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林下客
  
竹林人
 
竹林期
 
阮嵇
 
竹林會
 
咸籍
 
竹林狂
  
竹林歡
 
竹林嵇阮
  
林中酒
 
七子風
 
中散地
 
林間飲酒
 
七人班
  
結社竹林詩老
 
晉賢醉
 
阮嵇輩
 
山陽宴
 
竹林社友
 
竹林勝侶
 
晉時竹
  
山陽舊侶
 
竹林伴侶
 
竹林澆
 
竹林晉阮

相關人物
劉伶(字伯倫)
 
向秀
 
子咸
 
山濤
 
嵇康
 
王咸
 
王戎
 
阮咸(始平)
 
阮籍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嵇康〉~605~
時又有譙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至景元中,坐事誅。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內之山陽縣,與之游者,未嘗見其喜慍之色。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span>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任誕〉~727~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瑯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棺⒁稌x陽秋》曰:「于時風譽扇于海內,至于今詠之。」
《晉書》卷四十九〈嵇康列傳〉~370~
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瑯邪王戎,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簡釋

七賢:喻指文人放蕩不羈,或指獨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盧綸《秋夜同暢當宿潭上西亭》:“圓月出山頭,七賢林下游。”


例句

東籬摘芳菊,想見竹林游。 儲光羲 仲夏餞魏四河北覲叔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會。 儲光羲 奉和韋判官獻侍郎叔除河東采訪使

縱有鄰人解吹笛,山陽舊侶更誰過。 劉禹錫 傷愚溪三首

林中阮生集,池上謝公題。 劉長卿 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馀干后溪

時因杖藜次,相訪竹林東。 劉長卿 贈西鄰盧少府

雪里題詩偏見賞,林間飲酒獨令隨。 司空曙 下第日書情寄上叔父

世上詩難得,林中酒更高。 姚合 送劉詹事赴壽州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遙想蘭亭下,清風滿竹林。 崔峒 送薛良史往越州謁從叔

朝攜蘭省步,夕退竹林期。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并序)

七賢寧占竹,三品且饒松。 李商隱 垂柳

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 李商隱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尚書

未展山陽會,空留池上杯。 李嶠 酬杜五弟晴朝獨坐見贈

人追竹林會,酒獻菊花秋。 李嶠 餞駱四二首

何時竹林下,更與步兵鄰。 李白 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復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

恭陪竹林宴,留醉與陶公。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

今日竹林宴,我家賢侍郎。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自聞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 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東柯谷。佐出襄陽房。侍御史煒之子。官大理正。)

詔下搜巖野,高人入竹林。 林寬 送惠補闕

潯陽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楊巨源 春日送沈贊府歸潯陽覲叔父

竹林諒賢人,滿酌無所苦。 權德輿 八音詩

簾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權德輿 臘日龍沙會絕句

便道停橈處,應過舊竹林。 權德輿 送三十叔赴任晉陵(心字德輿舊居在丹陽。去晉陵百里)

來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權德輿 送從弟謁員外叔父回歸義興

聞道今宵阮家會,竹林明月七人同。 武元衡 聞嚴秘書與正字及諸客夜會因寄

花時金谷飲,月夜竹林眠。 王維 哭祖六自虛(時年十八)

道賢齊二阮,俱向竹林歸。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還國清寺覲師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皎然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覲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憶昔山陽會,長懷東上游。 盧僎 稍秋曉坐閣遇舟東下?lián)P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陽令

便因當五夜,敢望竹林期。 盧綸 奉和戶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諸公并見寄

圓月出山頭,七賢林下游。 盧綸 秋夜同暢當宿潭上西亭

書從外氏學,竹自晉時栽。 盧綸 送從侄滁州覲省

終悲去國遠,淚盡竹林前。 盧綸 送從叔士準赴任潤州司士

豈念在貧巷,竹林鳴鳥聲。 盧綸 送從叔程歸西川幕

謬入阮家逢慶樂,竹林因得奉壺觴。 盧綸 酬趙少尹戲示諸侄元陽等因以見贈

奉料竹林興,寬懷此別晨。 綦毋潛 送鄭務拜伯父

看卻金庭芝術老,又驅車入七人班。 羅隱 寄右省王諫議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薛濤 酬人雨后玩竹

三月已乖棠樹政,二年空負竹林期。 許渾 郡齋夜坐寄舊鄉(xiāng)二侄

祗聞溫樹譽,堪鄙竹林賢。 貫休 和韋相公見示閒臥

借問山陽會,如今有幾人。 郎士元 送張南史

誰為竹林賢,風流相比附。 靈一 林公

偶隨香署客,來訪竹林歡。 韋應物 陪王郎中尋孔徵君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時。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時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駱賓王 疇昔篇

典故
中酒落花天


《全唐詩》卷五百二十二〈睦州四韻〉
州在釣臺邊,溪山實可憐。有家皆掩映,無處不潺湲。好樹鳴幽鳥,晴樓入野煙【晴巒入野煙】。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典故
尊中酒差可飲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下〈捷悟〉~584~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惡其居兵權。南朝梁·劉孝標注引《南徐州記》曰:「徐州人多勁悍,號精兵,故桓溫常曰:『京口酒可飲,箕可用,兵可使。』」
《漫談文集》卷十五〈賀辛待制棄疾知鎮(zhèn)江〉
眷惟京口,實控邊頭。雖地之瘠民之貧,然酒可飲兵之用。
《國語辭典》:中酒  拼音:zhōng jiǔ
飲酒微醺半酣時?!稘h書。卷四一。樊噲傳》:「項羽既饗軍士,中酒?!固?。顏師古。注:「飲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謂之中?!埂段倪x。左思。吳都賦》:「鄱陽暴謔,中酒而作?!?/div>
分類:中酒飲酒
《國語辭典》:中酒  拼音:zhòng jiǔ
喝醉酒。唐。杜牧 睦州四韻:「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5279' target='_blank'>吳文英 〈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詞:「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div>
分類:醉酒病酒
《漢語大詞典》:齋中酒(齋中酒)
古時官府釀造的優(yōu)質酒。 宋 竇蘋 酒譜:“ 晉 時 荊州 公廚有齋中酒、廳事酒、猥酒優(yōu)劣三品, 劉弘 作牧,始命合為一,不必分別,人伏其平?!?/div>
《國語辭典》:酒惡(酒惡)  拼音:jiǔ ě
飲酒微醉。南唐。李煜 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詞:「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div>
《國語辭典》:被酒  拼音:bèi jiǔ
醉酒或帶有幾分酒意?!妒酚?。卷八。高祖本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埂度龂萘x》第六六回:「操方被酒而臥,許褚仗劍立于堂門之內?!?/div>
分類:酒所中酒
《國語辭典》:中酒  拼音:zhōng jiǔ
飲酒微醺半酣時。《漢書。卷四一。樊噲傳》:「項羽既饗軍士,中酒。」唐。顏師古。注:「飲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謂之中。」《文選。左思。吳都賦》:「鄱陽暴謔,中酒而作?!?/div>
分類:中酒飲酒
《國語辭典》:中酒  拼音:zhòng jiǔ
喝醉酒。唐。杜牧 睦州四韻:「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顾?。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詞:「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div>
分類:醉酒病酒
《漢語大詞典》:飲釂(飲釂)
喝盡杯中酒。《淮南子·道應訓》:“ 文侯 ( 魏文侯 )受觴而飲釂不獻?!?span id="7nbzt3n" class="book">《新五代史·唐明宗紀》:“﹝ 莊宗 ﹞因引鐘飲釂,奮撾馳騎。” 明 高啟 《答衍師見贈》詩:“頓釋行旅顏,瓢緑欣飲釂?!?/div>
分類:杯中中酒
《國語辭典》:廝趁(廝趁)  拼音:sī chèn
相隨、相伴。宋。李萊老〈杏花天。年時中酒風流病〉詞:「西湖夢,紅沉翠冷。記舞板、歌裙廝趁。」元。張壽卿《紅梨花》第三折:「則為我年老也甘貧,攜著個匾籃兒儼然廝趁,賣幾朵及時花且度朝昏?!?/div>
《漢語大詞典》:市亭
(1).市吏治事之所。周禮·地官·司市“以次敘分地而經市” 漢 鄭玄 注:“次,謂吏所治舍。思次,介次也,若今市亭然?!?孫詒讓 正義:“案《續(xù)漢書·百官志》, 雒陽 有市長,蓋即於市亭為官寺,與 周 制同?!?br />(2).市中高大的樓亭。 唐 儲光羲 《貽余處士》詩:“市亭忽云搆,方物如山峙?!?br />(3).指市中酒樓。 宋 歐陽修 《寄圣俞》詩:“市亭插旗鬭新酒,十千得斗不可賒?!?宋 曾鞏 《寒食》詩:“唯有市亭沽酒客,俚歌聲到日西斜?!?/div>
《漢語大詞典》:酼雞(酼鷄)
即醯雞。瓫中酒醋上滋生的小蟲。
《漢語大詞典》:蟻光(蟻光)
亦作“螘光”。 指杯中酒面浮沫的光。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上:“每當蠟影搖紅,螘光浮碧,彼歌《金縷》,此按瓊簫,髣髴聽天上《紫云》迴也?!?/div>
《國語辭典》:貪杯惜醉人(貪杯惜醉人)  拼音:tān bēi xí zuì rén
貪戀杯中酒的人憐惜喝醉酒的人。比喻同病相憐。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第一來我則是可憐見無主娘親,第二來是我慣曾為旅偏憐客,第三來也是我自己貪杯惜醉人。」
《國語辭典》:玄石沉湎  拼音:xuán shí chén miǎn
劉玄石于山中酒家飲千日酒,歸家醉臥不醒,家人以為已死,乃葬之,三年后,酒家開其棺,劉果方醒。見晉。張華《博物志。卷一○。雜說下》。
《漢語大詞典》:七賢(七賢)
(1).指 魏 晉 時 嵇康 、 阮籍 、 山濤 、 向秀 、 劉伶 、 阮咸 、 王戎 七個名士。晉書·嵇康傳:“所與神交者,惟 陳留 阮籍 , 河內 山濤 ,豫其流者, 河內 向秀 , 沛國 劉伶 , 籍 兄子 咸 , 瑯邪 王戎 ,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唐 皇甫湜 《醉賦》:“沈湎於酒,有 晉 之七賢?!?元 沈禧 《南呂一枝花·七月六日為施以和壽作》套曲:“七賢林下客,九老會中儔?!?br />(2).指 東漢 袁秘 、 封觀 、 陳端 、 范仲禮 、 劉偉德 、 丁子嗣 、 張仲然 七人。后漢書·袁閎傳:“ 黃巾 起, 秘 從太守 趙謙 擊之,軍敗, 秘 與功曹 封 觀 等七人以身捍刃,皆死於陳, 謙 以得免。詔 秘 等門閭號曰‘七賢’?!?br />(3).佛教指調心順道的七個階次或七賢人。《仁王經·序品》:“復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賢有二義。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觀;二、別相念處;三、總相念處;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調心順道,故名為賢。二依大乘:一初發(fā)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無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習種性;六性種性;七道種性。此七在地前調心順道,名為七賢?!?前蜀 貫休 《聞大愿和尚順世》詩之三:“師稟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若游三點外,爭把七賢平?!?br />(4).泛指七位賢人。 明孫仁孺《東郭記·與之大夫》:“進公家,不終朝七賢并拔,較吾兄應是沒爭差。”
《漢語大詞典》:山陽會(山陽會)
魏 晉 之際 嵇康 、 向秀 、 王戎 等常聚會 山陽 。后因以“山陽會”借指故友聚會。 唐 杜甫 《贈翰林張四學士垍》詩:“儻憶 山陽 會,悲歌在一聽?!?唐 郎士元 《送張南史》詩:“借問 山陽 會,如今有幾人。”
《漢語大詞典》:竹林七子
見“ 竹林七賢 ”。
《國語辭典》:竹林七賢(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輕視禮法,規(guī)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國語辭典》:竹林七賢(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輕視禮法,規(guī)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漢語大詞典》:竹林游(竹林遊)
見“ 竹林之游 ”。
《國語辭典》: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本指竹林七賢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見《晉書。卷四九。嵇康傳》。后用以比喻親密的友誼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
《漢語大詞典》:竹林賢(竹林賢)
晉 孫綽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國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賢,號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賢”泛指幽居寺廟的僧人。 唐 皎然 《遙和塵外上人與陸澧夜集山寺問涅槃義》:“共是竹林賢,心從貝葉傳。” 明 何景明 《懷葉時華》詩:“客皆蓮社友,人是竹林賢?!?陳去病 《酬鈍根醴陵山中》詩:“小別幾同龍漢刦,幽居奚啻竹林賢?!?/div>
《漢語大詞典》:阮生集
三國 魏 阮籍 與侄 阮咸 同預竹材七賢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與友好歡聚。 唐 劉長卿 《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馀干后溪》詩:“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謝公 題?!眳⒁姟?竹林七賢 ”。
分類:阮籍阮咸
《國語辭典》:竹林七賢(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輕視禮法,規(guī)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