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詞典
假合
分類詞匯
幻身
五蘊
空身
畫篋蛇
佛類詞典
假合
假合之身
《漢語大詞典》:假合
(1).聊為湊合。 晉 陸云 《答張士然詩》:“歡舊難假合,風土豈虛親。”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一:“余考釋氏之言,未為佳證,《穆天子》、《竹書》山海經(jīng)皆埋緼歲久,編韋稀絶,書策落次,難以緝綴,后人假合,多差遠意。”
(2).佛教語。謂一切事物均由眾緣和合而成,暫時聚合,終必離散。 唐 李白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詩:“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騰轉(zhuǎn)風火來,假合作容貌?!?王琦 注:“釋家以此身為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div>
《漢語大詞典》:幻身
佛教語。肉身;形骸。謂身軀由地、水、火、風假合而成,無實如幻,故曰幻身。《圓覺經(jīng)》卷上:“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 唐 清江 《早春寄崔少府》詩:“宇宙成遺物,光陰促幻身?!?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恰纔殺了的是他的幻身。他是 瑤池 仙種,已入長生不老之鄉(xiāng)。”
《國語辭典》:五蘊(五蘊)  拼音:wǔ yùn
佛教用語。梵語pa?ca-skandha的意譯。蘊為堆、積聚的意思。佛教稱構(gòu)成人或其他眾生的五堆成分為「五蘊」。分別為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其中除色蘊之外,其馀皆屬精神層面。色指組成身體的物質(zhì),受指感覺,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識指認識分別作用。由于每一種蘊,都是由許多分子積聚而成,故稱為「蘊」?!栋闳舨_蜜多心經(jīng)》:「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挂沧g作「五陰」。
《國語辭典》:空身  拼音:kōng shēn
不攜帶物件。《三國演義》第五○回:「獨云長不獲一人一騎,空身回見玄德。」《初刻拍案驚奇》卷三:「每日午飯已畢,便空身走去山里尋幾個獐鹿獸兔還家?!挂沧鳌阁郎怼?。
《漢語大詞典》:畫篋蛇(畫篋蛇)
語本《大涅槃經(jīng)·德五品》:“觀身如篋,地水火風,四大毒蛇?!敝^人身由“四大”假合而成,如四大毒蛇共居一篋。后因以“畫篋蛇”喻虛幻易壞的人身。 南朝 梁 庾肩吾 《八關齋夜賦四城門·第三賦韻東城門病》:“長縈畫篋蛇,不值仙人鹿?!?/div>
假合
【佛學大辭典】
(術語)眾緣之假和合也。和合必有離散,是一時之和合而非永久,故云假。
【佛學常見辭匯】
眾緣假和合。因為因緣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有合的時候,就有散的時候,所以說它是假和合。
假合之身
【佛學大辭典】
(術語)謂人之身,是眾緣之假和合物也。大乘同性經(jīng)曰:「眾緣和合,名曰眾生。」原人論曰:「此身但是眾緣假和合相,元無我人?!?br />【佛學常見辭匯】
眾緣假和合而有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