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4詞典 2分類詞匯 32
《國語辭典》:體恤(體恤)  拼音:tǐ xù
體諒而憐憫。如:「體恤民情是政府官員所應(yīng)具備的基本態(tài)度?!?/div>
《漢語大詞典》:體恤入微(體恤入微)
同“ 體貼入微 ”。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女教》:“ 俄國 特設(shè)教女收生院,凡胎前產(chǎn)后一切要癥,必須明白透澈,體恤入微?!?/div>
《國語辭典》:體悉(體悉)  拼音:tǐ xī
深知別人的苦衷而體諒他?!侗笔?。卷三六。薛辯傳》:「帝欲進(jìn)以名位,輒苦讓不受,帝亦雅相體悉?!?/div>
分類:體恤衷曲
《漢語大詞典》:昭恤
猶體恤;優(yōu)恤。 宋 蘇軾 《應(yīng)詔論四事狀》:“伏幸仁圣在上,昭恤如此?!?/div>
分類:體恤
《漢語大詞典》:念顧(念顧)
照顧;體恤。《后漢書·楚王英傳》:“庶欲宥全王身,令保卒天年,而王不念顧太后,竟不自免?!?/div>
分類:照顧體恤
《漢語大詞典》:省恤
顧恤;體恤。 漢 賈誼 新書·道術(shù):“心省恤人謂之惠,反惠為困。”
分類:顧恤體恤
《漢語大詞典》:理恤(理卹)
猶體恤。后漢書·循吏傳·衛(wèi)颯:“ 颯 理卹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莫不合於物宜?!?/div>
分類:體恤
《國語辭典》:撫字(撫字)  拼音:fǔ zì
撫育愛養(yǎng)子女,亦指良吏愛護(hù)人民?!逗鬂h書。卷八四。列女傳。程文矩妻》:「穆姜慈愛溫仁,撫字益隆。」《北齊書。卷二一。封隆之傳》:「隆之素得鄉(xiāng)里人情,頻為本州,留心撫字,吏民追思,立碑頌德。」
《國語辭典》:優(yōu)恤(優(yōu)恤)  拼音:yōu xù
1.體諒、體恤。唐。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所在將帥,以其客兵難處,使先不存優(yōu)恤,待之既薄,使之又苦?!?br />2.從優(yōu)撫恤?!感簟刮墨I(xiàn)異作「恤」?!缎咽篮阊?。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又聞得兵科給事中上疏,奏請優(yōu)恤陣亡將士?!?/div>
《漢語大詞典》:寬恤(寬恤)
亦作“ 寬卹 ”。 寬大體恤。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既已決了,便送配所,更莫與問,其寬恤如此?!?宋 蘇轍 《論京畿保甲冬教等事狀》:“伏乞圣慈,深念根本之地,所宜寬卹,特與蠲免?!?span id="ncz9qnx" class="book">《明史·循吏傳·陳灌》:“ 灌 豐裁嚴(yán)正,而為治寬恤類此。”
《國語辭典》:撫養(yǎng)(撫養(yǎng))  拼音:fǔ yǎng
保護(hù)教養(yǎng)?!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三:「吃了多少辛勤,壞了多少錢物,殷殷撫養(yǎng)。」《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撫養(yǎng)他成人,平日逢時遇節(jié),可以到老爹家里來?!?/div>
《國語辭典》:優(yōu)柔(優(yōu)柔)  拼音:yōu róu
1.和平?!段倪x。王褒。洞簫賦》:「優(yōu)柔溫潤,又似君子?!?br />2.寬舒、從容不迫。《魏書。卷五六。鄭羲傳》:「垂心經(jīng)素,優(yōu)柔墳籍?!鼓铣骸f(xié)《文心雕龍。書記》:「故宜條暢以任氣,優(yōu)柔以懌懷?!?br />3.因循不決。如:「優(yōu)柔寡斷」?!缎绿茣>硪弧鹞?。褚遂良傳》:「昔漢武帝行岱禮,優(yōu)柔者數(shù)年,臣愚愿加詳慮。」
《漢語大詞典》:閔勞(閔勞)
(1).謂憐惜下屬,不忍心勞役之。漢書·昭帝紀(jì):“賜郡國所選有行義者 涿郡 韓福 等五人帛,人五十匹,遣歸。詔曰:‘朕閔勞以官職之事,其務(wù)修孝弟以教鄉(xiāng)里。’” 顏師古 注引 鄧展 曰:“閔哀 韓福 等,不忍勞役以官職之事?!?宋 蘇軾 《除呂公著特授守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加食邑實(shí)封馀如故制》:“而乃屢貢封章,力求退避。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勞以萬幾之煩。”
(2).謂對有勞績的人表示體恤。清史稿·兵志十二:“若閔勞恤死,允給郵傳,其散者也?!?/div>
《國語辭典》:撫恤(撫卹)  拼音:fǔ xù
對于因公受傷或殘廢的人員,或因公犧牲以及病故人員的家屬進(jìn)行安慰并給予物質(zhì)幫助?!度龂萘x》第九六回:「將謖家小加意撫恤,按月給與祿米?!挂沧鳌笓嵝簟埂?/div>
《國語辭典》:撫恤(撫恤)  拼音:fǔ xù
安慰救濟(jì)。《后漢書。卷八七。西羌傳。東號子麻奴傳》:「忍良等以麻奴兄弟燒當(dāng)世嫡,而賢撫恤不至,常有怨心?!挂沧鳌笓嵝簟埂?/div>
《國語辭典》:惠恤  拼音:huì xù
加恩救濟(jì)。《左傳。成公二年》:「無德以及遠(yuǎn)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
分類:加恩體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