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64,分165頁顯示  上一頁  87  88  89  90  91  93  94  95  96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第一義智
第一義樂
第一義諦
第一義觀
第一義悉檀
第一義法勝經
凈名玄義
唯識義章
唯識義蘊
唯識了義燈
從義
略論安樂凈土義
教跡義
教義
虛空十義
第一義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于金剛喻定斷盡一切煩惱之究竟佛智也。勝鬘經曰:「金剛喻者第一義智。(中略)若壞一切煩惱藏究竟智,是名第一義智?!?/div>
第一義樂
【佛學大辭典】
(術語)涅槃之妙樂也。起信論曰:「以無量方便救拔一切苦惱眾生,令得涅槃第一義樂?!?/div>
第一義諦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二諦之一。對于世俗諦之稱,又云真諦、圣諦、勝義諦、涅槃、真如、實相、中道、法界、真空等,總以名深妙之真理,諦者真實之道理也。此道理為諸法中第一,故云第一義,真實故云真,為圣者所見,故云圣,為殊勝之妙義,故云勝義。大乘義章一曰:「第一義者,亦名真諦。第一是其顯勝之目,所以名義。真者,是其絕妄之稱。世與第一審實不謬,故通名諦。(中略)彼世諦若對第一,應名第二。若對真諦,應名妄諦。第一義諦若對世諦,應名出世。若對俗諦,應名非俗。若對等諦,應名非等。立名一一不可返對。是故事法,旦名世諦俗諦等諦。理法,旦名第一義諦乃至真諦?!?br />【佛學常見辭匯】
二諦之一,又名真諦、圣諦、勝義諦、涅槃、真如、實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是深妙的真理的意思。
第一義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臺宗三觀中,中觀之異名也。此名出菩薩瓔珞經。是為觀道之最上至極,故名第一義。止觀三曰:「二觀為方便道得入中道,雙昭二諦,心心寂滅,自然流入薩婆若海,名中道第一義觀?!?br />【佛學常見辭匯】
天臺三觀中中觀的別名。
第一義悉檀
【佛學大辭典】
(術語)四悉檀之一。說一實中道之理,使眾生斷惑證理,佛之善巧也。
【三藏法數】
第一義,即理也。謂佛知眾生善根已熟,即為說法,令其得悟圣道,是名第一義悉檀。
第一義法勝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元魏般若流支譯,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之異譯。
凈名玄義
【佛學大辭典】
(書名)四卷,元興寺智光撰。
唯識義章
【佛學大辭典】
(書名)法苑義林章之異名。
唯識義蘊
【佛學大辭典】
(書名)具名成唯識論義蘊。十卷,唐開元寺道邕作,釋唯識述記。
唯識了義燈
【佛學大辭典】
(書名)唯識三個疏之一。具名成唯識論了義燈,七卷,唐淄州大師慧沼作。顯慈恩之正義,而斥圓測之異義。
從義
【佛學大辭典】
(人名)趙宋神智法師,學四明之正統(tǒng)扶宗,學成,勉破四明,為山外派之泰斗。元祐六年入寂,謚曰神智。所著有大部補注十四卷,光明玄義順正記三卷,光明文句新記七卷,觀經往生記四卷,十不二門圓通記三卷,義例纂要六卷,四教儀集解三卷,金錍寓言四卷,凈名略記十卷,搜玄記三卷。見佛祖統(tǒng)紀二十一。
略論安樂凈土義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梁曇鸞作。或言文義非無取舍,恐是別人之作。
教跡義
【佛學大辭典】
(術語)判釋教相者。大乘義章一曰:「眾經教跡義。」大乘玄論五,有「教跡義?!?/div>
教義
【佛學大辭典】
(術語)教法之義理。五教章上曰:「海印三昧一乘教義?!勾榷鱾骶旁唬骸干賮眍H得專精教義。」
虛空十義
【佛學大辭典】
(名數)一無障礙義,諸色法中無障礙故。二周遍義,無所不至故。三平等義,無簡擇故。四廣大義,無分際故。五無相義,絕色相故。六清凈義,無塵累故。七不動義,無成壞故。八有空義,滅有量故(為有之空)。九義空空,離空著故(為空之空)。十無得義,不能執(zhí)取故。見釋摩訶衍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