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8詞典 6分類詞匯 52
《漢語大詞典》:冤誣(冤誣)
冤枉誣陷。 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て疒E》:“涉於疑似者,不妨再審正,恐冤誣良善、無辜而限於大辟也?!?/div>
分類:冤枉誣陷
《漢語大詞典》:枉陷
(1).冤枉陷害;無故陷害。 晉 陸機(jī) 《謝平原內(nèi)史表》:“橫為故 齊王 冏 所見枉陷,誣臣與眾人共作禪文?!?唐 李山甫 《風(fēng)》詩:“能將塵土平欺客,愛把波瀾枉陷人?!?br />(2).無辜而陷入。宋史·呂陶傳:“今立法太嚴(yán),取息太重,遂使良民枉陷刑辟,非陛下仁民愛物之意也?!?/div>
《漢語大詞典》:抑屈
(1).壓抑委屈。 漢 王充 論衡·自紀(jì):“不為上所知,貶黜抑屈,不恚下位?!?span id="bhnbleb" class="book">《后漢書·彭寵傳》:“而其妻素剛,不堪抑屈,固勸無受召?!?span id="9glirb5" class="book">《周書·藝術(shù)傳·姚僧垣》:“多時(shí)抑屈,今日始來。竟不可治,意實(shí)未盡。” 冰心 《到青龍橋去》:“在我心中,數(shù)年來潛在的隱伏著不能言說的憐憫和抑屈!”
(2).冤枉,冤屈。新唐書·百官志二:“有 魚保宗 者,上書請(qǐng)置匭以受四方之書……白匭曰‘申冤’,在西,陳抑屈者投之?!?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一:“有 常州 善拳寺 僧 沖偉 執(zhí)狀立橋稱抑屈者?!?span id="ibyueeb" class="book">《元典章·禮部五·醫(yī)學(xué)》:“官吏以鄰封往來為念,暗令仵作行人會(huì)情符合尸悵,申復(fù)上司,其間抑屈萬端。”
《國語辭典》:冤情  拼音:yuān qíng
被冤枉的情形。如:「冤情大白」。
《漢語大詞典》:冤訟(冤訟)
(1).謂為他人申訴冤枉。漢書·王莽傳上:“在國三歲,吏上書冤訟 莽 者以百數(shù)?!?顏師古 注:“言其合管朝政,不當(dāng)就國也?!?br />(2).冤屈的案件訴訟。《宋書·袁粲傳》:“尚書令可與執(zhí)法以下,就訊眾獄,使冤訟洗遂,困弊昭蘇。”
《國語辭典》:受冤  拼音:shòu yuān
受到冤枉。如:「受冤多年的嫌犯,終于獲得無罪釋放!」《紅樓夢(mèng)》第一○三回:「并不是我要捆香菱,我恐怕香菱病中受冤著急,一時(shí)尋死,又添了一條人命,才捆了交給寶蟾,也是一個(gè)主意?!?/div>
分類:受冤冤枉
《漢語大詞典》:誣妄(誣妄)
(1).謂以不實(shí)之詞蒙騙人。 清 方苞 《辨明堂位》:“以是觀之,凡言 成王 幼者,皆 莽 歆 之誣妄也。蓋欲言 周公 踐阼,則不得不言 成王 幼不能踐阼耳?!?魯迅 《墳·論睜了眼看》:“凡有缺陷,一經(jīng)作者粉飾,后半便大抵改觀,使讀者落誣妄中,以為世間委實(shí)盡夠光明,誰有不幸,便是自作,自受?!?br />(2).謂以不實(shí)之詞冤枉別人。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裹足》:“查立法太嚴(yán),或混將元年以前所生者捏為元年以后,誣妄出首,牽連無辜,亦未可知?!?孫中山 《敬告同鄉(xiāng)書》:“公等何不一察實(shí)情,而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己之欲推人之欲,而誣妄 康 梁 一至於是耶?”
《漢語大詞典》:回枉
冤枉,冤屈。《后漢書·盧植傳》:“原禁者,凡諸黨錮,多非其罪,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宋 朱熹 《答劉季章》:“然此亦無他,只是自家看得道義自不曾端的,故不能真知是非之辨,而為此回枉。不是説時(shí)病痛,乃是見處病痛也。”
分類:冤枉冤屈
《漢語大詞典》:侵枉
侵害而使受冤枉。后漢書·梁商傳:“辭所連染及在位大臣, 商 懼多侵枉。”后漢書·陳龜傳:“時(shí) 三輔 強(qiáng)豪之族,多侵枉小民。 龜 到,厲威嚴(yán),悉平理其怨屈者,郡內(nèi)大悅?!?/div>
《漢語大詞典》:訴告(訴告)
告訴,向人訴說(苦難、冤枉等)。 漢 王逸 《九思·憫上》:“思怫鬱兮肝切剝,忿悁悒兮孰訴告?!?span id="4xlvblr" class="book">《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妾今訴告明白,情愿死在恩王面前?!?蔣光慈 《少年飄泊者》十五:“他聽了我的訴告之后,似覺也很為我悲傷感嘆,就將我收留下?!?/div>
《漢語大詞典》:屈殺(屈殺)
委曲之極;冤枉之極。 元 關(guān)漢卿 《朝天子·從嫁媵婢》曲:“髩鴉臉霞,屈殺了將陪嫁。規(guī)模全似大人家,不在 紅娘 下?!?span id="tzjtdnx" class="book">《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卻將無影丑事來骯臟,可不屈殺了人!”
分類:委曲冤枉
《漢語大詞典》:枉縱(枉縱)
(1).枉法減輕處刑或使無辜者受害。《晉書·李憙傳》:“法者,天下取正,不避親貴,然后行耳,吾豈將枉縱其間哉!” 孫中山 《大總統(tǒng)令內(nèi)務(wù)司法部通飭所屬禁止體罰文》:“擅用職權(quán),漫施笞杖之刑,致多枉縱之獄者,甚為有司不取也?!?br />(2).謂冤枉無辜或放縱有罪者。 清 林則徐 《嚴(yán)辦煙案栽贓人犯片》:“總期法無枉縱,罪當(dāng)情真,庶足折服人心?!?/div>
《漢語大詞典》:冤害
(1).冤枉傷害。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只為一般有個(gè)人家,信了書符召將,險(xiǎn)些兒冤害了人的性命?!?br />(2).猶冤仇。《敦煌曲子詞·十二時(shí)·普勸四眾依教修行》:“不聰明,少知解,噉食眾生結(jié)冤害。”
《漢語大詞典》:冤陷
冤枉陷害。漢書·鮑宣傳:“又有七死……治獄深刻,二死也;冤陷亡辜,三死也?!?span id="nyhrohe" class="book">《宋史·陳俊卿傳》:“遂劾 韓仲通 本以獄事附 檜 ,冤陷無辜?!?/div>
分類:冤枉陷害
《漢語大詞典》:負(fù)枉(負(fù)枉)
受冤枉。 宋 洪適 《曾逮浙西提點(diǎn)刑獄制》:“朕駐蹕 吳中 八郡,民跬步可至帝城,其銜寃負(fù)枉者,皆能訴于臺(tái)省。”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工部·工部管庫:“至辛亥大計(jì),主事與給事俱坐鐫級(jí),物論亦有不平之者,終稱給事負(fù)枉,爭(zhēng)為昭雪。”
分類:受冤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