,號茅山居士。哲宗紹圣間居永州零陵(清光緒《零陵縣志》卷一四)。今錄詩三首。
全宋詩張昭遠,號茅山居士。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居零陵,與澹巖長老了思有交。事見《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九六。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四○三張昭遠,自號茅山居士。紹興初為宮使、徽猷閣待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3—1161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子從。高宗時為清江縣主簿,以土瘠賦重,力請蠲減。歷通判虔州,知臨江軍、永州,提點廣西、湖南刑獄,所至有政績。官至戶部郎中、總領(lǐng)湖廣、江西、京西財賦。
全宋文·卷四○七四彭合(一○九三——一一六一),字子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以父衎蔭補官,為清江縣主簿,歷興國縣丞、虔州通判,知臨江軍、永州,提點湖南刑獄。紹興三十年為戶部郎中,總領(lǐng)湖、廣、江西財賦。三十一年卒于官,年六十九。見汪應(yīng)辰《戶部郎中總領(lǐng)彭公墓志銘》(《文定集》卷二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徐庚,字叔義,樂平(今屬江西)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差主管綾錦院,遷諸司審計。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為福建提刑,進轉(zhuǎn)運使,致仕。自號寄傲老人,有《寄傲集》,已佚。事見清道光《樂平縣志》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