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4詞典 5分類詞匯 69
《國語辭典》:侵蝕(侵蝕)  拼音:qīn shí
1.暗中慢慢的侵占掩取?!陡;萑珪?。卷三。蒞任部。馭衙役》:「侵蝕錢糧,凌虐良懦。」
2.逐漸侵害而變壞。宋。陸游玉局觀拜東坡先生海外畫像〉詩:「至寶不侵蝕,終亦老侍從?!?br />3.一種自然現(xiàn)象。參見「侵蝕作用」條。如:「在地球科學(xué)中,為解釋河流侵蝕輪回的過程,可先假設(shè)有一個新隆起、尚未受侵蝕的地面,稱為『原始地形面』。」
《國語辭典》:侵蝕基準(zhǔn)(侵蝕基準(zhǔn))  拼音:qīn shí jī zhǔn
水流失去侵蝕力的水平面。如海水面或支流注入主流的水面。
《國語辭典》:侵蝕平原(侵蝕平原)  拼音:qīn shí píng yuán
由各種侵蝕作用所形成的平原。
《國語辭典》:侵蝕循環(huán)(侵蝕循環(huán))  拼音:qīn shí xún huán
是一種地形演育的學(xué)說。地殼發(fā)生變動,陸地隆起抬升之后,地表地形主要受到河流、海水、風(fēng)、冰河等的侵蝕,隨著時間的延長,發(fā)展出不同的形態(tài)特徵。該學(xué)說也將地形演育歷程比擬為人生不同階段,由幼年期地形而演進(jìn)為壯年、老年期,最后地表高度大致接近海平面,形成「準(zhǔn)平原」,完成一個循環(huán)。在地形演育過程中,若地殼又發(fā)生隆起,地形演育將再從幼年期起,形成另一循環(huán)。
《國語辭典》:侵蝕作用(侵蝕作用)  拼音:qīn shí zuò yòng
河水、波浪、冰川、風(fēng)等自然力,將地殼的巖石與土壤風(fēng)化、溶解、磨蝕而使之疏松碎裂,并搬離原地的作用。它屬一部分的「剝蝕作用」。
《漢語大詞典》:蠹蝕(蠹蝕)
亦作“蠧蝕”。
(1).指被蟲蛀壞。 宋 范成大 《以狨坐覆蒲龕中》詩:“蠹蝕塵昏度幾年,蒙茸依舊輭如綿?!?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五:“舊稿蠧蝕不復(fù)存,今僅能追憶一二語。”
(2).侵蝕;逐漸侵害,使之變壞。 宋 梅堯臣 《飲劉原甫家古錢勸酒》詩:“精銅不蠧蝕,肉好鉤婉全?!?清 方苞 《書考定文王世子后》:“ 歆 ( 劉歆 )蠧蝕經(jīng)傳以誣圣人?!?br />(3).暗中侵占,侵吞。 清 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銘》:“間有講求刷剔,芟薙更革者,則中飽蠹蝕之人轟起而交持之。”
《漢語大詞典》:蠹食
侵蝕。 宋 葉適 《故吏部侍郎劉公墓志銘》:“若令任帥守監(jiān)司管軍以上貲豪其地者,皆有以佐軍須,而宮掖之奉,吏胥蠹食,悉加裁撙,使國用未甚屈,則虜可力持而計可徐定也?!?/div>
分類:侵蝕
《漢語大詞典》:噬嚙(噬嚙,噬齧)
(1).咬。 唐 柳宗元《憎王孫文》:“雖羣不相善也。食相噬嚙,行無列,飲無序。” 宋 蘇洵 《上韓樞密書》:“蝮蝎終日而不螫,則噬嚙草木以致其毒?!?章炳麟 《五無論》:“獸類無一夫一婦之事,兩性相逐,天下為公,而以字尾之故,相噬嚙猶眾,何獨(dú)于人類而能外是?”《花城》1981年第1期:“老人眼里閃露出悲憤,嘴里含著痛苦,仿佛有什么在噬嚙著他的心。”
(2).喻侵蝕。 唐 韓愈《孟東野失子》:“日月相噬嚙,星辰踣而顛?!?br />(3).喻迫害。 魯迅 《墳·論“費(fèi)厄潑賴”應(yīng)該緩行》:“壞人靠著冰山,恣行無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憐,而曾經(jīng)親見,或親受其噬嚙的老實人,乃忽以‘落水狗’視之,不但不打,甚至于還有哀矜之意?!?/div>
《漢語大詞典》:削剝
(1).刮削。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韻》:“徵求皮肉盡,枯骨待削剝?!?br />(2).謂侵蝕。 清 魏源 《籌河篇上》:“其實今隄不及十分之二,不曰汛水淤墊,則曰風(fēng)日削剝,以蓋其偷減。”
分類:刮削侵蝕
《漢語大詞典》:鎪嚙(鎪嚙)
猶侵蝕。元史·河渠志二:“安置石囤四千九百六十,抵御鎪嚙,以救其急?!?/div>
分類:侵蝕
《漢語大詞典》:融蝕(融蝕)
消磨;侵蝕。 王西彥 《古屋》第四部三:“可是她卻在一所窒息的墳?zāi)挂话愕墓盼堇铮岅庽龅臍q月融蝕著自己的青春?!?/div>
分類:消磨侵蝕
《漢語大詞典》:酷刻
侵蝕;剝削。《醒世姻緣傳》第三六回:“阿彌陀佛!酷刻這窮漢的東西,叫人賣兒賣女的!”
分類:侵蝕剝削
《漢語大詞典》:浸蠹
指侵蝕或損耗國家財富。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天圣二年:“蓋積年浸蠹之源,一朝閉塞,商賈利於復(fù)故,欲有以動搖,而論者不察其實,助為游説?!?/div>
《國語辭典》:剝蝕(剝蝕)  拼音:bō shí
1.脫落損壞。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四:「漢隸歲久,風(fēng)雨剝蝕,故其字無復(fù)鋒铓。」《老殘游記》第二回:「入了大門,便是一個亭子,油漆已大半剝蝕。」
2.侵蝕。
《漢語大詞典》:蠹弊
亦作“蠧敝”。亦作“蠧弊”。
(1).侵蝕破壞。 唐 陳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之三:“ 蜀中 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實緣官人貪暴,不奉國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漁……以前 劍南 ,蠹弊如斯?!?span id="mcqo6m0" class="book">《新五代史·雜傳·劉昫》:“ 昫 性察,而嫉三司蠧敝尤甚,乃句計文簿,覈其虛實,殘租積負(fù),悉蠲除之?!?br />(2).公害和積弊。 宋 陸游 《奉直大夫陸公墓志銘》:“在 玉山 時,刳剔蠹弊,根原窟穴,毫髮必盡?!?明 許浩 《兩湖麈談錄》:“凡其施為之品式,舉行之次第,抉剔之蠧弊,往跡具在,有志經(jīng)國者所當(dāng)一一究心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