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09,分21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睿斷
定論
五事
卜宅
定數(shù)
決科
聽斷
決策
時運
定策
聽候
生殺
決定
三考
已決
《漢語大詞典》:睿斷(睿斷)
皇帝的決定。 宋 岳飛 《乞復襄陽札》:“臣今已厲兵飭士,惟俟報可,指期北向。伏乞睿斷,速賜施行?!?明 沈德符 野獲編·宮闈·孝烈祔廟:“二十六年, 孝烈 崩,上欲升祔太廟,久之,廷議不決。上自出睿斷,竟祧 仁宗 祔 孝烈 神主于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由 世宗 之獨申睿斷,因時制宜,而其端則發(fā)於 山西 巡撫 諾岷 、布政司 高成齡 。”
分類:決定帝王
《國語辭典》:定論(定論)  拼音:dìng lùn
確切不變的論斷?!盾髯?。王制》:「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顯也,夫是之謂定論?!埂度辶滞馐贰返谒牧兀骸高@個朝野自有定論,老先生也不必過謙了?!?/div>
《漢語大詞典》:五事
(1).指古代統(tǒng)治者修身的五件事,謂貌恭、言從、視明、聽聰、思睿。書·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谷永傳》:“竊聞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以承天心?!?顏師古 注:“五事,貌、言、視、聽、思也?!?宋 蘇軾 《御試制科策》:“夫皇極者,五事皆得;不極者,五事皆失。非所以與五事并列,而別為一者也?!?br />(2).使國致富的五件事。管子·立政:“富國有五事。五事,五經(jīng)也……山澤救於火,草木殖成,國之富也;溝瀆遂於隘,障水安其藏,國之富也;桑麻植於野,五穀宜其地,國之富也;六畜育於家,瓜瓠葷菜百果備具,國之富也;工事無刻鏤,女事無文章,國之富也?!?br />(3).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五種因素。《孫子兵法·計篇》:“故經(jīng)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div>
《國語辭典》:卜宅  拼音:bǔ zhè
1.用占卜的方法來選擇住處或判斷居住地的吉兇?!稌?jīng)。召誥》:「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埂抖Y記。表記》:「卜宅寢室?!?br />2.卜擇墓穴?!抖Y記。雜記上》:「大夫卜宅與葬日,有司麻衣布衰布帶,因喪屨,緇布冠不蕤。」
《國語辭典》:定數(shù)(定數(shù))  拼音:dìng shù
1.運命為天所定,不能改易?!段倪x。劉孝標。辯命論》:「將榮悴有定數(shù),天命有至極?!埂度龂萘x》第一○四回:「伏聞生死有常,難逃定數(shù)。」
2.制定一遵循標準?!独m(xù)漢書志。第一。律歷志上》:「竹聲不可以度調,故作準以定數(shù)。」
3.一定的數(shù)目。如:「在軍隊中,行伍有一定數(shù),不可太多太少,才符合標準編制?!?/div>
《漢語大詞典》:決科(決科)
謂參加射策,決定科第。后指參加科舉考試。 漢 揚雄 《法言·學行》:“或曰:‘書與經(jīng)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蛉藛栃υ唬骸氁园l(fā)策決科?!?李軌 注:“射以決科,經(jīng)以策試,今徒治同經(jīng)之書而不見用,故笑之?!?唐 柳宗元 《唐故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決科聯(lián)中,休問用張。” 宋 岳珂 愧郯錄·場屋編類之書:“自國家取士場屋,世以決科之學為先?!?/div>
《國語辭典》:聽斷(聽斷)  拼音:tìng duàn
聽取陳述,審察事理,而作決斷?!盾髯?。榮辱》:「政令法,舉措時,聽斷公。」《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南面而聽斷,號令天下,四海之內莫不向應。」
《國語辭典》:決策(決策)  拼音:jué cè
1.決定計策?!妒酚?。卷八。高祖本紀》:「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復用。不如決策東鄉(xiāng),爭權天下?!?br />2.為達成計畫目標所決定的方法或策略。如:「這是公司目前的決策,希望各位同仁支持?!?/div>
《國語辭典》:時運(時運)  拼音:shí yùn
氣運、命運?!逗鬂h書。卷七○。鄭太傳。論曰》:「方時運之屯邅,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埂度辶滞馐贰返谝晃寤兀骸讣偃鐣r運不好,終身不得中舉,一個廩生是掙的來的?!?/div>
《國語辭典》:定策  拼音:dìng cè
1.古代立天子,書其事于簡冊,以告宗廟,故稱大臣謀立天子為「定策」?!稘h書。卷八。宣帝紀》:「故丞相安平侯敞等居位守職,與大將軍光、車騎將軍安世建議定策,以安宗廟,功賞未加而薨。」
2.策劃、籌謀。《文選。干寶。晉記總論》:「莫不定策惟帟,委事父兄?!?br />3.既定的政策。《文選。陸機。辯亡論下》:「敦率遺典,勤民謹政,循定策,守常險,則可以長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div>
《國語辭典》:聽候(聽候)  拼音:tīng hòu
等待、等候。《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就叫押在附近尼庵,討個收管,一面聽候圣旨發(fā)落。」《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木耐賞戰(zhàn)糧一分,聽候調遣?!?/div>
《漢語大詞典》:生殺(生殺)
(1).指萌生凋落、昭蘇伏蟄、陰陽消長等自然規(guī)律。莊子·天運:“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正之器也?!?成玄英 疏:“應青春以生長,順素秋以殺罰?!?唐 白居易 《桐花》詩:“地氣反寒暄,天時倒生殺?!?宋 沈括 《夢溪補筆談·象數(shù)》:“凡積月以為時,四時以成歲,陰陽消長,萬物生殺變化之節(jié),皆主於氣而已?!?br />(2).生與死;生或死。列子·周穆王:“陰陽俱壯則夢生殺。” 張湛 注:“陰陽以和為用者也,抗則自相利害,故或生或殺也?!?br />(3).決定生與死。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人主立于生殺之位,與天共持變化之勢?!?宋 蘇轍 《唐論》:“古者諸侯大國或數(shù)百里,兵足以戰(zhàn),食足以守,而其權足以生殺。” 明 宋濂 《寓言》之二:“生殺之柄,弗累於手;安危之心,弗繫於心?!?魯迅 《且介亭雜文·上海文壇上的鬼魅》:“因為他們正握著涂抹的筆尖、生殺的權力?!?br />(4).指生殺之權。《周書·李賢傳》:“今位居上列,爵邁通侯,受委方面,生殺在手。” 宋 蘇軾 《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zhàn)袍》詩:“書生只肯坐帷幄,談笑毫端弄生殺?!敝袊焚Y料叢刊《辛亥革命·滇軍政府討滿洲檄》:“生惡因於郡縣,生殺操之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問?!?/div>
《國語辭典》:決定(決定)  拼音:jué dìng
1.對事情做判斷與主張?!妒酚洝>砣?。殷本紀》:「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于冢宰?!埂稘h書。卷七四。魏相丙吉傳。丙吉》:「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決定大策?!?br />2.一定?!吨熳诱Z類。卷一三一。中興至今日人物上》:「若欲與湯進之同做,決定做不成,后來果如此?!顾?。陸游一百五日行〉詩:「眼中青山身后冢,此事決定君何疑?!?br />3.堅決的意志。如:「他有了更好的工作機會,決定離開,看來是留不住了?!?br />4.對事情做出結論。如:「重要的提案,在今天的會議上必須有個決定?!?/div>
《國語辭典》:三考  拼音:sān kǎo
古代官吏以三次考績決定升降賞罰的制度,稱為「三考」?!稌?jīng)。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固啤?追f達。正義:「言帝命群官之后,經(jīng)三載,乃考其功績,經(jīng)三考則九載,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804' target='_blank'>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兩衙多請告,三考欲成資?!?/div>
《國語辭典》:已決(已決)  拼音:yǐ jué
1.已往的決定,稱為「已決」。
2.已經(jīng)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