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r_日本黄色三极片_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_337p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69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5—1081 【介紹】: 宋開封襄邑人,徙居洛陽,字正國,一字定國。張師德子。仁宗天圣四年,以父任為將作監(jiān)簿。歷大理評事、衛(wèi)尉寺丞,知榆次縣,通判棣、齊二州,均有能名。后為淮南轉運副使,移京西、東轉運使,屬官不法者多被舉刺。神宗熙寧初授戶部副使。極論撫寧、啰兀兩城不可守,又諫阻在陜西以交子易錢之計劃。加集賢殿修撰,遷河東都轉運使。元豐初知河陽,次年徙同州。居官不畏強御,性至孝,頗為時所稱。
全宋文·卷一○四三
張景憲(一○一五——一○八一),字正國,襄邑(今河南睢縣西)人,祖去華徙洛陽。師德次子,尹洙婿。天圣四年,以蔭授將作監(jiān)主簿,遷太祝,監(jiān)西京商稅院,遷衛(wèi)尉寺丞,擢知并州榆次縣,通判棣州,移齊州,知梁山軍、海州。嘉祐初,使湖北較定茶稅,改開封府判官,淮南轉運副使,移京西轉運使。治平三年,授京東轉運使。熙寧二年,為三司戶部副使,奉使北鄙、西陲,授河東轉運使。歷知瀛州、河東、同州、房州。元豐四年,以太中大夫知兗州,未赴而卒,年六十七。見范純仁《張公行狀》(《范忠宣公集》卷一六),《宋史》卷三三○有傳(傳謂卒年七十七,誤,今從《行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5—1086 【介紹】: 宋河南人,字勝之。王曙子。以蔭入仕。仁宗時官殿中丞,除集賢校理。坐預蘇舜欽奏邸會,黜監(jiān)復州酒。后為兩浙、京東西轉運使。神宗朝累遷龍圖閣直學士、知應天府。為人伉直,喜論天下事。元昊叛時,曾上備邊選將之策。凡宮中所需不符法式,有司迎合以求進者,悉論之。
全宋詩
王益柔(一○一五~一○八六),字勝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用蔭至殿中丞,知介丘縣。仁宗慶歷初以范仲淹薦,除集賢校理。因參預蘇舜欽進奏院宴會,黜監(jiān)復州酒稅。久之,為開封府推官,出為兩浙、京東西轉運使。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入判度支審院。歷知制誥、兼直學士院,遷龍圖閣直學士、秘書監(jiān),知蔡、揚、亳州,江寧、應天府。哲宗元祐元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八),年七十二?!?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五三、《宋史》卷二八六有傳。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6—1075 【介紹】: 宋大名成安人,字才叔。仁宗朝進士,為大理法直官。英宗即位,除直集賢院,授群牧、三司戶部判官,為英宗書《洪范》于殿屏,加直龍圖閣。神宗立,出知齊州,改京東路轉運使,力行新法。后累官涇原路經(jīng)略安撫使、知渭州。
全宋文·卷一○五○
王廣淵(一○一六——一○七五),字才叔,大名成安(今河北成安)人。以進士為大理法直官。嘉祐間為殿中丞。英宗即位,除直集賢院,任群牧、三司戶部判官。熙寧中,由兵部員外郎、京東轉運使,徙河東,擢寶文閣待制,歷知慶州、永興軍、渭州。熙寧四年為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使,七年涇原路安撫使。八年卒,年六十。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四、二○四、二一一、二一四、二二○、二五六、二六九,《東都事略》卷八五,《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韓宗彥(?~一○六○),字欽圣,其先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后徙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以蔭補將作監(jiān)簿。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溫公續(xù)詩話》)。至和元年(一○五四),為集賢校理(《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一之三三)。嘉祐三年(一○五八),為提點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八八),以尚書兵部員外郎判三司鹽鐵勾院。五年,卒(《溫公續(xù)詩話》)。
全宋文·卷一四二六
韓宗彥(?——一○六○),字欽圣,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韓億長子綱之子。蔭補將作監(jiān)主簿,慶歷二年登進士第。累遷太常博士,召試為集賢校理,歷提點京西、京東刑獄,以尚書兵部員外郎判三司鹽鐵勾院,嘉祐五年卒。見《溫公續(xù)詩話》,《宋史》卷三一五《韓億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9—1090 【介紹】: 宋萊州膠水人,字仲遠。蔡齊侄。第進士。歷官拜天章閣待制、秦鳳等路都轉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王韶進師河州被困,延慶檄兵赴救,除攝熙帥。徙知成都府兼兵馬都鈐轄。再徙渭州。以通兵法為神宗所善,召知開封府,拜翰林學士。官終工部、吏部侍郎。
全宋詩
蔡延慶(一○二九~一○九○),字仲遠,萊州膠水(今山東平度)人。齊從子。舉進士,通判明州。英宗治平中提點陜西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神宗熙寧中知河中府(《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四之三九)。為秦鳳等路轉運使,徙知成都府兼兵馬都鈐轄。歷知渭州、戎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七五、二九四)。元豐二年(一○七九)知開封府,拜翰林學士。出知滁、瀛、洪、定等州。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拜工部侍郎。五年,卒(同上書卷三九五、四三九),年六十二。《宋史》卷二八六有傳。
全宋文·卷一六五一
蔡延慶(一○二九——一○九○),字仲遠,萊州膠水(今山東平度)人,蔡齊弟褒之子。中進士第,通判明州。熙寧初,歷開封府推官,知河中府,直舍人院、判流內銓。五年,拜天章閣待制、秦鳳等路都轉運使,以應辦熙河軍須功,進龍圖閣直學士。七年,徙知成都府兼兵馬都鈐轄。坐區(qū)處茂州蠻事失宜,徙知渭州。元豐二年,召知開封府,拜翰林學士。以言者罷,出知滁、瀛、洪州,帥高陽、定武,復龍圖閣直學士。元祐中,為工部、吏部侍郎。五年卒,年六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六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密州諸城人,字仲山。以蔭知九隴縣。歷知宿州、提點廣西刑獄,有治績。為夔路轉運使,以巴峽地隘,民困于役,免其不應法者一千五百人。除鹽鐵判官、京東轉運使,時歲兇民移,乃諭大姓富室畜為田仆,舉貸立息,官為置籍索之,貧富交利。官終少府監(jiān)、知揚州。卒年六十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2—1102 【介紹】: 宋人,世居魏縣,徙安陽,字邦直。仁宗皇祐五年進士。神宗召為兩朝國史編修官,撰河渠、律歷、選舉諸志。歷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翰林學士。哲宗時,累拜中書侍郎,恢復青苗、免役法,變元祐之政。后坐事罷知河南,又落職知真定府。徽宗立,入為門下侍郎,逾年罷知大名府。
全宋詩
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陽(今屬河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調邢州司戶參軍,遷晉州和川令。神宗時,召為兩朝國史編修官,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翰林學士。元豐四年(一○八一),拜吏部尚書。六年,遷尚書右丞。哲宗即位,轉尚書左丞?;兆诮ㄖ芯竾辏ㄒ灰弧鹨唬?,為門下侍郎,尋出知大名府。崇寧元年卒,年七十一。有詩文一百卷,已佚。事見《雜肋集》卷六二《資政殿大學士李公行狀》,《宋史》卷三二八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
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陽(今河南安陽)人。皇祐五年舉進士,調邢州司戶參軍、和川令。治平二年試秘閣為第一,對策入等,以秘書郎簽書平江軍判官。以歐陽修薦,得集賢校理、同知太常禮院。神宗器其才,召為兩朝國史編修官,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翰林學士。元豐中,自吏部尚書拜尚書右丞,哲宗立,轉左丞。因反對廢除新法,罷知河陽,徙河南、永興等地。哲宗親政,拜中書侍郎。范純仁去位,清臣獨顓中書。后坐事罷知河南,尋落職知真定府?;兆诹?,入為門下侍郎,尋出知大名府。崇寧元年卒,年七十一。贈金紫光祿大夫。著有詩文一百卷、奏議三十卷、《平南事覽》二十卷、《吳書實錄》三卷、《真宗圣政記》一百五十卷、《政要》十卷、《仁宗觀文覽古圖記》十卷、《元豐土貢錄》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八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汝舟(一○三四~一一一二),字公濟,晚號云溪翁,婺源武口(今江西婺源)人。弱冠舉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神宗熙寧中知舒城縣。哲宗元祐間知南劍州(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九)。八年(一○九三),知建州(《宋會要輯稿》禮三六之九),移知虔州。擢京東路轉運判官,移河北、江西,徙夔州路提點刑獄。告老歸?;兆谡投曜洌昶呤?。有《云溪文集》百卷(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六),已佚。宋趙不悔《新安志》卷七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王汝舟(一○三四——一一一二)字公濟,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皇祐五年,才冠而登第。歷知舒城縣、南劍州、建州、虔州。哲宗擢為京東轉運判官,終夔州路提點刑獄,告老而歸。凡歷官十七任,皆有治跡。晚號云溪翁,卒年七十九。有文百卷,手所校書萬馀卷。見《新安志》卷七,《宋會要輯稿》禮三六之九,《宋史翼》卷二○,《宋詩紀事補遺》卷一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南人,字中濟。范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時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運副使,建言梅山蠻恃險為邊患,宜拓取之。后章惇開五溪,議由此起。哲宗元祐間,權戶部侍郎,刪酒戶苛禁及奴婢告主給賞法。尋出知慶州,廣儲蓄,繕城柵,嚴守備,羈黠羌,推誠待下,人樂為其用。官終吏部侍郎。卒年六十三。
全宋詩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熙寧初,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運副使。遷河東、陜西、河北、京東四路轉運使。哲宗元祐初,除將作監(jiān)、司農(nóng)卿。出知晉州(《彭城集》卷二一《提舉西京崇福宮范子奇知晉州制》)、鄭州、河陽、慶州。紹圣元年(一○九四),除寶文閣待制。四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二、四八九),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八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宗杰子。以祖雍蔭,簽書并州判官。熙寧中,歷戶部判官,湖南轉運副使、判將作監(jiān)、河東、陜西轉運使。元豐中,歷工部、左司二郎中,加直龍圖閣、河北轉運使。元祐初,為將作監(jiān)、司農(nóng)少卿,復為河北、陜西、河東轉運使,除集賢殿修撰,召權戶部侍郎,出知慶州。入為吏部侍郎,加寶文閣待制。紹圣四年卒,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八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8—1114 【介紹】: 宋洪州人,初名居實,字敦老。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熙寧、元豐間,歷武安節(jié)度推官、提舉河北常平、京都轉運副使,擢京都轉運使。奉行新法,工于算計,收鹽鐵羨息錢數(shù)百萬;于萊蕪、利國兩監(jiān)鑄錢,歲得十萬緡;又請鑄大鐵錢二十萬貫佐陜西軍需,累受褒獎。哲宗元祐初被劾以苛刻聚斂,貶成州團練副使、黃州安置。起為江淮荊浙發(fā)運使,進戶部尚書,知開封府?;兆诔酃偕袝邑?、中書門下侍郎、知樞密院事。出知洪州卒。
全宋詩
吳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實,字敦老,洪州(今江西南昌)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調潭州攸縣主簿,遷知安州景陵、開封咸平縣。神宗熙寧初為武安軍節(jié)度推官。元豐間提舉河北西路常平,遷京東轉運判官,升副使、都轉運使。哲宗元祐初貶成州團練副使、黃州安置。紹圣初起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召拜戶部尚書,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坐事罷知和州。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復知開封,進中書門下侍郎,以老為東太一宮使。出知亳州、洪州,徙太原,復還知樞密院事。政和三年卒于知洪州任,年七十七。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事見《丹陽集》卷一二《樞密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四三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八
吳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實,字敦老,洪州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嘉祐八年進士及第。熙寧初為武安節(jié)度推官,奉行新法盡力,計勞得大理丞。轉補司農(nóng)屬。元豐初,提舉河北西路常平,三年,為京東轉運判官,五年,改副使。以增羨,擢天章閣待制、都轉運使。八年,以罪降知廬州,再責授成州團練副使,徙知蘇州。紹圣中,起為江淮等路發(fā)運使。三年,召拜戶部侍郎、尚書。元符二年,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改知永興軍。三年,罷知和州。崇寧初,復尹開封,二年,拜尚書右丞,進中書門下侍郎。大觀中,為資政殿學士、東太一宮使。出為亳州、洪州,徙太原,留使佑神觀。復還,遷知樞密院。政和三年,以武康軍節(jié)度使知洪州,卒,年七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議一百二十卷。事詳葛勝仲《樞密吳公墓志銘》(《丹陽集》卷一二)、《東都事略》卷九七、《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四及《宋史》卷三四三本傳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0—1107 【介紹】: 宋密州諸城人,字正夫。神宗熙寧間進士。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力行市易法。哲宗元祐中,召試館職,為秘閣校理,遷監(jiān)察御史。以蘇軾嘗謂其“聚斂小人”,乃劾軾誹謗神宗,反為諫官所劾,謫徐州通判。后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兆诔癁槎Y部侍郎,拜御史中丞,排擊元祐黨人不遺余力。崇寧四年,以蔡京薦,為尚書右仆射。因與京爭權,相位罷復不定,未幾卒。謚清憲。
全宋詩
趙挺之(一○四○~一一○七),字正夫,密州諸城(今屬山東)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石林燕語》卷三),教授登、棣二州。元豐末通判德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一五)。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為集賢校理。二年,為監(jiān)察御史。四年,出通判徐州。五年,知楚州。八年,為京東路轉運副使(同上書卷三九三、四○二、四二九、四四五、四六七、四八四)。紹圣四年(一○九七)為禮部、吏部侍郎(同上書卷四九二、四九三)。元符元年(一○九八)為中書舍人(同上書卷四九八)?;兆诔?,拜尚書右仆謝。大觀元年卒(《宋史·徽宗紀》),年六十八。謚清憲?!?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一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二一○七
趙挺之(一○四○——一一○七),字正夫,密州諸城(今山東諸城)人。熙寧進士,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元祐中召試館職,為秘閣校理,遷監(jiān)察御史。又歷太常少卿,權吏部侍郎,除中書舍人、給事中?;兆诔酃儆分胸?。力主紹述之說,排擊元祐諸臣不遺馀力。崇寧元年,由吏部尚書拜右丞。二年,進左丞、中書門下侍郎。四年,因蔡京薦,進拜尚書右仆射。既相,與京爭權,屢陳京奸惡,且請去位避之。罷京,加挺之特進,仍為右仆射。大觀元年罷,卒,年六十八,贈司徒,謚清憲?!?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登州蓬萊人,字壽明。第進士。神宗時累官京東轉運使,青州城河貫其中,常泛濫成災,乃即城立飛梁,設樓櫓,下建門,以時啟閉,人誦其智。徙河北路,會河決曹村,立軟橫二埽以遏激流而平水患。朝廷賞其功,建以為都水法。官至河北都轉運使,知秦州、太原府。卒年六十二。
全宋文·卷一五一三
王居卿,字壽明,登州蓬萊(今山東蓬萊)人。以進士至知齊州。熙寧四年權發(fā)遣京東路提點刑獄,歷知揚、青、瀛州。十年,權京東轉運使,徙河北路。立軟橫二埽堵河決,建以為都水法,朝廷賞其功,元豐二年召拜戶部副使、都提舉市易。擢河北轉運使,知秦州、太原府。卒,年六十二。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九、二九二、二九八、三一六、三一九,《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三之五、職官六六之七,《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三、四,《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6—1117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以蔭入仕。性沉毅,有干略,論事剴切。神宗元豐中,為陜西轉運判官,時五路出擊西夏,皆無功,帝欲再舉,純粹奏言不可,遂止。哲宗立,以直龍圖閣為京東轉運使,改知慶州。后以元祐黨奪職,知均州?;兆跁r,以徽猷閣待制致仕。
全宋詩
范純粹(一○四六~一一一七),字德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仲淹第四子。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權陜西路轉運判官,進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七、三三○)。八年,為京東路轉運使,知慶州(同上書卷三五四、三六一)。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入為戶部侍郎,出知延安府(同上書卷四五五、四五九)。紹圣初入元祐黨籍?;兆诹?,起知信州,旋以黨禁復起,責常州別駕、鄂州安置。黨禁解,復徽猷閣待制致仕。政和七年卒,年七十二(《吳郡志》卷二六)。有集,已佚。事見《范忠宣集補編》范能?!兜氯婀珎鳌?,《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全宋文·卷二三四七
范純粹(一○四六——一一一七),字德孺,蘇州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仲淹第四子。以蔭入仕,元豐中,為陜西轉運判官,進為副使,又為河東轉運副使。哲宗立,以直龍圖閣為京東轉運使。元豐八年,代兄純仁知慶州。請棄所取夏地,乞修明應援牽制之策,所言皆略施行。除寶文閣待制,再任。元祐六年,召為戶部侍郎,尋又出知延州。紹圣中歷知熙、鄧等州,以元祐黨人奪職?;兆诹?,起知太原,加龍圖閣直學士,再知延州,改永興軍。復以黨禁貶,后以徽猷閣待制致仕。政和七年卒,年七十二。純粹沈毅有干略,論事剴切,有奏議十七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四有傳,又見《范忠宣公集補·鄜延路經(jīng)略安撫使德孺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7—1121 【介紹】: 宋鄭州人,字公叔。畢仲衍弟。與仲衍同登進士第。哲宗元祐初,任軍器衛(wèi)尉丞。召試學士院,為蘇軾所重,擢為第一。加集賢校理、出為河東路提點刑獄,為官清廉?;兆跁r,歷知鄭、鄆州,入為吏部郎中。后入黨籍,坎□散秩而終。為文雄健博辨,多切事理。有《西臺集》。
全宋詩
畢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鄭州管城(今河南鄭州)人。初以父蔭補太廟齋郎,后與兄仲衍同舉進士。歷霍丘、柘城主簿,知羅山、長水縣。哲宗元祐初,除軍器監(jiān)丞,改衛(wèi)尉寺丞。召試學士院,同試者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九人,仲游擢第一。除開封府推官,出為河北西路、河東路提點刑獄。召權禮部郎中,又出為秦鳳路、永興路提點刑獄,改知耀州,因蘇軾黨獄調知閬州?;兆诩次唬w利州路提點刑獄,改知鄭州、鄆州。在淮南轉運副使任上入元祐黨籍,降監(jiān)嵩山中岳廟。后出籍,管勾西京留守御史臺,提舉南京鴻慶宮,致仕。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有《西臺集》二十卷(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宋史·藝文志》作五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卷,以為“亦幾幾乎還其舊矣”。事見宋陳恬《西臺畢仲游墓志銘》(《永樂大典》卷二○二○五),《宋史》卷二八一有傳。畢仲游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簡稱殿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三八九
畢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士安曾孫。其先代郡(今山西大同)人,后徙鄭州管城(今河南鄭州)。熙寧三年與兄仲衍同科進士及第,聲名籍甚,調壽州霍丘主簿。哲宗繼位,召試學士院,蘇軾異其文,擢為第一,加集賢校理,提點河東刑獄。上書司馬光,謂新法廢而可復;上書蘇軾,勸其以詩文為戒,均如其慮?;兆跁r歷知鄭、鄧二州,京東、淮南轉運副使。入元祐黨籍,坎??散秩而終。卒于宣和三年,年七十五。見陳恬《畢公墓志銘》(《永樂大典》卷二○二○五)及《宋史》卷二八一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8 【介紹】: 宋兗州曲阜人,字周翰??椎垒o次子。第進士,知仙源縣,為治有條理。以王圭、司馬光薦,由通判陵州為夔峽轉運判官,提點京東刑獄,知虔州,治章、貢水嚙。歷陜、揚、洪、兗州,皆以治聞。哲宗元祐三年進刑部侍郎,屬疾求去,以寶文閣待制知徐州,未拜卒。
全宋詩
孔宗翰(?~一○八八),字周翰,曲阜(今屬山東)人。道輔次子(《臨川集》卷九一《給事中孔公墓志銘》)。舉進士,知仙源縣。歷知陜、揚、洪、兗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為司農(nóng)少卿,遷鴻臚卿,進刑部侍郎。三年,以寶文閣待制知徐州,未拜而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一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五一九
孔宗翰,字周翰,曲阜(今山東曲阜)人,道輔次子。登進士第,知仙源縣,由通判陵州為夔峽轉運判官,提點京東刑獄、知虔州。歷陜、揚、洪、兗州,皆以治聞。元祐初,召為司農(nóng)少卿,遷鴻臚卿,進刑部侍郎。屬疾求去,以寶文閣待制知徐州,未拜而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孔道輔傳》有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