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174,分2079頁顯示
上一頁 215 216 217 218 219 221 222 223 224 下一頁
其它辭典
吳子厚吳激(字 彥高 號 東山 )和詵(字 子美 號 鳳凰弓 )宋之才(字 廷佐、庭佐 號 云海居士 文簡 )常同(字 子正 號 虛閑居士、虛閒居士 敏節(jié) )張致遠(字 子猷 )李邦彥(字 士美 號 李浪子 世稱 浪子宰相 和文、文和 )洪興祖(字 慶善 號 練塘 )王莊(字 子溫 )王彥(字 子才 號 八字軍 )賀允中(字 子忱 清簡 )釋景深(別稱 智通深、太陽再世 景深 王 號 大死翁 )錢觀復(fù)(字 知原 號 正靜居士 )陳與義(字 去非 號 簡齋、無住道人 )僧宗玨( 孫 號 大休 )
人物簡介
簡介重和二年宣和元年(1119)任永興軍等路提點刑獄公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0—1142
【介紹】:
宋建州人,字彥高,號東山。米芾之婿。工詩能文,尤精樂府,字畫得芾筆意。使金,被留,授翰林待制。出知深州,到官之日卒。有《東山集》。
全宋詩吳激(?~一一四二),字彥高,號東山,甌寧(今福建建甌)人。栻子。舉進士,曾知蘇州。工詩能文,字畫得其岳父米芾筆意。北宋末使金,以知名留不遣,后仕金為翰林待制。金熙宗皇統(tǒng)二年(一一四二)出知深州,到官三日卒。有《東山集》十卷,已佚。事見《中州集》卷一,《金史》卷一二五有傳。今錄詩二十五首。
中州集激字彥高,宋宰臣拭之子,王履道外孫,而米芾元章婿也。工詩能文,字畫得其婦翁筆意。將命帥府,以知名留之。仕為翰林待制,出知深州,到官三日而卒。有東山集十卷并樂府行于世。東山,其自號也。出散關(guān)詩云:春風(fēng)蜀棧青山盡,曉日秦川綠樹平。愈甫索水墨,以詩寄之云:煙拂云梢留淡白,云蒸山腹出深青。三衢夜泊云:山侵平野高低樹,水接晴空上下星。太清宮云:玉座煙霞春寂寂,石壇星斗夜蒼蒼。呈正甫云:手版西山聊復(fù)爾,角巾東第定何時。游南溪潭云:竹院鳴鐘疑物外,畫橋流水似江南。飛瀑巖云:數(shù)樹殘花喜春在,一聲啼鳥覺山深。詠鄭邸故伎云:玉雪自知塵不涴,丹青難寫酒微醺。送樂之侍郎云:四海蒼生謝安石,一言宣室賈長沙。送韓鳳閣使高麗云:海東絕域皇華使,天上仙官碧落卿。偶題云:江湖欹枕夢,風(fēng)雪打窗時。此類甚多。樂府夜寒茅店不成眠,南朝千古傷心事,誰挽銀河等篇,自當(dāng)為國朝第一手。而世俗獨取春從天上來,謂不用他韻。風(fēng)流子取對屬之工,豈真識之論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子美。和斌子。以蔭補官,為河北副將。累官威州刺史、知雄州。上制勝強遠弓式,能破堅于三百步外,邊人號為鳳凰弓。童貫攻燕,詵預(yù)取燕之謀,從種師道進軍。見勢不利,復(fù)以為不宜出師。敗歸,貶濠州團練副使,筠州安置。平燕后以其曾議不戰(zhàn),獨未赦。后復(fù)官正奉大夫、宣州觀察使。
全宋文·卷二九一二和詵(?——一一二四),字子美,鄄城(今山東鄄城)人,斌子。以蔭為河北副將,累官至右武大夫、威州刺史、知雄州。宣和中歷河北路沿邊安撫使、相州觀察使,以童貫劾,貶濠州團練副使、筠州安置。六年復(fù)官正侍大夫、宣州觀察使,卒。見《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一之二六,《東都事略》卷一○五,《宋史》卷三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0—1166
【介紹】:
宋溫州平陽人,字廷佐,號云海居士。徽宗政和八年進士。教授京兆府學(xué)。深務(wù)韜養(yǎng),積十八年不遷官。后以薦召試,除正字。歷校書郎、權(quán)吏部侍郎,奉祠。高宗紹興中,以朝奉大夫致仕。卒謚文簡。有《云海敝帚集》。
全宋詩宋之才(一○九○~一一六六),字庭佐,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M士,調(diào)貴州主簿,改京兆府學(xué)教授。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累遷國子司業(yè),權(quán)吏部侍郎。出使金國,歸,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起知泉州。高宗紹興三十一年(一一六一)致仕。孝宗乾道二年卒,年七十七,謚文簡。有《云海敝帚集》,已佚。事見《浪語集》卷三四《宋侍郎行狀》。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九宋之才(一○九○——一一六六),字庭佐,溫州平陽(今浙江平陽)人。登政和八年進士第,調(diào)貴州主簿,改京兆府學(xué)教授。為學(xué)有守,不干貴勢,積十八年不遷,而宗澤力薦之,得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歷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國子司業(yè)、權(quán)吏部侍郎。紹興十四年為金國賀生辰副使。還,請祠,加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起知泉州。三十一年,以朝奉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享年七十七。著有《云海弊帚集》五十卷,《三馀錄》、《祠林》、《云海后集》合若干卷。見薛季宣《浪語集》卷三四《宋侍郎行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0—1149
【介紹】:
宋邛州臨邛人,字子正,號虛閑居士。常安民子。徽宗政和八年進士。高宗紹興三年除殿中侍御史。論張浚在陜西喪師失地之罪。時金使入見,又言先振國威,以掌握和戰(zhàn)之主動權(quán)。除起居郎、史館修撰,重修神宗、哲宗實錄。累擢御史中丞。后以顯謨閣直學(xué)士知湖州,奉祠。卒謚敏節(jié)。有《虛閑集》、《烏臺日記》等。
全宋文·卷三九八六常同(一○九○——一一四九),字子正,號虛閒居士,臨邛(今四川邛崍)人。安民子。政和八年進士。靖康初,為元帥府主管機宜文字,尋除太常博士。建炎四年為大宗正丞。紹興三年,除殿中侍御史。四年,除起居郎、中書舍人、史館修撰。七年,除御史中丞,后以顯謨閣學(xué)士知湖州。十九年卒,年六十。見汪應(yīng)辰《常公墓志銘》(《文定集》卷二○),《宋史》卷三七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0—1147
【介紹】:
宋南劍州沙縣人,字子猷?;兆谛腿赀M士。歷兩浙、廣東轉(zhuǎn)運判官。高宗紹興四年,除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五年,除戶部侍郎,累建言寬民力。除給事。出知福州、廣州。以顯謨閣待制致仕。鯁亮有學(xué)識,歷臺省、侍從,言論風(fēng)旨皆卓然可觀。
全宋詩張致遠(一○九○~一一四七),字子猷,沙縣(今屬福建)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進士。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添差兩浙轉(zhuǎn)運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三)。四年除殿中侍御史。五年遷給事中,出知福州。八年知廣州。尋以顯謨閣待制致仕。十七年卒,年五十八。《宋史》卷三七六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七張致遠(一○九○——一一四七),字子猷,南劍州沙縣(今福建沙縣)人。宣和三年進士。召對,擢為樞密院計議官。孟庾討范汝為,辟為隨軍機宜文字。除兩浙轉(zhuǎn)運判官,改廣東。紹興四年召為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五年,除戶部侍郎,進吏部侍郎,尋復(fù)為戶部侍郎。除給事中。以顯謨閣待制知臺州,改福州。八年正月,再召為給事中。出知廣州,尋以顯謨閣待制致仕。十七年卒,年五十八。鯁亮有學(xué)識,頗具時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0
【介紹】:
宋懷州人,字士美,自號李浪子?;兆诖笥^二年上舍及第。善謳謔,能蹴鞠,常以街市俚語為詞曲。因善事內(nèi)侍,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承旨。宣和六年為少宰兼中書侍郎,都人稱為浪子宰相。欽宗時升太宰,力主割地求和,遭陳東等數(shù)百人斥責(zé),罷相。高宗建炎初以主和誤國責(zé)潯州安置。
全宋詩李邦彥(?~一一三○),字士美,懷州(今河南沁陽)人?;兆诖笥^二年(一一○八)上舍及第,試符寶郎。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拜少宰。欽宗靖康初進太宰。不久罷相,出知鄧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以主和誤國責(zé)授建寧軍節(jié)度副使,安置潯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四年,卒于桂州(同上書卷六七三)。贈觀文殿大學(xué)士,謚和文(同上書卷七二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全宋文·卷三三二○李邦彥(?——一一三○),字士美,懷州(治今河南沁陽)人。大觀二年上舍及第,試符寶郎??∷里L(fēng)姿,為文敏而工,應(yīng)對便捷,善謳謔,能蹴鞠,每綴街市俚語為辭曲,自號李浪子。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承旨。宣和三年,除尚書右丞;五年,轉(zhuǎn)左丞;六年,拜少宰,都人目為浪子宰相。靖康初升太宰,主割地講和,士庶痛斥之,乃自請罷。建炎初以主和誤國,責(zé)授建武軍節(jié)度副使,潯州安置,四年卒,謚文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0—1155
【介紹】:
宋鎮(zhèn)江丹陽人,字慶善,號練塘?;兆谡桶四晟仙峒暗?。高宗初,授秘書省正字,遷太常博士。紹興四年,應(yīng)詔上疏言朝廷紀綱之失,為時宰所惡,主管太平觀。起知廣德軍,擢提點江東刑獄,歷知真州、饒州,所至有惠政。以忤秦檜,編管昭州卒。有《老莊本旨》、《周易通義》、《左氏通解》、《楚辭補注》及《考異》等。
全宋詩洪興祖(一○九○~一一五五),字慶善,號練塘,丹陽(今屬江蘇)人?;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M士,為陳州商水主簿(《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召試,授秘書省正字。高宗紹興四年(一一三四)應(yīng)詔上疏,為時宰所惡,主管太平觀。起知廣德軍,擢提點江東刑獄。歷知真州、徙饒州。因序故龍圖閣學(xué)士程瑀《論語注》,忤秦檜,編管昭州。二十五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九),年六十六。有《楚辭補注》等行于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三有傳。
全宋文·卷三九八九洪興祖(一○九○——一一五五),字慶善,號練塘,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登政和八年上舍第,為湖州士曹。召試,授秘書省正字,后為太常博士。紹興四年,上疏言時政,為時宰所惡,主管太平觀。起知廣德軍,擢江東提刑,又歷知真、饒二州。時秦檜當(dāng)國,言官爭彈劾以媚檜,興祖坐嘗作程瑀《論語解》序,語涉怨望,編管昭州。紹興二十五年卒,年六十六。次年復(fù)其官,特贈直敷文閣。興祖好古博學(xué),著有《周易通義》、《系辭要旨》、《春秋本旨》、《古文孝經(jīng)序贊》、《老莊本旨》、《韓子年譜》(存)、《楚辭補注》(存)等。見《宋史》卷四三三《儒林傳》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九等。
人物簡介
全宋詩王莊,字子溫,稱王念四郎,設(shè)酒肆于金陵(今江蘇南京)清化寺中。哲宗元祐中曾從榮天和學(xué)詩(《藏海詩話》)。
全宋文·卷四一三九王莊,開封(今河南開封)人。稟子。稟于靖康初總軍太原,城陷,抗辭死節(jié),后追贈安平郡王。莊于紹興間為忠訓(xùn)郎。見《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之三二,《宋史》卷二、二三、二八、四五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0—1139
【介紹】:
宋上黨人,字子才。初為清河尉,曾從種師道守邊,有戰(zhàn)功。金兵攻汴,隸張所部,擢為都統(tǒng)制。率兵收復(fù)新鄉(xiāng),旋被金兵包圍,突圍至共城西山,創(chuàng)“八字軍”,屢破金兵,眾至十余萬,威震河朔。高宗紹興五年,知荊南府,屯田八百余頃。后歷浙西、淮東沿海制置副使、知邵州,卒于任。
全宋文·卷三九八九王彥(一○九○——一一三九),字子才,河內(nèi)(今山西永濟一帶)人,或作上黨(今山西長治)人。政和五年以武藝中選,補下班祗應(yīng),為清河尉。金人攻汴京,彥棄家赴闕,河北招撫使張所異其才,擢都統(tǒng)制。聚眾十馀萬,號八字軍,屢破金兵。建炎二年為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制置兩河軍事。張浚奏為利州路兵馬鈐轄,改金均房州安撫使、知金州。紹興中差知荊南府,充歸峽荊門公安軍安撫使,措置荊南屯田。為浙西淮東沿海制置副使,以言者論罷政。起復(fù)洪州觀察使、知邵州。九年十月卒于官,年五十。彥累破堅敵,威震河朔,時稱名將。見《王彥行狀》(《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九八),《宋史》卷三六八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賀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授潁昌府學(xué)教授。累官著作郎,假太常少卿使金賀正旦歸,遷司門員外郎。靖康改元,致仕歸,寓居臨海(《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起為江西安撫制置司參議官,歷福建路轉(zhuǎn)運副使,以忤秦檜,主管崇道觀。檜死,累官參知政事,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致仕。孝宗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事見《南澗甲乙稿》卷二○《賀公墓志銘》。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五賀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移籍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登政和五年進士第,任潁州府學(xué)教授,入秘書省為校書郎、著作佐郎。假太常少卿,遷司門員外郎。致仕。紹興八年起為江西安撫制置大使參議官,九年入為倉部郎,轉(zhuǎn)吏部。請外,除福建路轉(zhuǎn)運副使。遷吏部尚書。二十九年,除參知政事,踰年告老。孝宗隆興二年復(fù)起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俄罷,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致仕。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謚清簡。著有文集奏議若干卷。見韓元吉《賀公墓志銘》(《南澗甲乙稿》卷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景深(一○九○~一一五二),臺州仙居(今屬浙江)人。俗姓王。年十八剃度,始謁凈慈象禪師,繼謁寶峰惟照禪師,頓悟。惟照許為深得闡提大死之道,因號大死翁。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開法興國軍智通。紹興初,歸住寶藏巖,二十二年卒,年六十三。為青原下十三世,寶峰惟照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九、《五燈會元》卷一四有傳。今錄偈二首。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一禪師名景深。臺州王氏子。幼喜林泉。不樂城居。每玩名山圖志?;腥羯碛?。年十八。竟走紫籜山之廣度院。求度于德芝沙門芝愛。其標幟不凡。即為披剃。廣度為東南禪窟。瓢笠掛搭者不絕。深輒聞少室宗風(fēng)。辭芝行腳。芝難之。深泣告曰。日月迫人。速如轉(zhuǎn)轂。生死事大。敢自放乎。芝憫而遣之。深出嶺而心誓曰。此去若不發(fā)明大事。以報四恩非須眉丈夫也。遂扣凈慈象之室。象或垂問。深便依理而默解之。一日聞象怒叱諸禪曰。思而知。慮而解。皆鬼家活計。深悚然束包而去。西入泐潭。謁闡提炤。炤有條約。凡僧來泐潭。須??名行單半載。方許告香。深犯其禁。直剖己見于照公榻下。照曰。此事直須斷起滅念。向空劫已前。掃除玄路。不涉正偏。盡卻今時。全身放下。放盡還放。方有自繇分。深頓領(lǐng)旨。炤大喜。乃擊鼓告眾曰。闡提大死之道。深阇黎得之矣。汝輩宜依之。一眾大驚。爭識深面。以故叢林共稱深。為大死翁。建炎初。出領(lǐng)興國軍之智通寺。紹興壬子。還臺住寶藏巖。因事民其服。深恬然不辨順受之。有司知深有道。奏還僧衣。時智朋禪師。新從清涼。退居明州瑞巖。聞而嘆曰。嗟乎不陷于榮。不逃于辱。寶藏法兄。真得泐潭先師之道矣。我芙蓉師翁之風(fēng)。不亦大哉。適明守挽朋。再赴清涼。朋一笑書偈。付使者曰。相煩耑使入煙霞?;依錈o湯不點茶。寄語甬東賢太守。難教枯木再生花。遂歿。深聞慟之。乃上堂曰。來不入門。去不出戶。來去無痕。如何提唱。直得古路苔封。??羊絕跡。蒼梧月鎖。丹鳳不棲。所以道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若如是去住無依。了無向背。還委悉么。而今分散如云鶴。你我相忘觸處玄。紹興二十二年壬申三月十三日。深為眾小參罷便告寂。有偈曰。不用剃頭。何須澡浴。一堆紅焰。千足萬足。雖然如是。且道向上還有事也。無竟斂目而逝。深自復(fù)僧衣。其升堂入室提唱宗旨。切切無虛日。有僧問正中偏。深答。黑面老婆披白練。偏中正。答白頭翁子著皂衫。正中來。答屎里翻觔斗。兼中至。答雪刃籠身不自傷。兼中到。答昆崙夜里行。僧曰。向上還有事也無。深曰。捉得烏龜。喚作鱉。乞師再垂方便。深曰。入山逢虎臥。出谷鬼來牽。曰何得干戈相待。曰三兩線一斤麻。深之道眼精明。機用自在。于寶峰門下。稱賢肖焉。
贊曰。芙蓉之后。異苗番茂。而闡提炤公輩可想也。其門弟德止禪師。不假師授。神悟絕倫。傾當(dāng)世有國者。時稱為太陽再世。不謬矣。至于景深禪師。則炤公獨提獎于人天眾前。師資緣會。夫豈偶然哉。及其弘道。而榮辱喧天人風(fēng)。確不可撼。在往哲有所不能。而獨能之。非深得羼提三昧者。其可得歟。嗚呼二師于諸樂并作之際。而大振黃鐘。則遠錄公之功。政未替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0—1154
【介紹】:
宋平江府常熟人,字知原,號正靜居士?;兆谡臀迥赀M士。授諸暨主簿。累遷太常丞、秘書郎、戶部員外郎。高宗紹興間知廣德軍,歲饑,發(fā)常平倉賑濟,民賴以生。精于《易》,急于行義,為鄉(xiāng)里所推。有文集及《論語解》。
全宋文·卷三九八六錢觀復(fù)(一○九○——一一五四),字知原,平江府常熟(今江蘇常熟)人。政和五年進士,為溫州州學(xué)教授,調(diào)湖州司戶曹事。紹興間守廣德,又為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官至尚書戶部員外郎。觀復(fù)深于《易》,急于為義,鄉(xiāng)里推之,號正靜居士。紹興二十四年十一月卒,年六十五。見《錢君墓志銘》(劉一止《苕溪集》卷五一),《宋會要輯稿》崇儒一之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0—1138
【介紹】:
宋洛陽人,祖籍眉州青神,字去非,號簡齋。陳希亮曾孫。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充開德府教授。累遷太學(xué)博士。金兵破開封,避亂南下。高宗紹興元年至行都紹興,歷任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參知政事。工詩,初學(xué)黃庭堅、陳師道,后師杜甫,抒寫家國之感,傷時恨別,悲壯蒼涼。后人推為江西詩派“三宗”之一。亦能詞。有《簡齋集》、《無住詞》。
全宋詩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兆谡腿辏ㄒ灰灰蝗┑巧仙峒卓?,授開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學(xué)博士、著作佐郎(《容齋四筆》卷一四)。謫監(jiān)陳留酒稅。南渡后,避亂襄漢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為兵部員外郎。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遷中書舍人,兼掌內(nèi)制。拜吏部侍郎,改禮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為給事中(宋《嘉泰吳興志》卷一四)。以病告,提舉江州太平觀。復(fù)為中書舍人。六年,拜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七年,為參知政事。八年,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湖州,因病,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陳公資政墓志銘》)。有《簡齋集》三十卷、《無住詞》一卷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惻c義詩,以元刻《增廣箋注簡齋詩集》(此本為瞿氏鐵琴銅劍樓舊藏,《四部叢刊》據(jù)以影印,舊說宋刻,藏北京圖書館)及元抄《簡齋外集》為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鮮本《須溪先生評點簡齋詩集》(簡稱須溪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及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簡齋集》(簡稱四庫本)等。編為三十一卷。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陳與義(1090-1139) 字去非,自號簡齋。洛陽人。江西詩派代表作家。有《簡齋集》、《無住詞》。
全宋文·卷三九八五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號簡齋,又號無住道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開德府教授,歷太學(xué)博士、著作佐郎等。靖康之亂,避地襄漢,輾轉(zhuǎn)湖湘廣閩。紹興元年,召至行在所,除起居郎,遷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出知湖州,復(fù)入為給事中,中書舍人,除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七年,拜參知政事。八年卒,年四十九。與義工詩,為江西詩派「三宗」之一,有盛名于世。著有《簡齋集》(存)、《無住詞》(存)、《陳簡齋內(nèi)外制》(佚)。見張嵲《陳公資政墓志銘》(《紫微集》卷三五),《宋史》卷四四五本傳,《遂初堂書目》。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1—1162
【介紹】:
宋僧。和州烏江人,俗姓孫,號大休。師事長蘆清了禪師,嗣其法。歷住延壽、岳林、香山、雪竇、天童諸寺,學(xué)眾恒逾三千。后傳法雪竇鑒而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